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老师光设课程作业草稿 by Dalin.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563321 上传时间:2019-05-02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818.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林老师光设课程作业草稿 by Dalin.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李林老师光设课程作业草稿 by Dalin.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李林老师光设课程作业草稿 by Dalin.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李林老师光设课程作业草稿 by Dalin.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李林老师光设课程作业草稿 by Dalin.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林老师光设课程作业草稿 by Dalin.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林老师光设课程作业草稿 by Dalin.pdf(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元旦快到了,光学设计作业眼看大限将至,近来兄弟们 见面时常提起, 承蒙大家抬举, 抽两个晚上初步摸索了一下, 感觉基本符合老师的设计要求。小弟才疏学浅,像质提高空 间尚大,权当抛砖引玉,望列位高手不吝赐教。 宋大林 目录目录 一、望远镜物镜设计 3 二、目镜设计 4 三、望远物镜与目镜拼接 . 6 四、照相物镜设计 8 五、变焦距系统 12 一、一、望远镜物镜设计望远镜物镜设计 要求:焦距为 200,半视场角为 4 度,相对孔径为 1:5。 设计过程: 1. 采用冕牌玻璃在前的双胶合结构, 设置等凸约束, 既减小带球差又便于加工; 2. 玻璃牌号采用常见的 K9、ZF1; 3. 利用操作数

2、SPHA、AXCL 控制初级球差、轴向色差后得到初始结构,设置默认 优化函数(基于点列图)及边界条件,优化后获得如下物镜结构: 二、二、目镜设计目镜设计 要求:与前述望远镜物镜进行配合,视放大率为 6 倍,目镜出瞳距离为 20mm。 设计过程: 1.计算一阶光学参数, 目镜焦距 F=200/6=33.333; 出瞳直径 EPD=40/6=6.667 ; 半视场角 w=22.76 度; 2.选择对称式目镜(F=9.97,2w=43,EPD=1.4)作为初始结构,具体如下: 4. 将其焦距按系统要求缩放到 33.33; 5. 锁定互相对称的面曲率及玻璃厚度,以便与加工; 6. 设置默认优化函数(基

3、于点列图)及边界条件,优化后获得如下物镜结构: 三、三、望远物镜与目镜拼接望远物镜与目镜拼接 1. 将物镜倒转插入目镜后,设置后截距为出瞳距离 20mm; 2. 设置系统为”Afocal Image Space”, 以省略系统后端添加理想透镜的步骤; 3. 设置像面为出瞳面: 利用操作数 REAY, 追迹边缘视场主光线在像面上的高度, 令其为 0(操作数 EXPP 为近轴出瞳位置,尝试使用后发现离实际出瞳位置出 入很大) ; 4. 在中间实像面后侧插入场镜,以控制出瞳距离; 5. 利用操作数 EFLY 锁定物镜、目镜焦距分别为 200、33.33,设置场镜曲率半 径为变量进行优化,可得到合适的

4、场镜焦距; 6. 锁定出瞳孔径:利用操作数 REAY,追迹中心视场边缘光线在像面上的高度, 令其为 3.3333; 7. 锁定物镜焦距、出瞳位置、出瞳大小,设置默认优化函数(基于波面)及边 界条件,优化得 6x 望远镜系统最终结构及波相差扇图: 四、照相物镜设计四、照相物镜设计 要求:焦距为 50,半视场角为 25,相对孔径为 1:3 设计过程: 1.选择变式双高斯照相物镜( F=100.13, 2w=60, 相对孔径为 1:2.5)作为初始结 构,具体如下: 2.将其焦距按系统要求缩放到 50,重新设置入瞳直径、视场角等参数; 3.设置各面曲率半径及空气间隔为自变量,采用默认优化函数(基于点

5、列图) , 每次将面厚度增加一点,如 0.1mm,然后做初步优化,这样经过几此循环后玻璃 厚度达到边界及加工要求; 4.设置各面曲率半径、空气间隔及玻璃厚度为自变量,采用默认优化函数(基于 波面) ,进行多次迭代优化,根据 MTF 图,及时调整各市场权重,同时注意边界 条件,最终结果如下: 五、五、变焦距系统变焦距系统 要求:构造一个理想的变焦距系统,焦距从 30300,给出变焦数据 设计过程: 1.选择某焦距范围 1001000 的变焦系统作为初始结构,具体如下: 2.按照系统要求缩放焦距后,将各移动透镜组替换为理想透镜,保持位置不变; 3.锁定各结构焦距及系统总长(操作数 TOTR) ,设置各理想透镜及孔阑后的端距 离作为变量,优化后得最终结果如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