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555561 上传时间:2019-05-02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58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湖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湖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湖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湖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宜昌市第一中学2017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生 物 试 题1.下列有关生物学数量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 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只计数样方内的个体数B. 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C. 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D. 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种群密度,可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答案】D【解析】【分析】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肉眼看不见的细菌、

2、酵母菌等微生物(或血细胞)采用抽样检测法,其步骤为培养抽样到计数板显微计数计算。【详解】正常统计时,统计样方的框格相邻两条边上的个体,如果只统计方框内的个体会导致所得数据偏小,A错误;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以社会群体为调查对象,若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计算得出的发病率会偏高,B错误;调查种群密度时,要随机取样,选择草多的地方,蜘蛛数量多,导致结果偏高,C错误;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是一种捕捉有趋光性昆虫的方法,故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种群密度,可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

3、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2.某种鱼被放养在一池塘中后,关于其种群数量变化情况,错误的是A. 随着种群密度增大,种群增长率会下降 B. 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种内斗争将会加剧C. 种群数量达到K值以后会保持相对稳定 D. K/2值的时候是捕鱼的最佳时机【答案】D【解析】【分析】1、K值时种群数量最大,种内斗争最激烈。 2、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 K/2 时增长速率最大。3、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4、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

4、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详解】在自然界中,环境条件总是有限的,因此鱼类的种群增长符合“S”型增长曲线规律,随着种群密度增大,种群增长率会下降,A正确;但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同种的)对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B正确;种群数量达到K值以后会保持相对稳定,C正确;K/2时期是鱼类增长速率最快的时期,因此一般捕捞应该在K/2水平之上,使得捕捞之后种群的数量是K/2,种群数量恢复最快, 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

5、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 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B. 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C.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D. 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但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解: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A正确;B、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可以对农林灾害进行监测和预报、对渔业捕捞强度进行确定等,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B正确;C、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

6、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C正确;D、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错误故选:D考点:种群的特征4.下列群落演替系列中,演替类型不同于其他的演替的一项是A. 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B. 草原的放牧演替C. 农田弃耕后的恢复演替 D. 砍伐森林的恢复演替【答案】A【解析】【分析】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类型项目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在一从来没有过植被,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是保留有土壤条件,甚至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时间经历时间漫长经历时间较短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

7、关键实例裸岩上的演替森林砍伐地、弃耕地上的演替【详解】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初生演替,故A项属于初生演替。而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BCD项则属于次生演替。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5.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生物群落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 动物在群落的垂直结构分布依赖于植物C. 森林中的桦树有高有矮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 草坪和森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垂直分层现象【答案】C【解析】【分析】垂直结构指在垂直方向上,

8、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水平方向上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光照变化等造成群落中各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详解】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正确;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许多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在群落的垂直结构分布依赖于植物,B正确;群落结构中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指不同物种生物的分层或分布关系,不指同物种内不同个体间的分布关系,如桦树有高有矮分层就不属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草坪和森林中的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这个群落中动物也具有垂直分层现象,如:土壤中的蚯蚓、草上的蜘蛛等,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特

9、征,理解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形成原因是解题的关键。6.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成分组成B.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以热能形式散发到大气中C. 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大于草原生态系统D.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通过食物链、食物网这种渠道进行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四种成分组成,A错误;B、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通过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以热量形式散发到大气中,B正确;C、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要比草原生态系统复杂,其自动

10、调节能力大于草原生态系统,C正确;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通过食物链、食物网这种渠道进行的,D正确故选:A7. 很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制作小生态瓶,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设计并不成功。下面罗列了设计生态瓶应遵循的原理,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 B. 瓶内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C. 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 D. 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答案】C【解析】8.下列关于能量流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B.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C.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个营养级D. 一只

11、狼捕食了一只兔子,该狼便获得了该兔子能量的10%20%【答案】B【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能量的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传递效率是指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同化能之比,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详解】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化能合成作用利用的能量,A错误;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B正确;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和分解者,C错误;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10%20%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利用,每个营养级是以种群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12、的,不能以个体为单位来衡量,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重点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特点及能量传递效率的含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9.如图表示正常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在受到干扰之前,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B. 在受到干扰后,曲线偏离正常范围越晚和幅度越小,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C. S2所代表的面积越大,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高D. S3所代表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在受到干扰之前,曲

13、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故A正确。在受到干扰后,曲线偏离正常范围越晚和幅度越小,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故B正确。S2所代表的面积越大,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低,故C错误。S3所代表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1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A.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是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之一B. 生态系统的物质是循环的,能量是单向流动的C. 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越高D. 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

14、统的稳定性【答案】C【解析】【分析】在捕食链中,生产者能量来源于光合作用,其他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是来源于上一营养级;能量的去路:呼吸作用消耗,分解者分解,未被利用,流向下一营养级;而最高营养级没有最后一个去路。【详解】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是生物群落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进入无机环境,所以是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A正确;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B正确;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C错误;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

15、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1.以下对于生态系统的认识,正确的是()A.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渠道都是食物链(网)B. 倡导低碳生活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C. 雄鸟的“求偶炫耀”是一种物理信息D. 某些动物身上的特殊颜色传递出“警告”信息警示捕食者,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稳态【答案】B【解析】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都是食物链(网),信息传递的渠道不一定是沿食物链的方向,A错误;倡导低碳生活是提倡人类活动应尽量减少CO2等含碳废物的排放,这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B正确;雄鸟的“求偶炫耀”是一种行为信息,C错误;某些动物身上的特殊颜色传递出“警告”信息警示捕食者,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稳态,D错误。12.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 在人工生态林中适当增加植物的种类,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 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C.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禁止开发和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D. 外来物种入侵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会造成一定的威胁【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物种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