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 诗两首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88510886 上传时间:2019-04-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2 诗两首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2 诗两首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2 诗两首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2 诗两首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2 诗两首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2 诗两首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2 诗两首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诗 两 首课标要求1、读诗可以陶冶性情,可以学习用精练的语言和新颖的意象来表达情意。2、提高诗歌的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从而提高对诗诗歌的鉴赏能力。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2、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3、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人情感。学习重点 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学习难点理解诗歌美之所在、美之真谛。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本学案的内容共分两课时。第一课时,在学案提供资料的基础上,师生合作探究,完成对雨巷的学习和相关练习;第二课时,在学案提供资料的基础上,师生合作探究,完成对再别康桥的

2、学习和相关练习。第一课时雨巷学习小目标1、有感情朗读全诗,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和情感氛围。2、把握意象特点,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学习重点体悟雨巷诗情诗境。学习难点体会本诗“丁香姑娘”“雨巷”等的象征意义,学习象征的手法,初步学会鉴赏象征诗。课前预习教材助读1、走近作者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5年入上海复旦大学学习发文,开始受法国象征派影响。1928年开始创作现代派诗歌。著有诗集:我的记忆(雨巷收入其中)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影响,意象朦胧、含蓄。代表就是雨巷。后期(抗战爆发后)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

3、恨侵略者的强烈情感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积极、明朗。代表作是我用残损的手掌。2、了解背景雨巷这首诗是作者1927年夏天创作的,当时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反动派对革命者进行血腥屠杀,原来热情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坠入黑暗的深渊。戴望舒此时才22岁,之前他与同学一起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宣传党的工作,到1927年3月还曾因此被捕。四一二政变后,他就一直隐居在江苏。3、文体知识意象:诗歌中蕴涵着诗人思想情感的景象或物象。意境:由意象营造出的客观景物和主观情感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或氛围。在诗歌中,由一个或几个意象所形成的氛围,这个氛围有一个特定的名称:意境。如“举头

4、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营造了一个宁静,幽深,略带感伤的意境。4、字词知识1、字音字形彷徨(png hung)彳亍(ch ch)颓圮(tu p)寂寥(j lio)惆怅(chu chng)支撑(chng)2、词语解释彷徨:比喻走来走去,犹豫不决。太息:叹息行:走走停停的样子。颓圮:坍塌,毁坏。寂寥:寂静,空旷。预习自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俯卧撑() 彷徨( ) 寥寥无几( ) 惆怅( ) 风流倜傥( ) 枸杞( ) 颓圮( )2.根据读音,补出字形Yu( )愁 tu( )废 lio( )廓我的疑问请将你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知识链接1、雨巷最初发表在

5、1928年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说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他是中国新诗发展中“现代派”的代表诗人。2、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如在高尔基的海燕中“海燕”象征了坚强无畏、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如咏花的诗以“梅”象征高洁;以“菊”象征傲霜斗雪的坚强;以“牡丹”象征富丽;屈原用“兰芷

6、”象征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课内探究学始于疑1作者为了能营造成朦胧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或者说是景物)?2、分析丁香姑娘的形象特点?质疑探究探究点11、诗人对“丁香姑娘”是怎样的感情?2、那么,这个“姑娘”象征什么呢?结合课后第二题。探究点21、富有音乐感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请同学们是从诗文的句式结构、修辞、节奏及音韵的方面揣摩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发言。(1)雨巷的音节特色(2)诗歌的押韵(3)修辞上(4)雨巷中大量很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双音词当堂检测1.对雨巷的赏析,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

7、B.“我”在孤寂中仍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C.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D.诗人把自己苦闷彷徨的心态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气。2、结尾重复了开头,它的作用是_但把“逢着”改为“飘过”,又说明了_的心态特征。课后反思课后训练背诵全诗。第二课时再别康桥学习小目标1、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2、通过独具特色的意象赏析诗歌的思想感情。3、感知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学习重点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

8、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思想感情。学习难点体会本诗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课前预习教材助读1、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20年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剑桥就是诗歌中的康桥。1922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新月诗派的主要人物。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散文集落叶等。他的不少诗作语言清新、比喻贴切,风格轻柔明丽。1928年诗人重游英国,在乘船归国途中,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诗歌。1931年11月19日,诗人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9、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6岁。2、文体知识新月诗派:成立于1923年,结束于1933年。初期以徐志摩、闻一多为代表,他们主张“为艺术而艺术”。但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也发表了一些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民主主义思想的作品。后期由胡适、梁实秋等主编新月杂志,杂志不再只谈文学,也登载了各种政治论文,且政治倾向日趋反动,经过与左翼文艺界的斗争而声明狼藉,最终消亡。3、字词知识1、字音字形:漫溯(mn s) 斑斓(bn ln ) 笙箫(shng xio) 青荇(xng)长篙(go) 浮藻(f zo)2、词语解释:艳影:美丽的影子。 青荇:绿色的水草 斑斓:五彩缤纷的样子。招摇: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这里是“

10、摇摆、摆动”的意思。预习自测1、辨析字形并注音溯( ) 篙( ) 畔( ) 斓( )朔( )蒿( ) 衅( ) 谰( )2、填空简答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1923年参与成立 ,其诗集有 、 猛虎集云游集等。我的疑问请将你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知识链接1、新格律诗 诗体的一种。其体结构自由,段数、行数、字数没有一定规格;语言有自然节奏而不用韵。在西方以美国诗人惠特曼为创始人。我国五四以来的新诗也流行这种诗体。所谓新格律诗中国现代新诗的一种形式。又称现代格律诗。是五四以后出现的新诗中不同于自由诗、但又有别于传统诗体、没有固定格律的

11、格律诗体。1926年,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一文中,系统地表述建立新格律诗的具体主张 ,要求“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押韵 ,诗行应相对整齐,由调和的音节产生整齐的诗句。经过这样的倡导,格律诗成为新诗中的一种体裁。在新格律诗派诗人中,徐志摩是最有代表性的杰出诗人。新格律诗讲究三美: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是指诗歌外观形式整齐,给人建筑的美感,音乐美是指在韵律方面给人的美感,绘画美是指描写内容方面给人的美感。课内探究学始于疑通过读诗,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质疑探究1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2讨论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提示:结合诗句逐节赏析)

12、当堂检测1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轻手蹑脚 水波荡漾 长蒿 B柔声细语 波光艳影 破锭C力挽狂澜 招摇过市 回溯 D、悄无生息 沉默寡言 沉淀2对再别康桥一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然离别时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象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B.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C.全诗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的心境。D.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一韵,逐节换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 1、诗歌开头连用三个“轻轻的”,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2、“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简要分析。4、请写出二、三节诗的韵脚。5、赏析第三节的意象。 -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