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和平和祈祷 图片两组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509613 上传时间:2019-04-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和平和祈祷 图片两组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和平和祈祷 图片两组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和平和祈祷 图片两组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和平和祈祷 图片两组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和平和祈祷 图片两组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和平和祈祷 图片两组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和平和祈祷 图片两组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2(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图片两组预习夯实基础 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血(2)溃【答案】(1)xuxi(2)kuhu2语境辨析法(3)盛()装的人们,端着盛()满食物的铜盆,庆祝秋季的丰收。(4)有了无数先烈宁()死不屈的奉献,才有了我们安宁()幸福的生活。【答案】(3)shnchn(4)nnnn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1)(2)(3) (4)【答案】(1)缅湎腼(2)粹萃淬(3)摄慑蹑(4)撤澈辙第3步辨词语于细微处细斟酌1明确词义(1)臭名昭著:_(2)震撼人心:_(3)死里逃生:_【答案】(1)指坏名声人人都知道。(2)指某件事对人内心震动很大。(3)指从极危险的境地中逃

2、脱,幸免于死。2理解辨析释放宣泄释放:指恢复被拘押者或服刑者的人身自由;把所含的物质或能量放出来。宣泄:指使积水流出去;舒散;吐露(心中的积郁);泄露。两者使用对象不同。3对点小测判断下列加点词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我们推动科技创新,不仅需要加大财政投入,更重要的是创新体制,更大释放科技人员创新创造的活力。()(2)通过一双巧手让古旧家具残件“死里逃生”,刘更生的这个绝活儿让他在首届“北京大工匠”比赛中脱颖而出。()(3)美国著名科技媒体发布了科技史上的13大罪犯榜单,其中斯诺登、Redd it联合创始人施瓦茨等榜上有名,这些人在美国历史上或许会流芳百世,抑或臭

3、名昭著。()【答案】(1)(2)此处强调将残件修复成功,应用“起死回生”。(3)此处强调坏名声流传下去,应用“遗臭万年”。 常识速览新闻摄影家王小亭王小亭(19001981),北京人。1925年任万国新闻通讯社摄影记者,后来受聘任申报新闻摄影部主任。1930年任申报新闻摄影记者,协助该报创办图画周刊。“八一三”事变爆发后,他在上海火车南站拍摄到一个小孩坐在被炸毁的月台上大哭的照片,被美国认为是在1855年至1960年间发表的最优秀的新闻照片之一。照片在美国生活杂志作为封面发表后,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世界舆论对日本在远东发起的非正义战争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和谴责。图片两组尽管拍摄时间不一,但均与第

4、二次世界大战有关。第一组图片着重表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第二组图片着重表现了“二战”结束后,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文学常识新闻图片新闻图片是通过视觉手段来传达信息的新闻报道体裁,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新闻图片主要包括:新闻照片,是利用摄影技术制作完成的用于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的图片;新闻漫画,是一种在特定新闻报道载体上,运用夸张、幽默的绘画形象和构图语言,专门报道或评论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时事、社会问题的绘画形式;新闻图表,分为统计图、示意图和地图,是指综合运用文字、图形符号、照片、线条、数据、色彩等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的图表。解说词解说词是对展览、实物、影视、图片、名胜古迹和

5、历史文物等进行解释说明的一种文体。它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述和词语的渲染,来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和意义,可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根据被解释的对象,解说词可分为文学性解说词和平实性解说词两种。用于参观游览的导游解说词和用于电影电视风光片的解说词,多用文学、散文手法,既抒情又有解释说明作用,语言绚丽多彩,情感真挚浓郁。用于创业成就的参观展览的解说词和科普影片、新闻纪念片的解说词,则侧重于运用朴实真挚的语言。解说词有补充视觉和听觉的作用,具有以下特点:(1)语言通俗、平易,读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因为解说词是对形象画面的补充,是通过语言表达来宣传和教育群众的。(2)紧扣实物和形象进行解说

6、。实物和形象是解说词写作的依据,忠实于实物和形象是解说词写作的基本原则。要围绕实物和形象两个要点来安排结构、组织段落。(3)注重文艺性。解说词不是空洞的说教,必须通过形象的语言对实物和形象进行描绘,就像报告文学是报告事实和文艺创作的结合一样,解说词是说明和描写的结合,具有文学作品的一些特点,好的解说词是一支感人的歌,一首动人的诗。探究精研文本 整体感知两组图片,展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种种灾难与不幸,也展示了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之情,集中表达了要和平、不要战争的主题。 文脉梳理【答案】哭号的儿童勃兰特下跪 文本深读自主探究一、观看第一组图片,回答下面的问题。1关注图片中的细节,可以让我

7、们更好地解读作品的主旨,说说你在课文第一组图片中发现的细节。_【答案】图一:看到一个受伤的儿童在哭号,背景是炸毁的火车站,特定的场景下寻常的哭声就有了不寻常的意义。图二:看到男女老少劳工们用最原始的方法热火朝天地劳作着。战争的灾难使他们不得已采取这种方式促使战争结束。图三:看到被迫穿上军装的少年们不同的表情,是对眼前遭遇的不解,还是对战争的厌恶?是对前途感到迷茫,还是对命运感到无奈?图四:看到一个孩子毫无恐惧地从尸体旁走过。午后的阳光,宁静的小路,并排的尸体,平静的小脸,战争已使孩子精神麻木、心灵扭曲。2对比第一组图片中的图一、图二两幅图片,你有什么发现?_【答案】第一幅图片中受害的是孩子,第

8、二幅图片中受害的是老人、妇女和孩子,说明战争中受害的多是那些无辜的人。3第一组图片中的第四幅图片,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战争的主题?_【答案】烘托手法。尸体胡乱地摆放在路边,孩子是面无表情的,熟视无睹的,孩子对死亡已经失去了恐惧感,其情感已经麻木或可能丧失。孩子的心灵遭到扭曲,这可能是战争的最大破坏点。图片从侧面表现了战争对孩子精神的摧残和纳粹分子的罪恶。二、观看第二组图片,回答下面的问题。4指出第二组各幅图片富有表现力的细节特点,并说说它们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_【答案】图一记录的是中国重庆人民听到日本侵略者投降的消息后走上街头狂欢的场面。画面中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由衷的笑容,他们振臂

9、高呼表达兴奋之情。其中一人兴奋地骑在别人的脖子上,高举两臂表达内心的激动和喜悦。这一图片表达了人们对战争结束的喜悦,对和平的渴望。图二中林立的墓碑散发出的肃穆气息让我们动容不已。每一块墓碑下都有一个未曾安息的灵魂,都在控诉着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这一照片表达了失去亲人的痛苦及对战争的控诉、厌恶。图三中士兵回到成了废墟的家的那种无言的心痛让我们唏嘘。战争让他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废墟的荒凉无声地控诉着战争的残酷。这一照片表现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是无休止的伤痛,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图四中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的一跪让我们感动不已。战争的残酷有目共睹,战争造成的灾难难以弥补,难得的是勃兰特勇于反省,勇于谢罪

10、。这幅照片体现了对战争的反思。总之,这四幅照片都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渴望和向往之情。5图三的背景介绍有什么特点?包含了哪些信息?_【答案】这段背景介绍,文字简洁,却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德国”表明这个士兵属于战争挑起方,“1946年”,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第二年,他才被释放回家。归途已经不必细说,他魂牵梦绕的家园竟成了眼前的废墟,这是战争最残忍的注解。侵略者和被侵略者在战争中,都付出了无比惨重的代价。三、观看两组图片,填写下面的表格。6两组图片所反映的战争的角度和选材有什么异同?同角度选材异角度第一组第二组选材第一组第二组【答案】同角度都有对战争灾难的反映选材都有个体人物瞬间和众多人

11、物形象的表现异角度第一组侧重表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也有为了结束灾难而齐心协力的感人场面第二组侧重表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反思,也有战争结束后的欢庆场面和战争造成家园荒芜的痛心场面选材第一组更侧重于以儿童、少年为素材,表现战争的残酷无情第二组更侧重于以成人反思战争为素材,反思战争,是为了避免战争合作探究7有人认为:当今是和平的年代,一些战争年代的图片不应该大肆宣传。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_【答案】(示例一)这些刻画战争场面的历史图片,场面有点残忍,甚至恐怖,尤其是对小孩子的身心会有很不好的影响。大肆宣传这样的图片有可能激发民族仇恨的心理。这样不正好埋下了世界不和谐的种子吗? (示例二)历史图片是历史的见证,当今和平安宁的生活,正是这些血流成河的历史堆积而成的。宣传这些图片,正是要让人们不要忘记残酷的历史,提醒世人避免不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