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临床思维与诊断过程-谭立文资料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547242 上传时间:2019-05-01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科临床思维与诊断过程-谭立文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精神科临床思维与诊断过程-谭立文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精神科临床思维与诊断过程-谭立文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精神科临床思维与诊断过程-谭立文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精神科临床思维与诊断过程-谭立文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神科临床思维与诊断过程-谭立文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科临床思维与诊断过程-谭立文资料(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神科临床思维与诊断,病程在不同精神障碍中的意义,Outline,临床思维、诊断概念与方法 临床思维基本概念、一般过程 诊断的思维原则、方法 错误诊断的原因,精神科临床上几个与临床思维、诊断的问题 分类与诊断标准 等级诊断、多轴诊断 共病问题 病因学思考,临床思维概念,临床医生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将问病史、查体及各种辅助检查搜集到的资料,按逻辑思维规律和方法,全面分析,进而推断疾病的本质,以确立诊断和治疗方案的思维过程。 不仅是一种诊断过程中的基本方法,也是随访观察,治疗决策及预后判断等临床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逻辑思维方法。,临床思维的三大要素,知识与技能 从书本、老师、同事学来的知识与

2、技能对自己的临床思维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临床实践与经验 “白天多看病,晚上多看书”,勤于实践,不断钻研。 深入临床,每一个病人都不同,同一个病人每天都不同,深入临床,细致周密地才能及时发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实践不足,该问的未问到,该查的未查到,有时甚至到了“变味”的程度,记帐式的记录,未能深入症状的各种特征,有的甚至凭印象,想当然的 填写病历表格,分析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逻辑思维 对具体的临床现象或临床问题的分析综合和判断、推理疾病的诊断。 高明的医师在收集资料时已开始了积极的思维活动,在察言观色中补充问诊,对疾病的本质有了初步的印象,但是,忌讳主观主义的判断,注意揭示疾病本质。,

3、临床诊断思维的一般过程,三个阶段 临床资料收集过程; 分析资料作出诊断的过程 通过观察病情的发展及治疗对诊断的应验或修正过程。,Case 1,30岁的女性患者,因少语、少动、进食少半个月,加重3天入院。患者在半个月前与男友分手后缓慢起病,讲话少,不主动与家人讲话,活动明显减少,基本不出门,有时见患者在自己房间里发呆,进食量比以前明显减少,近3天来,患者病情加重,不语不动不进食而被家人送入院,3天前有感冒史,体温37.8。 提问: 患者可能的诊断是(多项选择): 1 抑郁症 2 分裂样精神病 3 急性应激障碍 4 病毒性脑炎 5 偏执性精神病 6 神经症,提问: 进一步检查发现,患者在医生的多次

4、追问下还是有反应的,有时能用点头或摇头示意,语音低微,语速慢,总是低着头,皱眉,有时还留眼泪,查及情绪低落, 未查到精神病性症状。体格检查体温正常,神经系统检查CT等没有阳性发现。 此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单项选择): 1 分裂样精神病 2 急性应激障碍 3 抑郁症 4 病毒性脑炎 5 偏执性精神病 6 神经症,提问:进一步需要向家属和患者了解既往有哪些病史 1 有无明显的话多 2 有无明显的活动增多 3 有无夸大观念 4 有无爱管闲事 5 有无此次类似情况出现 6 有无精神疾病家族史,进一步追问病史,患者既往无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此次为第一次发作,查及明显的自杀观念,睡眠不好,可采取什么治疗措

5、施 1 电休克治疗 2 SSRI类药物治疗 3 三环类抗抑郁治疗 4 碳酸锂 5 催眠药物治疗 6 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事项,收集到真实的、重要的临床资料 正确分析、归纳临床资料,评估症状的特点性质,分清主次 寻找新的证据肯定否定、修订原来的诊断 补充病史 治疗效果 实验室指标 病人随访,临床思维的特点,临床思维与其它科学中常有的思维方法既有共性,又有自己的特点,研究这些特点,对于提 高临床诊断水平是很有帮助的。 对象的复杂性:临床医学的认识对象是一个个具体的人。人体本身就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有机整体,而人类疾病同样也是极其复杂多样。加上个体间的差异,使得病理变化,临床表现 千变万化;

6、时间的紧迫性: 在多数情况下,时间是非常紧迫的,尤其在是重危急诊,必需在很短的时间内作出诊断,及时治疗,否则,将危及病人生命; 资料的不完备性:临床资料调查的内容极其广泛,项目繁多,在调查时又往往会遇到各样的限制和困难。有人甚至把临床思维说成是“用不充分的资料作出充分的决定的过程” 因此,如何用不充分的临床资料,作出正确的诊断。,常用的诊断思维方法,顺向思维法:是对一般比较典型的疾病常用的方法,是以病人的典型病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为依据,直接作出诊断。 逆向思维:是根据病人的病史及问诊的某些特点,可能为某范围内的某些疾病,然后根据进一步检查或辅助检查,否定其中的大部分,筛选某种或几种疾病。此种

7、思维方法是对较疑难的病例常用的方法。 肯定之否定:有时为了确定诊断,需要用“肯定之否定”的思维方式,排除某些疑诊。即对某些疑似诊断,假以其肯定,以此来解释全部病史和体征,发现其矛盾,从而否定该诊断,即临床上经常所说的,不能以其解释全部的临床表现,故诊断不成立。 总之,以上的种种思维方法在使用过程中往往是综合的、交替使用。,临床诊断的基本原则,整体原则 把人体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综合看待现病史、过去史、个人史、家族史、接诊的资料、疗效等等 具体原则 在诊断过程中,要在一般理论指导下,着眼于机体和疾病的特点,对于个体的差异性和发病情况做具体分析,针对其特点进行诊断,拟定相应的治疗 方案,采取相

8、应的治疗措施 动态原则 要求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疾病,一方面,人体作为一个有联系的整体,时刻都处在变化之中另一方面,临床诊断也要不断验证,随着病程的发展和治疗、疗效的变化,也许要改变诊断,也许要增加诊断,有的甚至要重新认识,重新诊断。 安全原则 优先考虑常见病、多发病; 优先考虑严重疾病; 尽可能选择单一诊断,而不用多个诊断分别解释各个不同的症状; 诊断功能性疾病之前必须肯 定排除器质性疾病; 尽量少用试验性治疗等等,Case 2,26岁的男性患者因易激惹,好斗,攻击他人3小时入院,患者已经好几天几乎没有睡觉,兴奋话多,管闲事,体重明显下降,食欲下降。体查发现患者检查不合作,兴奋躁动,血压升

9、高,心率加快,瞳孔变小,双手震颤,出汗。 患者在3周前开始每天服用朋友给他的一种药丸以保持自己清醒,应付考试。 提问: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如何提高临床思维能力,自觉性、使命感、责任感 勤于实践,善于实践: 感觉的材料越丰富、越全面,越能正确的理解。病房学习周期长,反复问诊、查体;门诊工作周短,抓住要害,深入检查。不能盲目实践,不能就事论事,头痛医 头,脚同医脚,应该从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实践的能力及水平。 化验和特检的作用应正确估价。 勤学多思,克服盲目实践:遇到问题请教老师,请教书本,可以使自己不断提高,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循证医疗实践与临床经验积累相结

10、合: 临床经验的重要性勿庸质疑,但是21世纪医学科学需要遵循大量的、最佳的科学依据来指导临床实践。,精神科诊断的基本原则,病因学诊断 病理学诊断 症状学诊断 由于临床所见大多数精神障碍病因、病理学特征不明,因而,ICD-10、DSM-IV的分类主要采用症状学分类,因而症状的正确识别诊断标准的正确应用就十分重要了; 等级诊断 诊断“功能性精神障碍”首先要排除器质性疾病,排除“上一级”的诊断后方可做出,基本等级如下: 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精神分裂症、其他妄想性障碍 心境障碍 癔症、神经症性、应激相关障碍,精神障碍诊断分析的基本思路,横向获得主要临床相 纵行

11、交叉分析病程特点、发病基础,注意验证和反驳第一步的假设诊断,Case 3,男性患者,32岁,初次晤谈发现两周来病人情绪低落,流泪、语流缓慢、自杀企图。 你还需要询问什么? 如何确诊?,精神刺激? 药物、酒精滥用? 多次抑郁发作? 躁狂史? 内源性抑郁症状?,特别强调,诊断假设从并使采集以及看见患者的第一眼就开始了,诊断假设不能固定在开始的印象中,而是随着临床信息收集的不断深入,必然是“由少到多,又由多变少,最后剩下最终诊断“的过程; 诊断分析过程是在边收集信息边分析,在病史采集好精神检查中不断澄清、验证、反驳自己的假设诊断; 由于在临床实践中许多大夫只习惯于找证据证明自己的第一印象,就很容易陷

12、入先入为主的地步。,Case 4,男,36岁,已婚,高中文化,林业技术员,云南景洪州人。10天来胡言乱语,凭空看到魔鬼和已经去世的亲人,听到枪声和叫骂声,认为自己被人监视、迫害,饮食里有毒等。夜间病情加重,连续2天不眠,有时冲动、毁物。 确定症状症状学诊断(临床相横断面) 分析症状和临床相本身的特点(同样是幻视或幻听,内容和表现形式的不同与不同的疾病有联系。如大量持久的幻视就可能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和器质性的诊断意义是不同的)。 分析可能的疾病分类学假设诊断 分析性别、年龄、职业、地域、病程等因素,对于临床相的作用。否定或验证疾病分类学假设诊断的可能性) 如果目前资料不足,应进一步获得哪些方面的

13、资料。 鉴别诊断分析反复比较、排除、确认的过程 运用诊断标准,确定诊断,Case 5,女,23岁,未婚,美国某州立大学大四学生。12岁随父母移居美国,10天前回中国探亲,一周来开始失眠,饮食差,心情烦躁易怒,大量喝水,经常出汗,称不适应国内炎热气候。昨天下午开始神情恍惚,答非所问,经常侧耳倾听,自言自语。昨晚几乎不眠,喊叫“我得精神病了”,诉听见许多人说话的声音,包括去世的亲人和在美国同学讲英语的声音。问父母“我是不是你们生的?”对周围的声响和灯光特别敏感,感到身体有疼痛感。,影响精神科医师诊断的因素,临床信息的准确性 病史 症状表现 精神状况检查、躯体检查及实验室检查 医师经验与思维方式 临

14、床经验 思维方式 病情复杂程度 病人、家属的合作性,诊断错误原因之一:临床资料不完全、不准确,病史介绍者对病人原来接触不多,对情况了解有限,病史不免东拼西凑、零碎不全,或者道听途说,真伪不分; 晤谈技术不过关; 病史询问不仔细,对症状的错误判断或解释; 处于疾病早期阶段,症状暴露不充分,或者其表现以阴性症状为主,病史介绍者观察力有限或介绍时抓不住主要东西,纠缠于枝节; 有的病人家属对于精神病遗传史讳莫如深,有的甚至要伪造病史精神状况检查不深入 病人对检查不合作,对某些症状讳莫如深,发现不了。,诊断错误原因之二:诊断思维方法不正确,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 过分强调发病因素 忽略疾病本质 精神因素和躯

15、体因素均可促发精神分裂症等功能性疾病,如果精神症状紧接着出现于精神刺激之后,或躯体疾病之中,只看到诱发因素,忽视症状特征和疾病本质,尤其是症状不典型时,会误诊为心因性精神病。 过分侧重发病形式 当病程和临床表现有某些疾病相似之处时容易造成诊断混淆, 被显现的附加症状所迷惑 例如当精神分裂症伴有癔病发作时,往往容易被那种夸张做作的症状所迷惑,忽略了精神分裂症基本症状; 思维狭窄 对症状不能多考虑集中诊断的可能性,一一进行排除。例如焦虑症与内分泌疾病临床十分相似。 不能抓住主要矛盾来揭露疾病的本质,罗列一大堆诊断,这个病也可能,那个病也可能,表面上似乎面面俱到,实际上不解决问题,同样得不出正确的诊

16、断。,诊断错误原因之三:临床观察不仔细,诊断思维方法片面 医学知识水平有限 疾病尚未充分发展。 最常见的问题 将器质性的疾病诊断为功能性的 破伤风-癔病、尿毒症的抽搐-癫痫、甲亢-焦虑症、老年性痴呆-精神分裂症等等。对于以精神症状为手法症状的、慢性发展的、潜在的器质性疾病,也易误诊为功能性精神病,例如颅内肿瘤、病毒性脑炎、帕金森病误诊为精神分裂症。 将功能性精神障碍误诊为器质性精神障碍 如急性发作的精神分裂症、躁狂症可能定向障碍及轻度意识障碍,老年性情感性精神障碍可有认知功能障碍,如何判断精神症状的性质?,纵向比较,即与其过去一贯表现相比较,精神状态的改变是否明显。 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差别是否明显,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了一般限度。 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在观察精神症状时,不但要观察精神症状是否存在,而且要观察其出现频度、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 精神症状一般并不是随时随地都表现出来的,因此必须进行仔细的观察和反复检查。精神检查的方法主要是交谈和观察,能否发现患者的精神症状,特别是某些隐蔽的症状常取决于医患关系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