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优编选题(6)(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511533 上传时间:2019-04-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优编选题(6)(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优编选题(6)(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优编选题(6)(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优编选题(6)(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优编选题(6)(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优编选题(6)(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优编选题(6)(含解析)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高考语文(人教)一轮优编选题(6)李仕才一、语言基础应用1、【2017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人们只知道噪声影响听力,其实噪声还影响视力。试验表明:当噪声强度达到90分贝时。人的视觉细胞敏感性下降,识别弱光反应时间延长;噪声达到95分贝时,有40的人瞳孔放大,视力模糊;而噪声达到115分贝时,多数人的眼球对光亮度的适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 。A所以,处于噪声环境中长时间地活动,就很容易使人出现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B因此,人如果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就很容易出现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C所以,眼疲劳

2、、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对于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的人来说,是很容易产生的。D因此,对处于噪声环境中的人来说,时间长了,就很容易产生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答案】B2、【四川省彭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一节诗,另选写作对象,再仿写一节。要求:句式与所给的诗大致相同,字数可略有增减。祖国是一座花园,北方就是园中的腊梅;小兴安岭是一朵花,森林就是花中的蕊。【答案】(略)【解析】试题分析:仿写有嵌入式仿系、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无论是哪种都注意一个原则,即“形似”“意谐”。形似,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结构、修辞方式及句式上

3、相似。为此,要对例句的结构运用的修辞方法,句式进行分析,弄清例句的“骨架”,外形,这样才能进行仿写。意谐,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思路、感情,、语意上谐调,因此,要认真分析例句的思路,理解例句的语意,把握例句在一定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感情,特别要注意例句中的隐含信息,弄清题目中没有明确提出的要求。3、【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有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房价高涨,市政府立即作出反应,进行调控。现在,房价已出现环比略降的态势。老百姓心里安定了,只要实现了住房梦,就能让社会稳定下来,而社会穗定下来,老百姓就一定能有满满的幸福感,国家也必然会富强起

4、来。实现了住房梦,也不一定能让社会稳定下来。_【答案】社会稳定下来,老百姓也不一定就能有满满的幸福感。 老百姓的满满幸福感也不是必然能让国家富强起来。【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严密。推断时讲究逻辑的严密性。比如该题在推断时思维不缜密,逻辑错误。因为社会稳定,老百姓满满的幸福感和国家富强三者之间并不是因果关系。4、【甘肃省临夏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下图是“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徽标志,请写出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答案】翻卷的浪花象征海峡,寓意台湾与大陆被海峡隔开。两只相对的手,代表海峡两岸,两手欲握,形象地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交流合作的共同愿望。两只大拇指构成

5、一条船的模样,象征海峡两岸的联系不断加强。5、【陕西省安康市2017-2018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联考】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我回乡如果见到他,一定费心把这封信交给他;如果见不到他,就把信再捎回来。B. 我的这些话不过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大家兴趣,请各位把自己的高论都谈谈吧。C. 今天是我家令郎新婚大喜的日子,各位亲朋好友前来祝贺,令我感到十分荣幸。D. 我知道您的脾气,拗不过您,再说,屈就贵公司做您的助手,这也是我多年的心愿。【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的简明,连贯,得体。A项“费心”指耗费心神,多用做请托或致谢时的客套话。B项“抛砖引玉”比喻用自己的意

6、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C项“令郎”尊称别人的儿子,不能用来称自己的儿子。D项“屈就”指委屈迁就任某职,常用作请人任职的客气话,不能用于自己去做某事。二、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秋思陆游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注本诗写于嘉泰三年,这年陆游七十九岁,居住在山阴故乡。万火牛:指火牛阵。元龙:陈元龙,即陈登,三国时人,素有扶世救民的志向。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江湖浪迹一沙鸥”中的“沙鸥”这一意象和杜甫的旅夜书怀中的“天地一沙鸥”中的“沙鸥”特征相同。

7、B诗歌的颔联写到“事大如天醉亦休”,可见诗人整天惦记国家大事,有时甚至借酒浇愁,以致有度日如年的感觉。C“砧杵敲残深巷月”采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将妇女的砧杵捣衣之声与月亮的残缺之形结合,表现了诗人落寞的心境。D诗歌的尾联,借陈元龙的典故,写出诗人内心的矛盾:闲居在家却又忧国忧民。E诗歌的颈联借助“砧杵”“残月”“梧桐落叶”等意象,描绘出一幅凄清冷寂的景象,借景抒情,表达出内心的孤寂之情。2此诗写秋日所感,表现了作者过着闲适生活但又不安的矛盾心情,试结合全诗作具体的分析。答: 【参考答案】1ABA项“沙鸥”意象特征不同,本诗是“闲适”的象征,杜诗是“凄苦”的象征。B项产生度日如年的原因是“闲”,因

8、无所事事而度日如年。2(1)诗人虽然赞美沙鸥闲逸,但又说闲时度日如年;(2)虽说事大如天,醉后亦休,但又闻砧杵声而生感,见梧桐叶落而念故园之秋;(3)他要放眼远望,而又无楼可登。【作者:陆游】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陆游具有多方面的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

9、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词作量虽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谁在深夜祈祷江少宾佛香盘旋。从我家的防盗门到她家的防盗门,不过五米,这段花岗岩铺就的楼道,成了一道无法逾越的天堑。她刻意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和左邻右舍发生任何交集。说是左邻右舍,其实就是门对门。城市到底不比乡下,所谓的邻居,往往都是陌生人。这让我想到一位古稀老人,那时候我刚刚大学毕业,租住在庐州城南的一片平房里。老人的腰身已经完全佝偻了

10、,又有些耳背,因此基本上不和邻居们走动。有一次,我撞见老人在走廊里拾起一张窝成一团的纸币,心里有些好奇,当我将手习惯性地探向自己的口袋时,老人立即举起那张窝成一团的纸币,“可是你的?”我笑着摇了摇头,“真不是你的?”老人继续举着那张纸币,他的穷追不舍既让我有些诧异,又有一些难为情。我正想着如何脱身,邻居们忽然都从门后闪了出来,他们的神情让我确信,他们已经知道了我和老人之间发生的事情。那时候防盗门还不太盛行,但每家每户都要在木门外面再安装一道铁栅门,铁栅门上蒙着一层深色的薄纱。深色的薄纱,自然的隐身术,遁藏着无数双偷窥的眼睛。他们果然七嘴八舌地议论了起来,眉飞色舞着,仿佛老人捡到的不是一张脏兮兮

11、的面值五元的纸币,而是一笔惊人的巨款。那张脏兮兮的面值五元的纸币,最终还是无人认领,但那一次非凡的经历,却让老人养成了捡钱的习惯。然而,老人捡钱的频率实在太高了,第一天,他在走廊里举着一枚硬币,“菊花”中间有一个小孔;第三天,他又在走廊里举着一枚硬币,“菊花”中间有一个小孔这时候大家已经明白了其中的原委,老人于是挨家挨户地敲门。没有人开门,大家都在忙着,没有人愿意为这个自作聪明的老人浪费哪怕一分钟!我承认自己也没有开门,我不愿意陪老人玩这种拙劣的把戏,那只会沦为大家的笑柄。那时候,我还无法理解这个行为怪诞的老人。我在那片平房里寄居了三年。三年里,没有一个人来探望过这个弯腰驼背的古稀老人。他从何

12、而来?膝下有无儿女?邻居们都不知道这些信息,唯一能够确认的是,老人姓秦,自称“退休职工”。在漫长的独居生活里,老人的耳朵已经完全聋了,腰几乎弯成了虾米。他不再频繁地捡钱,也不再理会邻居。长日里,离群索居的秦老活像一个藏在薄纱后面的幽灵,从他门前路过时,我总能看到幽暗的客厅里浮着一张呆滞的脸。所谓的“客厅”,其实只有五六个平方,陈设也非常简单左边,靠墙,放着一把藤条已四处断裂的太师椅,太师椅的左前方,横着一张矮矮的窄窄的玻璃小茶几;右边,靠墙,挤着一张四四方方的餐桌,餐桌上的黑白电视机只有十四寸,看上去比秦老还老,布满各种伤痕。秦老喜欢瘫在太师椅上,只看电影频道,而且始终静音。如今,转眼二十年过

13、去,城南的那片平房已经消失了,连同平房一起消失的,还有那些我曾经无比熟悉却又完全陌生的邻居们。每次经过城南,我总会想起弯弓一样的秦老,他的孤独,一眼望不到尽头。他的无助,一眼望不到尽头。我不知道秦老是否健在?然而,秦老在抑或不在,对我来说,又有什么区别呢?正如对门那个隐身的邻居,在我的世界里,他们,都只是过客。我们每个人也都是世界的过客,不同的只是,我们和世界之间的联系或深或浅、或长或短而已。在坚硬的城市里浮游,我们每个人也都是孤独的,无处安放的灵魂,在深夜里祈祷着俗世的平安与肉身的健康。为此我时常悲不自禁世界那么大,但始终只有一隅,和我们紧密相关。1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写“我”的“隐身的邻居”,

14、有什么作用?答:_答案开头写邻居刻意将自己封闭起来,反映了人们不愿与邻居交流的现状,为后文大家都不理会老人埋下伏笔;结尾再次提及邻居,与开头相呼应,体现了人们缺少沟通、互不信任、自私冷漠的行为,表达了主旨。2老人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地举着相同的硬币在走廊徘徊?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答:_答案老人独居于此,基本上不和邻居走动,老人希望能通过捡钱的方式引起邻居的注意,打发自己的孤独时光。作者借此反映了当时邻里间的陌生、警惕,为下文写老人的身世不为人所知及其生活的孤独寂寞做铺垫。3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秦老的形象。答:_答案孤独无依,是被亲人、朋友遗忘的空巢老人;为人淳朴,渴望温暖与关注,渴望人与人之间的真切关怀,渴望以真诚的心与他人沟通;沉重悲哀,最终为城市生活冷漠的现实所击倒。4文章以“谁在深夜祈祷”为题的用意是什么?作者想借此表达什么情感?答:_答案运用反问语气,给人以深刻思考,与文章末尾段写我们每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