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珍爱生命 课时分层作业1 我与地坛(节选) 苏教版必修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509470 上传时间:2019-04-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珍爱生命 课时分层作业1 我与地坛(节选) 苏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珍爱生命 课时分层作业1 我与地坛(节选) 苏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珍爱生命 课时分层作业1 我与地坛(节选) 苏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珍爱生命 课时分层作业1 我与地坛(节选) 苏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珍爱生命 课时分层作业1 我与地坛(节选) 苏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珍爱生命 课时分层作业1 我与地坛(节选) 苏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珍爱生命 课时分层作业1 我与地坛(节选) 苏教版必修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分层作业(一)我与地坛(节选)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他如果认为通过贸易保护主义大棒就可以把贸易伙伴的顺差“砸”下去,那无异于缘木求鱼,只会干扰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文化的具体形式在不断变化,但文化的根本特质和精神是不变的,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必须正本清源,把一切工作自觉扎根于传统文化沃土中。各级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信访工作,身临其境为群众着想,疏导群众情绪,化解矛盾纠纷,真心实意解决实际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慢”以从容恬淡之姿重出江湖,尽管讲慢生活的书马不停蹄地巡回宣传签售,尽管人们点击浏览着说慢的文字,汽车照样抢道,行人照样闯红

2、灯,还是一个紧张拥挤恨不得什么都要赶上趟的节奏。数字阅读的弊端在于读者很容易被屏幕上其他诱惑干扰而导致分心,经常走马观花而难以专心致志。今天,当我们向这些无私奉献的科学家致敬时,我们更希望包括汽车在内的所有中国制造业都能具体而微,学习大师身上的大国匠心。ABC DD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使用正确。正本清源: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比喻从根源上加以整顿清理。与语境矛盾。应改为“固本培元”(即巩固根本,培养元神的意思)。身临其境:形容自己仿佛亲自到了那个境地中去了。此处强调为他人着想,应用“设身处地”。 马不停蹄:比喻一刻也不停留,一直前进。使用正确。专心致志:意为用

3、心专一,聚精会神,丝毫不马虎,把心思全放在一件事上。形容非常认真地去做某件事。使用正确。具体而微: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可改为“见微知著”(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汉字国际巡展启动后引发了不小的轰动。“精妙绝伦,叹为观止”,不少参观者用这样的话来评价布展的精巧和汉字的美妙。B专家解释,心脏病患者用药几十年,心肌仍然缺血,病情反复发作,仍然摆脱不了心梗威胁,根本原因是没有解决心肌细胞死亡。C孩子看电视、玩电脑、读书、写字的时间过长及课业负担过重与近视有关,除此之外,光度不够等,同样也会引起近视。D中国

4、机动车数量高速增长,导致人们的驾车文明程度不高,确实到了推动依法文明驾车,建立与中国机动车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交通秩序的时候。AB项,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上“的问题”。C项,主客颠倒,不合逻辑,可改为“孩子近视与看电视有关”。D项,不合逻辑,“中国机动车数量高速增长”与“人们的驾车文明程度不高”不存在因果关系。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导学号:81462002】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_,_,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_。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淡褪了淡褪了门壁上炫

5、耀的朱红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坍圮了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茂盛得自在坦荡的野草荒藤到处都是A BC DD从语段的结构形式上看,我们要选择的前两个句子均应该对应前面所给语句的结构形式。“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中所用到的动词“剥蚀”在前,而相应的宾语“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在后,所以,我们在选择的时候,应该首先注意到这个问题,故选。而“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这句话则是主谓的结构形式,是定语“祭坛四周”,加上中心语“老柏树”,再加上谓语“苍幽”,选句应和这句话结构一致,故选。4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今天能遇到诸位先贤真是三生有

6、幸,尤其是听了各位的高论,真如醍醐灌顶。B母校举办百年校庆,老校长请某位校友讲几句话,校友不好意思讲,但对老校长的不情之请又不能拒绝。C明天是家父八十岁生日,我们特在国际大酒店设寿宴,叔叔你务必准时到达。D2016年12月29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例行记者会上指出,中方对日本防卫大臣稻田朋美参拜靖国神社表示坚决反对,将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DA项,“先贤”是已故的人。B项,“不情之请”,自谦之词。C项,“务必准时到达”,措辞生硬,不合礼节。5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导学号:81462003】A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B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C赵魏胡尘千丈黄,

7、遗民膏血饱豺狼。D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CA项,“才思”,这里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B项,山水本是无情之物,可诗人说水“护田”,山“送青”,水对田有一种护惜之情,山对人有一种友爱之情。C项,比喻,“豺狼”喻指金朝统治者。D项,“斜阳”本是没有生命的东西,但人却直接同它进行对话,这就赋予它以生命。这是拟人手法。6著名作家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他捐赠的肝脏在天津成功移植给了一位患者。请你以这位患者的名义给史铁生写一段感激的话。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得体;不写称呼语;不超过100字。_【解析】解答此题,一要严格按照题干要求作答,二要了解史铁生的生平事迹。在写感谢语时要运用第

8、二人称,既不要太客套、啰唆,又不要太空洞无话,最好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答案】(示例)是你,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是你,告诉我,就算生命充满苦难,而心灵却还在欢笑!是你,用无私的大爱给了我又一次生命!如今你走了,却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希望和光明!今后我们一定会迈着你的步伐走下去。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亚里士多德与计算机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正是他提出的逻辑推理系统,_。这一系统产生前,人们对事物进行判断只能_,因此能做出的判断也是有限的。这一系统产生后,无需任何经验的参与,只需通过逻辑推理就可以得

9、到“逻辑真理”。这对计算机的发展非常重要,因为计算机和人不同,_,尤其需要一套不依赖于生活经验的逻辑推理体系。【解析】语段的主要内容是说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推理系统与计算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把握所给材料的核心话题,根据上下文的相关提示语和相关信息提示,准确地进行补写即可。【答案】(示例)使计算机的发展成为可能(或:推动了计算机的发展)依赖有限的生活经验完全没有生活经验8下面文段有三处存在偷换概念的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导学号:81462004】规则,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规定出来供大家遵守的制度或章程”。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每个人心中都要有自己做人的底线。在小人横行、阿谀奉

10、承之风盛行的北宋官场里,周敦颐坚守良知,洁身自好,最终流芳百世。当然,盲目地遵守规则也不行。比如,长辈命令你去做坏事,你就不能盲目遵从。“做人的底线”不能等同于规则。前者是可以主观选择的,后者是强制的。_。_。【解析】文段引述现代汉语词典进行概念阐释,也深得议论文写作之法。但是,下面的自我阐释就出现将“规则”概念偷换成“做人的底线”,“做人的底线”应该更倾向于“品德”或“道德修养”。“规则”与“品德”,一外一内,差异巨大。然后周敦颐的事例分析时又将“规则”概念“漂移”至“良知”,导致文段概念含混,论证无理,无力。在论述“盲目地遵守规则也不行”这一分论点时,概述了生活事实“长辈命令你去做坏事,你

11、就不能盲目遵从”,将论题中的“规则”换置为“命令”,将遵守命令与遵守规则混淆,无法支撑文段观点。整段文字表述,由于多处论证中出现概念的偷换、漂移,导致整个论证看似言之凿凿,实则缺乏论证需要的内在逻辑,致使论证无理无力。 【答案】“良知”不能等同于规则。前者属于自我约束(内心的自律),后者属于外在的制度“长辈的命令”不能等同于“规则”。前者只约束个体,后者约束大家二、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导学号:81462005】合欢树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我那时可能还不到

12、十岁呢。”我听得很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为了我的腿,母亲的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尽管医院已明说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但母亲不死心,她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钱买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服用,让我洗、敷、熏、灸。“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可母亲仍不放弃,直到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这对于瘫痪病人实在太悬了。后来母亲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

13、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但又抱了新的希望。“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一样锲而不舍。三十岁时,我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母亲为什么早早地走了呢?迷迷糊糊中,我似乎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老天爷可怜她,就召她回去了。”这让我心里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风正在树林里吹过。几年前,老街坊们就提醒过我

14、:“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听了心里一阵抖。还说,我家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小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起来,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花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再过一年,母亲去世,我们搬离了同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悲痛弄得我把那棵小树忘记了。与其在外边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来到老院子,老街坊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眼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但我再难看见它了,因为老院里扩建了小厨房什么的,过道窄,摇着车进不到里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