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生物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必修三-含2015年高考模拟题)(共75张ppt)幻灯片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548059 上传时间:2019-05-01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2.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考生物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必修三-含2015年高考模拟题)(共75张ppt)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2016届高考生物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必修三-含2015年高考模拟题)(共75张ppt)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2016届高考生物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必修三-含2015年高考模拟题)(共75张ppt)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2016届高考生物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必修三-含2015年高考模拟题)(共75张ppt)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2016届高考生物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必修三-含2015年高考模拟题)(共75张ppt)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高考生物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必修三-含2015年高考模拟题)(共75张ppt)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考生物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必修三-含2015年高考模拟题)(共75张ppt)幻灯片(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3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梳理】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上图中各个序号所示内容: _ _ _ _(内环境) _ _,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细胞内液,体液,二、细胞外液的组成及理化性质 1.血浆的主要成分:,蛋白质,无机盐,水,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二者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最主要的 差别是血浆中_含量较高。 3.理化性质: (1)渗透压:溶液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_的数目。 (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_,与_ 等离子有关。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_。,HCO3-、HPO42-,蛋白质,溶质微粒,7.3

2、57.45,37左右,4.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1)关系:_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参与系统:消化系统、_、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内环境,循环系统,三、内环境的稳态 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_,使_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实质:内环境的各种_和_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是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实现的。 3.调节机制:_调节网络。,调节作用,各个器官、系统,化学成分,理化,神经体液免疫,4.调节能力: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的,当_ _过于剧烈,或_出现障碍时,内环 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5.生理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_的必要条件。,有一定限度

3、,外界,环境的变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正常生命活动,【小题快练】 1.考题诊断: (1)(2013江苏高考T19A)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在非细胞条件 下也能发挥作用。 ( ) 【分析】激素发挥作用必须与靶细胞结合,调节靶细胞的活动。,(2)(2012江苏高考T3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 ) 【分析】腹泻引起水和无机盐的大量丢失。 (3)(2012江苏高考T3B)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 ( ) 【分析】血液中钙盐过少,引起肌肉抽搐;过多引起肌无力。,2.易错诊断: (1)内环境是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的,单细胞生物多数直接生活在水 中,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4、( ) 【分析】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单细胞生物直接生 活在外界环境中,就无内环境的说法。 (2)膀胱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尿液和组织液。 ( ) 【分析】尿液不属于内环境,膀胱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3)人体剧烈运动后,由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浆pH明显降低。 ( ) 【分析】正常人的血浆pH能够维持在7.357.45,不会因为无氧呼 吸产生乳酸而明显降低。 (4)外界环境变化不大时,机体一定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 ) 【分析】外界环境变化不大,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发生障碍时,内 环境的稳态也会遭到破坏。,3.教材研习: (1)(必修3 P3相关信息改编)夏令营活动中

5、,不少同学的脚底磨出了 “水泡”,用针挑破后流出了一些近无色的液体,这些液体主要是 ( ) 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 D.细胞内液 【解析】选B。“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主要成分是水,还有少量蛋白质及无机盐等,故B选项正确。,(2)(必修3 P5旁栏思考改编)生理盐水与血浆、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同,称为等渗溶液,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但是过多注射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以下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生理盐水与细胞内液虽为等渗溶液,但是成分差别非常大 B.生理盐水成分与血浆成分明显不同,过量补充会影响pH的稳态 C.过量补充生理盐水时,血浆中的其他成分,如钾离子的浓度会偏低

6、D.过量注射生理盐水会导致内环境渗透压发生改变,【解析】选D。生理盐水与体液为等渗溶液,过多注射不会引起内环境渗透压改变,但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因为成分差别非常大,如缺少正常血浆中的几种物质(如钾、钙、镁)和葡萄糖;缺少血浆中维持正常pH所需的缓冲对。,4.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 ) A.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完成受精 B.牛奶喝进胃中 C.注射胰岛素 D.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 【解析】选C。输卵管、胃属于外界环境,组织细胞内是细胞内液,均不属于内环境,注射胰岛素是将胰岛素注射入组织液中。,5.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的是( ) A.通过肝脏可增加或减少血糖含量 B.

7、通过肺可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 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 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产生新的血细胞 【解析】选D。内环境主要指细胞外液,内环境稳态调节也主要是对细胞外液成分和理化性质的调节,血糖调节、呼出CO2和吸入O2、代谢废物的排出都属于内环境成分变化的调节,而红骨髓产生新细胞不属于细胞外液成分和理化性质的调节。,6.下列哪项叙述适于描述稳态的生理意义( ) A.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B.维持体液的pH相对稳定 C.维持内环境的渗透压相对平衡 D.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析】选D。内环境稳态的内容:血糖和氧含量正常保证机体能量供应;体温、pH相对恒定酶活性、细胞代谢正常;渗

8、透压相对稳定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代谢废物因排出而含量较低防止机体中毒。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7.下列哪项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明显变化引起的病症( ) A.浮肿 B.手足抽搐 C.白化病 D.尿毒症 【解析】选C。浮肿是因为组织液增多,手足抽搐是因为钙离子过少,尿毒症是因为尿素等排不出去,三者都是由内环境成分明显变化引起的,白化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故选C。,【速记卡片】 1.内环境特点的3个方面: (1)成分:血浆、组织液、淋巴等是内环境的成分,内环境也称细胞外液。 (2)理化性质:渗透压、温度、酸碱度体现了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3)功能:内环境是细胞与外

9、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内环境稳态的5个重点: (1)含义: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实质: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特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5)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考点一 内环境的成分及相互关系 1.各组分间的关系:,2.内环境的成分:,3.几种常考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提分技法】“四看法”排除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一看是否是细胞内特有的物质,如血红蛋白、胞内酶(呼吸酶、RNA聚合酶、解旋酶); 二看是否是细

10、胞膜上的载体、受体等; 三看是否是分泌到消化道中的物质,如消化酶; 四看是否是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如纤维素、麦芽糖等。,【考题回访】 1.(2013海南高考)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抗体 B.糖原 C.胰岛素 D.氨基酸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需关注以下两点: (1)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解析】选B。本题考查内环境的成分。A项,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属于内环境。B项,糖原是单糖进入细胞内合成的,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C项,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

11、内环境运输到全身各处,属于内环境成分。D项,氨基酸可以通过消化系统吸收进入血浆,属于内环境成分。,2.(2013海南高考)关于淋巴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 B.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 C.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 D.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需关注以下两点: (1)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2)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解析】选D。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A项,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故正确。B项,淋巴细胞广泛存在于内环境中,故正确。C项,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汇集到淋巴管中

12、,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所以血浆中存在淋巴细胞,故正确。D项,大分子蛋白质不能进入淋巴管内,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故错误。,3.(2015湖南师大附中模拟)发生在人体的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是 ( ) A.血浆蛋白的合成 B.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 C.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D.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最终形成葡萄糖 【解析】选C。血浆蛋白的合成发生在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产生乳酸;淀粉的消化是在消化道中;抗原-抗体反应可以发生在血浆、组织液等内环境中。,【加固训练】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血液、组织液和

13、淋巴 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 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激素、突触小泡和氨基酸 口服的肠道中的抗菌药物 肌肉注射青霉素 A. B. C. D.,【解析】选A。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组成内环境的成分。内环境中有血浆蛋白、O2、葡萄糖、CO2、激素、氨基酸等。突触小泡在突触小体中,属于细胞内部环境。口服的药物都在消化道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注射的青霉素首先进入组织液,属于内环境成分。,2.下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内部环境,包含甲、乙、丙 B.乙表示细胞内液 C.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丙液中 D.丁液中O2浓度比甲液中高,【解析】选C。只

14、有双向箭头指向的丁为细胞内液,有双向箭头指向并有单向箭头指入的乙为血浆,甲表示组织液,丙表示淋巴,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外部环境,是机体的内部环境,包含组织液、血浆和淋巴;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主要存在于淋巴中;大多数情况下细胞内液中的O2浓度低于组织液中的O2浓度。,考点二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调节机制 1.细胞外液渗透压: (1)概念:简单地说,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影响因素: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3)组织水肿的原因。,2.人体pH稳态的维持: (1)稳态维持的原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NaHC

15、O3/H2CO3、NaH2PO4/Na2HPO4等。 (2)维持机制: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反应产物可以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如图)。,【高考警示】正确理解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1)特点:内环境的稳态不是固定不变的静止状态,而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表现为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 (2)实例:人体体温维持在37左右,血浆pH维持在7.357.45,血糖平衡等。,【考题回访】 1.(2014新课标全国卷)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内环境”“必要条件”。 (2)关键知识:内环境的概念和内环境稳态的意义。,【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稳态在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中的意义。A项中,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为细胞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