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人法心肺复苏的标准操作程序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552208 上传时间:2019-05-02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人法心肺复苏的标准操作程序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单人法心肺复苏的标准操作程序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单人法心肺复苏的标准操作程序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单人法心肺复苏的标准操作程序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单人法心肺复苏的标准操作程序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人法心肺复苏的标准操作程序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人法心肺复苏的标准操作程序课件(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一、“生存链”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唯一途径,“及早” 呼救并到达(E1) “及早” 徒手CPR(E2) “及早” 电击除颤(E3) “及早” 高级生命支持(E4) “及早” 复苏后监护治疗(E5),2,这五个环节环环相扣构成“生存之链条”,及早呼救 及早CPR 及早除颤 及早ACLS,3,时间是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最重要因素!,时间就是生命!! 四个“及早”便是时间观念的具体体现 心搏骤停留给我们的抢救时间,只有短短的810分钟,称之为“心肺复苏的黄金8分钟” 动物实验证明,CPR成功率与开始抢救的时间大约呈10%的正相关性,4,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CP

2、R 成 功 率 %,0 1 2 3 4 5 6 7 8 9 开 始 抢 救 时 间(min),100,成功机会每分钟 减少7% 10%,每延误一分钟抢救成功率降低约10%,5,二、心肺复苏的方法 三阶段CABD四步法,6,根据CPR2010国际指南(刚于2010年10月18日用中英文同步向全世界正式公布),心肺复苏的标准步骤和方法,称为“三阶段CABD四步法”,即“CABD”渐进式地重复三次:,7,CPR2010国际新指南规定:,C Circulation 胸外心脏按压30次 A Airway 然后才用徒手开放气道 B Breathing 器械或徒口人工呼吸2次 D Defibrillatio

3、n 体外电击除颤(AED) 注意:在胸外按压之前仍然是先判断-A即Assessment, 当发现有人突然倒地或/和意识丧失,必须首先检查他的神志、呼吸和心跳,在10秒钟内快速完成!,8,BLS步骤改为CABD的理由,尽管CPR2005国际指南强调了高质量胸外按压的重要性,但2005 年以后发表的研究表明:(1)在实施新指南以后心肺复苏质量虽有改善且存活率已上升,但胸外按压的质量仍然需要提高;(2)各个急救系统中的院外心脏骤停存活率相差较大;(3)对于大多数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均未看见任何旁观者对其进行心肺复苏。,9,因此,为了更好地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CPR 2010国际新指南作出一些更改建议

4、,最大的修改之处就是将成人及儿童的基础生命支持程序(不包括新生儿),从过去的A-B-C-D(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电击除颤),更新为 C-A-B-D(首先做胸外按压)。,10,尽管这一根本性更改将需要对所有曾学习过心肺复苏的人员重新进行培训,但参与制定心肺复苏指南的人员及相关专家一致认为,为此付出努力必然是值得的。仔细追究其理由有下列三个:,11,第一个理由,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绝大多数心搏骤停都发生在成年人身上;而在各年龄段的患者当中,发现心脏停搏的最高存活率均为有目击者的心脏骤停,且初始心律往往是心室纤颤(VF)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VT)。对于抢救这些患者来说,基础生命支持的关键

5、操作是胸外心脏按压和早期电击除颤。,12,但在原A-B-C-D程序中,当施救者开放气道以进行人工呼吸、寻找防护装置或准备并装配面罩-球囊的过程中,胸外按压注定会被延误。更改为 C-A-B-D 程序后可以尽快开始胸外按压,同时也能尽量地缩短通气延误的时间(也就是说,当第一施救者做首轮 30 次胸外按压的时候,另一施救者可以同时开放气道和准备人工呼吸;如果为婴儿或儿童进行复苏,延误时间则会更短)。,13,大量证据证明,延误或者中断胸外按压将明显降低复苏成功率和出院生存率,而过度通气会加重中枢神经损害,说明心脏按压比人工通气更为重要,应该避免过度通气,因此新指南提出六个更改要求: 先“压”后“吹”(

6、第一步就是按压) 多“压”少“吹”(比例仍为302),14,快“压”慢“吹”(按压频率至少100 次/分、而人工呼吸只需810次/分,两者之间比较相差了十多倍) 急“压”缓“吹”(每次按压用时不得超过0.6秒,而人工通气每次至少持续 1秒钟、直到患者胸部被吹抬起为止),15,重“压”轻“吹”(胸外按压幅度至少为5cm、要求每次用力压出患者颈动脉搏动,而人工潮气量小于10ml/kg) 只“压”不“吹”(如果旁观者未经过心肺复苏培训,则应进行 Hands-Only CPR,即仅为突然倒下的成人患者实施单纯胸外按压、而不用做人工呼吸,当然医护专业人员必须按302交替做),16,虽然尚无人体或动物实验

7、证明,实施心肺复苏时先进行30次按压而不是 2次通气可以提高存活率,但胸外按压可以产生循环血流;而且对院外成人心脏骤停的研究表明,如果有旁观者尝试实施胸外按压而不是不进行按压,则存活率可提高。动物数据证明,延误或中断胸外按压会降低存活率,所以在整个复苏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延误和中断。,17,胸外按压几乎可以立即开始实施,而开放气道并实现密封、以进行口对口或面罩-气囊人工呼吸的过程则需要一定时间。如果有两名施救者在场,可以减少开始按压的延误:第一名施救者开始胸外按压,第二名施救者开放气道并准备好在第一名施救者完成首轮30次胸外按压后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无论有一名还是多名施救者在场,从胸外按压开始的心

8、肺复苏,都可以确保患者尽早得到这一关键的人工血液循环支持。,18,高质量胸外按压的六大指标,按压部位与手势、姿势必须正确 快速按压: 频率 100次/分 用力按压: 下陷幅度至少 5 cm 持续不断按压:中断时间最好不超过5秒 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应充分放松 避免过度通气: 多压少吹、重压轻吹、 快压慢吹、急压缓吹、先压后吹甚至不吹,19,第二个理由,基础生命支持被描述为一系列操作,应进一步强调通过团队形式实施。因为医护专业人员都以团体抢救患者,不只是一个人在战斗,且团队成员通常可同时执行各个基础生命支持操作。例如,第一名施救者立即开始胸外按压,另一名施救者拿取除颤仪、面罩-球囊并求援,而

9、第三名施救者开放气道并进行通气。从而使胸外按压-电击除颤-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四个操作几乎都能同步施行,但仍以按压为最先。,20,在医护人员参与的复苏过程中,一开始就会有多名专业施救者。进行培训时,应致力于随着各个施救者的到达来组成团队,或者在有多名施救者的情况下指定团队领导者。随着更多人员的到达,原来由一个施救者依次完成的各项任务职责,现在可分配给团队的各个成员了,从而同时执行这些职责。因此,基础生命支持的医务人员培训不仅应教授个人技能,还应当训练施救者作为一个高效团队的一名成员如何进行配合。,21,同样,鼓励医务人员根据最有可能的骤停病因展开施救行动。例如,医生护士在独自一人时亲眼看到成年人

10、突然倒地,可以假定该患者已发生原发性心脏骤停且出现可电击心律,应立即启动急救系统并且找到AED,然后再回到患者身边、开始心肺复苏和尽快除颤。但是,对于儿童或者推测因溺水等原因导致的窒息性心脏骤停患者,应首先进行胸外按压并交替做人工呼吸,在5 个周期(大约两分钟)后再启动急救系统。,22,第三个理由,不幸的是,大多数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没有由任何旁观者进行心肺复苏。这可以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但其中一个障碍可能就是 A-B-C-D程序,该程序的前两步通常是施救者认为最困难的步骤,即开放气道并进行人工呼吸。如果先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可能会鼓励更多的第一目击者立即开始实施心肺复苏。,23,与没有旁观者实施心肺

11、复苏相比,由旁观者进行单纯胸外按压(仅按压)心肺复苏,可显著提高成人院外心脏骤停的存活率;与接受传统心肺复苏(即进行人工呼吸)的相比,接受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的成人存活率基本相同。重要的是,与为成人患者实施传统心肺复苏相比,调度员电话指导未经培训的施救者实施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更为容易,所以除非患者有可能发生窒息性骤停(例如,溺水或者儿童),否则目前更强调给予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24,基础生命支持C-A-B-D 四步程序全部实施完毕,并且胸外按压与人工通气已经按 302的周期反复轮回五圈以后(大约需要2分钟时间),应该暂停按压与通气,检查评估心肺复苏的效果。 如果患者呼吸心跳都已恢复,而且

12、心电图证实转为窦性心律,必须将此患者尽快送入ICU进行重症监护,即心肺复苏成功后的进一步治疗,重点在脑复苏,争取患者苏醒。,25,相反,失败的标志就是给了一次(仅需1次)电击除颤以后,仍然不能触及到患者的颈动脉搏动,心电图证实并没有恢复窦性心律,甚至干脆变成为一条直线,表明基础生命支持抢救失败,必须马上实施高级生命支持。,26,C,第二步 (1) 徒手开放气道:压头抬颏 (2) 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 (3) 多器官功能支持,第三步 (1)口对口/面罩人工呼吸 (2)人工正压通气: 呼吸机 (3)脑保护与冬眠、促清醒,第一步 (1) 徒手胸外心脏按压术 (2) 持续人工循环:药物器械 (3)

13、ICU重症监护、亚低温,第四步 (1) 体外电击除(AED) (2) 应用复苏药物: 副肾素 (3) 诊断与鉴别、祛除病因,A,B,D,心肺复苏的方法与流程,阶段一阶段二 阶段三,27,三、CPR操作程序指引 (共计25步),28,1. 判断周围环境是否安全:看天看地后报告 (简称“一看”,由第一目击者首先施救) 2. 判断患者有无反应:低头呼唤并掐“人中”, (“二唤”) 观察呼吸是否正常,限4秒钟完成 3. 确定昏迷呼救:呼叫来人、启动急救系统 (“三呼”) 携带除颤仪、面罩-球囊和急救箱 4. 摆放抢救体位: 去枕、解上衣、垫背板, (准备)下达口头医嘱“建立静脉通路”,29,5. 判断

14、循环征象:触摸颈动脉搏动,并抬头 (判断) 巡视四肢和面色改变,限6秒完成。 6. 胸外心脏按压:快速定位后,用正确的手 势和姿势、17秒钟连续用力地完成30次按压。 7. 下达紧急医嘱: “请助手立即开放气道” (边压边说) “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 一旦AED送达患者身旁立即下医嘱:“打开 AED、粘贴电击片” (助手都要回应“是”),30,8. 检查清理口腔:与此同时,助手跪在患者 的头顶部,先打开口腔检查并清除异物,装配面罩-球囊,必须始终维持气道畅通。 9. 徒手开放气道:助手用“托举双颌”手法使患者头后仰,并且全程保持头部无回位,管理气道是助手最重要职责(稍后用器械)。 10.

15、准备呼吸器械:助手用规范的“E-C”手法, 单/双手固定密闭面罩,复苏球囊接通氧气。,31,11. 给予人工呼吸:手捏球囊缓慢通气两次,每次通气1秒至胸部抬起,共用时5秒。 12. 准备电击除颤:贴压电极板位置正确,提醒离开,但非目击或儿童单人救护暂缓除颤。 13. 判断是否室颤:心电示波快速识别是否室颤或无脉性室速,而AED可全自动分析心律 。 14. 尽快给予一次电击:如果是可电击心律, 选择200J/单向波360J充电,立即除颤放电。,32,15. 继续CPR轮回:从按压开始,按压/通气遵循30:2交替、2分钟不间断地完成5个周期。 16. 全面检查评估:包括呼吸与循环征象、意识瞳孔、P

16、和BP,尤其12导ECG描图。 17. 复苏成功:恢复体位、吸氧、转送ICU(至少2分钟后) 进入“第三个ABCD”。 18. 否则开始ACLS:若一次除颤失败, 立即进入“第二个ABCD”,准备气管插管物品。,33,19. 尽快气管插管:20秒内完成,确定导管的正确位置,期间不间断地心脏按压。 20.准备人工呼吸机: 连接并调试呼机,及时进行气管内吸痰、监测血氧浓度。 21. 复苏球囊过渡:纯氧“捏皮球”正压通气810次/分持续,不再与心脏按压交替。 22. 不间断地心脏按压:频率100次/分,每隔2分钟检查并换人,有条件开胸按压。,34,23. 及早给予复苏药物:只要静脉一开通即应给药、首选肾上腺素,重视病因鉴别。 24. 反复除颤和用药:持续心电监护若提示室颤应反复电击与药物除颤,提示心脏静止应紧急心内膜起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