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北宋的旧曲新声课外自读教师用书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509292 上传时间:2019-04-2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北宋的旧曲新声课外自读教师用书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北宋的旧曲新声课外自读教师用书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北宋的旧曲新声课外自读教师用书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北宋的旧曲新声课外自读教师用书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北宋的旧曲新声课外自读教师用书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北宋的旧曲新声课外自读教师用书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北宋的旧曲新声课外自读教师用书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外自读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整体感知】1主旨内容这是一首怀人词,柳永的婉约派风格在这首词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本词深刻表达了对远方恋人的执着眷恋之情。2艺术特色(1)奇特的想象作者写离愁,“黯黯生天际”,离愁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却被想象成它黯黯从天边涌起,写出了深深的离愁。想象奇特,手法奇崛。(2)极度开放的情感表达“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把情感表达得十分含蓄,但最后两句,却将情感猛烈地释放出来:为了值得思念的人,就算瘦损至死,又算什么呢?她本来就值得我为之憔悴啊。【随堂练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凤栖梧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

2、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草色烟光残照里”展示了主人公望尽天涯时的所见之景,营造了伤感的氛围。B“无言谁会凭阑意”表明因为词人不愿与人交流,所以没人能理解他的心声。C本词上片写主人公登高望远,离愁滋生;下片写苦中求乐,情深志坚。D本词紧扣“春愁”二字,写景抒情,曲径通幽,词末交代了“春愁”的原因。BB项,应为诗人处在一种无人能够理解的境地。2这首词使用了什么表现方式?_【答案】这首词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巧妙地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3“草色

3、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是如何一步步来表达的?_【答案】写主人公的孤单凄凉之感。前一句用景物描写点明时间,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在楼头眺望,时已黄昏还不忍离去。“草色烟光”写春天景色极为生动逼真。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在夕阳的余晖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一种极为凄美的景色,再加上“残照”二字,便又多了一层感伤的色彩,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调。“无言谁会凭阑意”,因为没有人理解他登高远望的心情,所以他默默无言。有“春愁”又无可诉说,这虽然不是“春愁”本身的内容,却加重了“春愁”的愁苦滋味。作者并没有说出他的“春愁”是什么,却又掉转笔墨,埋怨起别人不理解他的心情来了

4、。【名句鉴赏】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鉴赏】“衣带渐宽”是指人逐渐消瘦,衣带都变得宽了。“为伊消得”为了她值得。思念她,想念她;为了她而逐渐消瘦,为她而憔悴不堪;原本合身的衣带现在已觉宽松了,这一份真心真情却永不改变,绝不后悔。这两句词是描写有情人的痴心真情,此身长在,此情不变,即使受尽痛苦折磨,即使为她消瘦憔悴,还是愿意为爱情而牺牲一切。“为伊消得人憔悴”常用来形容一个人为情所困,为爱所苦,失意伤心,憔悴不堪。“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句话写出了对爱情的坚贞执着,矢志不移,而且创造了一个相对独立而形象鲜明的艺术境界。所谓形象大于思维,这两句所构成的境界,不仅可以用来表现本

5、词所要表现的真挚爱情,也可用以表达对理想、对事业等的执着追求和坚定的信念。此两句被王国维引用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中的第二境界:由于对理想的执着,信心十分坚定,虽然饱受挫折,尝尽风霜,仍旧坚持到底,始终不变。(王国维的人生奋斗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晏殊词二首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整体感知】1主旨内容这首词是晏殊写闺思的名篇。词的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全词深婉中见含

6、蓄,广远中有蕴涵。2艺术特色(1)成功的心理刻画这首词上片以菊愁、兰泣开头,定下了全词凄清的调子。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寂寞。词作对主人公的这种复杂曲折的心理的刻画非常成功。(2)平淡的语言明月本无知无情,主人公却说它“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而形象地写出了自己的彻夜不眠,以平淡的语言,含蓄地表达了情感。【随堂练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1下列有关这首词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七个字点明了地点、时间、景物,勾勒出环境和人

7、物的情绪、感觉。B“明月”两句与苏轼的“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写法相同,风调相近。C本词上阕借兰菊和明月等意象委婉地表现内心的愁绪,显得情致深婉。D“独上”句凸现出人的孤独;“望尽”句说明凭空眺望茫无所见的怅惘之情。BB项,二者虽然写法相同,但苏词清疏豪宕,晏词深婉含蓄,所以风调不相同。2词的上片是怎样运用景物描写表现离别相思之苦的?_【答案】用拟人手法将“菊”“兰”人格化,“愁烟”“泣露”说的是菊与兰的心情,实际表现词人的心情。“燕子双飞”反衬人的孤独,“斜光到晓穿朱户”表明词人彻夜不眠。词人埋怨燕子双飞,明月无情,是为了表现无法诉说的痛苦心情和无人可以倾诉的孤

8、独寂寞之感。3词的下片是怎样表达词人矛盾复杂的心情的?_【答案】“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说明词人十分思念远人并极欲倾诉离情。但词人又无法用书信去表达情意,而且即使能够写信,可山这样连绵不尽,水这样广阔无边,人也不知在何处,无从寄出书信,可见词人的痛苦和无奈。【名句鉴赏】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鉴赏】这三句是本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极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

9、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尽铅华,纯用白描的表现手法。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整体感知】1主旨内容这是一首伤春怀旧之作。通过回忆往事,追忆昔日的欢聚,对比反衬别后的哀愁,从而表达了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悼惜。2艺术特色含蓄蕴藉的语言。这首词表达的是作者的思情别绪,但全篇无一字直接表达

10、这种情感。虽然如此,读者却能从“去年天气”“旧亭台”“燕归来”“独徘徊”等诗句中领会到作者对景物依旧、人事已非的暗示和深沉的叹惋。【随堂练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1下列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抒写对春花落去、燕子归来的景象,词人既感到似曾相识,又觉得无可奈何。B“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表面是在发问,实际上是在抒发一种深重的感慨。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将景与情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景中寓情,情景交融。D“小园香径独徘徊”一句中“徘徊”反映了词人的心绪不宁

11、,“独”字更道出了词人孤寂之深,伤感之重。BB项,应为对时光易逝、人事变迁的感叹。2“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_【答案】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3“小园香径独徘徊”与词中的哪一句相呼应?为什么?_【答案】呼应的句子:无可奈何花落去。原因:因有落花满地,故而“径香”。【名句鉴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鉴赏】这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在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蕴。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在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还有令人欣慰的景物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是去年曾在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上应“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惜与欣慰的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