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九课复习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530979 上传时间:2019-04-30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5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九课复习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2012届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九课复习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2012届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九课复习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2012届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九课复习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2012届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九课复习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九课复习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九课复习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生活与哲学第一轮复习,第九课高考考点(共6个) (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考点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含义。 矛盾是指事物自身所包含的对立统一关系。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是事物自身所固有的,人们不能任意制造矛盾,也不能任意取消矛盾。矛盾具有客观性。,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基本属性)。 (1)矛盾的同一性: 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

2、、相互联接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 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所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

3、动力。 注: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内容比较难理解,如果的确理解不了,建议只记: 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所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011广东卷 观察右图(改编自陈耶门沉默集),请你从矛盾同一性的寓意出发选择漫画标题,最贴切的是( ) A目标:奋斗的方向 B信念:勇者的利器 C障碍:跨越的支点 D天才:勤奋的结晶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表现在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漫画里面的墙对于人而言是前行的障碍,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跨越的支点。故C项最恰当。,C,2011天津卷 “太

4、极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它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图”(如右图),该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其内涵主要有( ) 一分为二的观点 绝对同一的观点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观点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的观点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辩证法矛盾即对立统一的知识点。“太极图”的构造形象地说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启示我们应该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说法符合题意。中“绝对”说法错误。故选B。,B,(2010年高考天津卷9)与漫画路向何方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 A.旁观者清 当局者迷 B.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 C.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 D.祸兮福倚 福兮祸伏 【解析】 漫画路向何

5、方是说每一个方向都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哲学寓意是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A项的哲学寓意是从事物的整体和大局出发,才能看清事物本身。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比喻这个时候失败了,另一个时候得到了补偿。 B项哲学寓意是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认识到事物在曲折中向前发展。 C项哲学寓意是告诉我们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D,2011江苏卷 2011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主题是“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推动共同发展,共建和谐亚洲的演讲。他指出,亚洲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经济结构性矛盾、发展不平衡等问

6、题还存在,如何处理好发展问题依然摆在亚洲人民面前。 会议还探讨了“包容性发展”的内涵和具体策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呼吁亚太地区的国家要加入到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巴西总统罗塞芙主张各国应创造条件实现经济增长和包容性发展,南非总统祖马提出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合作、共迎机遇和挑战等。 (2)“包容性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个道理?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答案】 (2)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世界各国的发展既是不平衡的,有自身特色和历史传统,又是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的;世界各国在差异和包容的对立统一中向前发展。,19、(2010高考浙江卷40)全国法律法规对行政裁量权规定了一定的范围和幅

7、度,但有的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执法基准,这为行政机关滥用行政裁量权提供了可能。比如,道路交通法第99条规定,机动车行驶超速的罚款从200元到2000元,执法人员应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合理做出处罚。而在实践中,出现了诸如本应罚款300元,执法人员却因素质、心情等原因处罚1000元的现象,群众对此非常不满。规范行裁量权,为政府权利设限,增强政府共公信力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这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主动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规范行政量权的办法。经过一段时间,这些地方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将上了一个台阶。规范行政裁量权的做法得到了群众的普遍的认可,政府权威进一步提高。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地方政府对

8、权力自我设限的做法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提高了政府权威的道理。(10分),答: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政府的权威和权力既对立又统一。行政机关裁量权过大易导致权力滥用,甚至滋生腐败,损害其威望和公信力。行政机关对权力自我设限,虽然会缩小行政裁量权的自由度,但能够使权力运行更公开、透明、规范,工作效率更高,群众更加认可政府。因此,地方政府对权力自我设限,不是削弱而是提高了政府的权威。,考点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对立统一原理)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

9、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坚持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注:考试时这一哲理可以这样表述: (1)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2009天津,4)丝瓜俯视南瓜说:“我的藤蔓很长,可以爬得很高。清晨能看到朝阳冉冉升起,傍晚能看到夕阳徐徐落下。”南瓜说:“我的果实很重,无法爬到高处。但我依托着泥土,感到踏实和温暖;也能观察到身边细微的变化。”下列说法中与该寓言寓意一致的是 A.

10、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B,(2008全国卷29) “借用别人的智慧来做事,因为你的智慧是有限的。”这句话所强调的是 做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各种有利条件 做事要考虑事物的联系,割断那些不利的联系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统一体,人不可能没有缺憾 任何理性认识都是正确有用的,要借用别人的认识 A B C D,B,一系列惠农政策措施在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我国农业也面临着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上述对当前农业农村形势的认识符合的辩证法道理是

11、A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B整体和部分是不可分割的 C主次矛盾是相互影响的 D矛盾是普遍存在的,D,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复杂事物的诸多矛盾、同一矛盾双方各有其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注:考试时这一哲理可以这样表述: 矛盾具有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010高考北京卷27)孔子对不同问“孝”的人回答不同。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上述问答表明 “孝”的内涵不具有共性 “不孝”的表现大

12、体相同 “孝”的要求要体现个性 “孝”的方式应因人而异 A. B. C. D. ,D,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在事物的共性指导下,研究事物的个性。要善于从事物的个性中概括出事物的共性。要坚持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注:考试时这一哲理可以这样表述: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不可分离的,在一定条件下又相互转化。要求我们要坚持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注: 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13、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同类事物的共性。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个性。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实际运用: 提示:把握例词: (1)只要存在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或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就包含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2)如果有普遍都适用或都要坚持的东西,而且,这些东西要与具体情况相结合,也体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这一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1)坚持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工作方法; (2)说明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共同特征和基本原则,如生产

14、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共产党的领导等,又要立足于本国的实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说明邓小平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的辩证统一; (4)说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具有社会主义的一般特征,而且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国情。,2011江苏卷 当今,各地城市建设除了追求“人文、生态、宜居”的目标,还注重展现个性魅力、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这种城建思路体现的哲理是( )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人文、生态、宜居”的目标体

15、现了矛盾普遍性,注重展现个人魅力、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体现了矛盾特殊性。据此判断,A、C 、D表述不符合题意,只有B表述符合题意。,B,(2009安徽,9)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一是“取类”,把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集中起来,发现事物之间的相类性,“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二是“比象”,在对“类”有了认识之后,“因而伸之,触类而长之”。中医“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包含的哲理是 A.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问题关键 B.从整体着眼才能把握局部的性质 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解析】 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的思维方

16、法。 “取类”就是抓住了矛盾的共性, “比象”是指在一般指导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题干的主旨考查的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的关系。,D,2008四川卷31)经验告诉我们,手接触到火会感觉到烫,甚至被灼伤。庄子。天下中辩者却提出了“火不热”的命题。分析这一看上去荒谬的命题,可以使我们在一般与个别、主观与客观关系等问题上得到一些有益启示。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一般的火”独立于“个别的火”,前者不热,后者热 “一般的火”寓于“个别的火”之中,不能说“火不热” “热”感觉由“火”引起,但不存在于“火”中,所以说“火不热” “热”与“不热”因人而异,没有标准,所以可说“火不热” A B C D,C,2008北京卷30)在传统京剧表演中,同一类型角色的表演有大体一致的程式,就像唱歌、奏乐要遵循一定的乐谱一样。京剧演员在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