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循环医学生理学幻灯片分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560235 上传时间:2019-05-02 格式:PPT 页数:142 大小:6.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循环医学生理学幻灯片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2页
血液循环医学生理学幻灯片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2页
血液循环医学生理学幻灯片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2页
血液循环医学生理学幻灯片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2页
血液循环医学生理学幻灯片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液循环医学生理学幻灯片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循环医学生理学幻灯片分析(1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血液循环,Blood circulation,循环系统的构成 心脏: 推动血流,保障血供;维持血压 血管:分配血液;调节组织器官的血量 血液循环的生理意义: 运送物质,保障新陈代谢进行 维持内环境稳态 参与机体的防御机能,本章的主要内容:,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心脏的泵血功能; 血管的机能; 心脏血管活动的调节; 心、肺、脑的血液循环特征。,第一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心脏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心脏,工作细胞working cardiac cell,自律细胞rhythmic cardiac cell,contractibility, conductivity, excitability,aut

2、orhythmicity, conductivity, excitability,-特殊传导系统cardiac conduction system,特殊传导系统,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 transmembrane potential,概 念,内向电流 inward current,外向电流 outward current,去极化 depolarization,复极化 repolarization,超极化 hyperpolarization,(一)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离子基础,神经动作电位和心肌动作电位,心肌细胞中主要离子的浓度和平衡电位,1.静息电位 resting potential,数值

3、:-90mV,形成机制:,Ik1静息电位的主要离子流,Na内向背景电流 Na inward background current,IK-AChACh 激活神经因素,生电性Na-K泵洋地黄药物抑制,4期Ca2+- Na+交换:3Na+ Ca 2+,2. 动作电位 action potential,(1)去极化过程 (depolariztion)0期,0期: 历时12ms; 最大除极速率达200v/s,膜电位: -90mV +30mV,波形:,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阻断剂河豚毒素,1)1期( phase 1)快速复极初期,(2)复极化过程 (repolariztion),锋电位 spike po

4、tential,持续时间10ms,形成机制Ito transient outward current,阻断剂4-氨基吡啶,2)2期( phase 2)缓慢复极期平台期 plateau,持续时间100150ms,形成机制:,Ca内流,K外流,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强的净外向电流,钾通道的特点: 膜去极化使Ik1通道关闭称内入性整流; Ik通道缓慢激活形成逐渐增加的K流;,两种K通道参与: Ik1与 Ik,钙通道的特点:,阈电位,激活/失活速度,主要作用,阻断剂,L型钙电流,T型钙电流,去极化至-30-40mV,去极化至-50-60mV,慢,相对快,快反应细胞平台期 慢反应细胞0期 触发肌浆网释放Ca,

5、参与0期去极 P细胞4期后段自动 去极,维拉帕米、Mn,Ni,3)3期( phase 3)快速复极末期,0mV较快降至-90mV,约100150ms。,形成机制: 钙通道缓慢失活; 膜对K通透性进行性增大(Ik1与Ik参与),波形:,再生性正反馈,动作电位时程 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 与心率,4)4期( phase 4)恢复期,4期Na+- K+交换: 3Na+ 2 K+,4期Ca2+- Na+交换:3Na+ Ca 2+,钙泵,(二) 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离子基础,自律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最大复极电位 maximal repolarization potenti

6、al,4期自动除极,1. 浦肯野细胞,4期缓慢自动除极,自律性较窦房结低。,4期自动除极的离子基础: 逐渐衰减的外向K+电流 随时间而逐渐增强的内向电流(If) ;,快反应自律细胞,0期由Na内流产生,If电流的特点:-起搏电流 pacemaker current,成分Na (少量K),激活3期复极-60mV,失活0期去极-50mV,阻断剂Cs,2. 窦房结细胞,窦房结P细胞与浦肯野 细胞动作电位的比较,0期,1期,2期,3期,4期,0期: (去极化),最大复极电位,除极到阈电位,L型Ca2+通道,Ca2+内流,0期除极,3期: (复极化),Ca通道失活,Ik通道开放,4期: (自动去极化),

7、窦房结P细胞4期离子基础:,随时间而增长的净内向离子流,机制:,IK外流进行性衰减;,4期后期ICa-T 逐渐激活,少量Ca2+内流;,超极化激活的非特异性内向离子流(If );,二、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兴奋性(excitability) 自律性(autorhythmicity) 传导性(conductivity),电生理特性,收缩性(contractivity),机械特性,静息电位水平:K+ 对兴奋性的影响 阈电位水平:,兴奋性衡量标准,1. 决定和影响心肌兴奋性的因素,(1) 静息电位与阈电位之间 的差值,(一)兴奋性excitability,阈值,(2) 离子通道的性状 :,inactiv

8、ation,通道的三种状态:,resting,activation,电压依从性 Voltage dependence,时间依从性 time dependence,reactivation,2. 兴奋性的周期变化,有效不应期的实质:,有效不应期:,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除极开始复极至-55 mV,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除极开始复极至-60mV,钠通道完全失活或复活的数目太少,超常期(supranormal period):,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从复

9、极-60 mV到-80 mV; Na+通道开放能力未恢复正常,从复极-80 mV到-90 mV; 通道已基本恢复到备用状态; 兴奋性高于正常。,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的临床意义:易造成心律失常,复极化后不应状态,3. 心肌兴奋后兴奋性变化的特点 :,心肌不会产生完全强直收缩,(1)不发生强直收缩,有效不应期特别长:收缩期到舒张早期,一次期前收缩后有较长的心室舒张期;,(2) 期前收缩与代偿间隙,期前收缩(premature systole):,额外刺激作用于心脏引起提前的收缩,期前收缩发生的条件,代偿间歇(compensatory pause):,代偿间歇产生的原因,自动节律性(autorhyth

10、micity) 衡量自律性高低的指标,(二)自律性,1.心脏的起搏点,自律性的差异: 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浦肯野纤维,正常起搏点 normal pacemaker,窦性节律 sinus rhythm,潜在起搏点 latent pacemaker,抢先占领 capture,超速驱动压抑 overdrive suppression,(1)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距:,2. 决定和影响自律性的因素,(2)4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三)传导性 conductivity,窦房结,心房肌,1. 心脏内兴奋传播的特点,(1) 心肌细胞间的直接电传递:,(2) 兴奋通过特殊传导系统的有序传播:,(3)心脏内

11、兴奋的传导速度: 心房的“优势传导通路” 房室延搁 atrioventricular delay 心室内传导系统,Gap junction,Functional syncytium,(4)特殊传导系统对高频率兴奋的过滤保护作用:,房室交界细胞不应期长,浦肯野纤维的不应期也较长,(1)心肌细胞的结构:细胞直径;缝隙连接数量;,2. 决定和影响传导性的因素:,(2)0期去极化速度和幅度:,去极化速度和幅度与静息电位值有关,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3)邻近的未兴奋部位的兴奋性: a. 静息电位和阈电位的差距; b. 钠通道(或慢反应细胞的 钙通道)的性状,三、心脏生物电活动的检测,心电图(elec

12、trocardiogram),心电图的导联 标准双极肢体导联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胸导联,希氏束电图(His bundle electrogram),(一)体表心电图,1.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其生理学意义:, P波:反映心房去极化过程的电位变化 ; PR间期:房室传导时间 0.120.20秒 ; QRS波:心室去极化过程的电位变化 ; S-T段:心室已全部进入去极化状态; T波:心室复极化过程的电位变化 ; U波:与浦肯野网的复极化有关 ; Q-T间期:心室从兴奋到完全复极的时间;,2. 心电图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关系, P波对应心房肌的除极;PR段对应心房肌复极;, QRS波相当于心室肌的0期去

13、极,ST段相当于平台期,T波反映3期复极。,兴奋性(excitability) 自律性(autorhythmicity) 传导性(conductivity),收缩性(contractivity),电生理特性,机械特性,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一、心肌收缩的特点,对细胞外液Ca2+的依赖性,“全或无”式收缩,不发生完全强直收缩,(一)心动周期的概念,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 心动周期的次序; 各期所占时间:,二、心脏的泵血机制,房室瓣和半月瓣关闭,使心室成为密闭腔;,1. 心室收缩期 ventricular systole,(1)等容收缩期(period of isovolumic

14、 contraction):,(二) 心脏的泵血过程,心室肌强烈收缩使室内压急剧升高;,收缩过程中容积不变;,1)快速射血期(rapid ejection phase):,室内压超过主动脉压时,半月瓣被推开; 血液射入动脉内,心室容积迅速缩小,室内压升高至最高值;,(2)射血期(ejection phase):,2)减慢射血期 (reduced ejection phase):,心室肌收缩力减弱,射血速度减慢; 室内压低于主动脉压时血液还能继续射入主动脉;,2. 心室舒张期 ventricular diastole,心室肌舒张,半月瓣关闭,心室又成为封闭的腔;,(1)等容舒张期(isovolu

15、mic relaxation phase):,室内压迅速下降而容积不变;,1)快速充盈期(rapid filling phase):,(2)心室充盈期(ventricular filling phase):,2)减慢充盈期(reduced filling phase):,相当于心室舒张的最后时期; 泵入心室的血量约占心动周期回心血量的1030%。,3)心房收缩期(atrial systole):,1. 心房的接纳和初级泵作用,(三)心房在心脏泵血活动中的作用,静脉血回流,心 房 收 缩,心室的充盈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心 室 射 血,2. 心动周期中心房压的变化,a波:心房收缩,房内压力升高,

16、,c波:心室收缩,血液向上推顶房室瓣,使之凸入心房,v波:血液从静脉回流入心房,因房室瓣关闭,房内压升高,三、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70ml,(一)心脏的输出量,1. 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5565%,收缩末期容量:55ml,舒张末期容量:125ml,每分输出量(minute volume):4.56L 心指数(cardiac index):3.03.5L/minm2,2. 每分输出量和心指数,每搏动(stroke work) 搏功搏出量(射血相左心室内压 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动能 每分功(minute work) 每分功搏功心率 右心室作功量只有左心室的1/6 心脏作功的意义:维持血压和推动 血液流动,(二)心脏做功量,(三)心脏泵功能的贮备,搏出量的贮备: (1)舒张期贮备:140125m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