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3_12 我与地坛(节选)同步测控(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88511871 上传时间:2019-04-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3_12 我与地坛(节选)同步测控(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3_12 我与地坛(节选)同步测控(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3_12 我与地坛(节选)同步测控(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3_12 我与地坛(节选)同步测控(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3_12 我与地坛(节选)同步测控(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3_12 我与地坛(节选)同步测控(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3_12 我与地坛(节选)同步测控(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12 我与地坛(节选)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阴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

2、;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除去几座殿堂我无法进去,除去那座祭坛我不能上去而只能从各个角度张望它,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平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无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时间,我都在这园子里呆过。有时候呆一会儿就回家,有时候就呆到满地上都亮起月光。记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连几小时

3、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1“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中加点的词各指什么?答:_答案:“一个世界”指正常人生活的社会环境;“另一个世界”指的是不会和别人接触

4、的地方。2作者为什么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答:_答案:这是作者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在经历了截瘫及孤独的悲痛之后,作者从地坛的一草一木中领悟了死的真谛:死是一种人生的必然,就像生一样,作者从“死亡的陷阱”中逃离,走出了死亡的阴影,黑暗使他更加珍惜光明,经历了“死亡”使他更加珍惜生命,这样,作者便坦然了:他将笑迎必然降临的节日。3请分析节选部分第一段使用的主要修辞手法及其好处,作者这么写对全文内容有何作用?答:_答案:主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赋予蜂儿、蚂蚁、瓢虫等小生命以生机与活力,刻画了它们竞相生长的状态,形象生动地体现了园子充满生机、荒芜并不衰败的特点。

5、作用:和前文对古园的陈旧和荒芜的描写有机结合,突显“园子荒芜并不衰败”;同时为下文自己对生命的感悟作铺垫。二、语言运用4(原创题)把下面画线的部分改写成主谓结构式的短语,不得随意增加文字。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答:_解析:画线部分均为动宾结构式的短语,变换成主谓结构式的短语时需要调整陈述的对象。应分别以“琉璃”“朱红”“高墙”“玉砌雕栏”为陈述对象。答案: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剥蚀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淡褪了,一段段高墙坍圮了,玉砌雕栏散落了。5在下面文段的横线

6、上填写句子。要求: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与上下文构成排比。读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最容易想起的人是母亲。在我们人生的小河上,每片帆影、每圈涟漪都与母亲息息相关,母亲是冬夜里的一床丝棉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梦;母亲是_,_,_;母亲是_,_,_;母亲是航行中的港湾,当你颠簸受伤时,深情的安慰和鼓励,让你再次扬帆起航。解析:从横线前后的语句形式看,首先要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找出母亲的喻体,然后采用“当时”的句式,表达母亲对你的爱。答案:(示例)黑暗中的一盏灯当你迷失方向时那柔和的灯光会照亮你前进的道路荒漠中的一泓清泉当你口渴难耐时那清泉的滋味会令你神清气爽一、基础考查1下列加点

7、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宿命(s)炫耀(xun)坍圮(tn) 窸窸窣窣(s)B蝉蜕(tu) 熨帖(yn)荒芜(w) 历尽沧桑(cn)C玉砌(ch) 恪守()地坛(tn) 肆意雕琢(zhu)D颓墙(tu) 教诲(hu)猝然(z) 亘古不变(n)解析:选A。B项,“熨”读y;C项,“砌”读q,“恪”读k;D项,“猝”读c。2下列语句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我与地坛是有口皆碑的好散文,其丰沛的力度,使所有读过的人都不得不认真思考人生的诸多问题。人生是苦役,但并不是说,人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苦役中就找不回尊严和欢乐。史铁生的文字有一些苍凉,但在那苍凉的底色下埋藏的正是对人生入木三分的认

8、识。A有口皆碑 B丰沛C旷日持久 D入木三分解析:选B。“丰沛”形容雨水等充足。不能用来形容力度。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竞争上岗、庸者让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对那些不思进取、天天混日子的干部职工,的确会感到很不适应,进而产生了不稳定感和危机感。B享有“东方古城堡”美誉的福建客家土楼民宅具有防匪防盗、防震防潮、冬暖夏凉、生活方便,虽历经百年风雨,至今仍巍然屹立。C新加坡联合早报12月16日援引英国每日邮报的报道,英国去年向中国提供了2 740万英镑(约合2.7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援助,用于帮助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经济增长。D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蔬菜本身确实有益健康,但考虑到农田里施用的大

9、量化肥和催生技术,就要对前面的结论加一个问号了。解析:选C。A项,主客颠倒,在“职工”后加“而言”。B项,成分残缺,缺少了与“具有”搭配的中心词,在“生活方便”后加“的优势”。D项,“施用”与“催生技术”不搭配,“和”后加“使用的”。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史铁生的离去令人痛惜,作家张炜在接受周末记者采访时说:“_。”不能不去想象他的劳作,他是怎样写出这一个个字的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韧顽强的生命力,不断地将思与诗投掷到这个异常喧嚣的世界上我知道这是他把全部生命凝聚成一道强光,照射到无边的夜色深处我不知道还有谁像他一样,在这样的情与境下凝神打量或闭目冥思,燃烧自

10、己铁生是这个时代难以消逝的声音而后他出版的每一篇文字,只要读到,都让我获得一次次特别的感动A BC D解析:选C。是对史铁生总的评价,后面的几句是对这一评价的解释。是对史铁生品格的赞扬,是通过比较进一步突出史铁生的特点,三句联系较为明显,是说史铁生的创作,是说创作的艰辛,有“文字”“一个个字”相照应,是对史铁生以生命创作出的“文字”的赞扬。二、阅读理解(2014开平市高一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老海棠树 史铁生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因为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儿时我常爬上去,一天天地在那儿玩

11、,奶奶在树下喊: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射弹弓,甚至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她又问。“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都是花香呢。”奶奶只是站在地上,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她必然是羡慕,猜我在上头都能看见什么。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胡乱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有我爸妈养着您,您干吗这么累啊?”奶奶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夏天,老海

12、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里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上学也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我不敢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或者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目光,或者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落叶纷纷。天还没亮,奶奶就起来主动扫院子,“唰拉唰拉”邻居都还在梦中,那时候她已经腰弯背驼。我大些了,听到声音赶紧跑出去说:“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见?”奶奶说:“不能那样,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院子又去扫街了。我这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补花,不让自己闲着。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工作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