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4、《卖火柴的小女孩》优秀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545816 上传时间:2019-05-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4、《卖火柴的小女孩》优秀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4、《卖火柴的小女孩》优秀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4、《卖火柴的小女孩》优秀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4、《卖火柴的小女孩》优秀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4、《卖火柴的小女孩》优秀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4、《卖火柴的小女孩》优秀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4、《卖火柴的小女孩》优秀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4、卖火柴的小女孩优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课文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讲小女孩为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燃烧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想;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街头,安徒生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人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领悟故事的深刻思想内涵,初步感受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激发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2引领学生逐层深入品读并理解了文内容,关注人物的悲惨命运,体会作者现实与虚幻相结合的表达方法 ,结合具体语句、段落深刻感悟作者表达

2、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深入到字里行间已获得情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能读懂第一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所表达的思想感。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言揭题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大年夜吗?一家人温暖舒适地围坐在圆桌旁,品尝着美味佳肴,享受着亲人团聚的欢乐,是多么美好啊!但是,你们想过吗?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个大年夜,有个和你们同样年龄的小女孩,却光着头赤着脚在冰天雪地里叫卖火柴,最后冻死街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出示课题)。这篇童话是谁写的?(安徒生),他是丹麦著名的作家。他写这篇童话的目的是什么呢?同学们学完课文后就明白了。二、检查预习1出示检查

3、题。(1)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喷香(pn pn)火柴梗(gng gng)(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摇摆摆的样子。()精巧细致,质量很好。()2学生作业。3反馈。第1、2题校对后,把词语读一次。三、检查预习1默读课文,完成练习三。试按课文内容填空。课文先写_,接着写_,最后写_。2学生读书、作业。3反馈。第3题校对后,再浓缩为小标题:卖火柴、擦火柴、冻死了4根据这些小标题给课文分段。第一段(14)第二段(511)(1213)四、学习第一段(一)整体感知,了解大意。快速小声读第一段,思考:小女孩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这一意思?可怜的小女孩!(二)部分

4、入手,精读理解。1课文哪些词句具体写出小女孩很可怜?用“_”划出有关语句。(1)点拨、引导,教学其中一句。a幻灯出示。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b能抓住重点词来谈谈吗?c概括一下,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她很可怜?(怜)(2)放手自学其余三句。a写小女孩冷的词句还有吗?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请你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来读懂这三句话,去体会小女孩的可怜。学生练习。(3)讨论:这四个句子写冷的程度上有什么不同?(4)指导朗读。点拨:这些重点词的音要稍拉长些,读到最

5、后用发抖的感觉来烘托出小女孩越来越冷的感觉。练读指读评议指读齐读2还有哪些地方写出小女孩很可怜呢?(“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还写出了饿)“饿”可以看出小女孩很可怜,写饿的词句还有吗?(“这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有给过她一个钱。”抓“一整天、一根、一个”)3提问:这么冷,这么饿,她为什么不回家呢?可以看出什么?(因为家中(无人疼爱),还因为家里和街上一样冷)4小结:刚才,我们从小女孩的冷、饿、无人疼爱体会到她很可怜。这些是书里明明白白写出来的,你们一看便懂,可是书里还有别的意思,没有直接写出来,实际上也能说明小女孩很可怜。如果你们认真仔细地读一读,也能领会。5揭示学法,扶

6、学第一句。(1)幻灯出示: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2)讨论:a这句话写什么?(拖鞋大)b哪些词语写出拖鞋很大?c 同学们能联系上下文来体会这句话的意思吗?(3)表情朗读:在资本主义社会穷人到处受欺负。小女孩这么冷的天穿着大拖鞋也没人同情、关心她。那这句话应带着怎样的语气来读呢?(同情)对的,让我们带着对小女孩的同情读这句话。齐读。(4)归纳学法:刚才我们是怎样体会这个句子含着的意思的呢?我们先理解这句话字面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谈体会,最后用感情朗读的方法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6运用学法,学习第二句。(1)幻灯出示: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

7、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2)讨论:a这句话写什么?“这些”指的是哪些?b谁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这句子的意思?c是啊,小女孩还是个孩子,当然希望在大年夜拥有和其他孩子一样的欢乐,而现在的她却流浪街头,叫卖火柴,多可怜哪!这儿写出了她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欢乐)的。(3)表情朗读。点拨:用同情的语气,突出重点词,前半句我们可读得美些,后半句读得难过些、慢些。(三)回归整体,深化理解:1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出了小女孩的可怜的?(板书)2出示挂图,训练说话。(1)导语:这幅画画的就是这穷苦可怜的小女孩。它把我们带到遥远而古老的丹麦,安徒生的故乡,你们看,远处的高楼灯火通明,人们都在自己温暖的家里欢度圣

8、诞节,然而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她却怎样呢?请你们看图有条理地说一说,可以用“可怜的小女孩!”作为这一段话的开头和结尾。(2)学生练习指名口述。(3)小结:同学们生动的描述,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饥寒交迫的小女孩在寒风刺骨、大雪纷飞的大年夜叫卖火柴的凄惨画面。她是多么可怜哪!(指板书)这句话后面的感叹号(用红粉笔标出)就寄托了作者对小女孩的无限同情。我们再来读这句话。3配乐读第一段。五、略学第三段1过渡:可怜的小女孩,她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呢?(冻死了)是啊,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这就是穷苦孩子必然的结局。(出示挂图)2自由读第三段,找一找,小女孩死时的神态。(她带着微笑死了)3设置悬念:为什么这样可怜的小

9、女孩会带着微笑死去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这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学习课文时再来解决。六、布置作业观察彩图,用“可怜的女孩!”作开头或结尾写一段话。 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卖火柴小女孩冻死街头的画面深深地定格在我的脑海里,让我们再次怀着同情和悲伤的情感一起朗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2、学生齐读。二、以“幸福”为线索,解读小女孩的命运1、课文中写道:“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那么,小女孩拥有真正的幸福吗?2、为什么说她没有幸福?用自己的话说说。(1)、大年夜在街上卖火柴。A、指名读这一自然段。B、展开想象: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你的妹妹,她的大年夜应

10、该是怎样度过的?C、可是,在这团圆的幸福时刻,她有没有压岁钱?有没有新衣服?有没有享用不尽的食物?没有,通通都没有,连一双鞋子也没有,还得光着脚在大街上苦苦哀求人家买她的火柴。她有的只是什么?(是寒冷、是饥饿、是欺凌)D、找出这部分你最想读的句子读一读。(2)、不敢回家为什么说小女孩没有幸福?(爸爸会打她,家里跟街上一样冷)(3)、疼爱她的奶奶已经死了为什么说小女孩没有幸福?(没有亲人的疼爱,得不到关怀)(4)、她死了人们只说“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为什么说小女孩没有幸福?3、理解火柴给小女孩带来的“幸福”(1)、既然别人不能给她幸福、爸爸不能给她幸福、疼爱她的奶奶死了也不能给她幸福,连死了人们

11、只说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那么文中为什么还说她曾经多么幸福呢?是谁给了她这种幸福?(火柴)(2)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谁来读读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段落。大家边听边看,有没有几个标点很明显地跳到你的眼前?(感叹号)读一读有感叹号的句子。(3)、你从这几个感叹号中体会到了什么?(是啊,与其说小小的火焰是奇异的火光,不如说是小女孩太冷了,她多想拥有温暖啊!)(4)、老师发现,你朗读的时候情感变化很大,能说说原因吗?(燃:高兴;灭:失望)是啊,火柴终究是要灭的,然而,灭的只是火柴吗?(灭的还有小女孩的希望),火柴一灭,她面对的就不是火炉,而是寒冷;面对的不是火炉,而是黑暗;面对的不是火炉,而是纷飞的大雪。

12、带上你的理解和感情读一读这个自然段。(5)、自由朗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其它几个段落。A、同学们,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的时代离我们很遥远,她的生活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用自己的真情和想象,走进小女孩生活的那个环境,就一定能感受到她的痛苦。现在请同学们自己阅读小女孩其它四次擦燃火柴的段落。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读出自己的思考。B、谁来谈谈?生:她渴望得到食物,因为她太饿了;生:她渴望得到快乐,因为她太孤独了;生:她渴望得到疼爱,因为她没有人关心;(引导有感情朗读“奶奶,啊,请把我”读出恳求、读出迫切)生:她想让奶奶带她飞走,因为她受不了这些痛苦了,很想摆脱。(引导朗

13、读“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读出同情、读出悲伤)师:小女孩真的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了吗?那么,这样的地方在哪儿呢?是的,只有死才能摆脱寒冷、摆脱饥饿、摆脱痛苦!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师:虽然她一次次地擦燃火柴,可是火柴却一次次地熄灭,她的眼前没有火炉,只有寒冷;没有烤鹅,只有饥饿;没有圣诞树,只有孤独;没有奶奶,只有寂寞;没有得到摆脱,只有面临死亡。4、谁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师:你从她的朗读中听出了什么?生:听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生:听出了人们的漠不关心。生:也听出了安徒生对小女孩的同情。师:一个会读书的人,就是能透过语言文字和作者同悲同喜,和文中的

14、主人公同忧同乐。师: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生:没有,她的幸福就是死,只有死她才能摆脱痛苦、饥饿、寒冷,不用忍受痛苦、饥饿和寒冷对她来说是一种幸福。生:她得到的是幻想中的幸福。她在幻想中看到了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5、虽然火柴一次又一次地熄灭,但是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地把它点燃,她点燃的只是火柴吗?(她点燃起对幸福的渴望)一次次地点燃火柴,火柴却一次次地熄灭,熄灭的只是火柴吗?(是她的希望)然而不灭的又是什么呢?(不灭的是她追求幸福的信念)直到她离开这个世界,不能再点燃火柴了,她也要(捏着烧过了的火柴梗)。她捏着的只是火柴梗吗?你从这里看出了什么?6、小女孩的命运如此悲惨,然而至始至终,她有没有哀怨过?有没有流下一滴眼泪?找出文中描写小女孩表情的一个词。(微笑)你从“微笑”中体会到了什么?她微笑什么?(谁给了小女孩这样的幸福?(火柴)可是火柴的光芒是如此的微小,小女孩却从火柴中得到了这样的幸福,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是谁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创业/孵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