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管理.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509230 上传时间:2019-04-29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管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管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管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管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管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管理.ppt(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 管理,省农委农产品质量监管局 狄崇兰 2010年12月1日,“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和管理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部门、多行业、多领域、多环节。 要用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来统领,提纲,一、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四个因子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项目的建设与管理,一、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四个因子,1、本底性污染 2、物理性污染 3、生物性污染 4、化学性污染 其它,一、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四个因子,1、本底性污染产地环境污染 -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和城市垃圾不合理地排入江、河、湖,污染了农田、水源和大气

2、。主要有重金属及有毒有害物质等在水、土、气中超标。在食物中物残留、聚积 (苏南部分土地、扬子石化周围),大气污染,氟化物 生活燃煤、化工厂、钢铁厂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工业、交通运输、酸雨等 煤烟粉尘和金属飘尘 冶炼厂、钢铁厂、焦化厂、锅炉,重金属,比重大于4.5克/厘米3的元素 生物毒性比较显著且危害也大的: 镉、铬、铅、汞、和类金属砷 有一定浓度也产生毒性的 锌、铜、钴、镍、锡等 沈阳郊区白菜铅超标100%,倍数3.9 水稻中铅的检出率100%,倍数1.8 畜禽饲料中含有重金属:如铜、镉等,通过畜禽粪便进入土壤,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四个因子,2、物理性污染收获和加工过程操作不规范 混入有毒

3、有害物质,导致农产品受到污染 如:粗放采收,散装散卖,非法使用增色剂、保鲜剂等(苏丹红、龙虾粉等),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四个因子,3、生物性污染自然界各类生物因子危害 如:致病性细菌、病毒、毒素污染在生产、收获、屠宰后的加工、销售过程中的病原生物污染。(如:大肠杆菌、肉毒杆菌、沙门菌等),一、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四个因子,4、化学性污染是指生产、加工过程中农业投入品结构不合理,使用不科学产生的危害。 (化肥、农药、化学添加剂、激素、动植生长调节剂物等),抗生素通过动物粪便流入土壤,种类多达十几种。,农药、化肥使用不当,我国农药年用量为80万至100万吨。其中使用在农作物、果树、花卉等方面的化学

4、农药约占95%以上,农药到达物上不到30% 落到地面占40%-60% 其它飘浮在大气中 化肥全国氮肥利用率不到40% 大约有60%多的氮肥没被农作物吸收,而进入了土壤、水体和大气 几乎不存在哪个人群在某种程度上未受到农药的污染影响(可以不吃中、西药)。有些农药性质稳定、残留期长,一旦造成污染便很难消除。如DDT,在土壤中如果自行消失掉95%需要4至30年。目前在空气、水体、土壤和食物中都发现了DDT,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其它因子,其它:如:转基因 品种变易等需要时间考验,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1、 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建设 2、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3、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 4

5、、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建设 5、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建设 6、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建设 7、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 政策文件规定明确 资金支持逐年增加,1、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建设,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省即将出台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草案) 国家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工作的通知 国家五部委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管理办法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办法(试行) 农业部标准化管理办法 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1、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主要制度: -农产品产地安全保护与证明制度 -农产品安全生产制度、安全标准的强制实施制度 -农产品包装标识、产地准出制

6、度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制度 -农产品销售制度 -产地管理制度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制度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分析、评估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息发布制度 -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制度。 9项制度,涵盖了农产品生产全过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2、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2008年农业部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 2010年省农委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 目前市、县机构改革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逐步到位 在全省13个 “五有”乡镇农技,3、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核心: -农产品品质规格类标准 -农业投入品类标准 -农业产地环境类标准 -

7、生产技术规范标准 -分析测试方法类标准。 按标准实施属性可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按照标准的级别可将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级。,3、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农业部农业行业标准已经超过了2000项,农业国家标准也近千项,农业地方标准更多超过了20000项 我省到目前为止,已制(修)订省级农业地方标准1097项 (其中:“三品”670多项,特色、出口农产品230多项)。 制定有明显区域特点的市级农业生产技术规程551项。 省级农业地方标准或规程制定每年200项,4、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建设,全省已有48个县(市、区)(含水产2个、农垦1个)承担了农业部县级

8、质检站建设项目,其中有12个质检站通过省级计量认证,2个县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截止2010年5月底,已初步建成的31个县级质检站中现有农产品质检人员220多人,检测实验室面积14260多平方米,平均每个中心有7人,实验室面积有460平方米,平均仪器设备总值达220多万元。 全省已建成各类基层速测点600多个。其中,100多个乡镇建立农产品速测室(约占全省15%左右),500多家农产品市场、企业和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速测点。,5、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建设,“三品一标” 无公害农产品 绿色食品 有机食品 地理标志 GMP 良好生产规范 HACCP 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 ISO9000 质

9、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系列标准 ISO1400 环境管理和环境保证体系系列标准,5、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建设,截止2009年底,全国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49066个,总量2.64亿吨,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51705个,全国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企业总数达到6003家,产品总数15707个,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432个,基地面积1.03亿亩,带动农户1296万个,有机食品认证企业总数1003家,产品总数4995个,已通过专家评审和对外公示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330个。,5、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建设,到目前为止,全省共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4000多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达4472.49万亩、绿

10、色食品基地面积达939.02万亩、有机食品面积达22.57万亩, “三品”基地占耕地比例63.2%。全省“三品”有效数预计达8906个,居全国前列。其中无公害农产品5919个、绿色食品2318个、有机食品669个。,6、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建设,截至2010年底,全省已建成省级全程质量控制示范基地296个,今年88处。,7、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生产基地-源头以一系列含追溯条形码管理功能的生产档案管理系统对生产全过程进行控制记录。 市场流通-在流通环节上,批发市场的业务管理系统、蔬菜加工配送信息系统和动物防疫监控系统等作为信息链条,将质量安全信息以条形码或者RFID所记录的编码信息为

11、线索逐级传递一直到终端消费市场; 政府监控-通过质量安全信息追溯查询系统,监控产地,用药情况,采收情况及检测情况等 市民监督-根据网页、短信、热线电话和农产品安全查询信息平台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信息等。 四个方面作为切入点,涵盖农产品从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到超市的源头到餐桌全过程。,7、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玉叶基地播种到采收的全程质量可追溯控制系统 -建立基地管理规定 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技术体系,设立组织管理机构。 -建立生产技术规范 根据产品标准和技术规程,制定作业指导书,规范从播种到采收的全程生产操作技术 -建立基地运行记录。重点健全田间档案记录,7、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

12、系建设,在具体操作中重点抓好六个方面: 一是确定质量关键控制点。对该基地绿色蔬菜生产过程中涉及到质量安全的22个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确定了大气、土壤、灌溉水、肥料、农药、清洗水、包装材料、人员、植保等10个关键控制点。 二是制定质量控制要点。建立了投入品管理制度、田间管理规定、仓库管理规定、加工管理制度、销售管理制度等五大管理制度。 三是建立可追溯记录。把整个基地按生产设施的布局划成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设置不同代码,根据区域代码给每个大棚或防虫网建立独立编码;根据编码设置种植管理卡片,每个卡片现场跟踪,包括前茬作物、现茬品种、种植时间及采收等原始记录;建立投入品申领手续,确保申领和使用的一

13、致性;产品上市前,由区域生产负责人提出采收申请,植保员根据田间档案追溯安全间隔期,采样、检测合格后采收。,7、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四是建立卫生标准操作程序。包括生产用水安全、包装车间划分清洁区和污染区、农药和机油的存放、员工卫生健康、害虫老鼠防治等。 五是建立监控纠偏验证程序。建立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规定、不合格品管理规定、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程序等,一旦出现质量安全预警,立即启动程序。 六是建立差异农场质量管理制度。根据不同蔬菜生产基地之间的差异,制定不同农场的管理模式,对各分场分别进行管理。 通过以上体系建立和运行,实现从播种到采收的全程质量可追溯控制,严格质量管理,确保产品安全、优质

14、。,7、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可追溯体系建设着眼于农产品从农田到市场的全过程,其中最关键的是把好两头,生产者要做好详实的生产档案记录,销售者要强化市场准入,要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包装标识制度。 抓好产地环境、投入品质量、生产流程、技术规范等关键环节,实现安全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管理手段网络化、销售流通数字化。 产品有了包装标识,就等于有了“身份证”,质量安全追溯就有了依据。 以标识为载体,以信息化为手段,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服务平台,实现追溯信息共享,基本达到“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溯”。,三、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项目的建设与管理,1、项目建设目标 2、项目主要

15、建设内容及要求 3、生产基地标准及技术规范 4、省补资金主要使用方向 5、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验收要求 6、项目管理程序 7、项目的管理要求,1、项目建设目标,省级农产品安全可追溯示范基地项目建设 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等级以上标准; 全程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 生产过程有记录; 有完整的管理制度; 产品有直供渠道; 实行产地准出; 产品实现可追溯; 培育提升品牌市场信誉。,二、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要求,1、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 2、建有完整的档案记录 3、实行产地准出制度 4、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5、提供产地和产品质量检测报告 6、建有完整的管理制度 7、加强教育与培训 8、建有项目简介牌 9

16、、形成一套完整的项目资料档案,1、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生产-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之策。 把标准化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全过程 统一环境质量要求 统一生产操作规程、技术规范 统一农业投入品的使用 统一检测方法 统一产品标识 采收、加工、贮运、保鲜、销售等也要标准化,1、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按照“有标依标、无标补标”原则,加快农业生产标准(制)修订。 对于已有国家、行业或者地方标准的产品,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项目单位要进行细化,制订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完善和提高标准。 对于没有现行标准的产品,项目单位应制定相应的企业生产技术规程和标准,并经农业主管部门认证审查后,报质检部门备案,要消除无标准现象。,2、建有完整的档案记录,包括农业生产中所用肥料和农药的采购及使用记录,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