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天津市高考压轴卷语文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555120 上传时间:2019-05-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0.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天津市高考压轴卷语文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天津市高考压轴卷语文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天津市高考压轴卷语文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8天津市高考压轴卷语文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8天津市高考压轴卷语文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天津市高考压轴卷语文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天津市高考压轴卷语文含答案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天津卷高考压轴卷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12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 倏(sh)忽 账簿(b) 负(f)增长 豁(hu)然开朗B. 框(kung)架 吊唁(yn) 绞(jio)肉机 草菅(jian)人命C. 酒靥(y) 哂(shn)笑 后坐(zu)力 差(ch)强人意D. 颔(hn)联 粗犷(gung) 几幅(f)画 长吁(x)短叹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在人类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 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世界人权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约束国际霸权主义的 ,从

2、人类命运 的视角调整人类集体人权之间的结构关系,从而在全球化的新阶段人类整体的生存、发展。A构建 无所不为 息息相关 确保B构造 为所欲为 休戚与共 确立C构造 无所不为 息息相关 确立D构建 为所欲为 休戚与共 确保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收入全靠收取保教费用,因此常常出于控制成本,压缩教师培训开支,使部分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较慢。B.目前,教师评价体系过于注重近期数量业绩,忽视长远质量积累,不利于原创性科学研究的开展,影响教师自身潜能和创新能力的提高。C.大量的家长“被选择”送孩子参加各类繁重的竞赛培训,很多孩子不仅根本对这些打着竞赛旗号的兴趣班不感兴趣,而

3、且原有的兴趣都被繁重的竞赛培训给扼杀掉了。D.部分90后青年“人未老,心已丧”,涉世未深,却已“立地成佛”,在本应该斗志昂扬的年纪就对生活“缴械投降”,放弃挣扎与奋斗。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的“河”最早指的是黄河。B.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文字,这种文字叫做“隶书”。C.中国的名山中,五岳有着显著的位置,中岳指的是嵩山。D.信的结尾写上“此致,即颂近好”这里的“此” 是对全信的一种概指。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文明以止,人以化成中国文化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人文”。“人文”这个词是怎么来的?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它最初是跟“天文”

4、相对提出来的,在古籍周易的贲卦彖传中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个文,以化成天下。”这句话后面的意思是,我们通过对天文的考察,可以看到一年四季的变化;通过人文,就可以教化天下,让这个社会发生变化。所以,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就是“人文化成”。那么,用人文的方法来让这个社会发生变化,究竟要变成什么?就是把人们的恶习等各种各样不好的东西化掉,从而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什么叫人文?“文明以止,人文也。”大学、论语、孟子都特别讲到,做人一定要懂得“止”,知道止于何处。每个人应该根据自己不同的身份了解自己应尽的义务,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那么怎样达到这

5、个“止”呢?那就是靠文明,所以叫“文明以止”。“文化”这个词最初跟“物化”相对,文化是用文的方式去变化,物化是用物的方式去改变。文明呢,就是相对于野蛮、原始质朴而言,用文来明。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在中国文化里,文明就是教化,而教化的核心是让每个人都能够明白自己的身份;不光明白自己的身份,还要认同自己的身份;不光认同自己的身份,还要以此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所以,通过教化,让人明白做人的道理,规范人的言行举止,去改变很多不良的社会习俗,来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这就是中国人文教育的意义所在。而教化的对象就是人,以人为本。其实,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

6、也可以体会到这一最简单的道理。在家里,如果家长要求家庭的每个成员都能尽职尽责,那么这个家庭一定很和谐。一个企业、一个部门里面,如果每个人尽职尽责的话,那么这个单位、部门也一定是有序和谐的。我们现在常常念三字经。三字经一开始就是:“人之初,性本善。”人性中的恶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人性中的善没有得到发扬,才会出现恶。荀子礼论有言:“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人有各种欲望,一旦求而不得,那么争夺和混乱将会时有发生。要让社会每个成员的合理欲求都能得到满足,那就必须制定一种规则,这就是礼的起源。要让这个社会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就必须制定礼来加以教育

7、。礼不是强制性的,不是通过外界来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古论里面讲人与人之间有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五种人际关系,这里面父子、夫妇、长幼、朋友都是自然的关系,君臣关系是上下关系,但也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转化成内在的自然的人际关系。中国人的理念是建立在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之上的,这些关系是不能颠倒的。一个人上有老、下有小,就有两个身份:在子女面前是父母,在父父母面前是子女。每个人必须认同自己的身份,只有认同了自己的身份,才知道在什么场合是什么身份,该遵循一些什么样的行为准则。(转自“国际儒学联合会”原载于中国民族报)5下列选项中,关于“人文”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8、3分)A人们通过对天文的考察,来捕捉四季的变化:通过“人文”的作用来教化,让社会发生变化。B“文化”与“物化“两者是相对统一的,它们是用文和物的方式不断发展变化。文明,是相对于野蛮、质朴来说的,用文来明。C文明以止,这就是人文。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应知道止在哪里,若想达到“止”的地步,就得依靠文明。D“人文”是中国文化最突出的特点。用人文的方法把人们的恶习等各种各样不好的东西化掉,最终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在中国文化里,文明即教化,教化的中心是让每个人不仅清楚自己的身份,还要认同自己的身份,更要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B家庭中,每个成员尽职尽责,家庭就

9、会和谐。在企业、部门里面,每个职工尽职尽责,这个单位、部门就会有序和谐。C“人文”一词,最初是与“天文”相对提出来的,在周易中就有相关的解读。论语中,又有对文明和教化的分析,正所谓“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D“四书”中均特别提到,做人要知止。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份了解自己应尽的义务,做本分该做的事情。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身为社会人,我们要清楚人文教化与社会和谐进步之间的关系,正如天文学家清楚一年四季的变化一样,因为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得以体现的需要。B人们在社会的交往中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父子、夫妇、长幼、朋

10、友这四种关系都属于自然关系。君臣虽然是上下关系,但从本质来说也从属于自然关系。C当今社会,每位公民的合理欲求都应该得到满足,这就要求人们制定相关的规则,在规则的制约下逐渐形成礼。D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说的是人性中的恶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因为善没有得到发扬,才会出现恶。人的各种欲望不能得到满足,就一定会发生争夺,甚至出现混乱。三、(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昔大禹凿九山,通九江,用人力极广,而无怨讟(d)者,物情所欲,而众所共有故也。秦始皇营建宫室,而人多谤议者,为徇其私欲,不与众共故也。古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见可欲

11、使民心不乱。固知见可欲,其心必乱矣。至如雕镂器物,珠玉服玩,若恣其骄奢,则危亡之期可立待 也。自王公已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贞观二年,公卿奏曰:“依礼,季夏之月,可以居台榭,今夏暑未退,秋霖方始,宫 中卑湿,请营一阁以居之。”太宗曰:“朕有气疾,岂宜下湿?若遂来请,糜费良多。昔汉文帝将起露台,而惜十家之产。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固请 至于再三,竟不许。贞观四年,太宗谓侍臣曰:“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孔子云:有一言可以

12、终身行之者,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朕尊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己,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魏徵曰:“陛下本怜百姓,每节己以顺人。臣闻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亡。隋炀帝志在无厌,惟好奢侈,所司每有供奉营造,小不称意,则有峻罚严刑。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此非书籍所传,亦陛下目所亲见。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太宗曰:“公所奏对甚善!非公,朕安得闻此言?”(选自吴兢贞观政要论俭约,略有删节)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必须贵顺物情 物:人B.宫中

13、卑湿 卑:地势低下C.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 品秩:品级身份D.每节己以顺人 节:节约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物情所欲,而众所共有故也 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B.固知见可欲,其心必乱矣 固请至于再三C.请营一阁以居之 每节己以顺人D.竞为无限,遂至灭亡 若遂来请,糜费良多10.以下六句话,全都是唐太宗崇尚俭约的原因的一组是(3分)固知见可欲,其心必乱矣 若恣其骄奢,则危亡之期可立待也。 财帛富饶,无饥 寒之弊。若遂来请,糜费良多。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 公所奏对甚善!A. B. C. D.1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

14、A.古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B.古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C.古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D.古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所论俭约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勤俭节约,而是针对王公贵族挥霍无度“则危亡之期可立待”展开讨论的,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性。B.贞观以来“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是王室和大臣们认真贯彻唐太宗俭约治国主张的必然结果。C.唐太宗不仅以古为鉴,对俭约治国有清醒的认识,而且身体力行,宁愿忍受疾病困扰也决不造屋避湿,体现了一代明君的高尚风范。D. 魏徵认为,隋炀帝亡国固然与喜欢奢侈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滥施刑罚,从另一方面对唐太宗提出劝谏,得到了唐太宗的赞许。第卷(114)四、(21分)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3)译文: 。 (2)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3)译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