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疾病介绍(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537048 上传时间:2019-04-30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循环系统疾病介绍(1)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循环系统疾病介绍(1)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循环系统疾病介绍(1)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循环系统疾病介绍(1)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循环系统疾病介绍(1)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循环系统疾病介绍(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循环系统疾病介绍(1)(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疾病概要,授课班级:2014级药剂1.2班 授课时间:2015.10.20 授课教师:李薄冰,第一节 心力衰竭,一、慢性心力衰竭 二、急性心力衰竭,3,1、了解心力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 2、了解心力衰竭的临床类型。 3、熟悉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4、熟悉心力衰竭治疗原则。 5、熟悉急性心力衰竭的抢救。,学习目标,4,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心脏不能排出足够的血液以满足全身组织代谢的需要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为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 心力衰竭是一种进行性的病变,一旦开始,即使没有新的心肌损害,仍可自身不断发展、加重。,5,特征 心排出量不

2、足 组织供血减少 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 也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6,分类 按发生过程分急性和慢性 按症状和体征分左、右、全心功能不全 按机理分收缩性和舒张性,一、慢性心力衰竭,又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慢性心脏病引起的心衰。,8,基本病因,(1)原发性心肌损害 缺血性心肌损害:冠心病(心肌梗死为主) (2)左右心室负荷过重,9,常见诱因,感染 心律失常 血容量急剧增加或减少 过度体力劳累、情绪激动、环境气候的急剧变化等。 治疗不当(输液、输血) 原有心脏病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10,临床特征,左心衰竭:肺循环淤血 呼吸困难 右心衰竭:体循环淤血 上腹部胀满 颈静脉怒张 水肿 全心衰竭:同

3、时具有左、右心衰的表现,11,颈静脉怒张,下肢凹陷性水肿,12,治疗方法,病因治疗:去除或限制病因,消除诱因 一般治疗:休息、限盐、限水 基础治疗:强心、利尿、扩血管 治疗进展:心脏移植、人工心脏,13,二、急性心力衰竭,是指不同的病因,使心肌发生急性收缩能力下降或负荷加重而引起的急性心排出量降低和肺循环压力突然增高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以急性左心衰竭多见,以急性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为主要表现。,14,1 . 急性弥漫性心肌损害 2 . 急性心肌梗死 3 . 急性的心脏容量负荷过重 4 . 急性的心室舒张受限 5 . 严重的心律失常,病因,15,急性肺水肿,突然、严重气急,呼吸30-40次/分,端

4、坐呼吸,口唇青紫,大汗淋漓,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 心率快,血压升高,后降低至正常或低于正常。 双肺满布湿罗音和哮鸣音。,16,1 . 体位:坐位,双下肢下垂 2 . 高流量给氧:6-8升/分,酒精消泡 3 . 镇静:静脉注射吗啡 4 . 利尿剂:速尿 5 . 血管扩张剂:维持血压 6 . 强心剂:洋地黄 7 . 解除痉挛:氨茶碱 8 . 缓解病情:激素 9 . 辅助呼吸:机械通气,治疗,17,预防,积极防治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避免各种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 积极防治影响心功能的合并症,如甲亢、贫血及肾功能不全等。,18,小结,心衰的基本病因为原发心肌损害及心脏负荷过重。,19,疾病概要,授课班级:

5、2014级药剂1.2班 授课时间:2015.10.20 授课教师:李薄冰,猝死,猝死(SD)是人类的最严重的疾病。 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 目前公认的是发病1小时内死亡者多为心源性猝死。,21,三要素:因病突然死亡,要素一:患者已经死亡。故患者没有死的,一律不能认定为猝死。猝死是终结性诊断,因此猝死是只能预防,不能治疗的疾病。任何能够治疗甚至治愈或复苏成功的情况都不能称为猝死。 要素二:患者属于自然死亡,即因自身疾病而死亡,死亡起因于患者身体内部因素。 要素三:猝死是突然发生的,其发生时间是不可预料的,也就是说患者并没有出现即将死亡的征

6、兆。因此,凡能预料的死亡都不属于猝死。,22,特征,病魔之首:在人类所有的疾病中,就其突发性、紧急性、严重性、恶性程度和后果而言,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疾病能够与猝死相比。 发病突然:有时发病后患者甚至无法留下一句话。 高发病率:绝大部分的猝死患者是死于心脏停搏(CA),其导致的死亡超过癌症、流感、肺炎、车祸、HIV、枪支案件和家庭火灾致死人数的总和。 多发生在医院外:87.7%的猝死是发生在医院外,这就意味着发病后患者无法及时得到医疗专业人员的急救,同时大众的心肺复苏技能也十分匮乏。,23,病因,24,预防,冠心病猝死占全部心源性猝死的90%以上,是导致猝死的主要原因,因此预防猝死,其主要的目标

7、是预防冠心病猝死,如果能做好冠心病猝死的预防,就能大大降低猝死的发生率。 预防心源性猝死有四道防线,这四道防线只要有一道防线不失守,就不会发生心源性猝死。,25,防止冠脉斑块形成,斑块的全称是动脉粥样斑块,是存在于动脉血管壁上的脂肪团。防止斑块形成是从根本上预防猝死的最佳途径。 科学的生活方式,包括科学饮食、坚持运动、摒弃恶习(最重要的就是戒烟)等,还要控制三高(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通过上述做法多数情况下能有效地防止和延缓斑块的形成和发展。,26,防止斑块破裂,只要斑块不破裂,就不会发生冠脉综合征,多数情况下也就不会发生心源性猝死。 在科学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加上调脂药物,还应定期去医院检

8、查。 调脂药物通常是带有“他汀”这两个字的药物,如氟伐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这些药物可以起到稳定斑块,防止斑块破裂的作用,应在正规医生的指导下应用。,27,防止室颤发生,一旦发生室颤,患者的心脏失去了泵血功能,血液循环停止,故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后预防室颤的发生极其重要。 静:要安静、镇静及冷静。 卧:应该就地休息,不要走动,全身放松,采取舒适的体位,如卧位、半卧位及坐位等。 服药: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美托洛尔,如无禁忌证,都需要服用。 呼救:立即呼叫救护车,并且强调需要带除颤器的救护车。要注意,一定要等医生来,千万不要自己去医院。,28,阻止死神的脚步,心肺复苏:通过心脏按压等措施为患

9、者迅速建立血液循环。 立即拨打医疗急救电话,同时让患者平卧,为患者实施持续的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每按压30次,为患者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心肺复苏操作不能停顿,一直坚持到专业急救人员到来。 另外,在体内安装植入式自动体内除颤器(ICD),一旦发生室颤,ICD会自动识别并立即放电除颤。,小结,猝死(Sudden death,SD)是人类的最严重的疾病。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目前公认的是发病1小时内死亡者多为心源性猝死。,30,疾病概要,授课班级:2014级药剂1.2班 授课时间:2015.10.22 授课教师:李薄冰,第三节 原发性高

10、血压,熟悉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了解临床表现及治疗,32,概述,高血压是一个由许多病因引起的处于不断进展状态的心血管综合征,可导致心脏和血管功能与结构的改变。 原发性高血压是指导致血压升高的病因不明 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的死亡和病残的危险。,33,诊断,适用于男、女性,18岁以上任何年龄的成人。 正常血压:收缩压120mmHg和舒张压80mmHg 正常高值:收缩压120-139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 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34,治疗,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的总体危险。 应在

11、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干预所有其它的可逆性心血管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胆固醇血症或糖尿病),并适当处理同时存在的各种临床情况。,35,基本原则,高血压常伴有其它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或临床疾患,需要进行综合干预。 抗高血压治疗包括非药物和药物两种方法,大多数患者需长期、甚至终身坚持治疗。 定期测量血压;规范治疗,改善治疗依从性,尽可能实现降压达标;坚持长期平稳有效地控制血压。,36,非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非药物治疗主要指生活方式干预,即去除不利于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行为和习惯。 不仅可以预防或延迟高血压的发生,还可以降低血压,提高降压药物的疗效,从而降低心血管风险。 包括减少钠盐摄入、控制体重、不吸

12、烟、限制饮酒、体育运动、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37,药物治疗,目的: 有效预防或延迟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 有效控制高血压的疾病进程,预防高血压急症、亚急症等重症高血压发生 基本原则: 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应用、个体化。,38,三级预防,一级预防: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级预防: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三级预防:积极治疗、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39,小结,一般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收缩压/舒张压)降至140/90mmHg以下。,40,疾病概要,授课班级:2014级药剂1.2班 授课时间:2015.10.22 授课教师:李薄冰,第四节 冠心病,了解

13、冠心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42,概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又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斑块渐渐增多造成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或心肌梗死。,43,病因,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与本病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有: 年龄和性别:45岁以上的男性,55岁以上或者绝经后的女性 家族史:父兄在55岁以前,母亲/姐妹在65岁前死于心脏病 血脂异常、高

14、血压、糖尿病、吸烟、超重、痛风、不运动等,44,危险因素与诱因,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肥胖、高血糖/糖尿病、社会心理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包括吸烟、不合理膳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缺少体力活动、过量吸烟饮酒。 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性别、年龄、家族史 诱因:季节变化、情绪激动、体力活动增加、饱食、大量吸烟和饮酒等,45,典型症状,当一个具有冠心病发病基础的患者出现具有下列特征的胸痛时,要高度怀疑冠心病 年龄:50岁以上 疼痛部位:胸骨后 放射:下颌、左肩、左上肢 性质:压榨性,烧灼样 持续时间:1-5分,不超过15分 诱因:劳累、寒冷或饱餐 缓解方式:休息、舌下含化硝酸酯

15、类(1-3分钟),46,心脏神经官能症,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特殊类型,以心血管系统功能失常为主要表现。 心前区突发性针刺样疼痛,持续时间几秒至十几秒,发作时不敢活动。 一般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但可与器质性心脏病同时存在或在后者的基础上发生。 应详细询问有无焦虑、情绪激动、精神创伤或过度劳累等诱因,是否曾被诊断为“心脏病”,心慌气短或心前区不适等感觉与活动、劳累和心情的相关关系,睡眠状况如何等。,47,心绞痛,急性暂时性心肌缺血、缺氧 胸部压迫窒息感、闷胀感、剧烈的烧灼样疼痛,一般疼痛持续1-5分钟,偶有长达15分钟,可自行缓解 疼痛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左手腕尺侧皮肤 疼痛在心脏负担加重(例如体力

16、活动增加、过度的精神刺激和受寒)时出现,在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数分钟后即可消失 疼痛发作时,可伴有虚脱出汗、呼吸短促、忧虑心悸、恶心头晕,48,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突发时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痛,向左肩、左臂或他处放射,且疼痛持续半小时以上,经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呼吸短促、头晕恶心多汗、脉搏细微 皮肤湿冷、灰白、重病病容,49,急救,休息和舌下含化硝酸甘油: 一旦发生了心绞痛的症状,要立即休息,同时要舌下含化一片硝酸甘油,一般经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通常一两分钟内心绞痛就可以缓解。 也可含化或服用复方丹参滴丸或救心丸,但其缓解心绞痛需要的时间较长。 如果含化硝酸甘油五分钟仍不缓解,可再含化一片硝酸甘油。 如果是初次发生了心绞痛,无论药物能否缓解,均需尽快到医院去就医,因为初次发生心绞痛都有发生心肌梗塞的危险性。,50,治疗,改变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低脂低盐饮食,适当体育锻炼,控制体重等 药物治疗:是所有治疗的基础 抗血栓(抗血小板、抗凝) 减轻心肌氧耗 缓解心绞痛 调脂稳定斑块 手术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 介入治疗:经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