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3_10 散文两篇巩固提升(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88511807 上传时间:2019-04-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3_10 散文两篇巩固提升(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 3_10 散文两篇巩固提升(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 3_10 散文两篇巩固提升(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 3_10 散文两篇巩固提升(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 3_10 散文两篇巩固提升(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3_10 散文两篇巩固提升(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3_10 散文两篇巩固提升(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10 散文两篇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云翳/翌日恫恐/恸哭词藻/暴躁B荠菜/同侪迄今/收讫作揖/缉拿C惆怅/啁啾巷陌/巷道璀璨/摧残D桔梗/诘问桎梏/诰命眷恋/誊写解析:选C。A项,分别读y/y,dn/tn,zo/zo;B项,分别读j/chi,q/q,y/j;C项,分别读chu/zhu,xin/hn,cu/cu;D项,分别读ji/ji,/o,jun/tn。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建筑作为一种强制性的审美对象,一旦出现,谁的眼睛也躲不了,必须年年看、天天看。这对很多市民来说构成一种积极或消极的审美适应,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则构成一种顺

2、向或逆向的审美教育。最终,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审美水平或水涨船高,或泥沙俱下。A出现B逆向C水涨船高D泥沙俱下解析:选D。“泥沙俱下”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依据文意,应该改为“江河日下”。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马基雅维利在16世纪初失去所有的政治地位后,将多年在共和政府中任职的感受化为文字,完成了惊世骇俗之作君王论,具有极高的思想性和学术性。B美的历程是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作者先生将他多年的研究付诸于笔端,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玲珑剔透地展现在大家眼前,感性而亲切。C近日,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81.7%的人认为房地产调控措施及各地配套细则影响婚姻,60.2%的人认为

3、,为规避政策或获取某些利益而离婚是对婚姻的亵渎。D许多人认为应该在高等教育、企业界创造几个皇马、曼联式的“王朝”,这等于把这些“王朝”摆在了不需要竞争的位子上,给了它们更大的犯错误、维持更长时间的无效率,使他们表现再差也不可能被淘汰。解析:选C。A项,“具有极高的思想性和学术性”偷换主语;B项,“付诸于”语意重复,应删去“于”;D项,“给了它们更大的犯错误、维持更长时间的无效率”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无效率”后加上“的空间”。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古人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深沉慨叹著名钢琴家因演奏成名的钢琴曲错了一音而后悔今人把“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4、中的“是”改成“这”,而提议者被尊为“一字之师”艺术不是科学,但艺术创作却具有科学的品格这一切都说明了艺术上的一字之差、半拍之慢,是美感强弱的构成因素、决定成分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就是这个意思ABCD解析:选A。首先找到语段中心句,是具体阐释这句话;三个论据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是对三个论据的总结。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往事(二) 冰心是除夜的酒后,在父亲的书室里。父亲看书,我也坐近书几,已是久久的沉默我站起,双手支头,半倚在几上,我唤:“爹爹!”父亲抬起头来。“我想看守灯塔去。”父亲笑了一笑,说:“也好,整年整月地守着海只是太冷寂一些。”说完仍看他的书。我又说

5、:“我不怕冷寂,真的,爹爹!”父亲放下书说:“真的便怎样?”这时我反无从说起了!我耸一耸肩,我说:“看灯塔是一种最伟大,最高尚,而又最有诗意的生活”父亲点头说:“这个自然!”他往后靠着椅背,是预备长谈的姿势。这时我们都感着兴味了。我仍旧站着,我说:“只要是一样的为人群服务,不是独善其身;我们固然不必避世,而因着性之相近,我们也不必避避世!”父亲笑着点头。我接着:“避世而出家,是我所不屑做的,奈何以青年有为之身,受十方供养?”父亲只笑着。我勇敢地说:“灯台守的别名,便是光明的使者。他抛离田里,牺牲了家人骨肉的团聚,一切种种世上耳目纷华的娱乐,来整年整月地对着渺茫无际的海天。除却海上的飞鸥片帆,天

6、上的云涌风起,不能有新的接触。除了骀荡的海风,和岛上崖旁转青的小草,他不知春至。我抛却乐群,只知敬业”父亲说:“和人群大陆隔绝,是怎样的一种牺牲,这情绪,我们航海人真是透彻中边的了!”言次,他微叹。我连忙说:“否,这在我并不是牺牲!我晚上举着火炬,登上天梯,我觉得有无上的倨傲与光荣。几多好男子,轻侮别离,弄潮破浪,狎习了海上的腥风,驱使着如意的桅帆,自以为不可一世,而在狂飙浓雾,海水山立之顷,他们却蹙眉低首,捧盘屏息,凝注着这一点高悬闪烁的光明!这一点是警觉,是,是导引,然而这一点是由我燃着!”父亲沉静的眼光中,似乎忽忽地起了回忆。“晴明之日,海不扬波,我抱膝沙上,悠然看潮落星生。风雨之日,我

7、倚窗观涛,听浪花怒撼崖石。我闭门读书,以海洋为师,以星月为友,这一切都是不变与永久。“三五日一来的小艇上,我不断地得着世外的消息,和家人朋友的书函;似暂离又似永别的景况,使我们永驻在的的如水的情谊之中。我可读一切的新书籍,我可写作,在文化上,我并不曾与世界隔绝。”父亲笑说:“灯塔生活,固然极其超脱,而你的幻象,也未免过于美丽。倘若病起来,海水拍天之间,你可怎么办?”我也笑道:“这个容易一时虑不到这些!”父亲道:“病只关你一身,误了燃灯,却是关于众生的光明”我连忙说:“所以我说这生活是伟大的!”父亲看我一笑,笑我词支,说:“我知道你会登梯燃灯;但倘若有大风浓雾,触石沉舟的事,你须鸣枪,你须放艇”

8、我郑重地说:“这一切,尤其是我所深爱的。为着自己,为着众生,我都愿学!”父亲无言,久久,笑道:“你若是男儿,是我的好儿子!”我走近一步,说:“假如我要得这种位置,东南沿海一带,爹爹总可为力?”父亲看着我说:“或者但你为何说得这般的郑重?”我肃然道:“我处心积虑已经三年了!”父亲敛容,沉思地抚着书角,半天,说:“我无有不赞成,我无有不为力。为着去国离家,吸收海上腥风的航海者,我忍心舍遣我唯一的弱女,到岛山上点起光明。但是,唯一的条件,灯台守不要女孩子!”我木然勉强一笑,退坐了下去。又是久久的沉默父亲站起来,我似的:“清静伟大,照射光明的生活,原不止灯台守,人生宽广得很!”我不言语。坐了一会,便掀

9、开帘子出去。弟弟们站在院子的四隅,燃着了小爆竹。彼此抛掷,欢呼声中,偶然有一两支掷到我身上来,我只笑避实在没有同他们追逐的心绪。回到卧室,黑沉沉地歪在床上。除夕的梦纵使不灵验,万一能梦见,也是慰情聊胜无。我一念至诚地要入梦,幻想中画出环境,暗灰色的波涛,岿然的白塔一夜寂然奈何连个梦都不能做!这是两年前的事了,我自此后,禁绝思虑;又十年不见灯塔,我心不乱。这半个月来,海上瞥见了六七次,过眼时只悄然微叹。失望的心情,不愿它再兴起。而今夜浓雾中的独立,我竟极奋迅地起了悲哀!丝雨蒙蒙里,我走上最高层,倚着船阑,忽然见天幕下,四塞的雾点之中,夹岸两嶂淡墨画成似的岛山上,各有一点星光闪烁船身微微地左右欹斜

10、,这两点星光,也徐徐地在两旁隐约起伏。光线穿过雾层,莹然,灿然,直射到我的心上来,如招呼,如接引,我无言,久久,悲哀的心弦,开始策策而动!有多少无情有恨之泪,趁今夜都向这两点星光挥洒!凭吟啸的海风,带着两年前已死的密愿,直到塔前的光下从兹了结!拈得起,放得下,愿不再为灯塔动心,也永不作灯塔的梦。无希望的永古不失望,不希冀那不可希冀的,永古无悲哀!愿上帝祝福这两个塔中的燃灯者!愿上帝祝福有海水处,无数塔中的燃灯者!愿海水向他长绿,愿海山向他长青!愿他们知道自己是这一隅岛国上无冠的帝王,只对他们,我愿致无上的颂扬与羡慕!一九二三年八月二十八日,太平洋舟中。(选自冰心散文,有改动)【注】本文是冰心往

11、事(二)中的第八篇。中边:内外,表里。策策:悲戚的样子。5“我”认为看守灯塔是“最有诗意的生活”,其理由有哪些?答:_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归纳文中内容。本题应在“我”与“父亲”的交谈段落中进行筛选。“我”年轻,充满浪漫主义情怀,更多地从乐观的角度来看待灯台守这一工作,满心向往。答案:可以欣赏海上美景,感悟自然的不变与永久。可以与暂离的亲友书函沟通,更能感受彼此的深切情谊。可以静静地读书写作,享受文化上与世界相通的乐趣。6文章前一部分回忆往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段往事中“我”的感情发展脉络。答:_解析:本题着重考查把握文章情感脉络。应从文章的回忆往事部分,寻找表现出“我”的感情发展的词句,如“我

12、想看守灯塔去”“我勇敢地说”“我也笑道”“我郑重地说”“我木然勉强一笑”等。答案:紧张、期待兴奋憧憬、坚定执着失望无奈。7“清静伟大,照射光明的生活,原不止灯台守,人生宽广得很!”父亲的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答:_解析:本题考查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这一句出现在文章中间,是父亲启发“我”的话;这句话承上启下,既肯定了灯台守的伟大,又说明了人生中为众生服务的工作很多,宽慰了女儿梦想不能实现的失落的心。同时这句话是描写父亲的最后一句话,凸显了父亲的形象。答案:深化文意。强调青年人需要理性对待理想。为后文做铺垫。启发“我”的思考,为后文写“我”的情感变化做铺垫。凸显父亲形象。显示出父亲的理性、睿智与慈爱。8结合作品,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1)文章后一部分,作者写“我”在海上望见灯塔,其用意是什么?答:_(2)文章结尾部分写“我”决心“从兹了结!拈得起,放得下,愿不再为灯塔动心,也永不作灯塔的梦”,“我”是否“放得下”?请谈谈你的理解。答:_解析:第(1)题考查某一情节在文中的作用。第(2)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既可以答“我”放得下,也可以答“我”放不下,还可以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探究,言之成理,符合文本的内容即可。答案:(1)交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