辽宁省沈阳市学校2019届高三第五次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573608 上传时间:2019-05-03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514.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沈阳市学校2019届高三第五次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辽宁省沈阳市学校2019届高三第五次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辽宁省沈阳市学校2019届高三第五次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辽宁省沈阳市学校2019届高三第五次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辽宁省沈阳市学校2019届高三第五次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市学校2019届高三第五次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市学校2019届高三第五次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 2019 届高三第五次模拟届高三第五次模拟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后汉书的仪礼志中记载,冬至日来临之前夜,京城百官都于夜漏未尽五刻时(约等于现在晨六时)穿 黑衣服,迎气于“黑郊”行礼毕,改穿红色袍。这反映出 A. 推崇承天理物、天人合一 B. 阴阳五行思想的盛行 C. 先黑后红寓意“以汉代秦” D. 上层社会贺冬成风俗 【答案】A 【解析】 根据“冬至日来临之前夜,京城百官都于夜漏未尽五刻时(约等于现在晨六时)穿黑衣服,迎气于黑郊 行礼毕,改穿红色袍” ,结合所学,因为冬至那天昼最短夜最长,以后白昼渐长,黑夜趋短,也

2、就是阴去阳 来,朝廷也要集体的相时而动,才能“承天理物” ,符合天人合一的思想,A 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冬至日来 临的仪礼,无法体现阴阳五行思想的盛行,排除 B;C 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 反映的是京城百官在冬至日来临的仪礼,不能体现成风俗,排除 D。 2.对古代中国两千余年的政治制度,按西方标准,将其称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的对立面。而现 代学者却认为,古代中国的皇帝很难做到为所欲为的专制。古代制约皇权的主要因素是 A. 以民本主义为执政的指导思想 B. 中国古代王朝监察体制 C. 遵照儒家标准的官僚制度系统 D. 地方势力制约中央集权 【答案】C 【解析】 【

3、详解】结合所学,西汉以来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儒家思想,政府重用儒学家做官,儒家思想倡导仁 政、天人感应等思想,劝勉皇帝施行仁政,一定程度上对皇帝的行为起到约束的作用,使皇帝很难做到为所 欲为的专制,故 C 正确;民本主义思想对皇帝施行仁政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对制约皇权的作用有限,排除 A;中国古代王朝监察体制主要对象是政府各级官员,而不针对皇帝,B 错误;D 属于中央集权问题,皇权专 - 2 - 制属于专制主义问题,D 不符合题意,排除。 3.唐高祖明确规定“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 ;太宗两次颁布敕令,禁止五品以上的高级官员出入市场; 武宗亦强调:“受禄之家,食禄而已,不与人争业,然后利

4、可均布,人可家足。 ”这表明唐代 A. 官员经商行为得到了有效控制 B. 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松弛 C. 政府力图维护社会的商业秩序 D. 注重维持社会的等级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 “受禄之家,食禄而已,不与人争业,然后利可均布, 人可家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唐代政府对于商业的监管行为,从另一个侧面再现了政府力图 维护社会的商业秩序,禁止政府官员凭借政治特权与民争利的史实。故答案为 C 项。A 项,材料反映了政府 对商业的监管,但是并没有体现官员经商行为得到有效控制,排除;B 项,依据材料信息不足以得出“重 农抑商政策开始瓦解”的结论

5、,排除;D 项,材料反映了政府对商业秩序的维护,而不是强调对社会等级 制度的维护,排除。 【点睛】表明类选择题是高考中相对稳定的题型,该类选择题主要借用了“表明”或“反映” “旨在”一词 “相当肯定地显示”的含义。它要求考生获取材料中比较确切的信息,重点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试题的题 干部分一般描述历史现象,考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清楚地概括现象背后的历史结论。 一般解题步骤有三步,第一步:概括材料的主体信息;第二步:联系选项,进行“等价转换” 。 “等价转换” 是指第一步概括出的主体信息要与选项完全匹配;第三步:检验其他选项的正确性。 4.自唐中叶以后,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主要是

6、南北差距,其次才是东西差距。到近代,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 已变为东西差距为主、南北差距为次。这种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 A. 东部沿海的自然条件优势更加明显 B. 列强对南方的破坏甚于北方 C. 经济由内向型向外向型发展的趋势 D. 农业经济阻碍了近代化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古代中国经济的区域差距是南北差距为主,说明中国当时经济是内向型经济,近代由于外国资本主 义入侵,差距变为东西差距为主,这里说明的是外向型经济占据了主导,故项正确;材料比较的是经济类 型变化,不是自然条件比较,故错误;材料比较的是古代和近代经济类型,故项错误;农业经济发 - 3 - 展并不是阻碍中国近代化的主要因素,

7、故错误。 5.下图为 1881 年发行的开平矿务局股票,股票下面记载:“批准设局招商开采煤铁等矿当经本局 议定先后招集股银壹百贰拾万两,分作壹万贰仟股”由此可知 A. 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官督商办 B. 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C. 洋务企业受西方经营方式影响 D. 煤矿业获得了稳健快速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批准设局招商开采煤铁等矿当经本局议定先后招集股银壹百贰拾万两,分作壹万 贰仟股”及图片信息可知,开平煤矿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发行股票招募股银,因此洋务企业受西方经 营方式影响。故答案为 C 项。A 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开平煤矿是民用企业,排除;B 项,依据所

8、学知识 可知,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排除;D 项,依据材料可知,材料仅是开平煤矿发 行了股票,并不能体现煤矿业获得了稳健快速发展,排除。 6.据藤村道生日清战争 ,甲午战争期间日军的伤亡情况如下表。由此可见 - 4 - A. 技术进步使现代战争异常惨烈 B. 医疗卫生条件决定战争胜负 C. 日军真正敌人是水土不服 D. 腐败落后让清政府葬送战争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于 1895 年 4 月。根据图表数据分析可知,在中日马 关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民继续进行斗争,主要是反割台斗争。根据图表中数据“1895/5/31-1895/11/3

9、0” 日军死亡者合计“10814 人” ,而“1894/7/25-1895/5/30”日军死亡者合计“2647 人”可以看出,中国人民 自发的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远比政府军对外作战造成的敌人伤亡人数要多得多,反衬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故答案为 D 项。A 项,材料仅显示了甲午战争期间日军伤亡人数,没有体现现代战争技术的运用方面的信息, 排除;B 项,医疗卫生条件对战争的胜负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决定性因素,排除;C 项,从图表中发现日军 “病死”的人数比较多,并不能得出日军真正敌人是水土不服的结论,排除。 【点睛】图表题的解答应该充分注意图表的时间范围和数据变化规律,提取有效信息,然后按照题意要求,

10、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排除与图表不符的选项。由此启示我们,平时要养成图文并重的学习习惯,特别 是学会从图表中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7.在论述新中国的民主制度时,毛泽东认为,二者应该是按照核子和电子的动力学相互联系起来。核子虽小, 却非常重。环绕核子的电子很轻,却是自由的。没有电子,就没有进步。据此可知,毛泽东旨在强调 A. 要求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B. 要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 C. 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性 D.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民主制度是指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制度和政党制度,再依据材料中“核 子” “小”而重

11、, “电子” “轻”而“自由” ,且“环绕” “核子”的相互关系可知,毛泽东这是将中国共产党 与其他党派的关系比喻为了“核子”与“电子”的关系,形象生动的描述了新中国的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答案为 C 项。A 项,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应该靠民族制度即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不是政党制度,排除;B 项,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主要应该依靠“一国两制”而 不是政党制度,排除;D 项,材料描述的是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党派的关系,不能体现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 法治建设,排除。 - 5 - 8.原海盐衬衫总厂厂长步鑫生说,国有企业是头“猪” ,喂它多少吃多少;大集体企业是

12、只“鸡” ,撒一点米, 没吃饱它自己还会去找吃的;乡镇企业是只“麻雀” ,完全是靠自己去找吃的。这说明 A. 乡镇企业创业艰难但充满活力 B. 国有企业改革势在必行 C. 大集体企业是改革的前进方向 D. 所有制变革是大势所趋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描述了“国有企业”只会等着“喂”而不主动“去找吃的” ,大集体企业“没吃饱” “自己还会 去找吃的” ,乡镇企业则“完全是靠自己去找吃的” ,这反映了国有企业“吃不饱”却不自己想办法,缺乏活 力,而乡镇企业则像积极觅食的“麻雀”一样充满了活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 节就是增强企业活力。故答案为 A 项。BC 项,材

13、料涉及的主要是“原海盐衬衫总厂”即乡镇企业,不是强 调国有企业、大集体企业,排除;D 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并没有改变所有制,所有制 仍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排除。 【点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1、管理体制: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2、所有制: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3、分配制度: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方式。 4、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9.在罗马共和国地理版图向海外扩张的同时,罗马的外事裁判官不断进行司法活动。他们在裁判案件时,以 行为是否“出于善意”为衡量标准,而无论主体身份是罗马人还是异邦人,都能够

14、得到保护。据此可知,古 代罗马外事裁判官的司法实践 A. 推动了自然法观念的形成 B. 利于新法律契约关系的形成 C. 维系了罗马贵族道德水准 D. 使罗马法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无论主体身份是罗马人还是异邦人,都能够得到保护” ,强调了“罗马共和国地理版图向 海外扩张的同时”在司法方面遇到新问题是以“行为是否出于善意为衡量标准” ,这样做有利于维护罗 马共和国的统治,利于新法律契约关系的形成。故答案为 B 项。A 项,材料强调的是以“行为是否出 - 6 - 于善意为衡量标准”进行裁判案件,不能得出推动了自然法观念的形成的结论,排除;C 项,材料中案件 裁判的

15、标准是“行为是否出于善意 ”并不能说明贵族道德水准情况,排除;D 项,罗马法形成较完整体 系的标志是公元 6 世纪时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属于罗马帝国时期,与材料中的“罗马共和国”不符, 排除。 10.1905 年,纽约州限定面包工人最高工时的法律被联邦最高法院裁定违宪无效,理由是该法破坏了资本家 与工人之间的“契约自由” 。该判决结果在 30 年代遭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最终被联邦最高法院在 1937 年 的新判例中推翻。这反映了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A. 对立法机构的制衡逐渐减弱 B. 对案件的审判取决于民意要求 C. 逐渐代表底层劳动者的利益 D. 对宪法的解释受时代背景影响 【答案】D 【解析

16、】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处于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时期,联邦最高法院 1937 年 推翻关于“限定面包工人最高工时”的无效裁定,反映了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干预经济职能的时代背景。故 答案为 D 项。A 项,仅凭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联邦最高法院对立法机构的制衡逐渐减弱,排除;B 项,材料 没有涉及民意的要求,而且案件审判的决定性因素并不是民意要求,排除;C 项,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是资产 阶级利益的代表者,不可能代表底层劳动者的利益,排除。 11.二战后初期,在柏林市中心的分界地带,出现了 70 多家边界线电影院,这里播放的都是美苏双方精心拍 摄的电影。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 银幕上美苏的文化交流 B. 东西柏林间的文化共建 C. 冷战下特殊的文化战争 D. 传媒领域中的文化认同 【答案】C 【解析】 冷战主要是指排除战争以外的所有对抗形式,由材料“二战后初期,在柏林市中心的分界地带,播放的 都是美苏双方精心拍摄的电影”可知美苏在文化领域进行对抗,故 C 符合题意;“二战后初期,在柏林市中 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