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剖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533323 上传时间:2019-04-30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6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剖析(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莱钢医院 韩涛 2016.1.22,输血浆后丙型肝炎暴发(广东,1996) 59例输血浆者,发生丙肝42例,10例为急性肝炎,表现: 1998年4月1日5月31日共手术292例,4月22日7月14日发生切口感染166例。潜伏期为2030天。切口部位开 始为小结节,继而化脓成窦道,有线头挟出。清创换药后创 面清洁但不愈合,或愈合后又复发,并有淋巴结炎倾向 调查:20份切口分泌物标本培养出龟分支杆菌(脓肿亚型)。医院环境和无菌物品细菌学检查合格。使用中和未启用的 戊二醛半小时不能杀灭金葡菌、1小时不能杀灭龟分支杆菌, 测浓度为0.137%。 结论:戊二醛浓度错配导致手术

2、器械分支杆菌污染,从而 引起切口感染,妇儿医院手术切口分枝杆菌感染暴发 (广东深圳,1998),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或许由于戴着预防萨斯之口罩的缘故,他们在北京火车站道别时亲切地相对而视,却没有接吻。(路透社),挥泪送别战友到抗萨第一线去,一批护士在奔赴抗萨一线前,集体在广州某地宣誓入党。(路透社),进入SARS病房之前 的告别,SARS灾难,时间:SARS病毒2002年冬季至2003年春 发生地:由广东到24个省市到30多个国家和 地区。 发病人数:中国 5327例(其中医务人员1002例), 死亡349例,死亡率7。 中国香港1755例,死亡300人,死亡率17。 全球8422例,死亡916

3、例,死亡率11 传播方式;中国主要是医院感染。,宿州眼球事件,2005年12月11日,宿州市立医院眼科为10名患者做白内障手术。 结果10名患者中9人单眼眼球被摘除。 原因:使用了自制的灭菌不合格滴眼液,西安交大附属医院医院感染事件,8月28日至9月16日期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94名新生儿患者中,有8名新生儿从9月5日至15日先后死亡,据初步调查死亡原因可能与院内感染有关,2008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94名新生儿患者中, 9名新生儿自9月3日起相继出现发热、心率加快、肝脾肿大等临床症状,其中8名新生儿于9月5日15日间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

4、血相继死亡,1名新生儿经医院治疗好转。经专家组调查,认为该事件为医院感染所致,是一起严重医院感染事件 。 调查中发现该院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医院管理工作松懈,医疗安全意识不强。 二是忽视医院感染管理,未尽感染防控职责。 三是缺失医院感染监测,瞒报医院感染事件。 四是感染防控工作薄弱,诸多环节存在隐患。,卫生部通报天津蓟县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感染事件,2009年3月,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发生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6例重症感染患儿中有5例患儿死亡。调查中发现以下问题: 漠视工作要求,存在安全隐患。 责任意识淡化,管理工作松懈。 建筑布局不合理,基本条件不完善。 忽视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缺乏医院感染事件报

5、告意识。 消毒及诊疗措施不当,存在严重医疗缺陷。 免去蓟县卫生局局长、党委书记职务;撤销蓟县妇幼保健院院长、党支部书记和副院长职务;免去医务科主任、新生儿科主任、新生儿科护士长的职务。,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2000年) 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国务院 2003年)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卫生部 2003年)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 (2004年)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5年)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年9月1日),卫生部颁布的医院

6、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2008年) 供应室管理规范(2009年行业标准) 供应室监测标准(2009年行业标准) 供应室技术操作规范(2009年行业标准)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09年行业标准)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2009年行业标准) 感染监测规范(2009年行业标准)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2009-10-01),医院感染相关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职责 医院感染管理科职责 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主要职责 科室医院感染质量控制小组职责 普通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相关制度,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SOP 呼吸

7、机相关性肺炎(VAP)预防SOP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SOP 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管理SOP 隔离预防分类、适用疾病及措施SOP 院内消毒隔离总则 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SOP,传染病防治法,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传染病防治法,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传染病防治法,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

8、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传染病防治法,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手足口属于哪类传染病?,传染病防治法,第四条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 医疗机

9、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二)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三)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年月日国务院第十次常务会议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方法卫生部2003年8月14日公布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卫生部2003年10月13日公布,消毒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

10、部第27号令 2003年3月18日发布 第四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消毒管理组织,制定消毒管理制度,执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 第五条 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应当接受消毒技术培训、掌握消毒知识,并按规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第六条 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灭菌。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 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后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消毒管理办法,第七条 医疗卫生机构购进消毒产品必须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 第八条 医疗卫生机构的环境、物

11、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排放废弃的污水、污物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运送传染病病人及其污染物品的车辆、工具必须随时进行消毒处理。 第九条 医疗卫生机构发生感染性疾病暴发、流行时,应当及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并采取有效消毒措施。,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年月日卫生部发布 主要内容: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医院感染监测;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常用医疗用品消毒、灭菌方法;医院感染管理,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注射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一、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 二、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三、无

12、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四、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六、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七、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外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未消毒,不得进入换约室; 八、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武清扫。,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1月5日卫生部发布,2003年4月1日实施。,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

13、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自2004年6月1日起实施。 做好职业暴露防护:利己、利家、利社会 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其基本特点为: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标准预防,针对所有病人的预防性措施,视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损伤的皮肤、粘膜和被这些物质污染

14、的物品具有潜在感染而采取的标准水平的消毒、隔离等预防措施。,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要求和方法,黄色垃圾袋:收集医疗垃圾; 黑色垃圾袋:收集生活垃圾; 红色垃圾袋:收集放射性及其他具有生物毒性的特殊垃圾。 利器盒收集:针尖、刀片、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输血器、采血器、锐利的一次性医疗器械等。 医疗废物垃圾袋和利器盒上应有警示标识、标签,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要求和方法,1)对采血的一次性注射器、真空采血器及其它受体液、 血液、分泌物污染的一次性注射器 使用后,不要套帽(以防引起锐器伤),不用毁形,直接投入利器收集盒内收集。,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要求和方法,(2)传染病科所有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及其他科室疑似

15、传染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均属于感染性垃圾必须使用双层黄色垃圾袋收集。,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要求和方法,(3)细菌室废弃的病原体培养基、标 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 应首先在产生科室进行压力蒸汽灭菌, 再放入黄色垃圾袋内单独收集处理。,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要求和方法,(4)少量过期、淘汰、变质的废弃一般性药 品,如抗生素、非处方药等可混入感染性废物内收集。但标签上必须注明内容物名称。 批量的过期、淘汰、变质的废弃一般性药品 必须由药剂科回收,报药监局统一处理,并登记,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要求和方法,(5)医疗废物盛装量: 不能超过垃圾袋或容器的3/4; 标识要求: 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袋或容器表面必须附注警示标识和标签,标明废物名称、产生单位、类别、日期、签名和其他(需特别说明的内容)。,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要求和方法,(6)防护要求: 临床工作人员在处理或接触医疗废弃物(垃圾袋封口、转运)时,应戴乳胶或橡胶手套,避免裸手直接接触废弃物,尤其是损伤性废弃物。医疗垃圾处理完毕应立即流水洗手和消毒双手,我们如何做好医院感染防控?,首先要培养职业责任感 保证自己能遵守隔离预防措施和其他的控制感染的步骤和程序 能对违章行为和违规操作提出忠告和批评 其次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做好医院感染的防控,在医疗工作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