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第一章导论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509213 上传时间:2019-04-29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5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升本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第一章导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专升本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第一章导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专升本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第一章导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专升本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第一章导论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专升本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第一章导论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升本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第一章导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升本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第一章导论(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容提要,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需求和供给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四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第五章 市场理论 第六章 分配理论 第七章 经济福利和微观政策,第八章 宏观经济度量 第九章 简单模型下的收入决定 第十章 产品市场均衡 第十一章 货币市场均衡 第十二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第十三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四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第一章 导论,基本要求:掌握经济学研究的目的、对象和方法 1.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2 西方经济学发展简史 1.3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4 经济学的研究目的,一、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1.西方经济学的内涵,(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充分利用,在有限资

2、源的各种可供利用组合中,进行选择的科学。,一般来说,通常所说的西方经济学指:1930年代以来,特别是二战后,在西方经济理论界有重要影响的(主流的)经济学说或基本理论。,1-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稀缺性与经济问题 1)资源的稀缺(有限)性 Scarcity,经济学产生于客观存在的稀缺性及由此引起的选择的需要。 稀缺性:相对于人的无穷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以及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是稀少短缺的。 稀缺的绝对性; 稀缺的相对性。,自由物品:人类无需通过努力就能自由取用的物品,如阳光、空气等,其数量是无限的; 经济物品: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才可得到的物品,即必须借助生产资源通过人类加工出来的物品。 注:

3、两者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经济物品和自由物品,资源与要素 Resources,资源:用来生产那些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劳务)的手段或者物品。 自由资源 经济资源,当资源被投入生产过程用以满足人们欲望的最终产品与劳务时,被称为生产要素,简称要素。,除了时间与信息两种资源外,经济学讨论的资源基本上有三种: 人力资源 human resources 自然资源 natural resources 资本资源 capital resources,2)人欲望(需要)的无限性,清人胡澹庵编辑的解人颐一书中收录了一首不知足诗:,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

4、田地少根基。 买得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 槽头拴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 县丞主薄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 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无穷的欲望,稀缺的生产要素,DESIRE,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生产过程,汽车,食物,书籍,医院,衣服,等等,最终商品和服务,需要的无限性和多样性,资源的稀缺性和多用性,选择和决策,3)经济学是选择的科学,人类的需求或需要从本质上讲是无限的,而经济资源总量(物质、技术、时间等)是有限的,因而可能提供的产品和劳务好是有限的。 怎样作出合理的抉择,使稀缺的经济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实现“节约”和效率,以获得最大的社会经济福利。 稀缺的存

5、在,是经济学存在的前提。,4)经济学要回答的问题,人类由于客观存在着稀缺性,便产生了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来更有效地满足人类欲望的所谓的选择问题;,这些选择也是经济学要回答的基本问题,包括: A生产什么?(产品) what; 生产什么产品?各生产多少? B如何生产?(生产要素组合) how 选择不同技术,不同方法,使投入最少或产出最多 C为谁生产?(分配) for whom 如何把已生产的产品分配给社会全体成员使用,1)生产可能性边界,举例:汽车与电脑的生产 组合 汽车 电脑 方式 辆 台 A 0 60 C 2 58 D 4 48 E 5 30 B 7 0,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

6、性曲线或生产转换线) PPF: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定义: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两种产品最大产量的组合。,二、 经济学研究的两大基本问题,1.资源配置问题,A,B,h,如果当前生产处于D,即汽车产量Q1,电脑产量Q2;欲使汽车产量增至Q1,于是电脑产量必须减少Q2,降到Q2,才能满足汽车Q1的增量。这里,电脑减产的Q2即汽车增产Q1的“机会成本”。,AB线以外的h点,是当前资源所不能达到的生产组合。 生产可能性边界内侧的点,如当生产状态处于i点时,表明资源未充分利用,没能尽可能多地生产汽车或电脑;在OAB区域内的任一点均代表一种汽

7、车与电脑的生产组合。 只有AB线上的点,代表资源充分利用的生产可能组合。,2)选择中的机会成本及其确定 Opportunity Costs,例一块土地,用于种植,可收益1000元,用于建房,可收益900元,用于建公园,可收益1100元,机会成本:一种资源被用于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它各种可能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更广义的含义:因作出一项选择而失去的其他机会而付出的代价,其大小应是失去机会的收益中的最大者。,1100,1100,1000,确定机会成本时,首先要作好机会审定,准确确定机会成本是很难的;但是,得不到准确的机会成本与根本不考虑机会成本是完全不同的。,在进行选择时,实现机会成

8、本最小,是经济活动行为方式的最重要准则之一。,机会成本分析: 选择种植,机会成本为1100元(而不是1100+900) 选择建公园,机会成本为1000元(而不是1000+900),理论上,机会成本是资源改作它用的各种可能中最优的选择; 但由于信息不完全,只能是其它使用中能够获得的比较满意的选择。 众多机会成本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常常是时间。,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分析?,思考,为什么考研越来越热? 为什么春运时节“黄牛”最多? 为什么礼拜天理发店的生意最好? 为什么音乐会或重要的足球比赛大都在周末晚举行? ,机会成本:放弃的最高代价,2.资源利用问题,生产可能线以内的任何一点表示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9、 既存在资源稀缺,又存在资源浪费。,资源的浪费可能很严重。 比如你身边的事情?,稀缺的资源如何进行充分利用?,相对稀缺的经济资源如何分配给不同的用途,资源配置,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资源利用,不同的经济体制实现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方式不同,计划经济,自给经济,市场经济,混合经济,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表明,对一个经济社会来说,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充分利用稀缺资源,按照社会经济目标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商品组合进行生产。这就是合理有效地利用和配置资源。因此,一个社会的经济系统通常应具备如下功能或解决以下基本经济问题。,产出问题(生产什么) 投入问题(如何生产) 分配问题(为谁生产),充分就业

10、物价水平 经济增长,微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资源利用问题),三、经济学的组成,微观经济学 Micro-economics :研究企业、家庭和单个市场等微观供求行为与价格之间关系的经济科学。,研究对象:个别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的经济行为。,解决的问题:资源配置。Resource allocation,中心理论:价格理论。 (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研究方法:个量分析。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1)微观经济学 Micro-economics,研究对象:整个经济(政府行为),解决的问题:资源利用,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只

11、有形的手- 凯恩斯主义),研究方法:总量分析,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研究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的运行,及政府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整体经济等宏观经济问题。,2)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两者都是实证分析。,微观经济学的本质:市场有效,市场万能;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失灵,市场不完善,政府有能力。,联系,区别,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等均不相同,而且个别经济行为与总体经济行为的原则也不一致。,两者互相补充; 资源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是经济学的两个方面,两者共同构成了西方经济学的整体。,3)微观经济学与宏

12、观经济学的关系,小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为什么社会能生产的电脑与汽车是有限的 资源稀缺性的相对与绝对 生产电脑还是汽车?(资源配置的三个问题): 生产什么与生产多少? 如何生产? 为谁生产(如何分配)? 如何生产更多的电脑和汽车?(资源利用的三个问题): 为什么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充分就业问题 为什么产量不能始终保持在生产可能线上?-经济增长与波动问题 货币或购买力的影响如何? -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问题 经济制度与生产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制度-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的不同解决方法,1)重商主义(15世纪17世纪中叶) 经济学的早期阶段,1.西方经济学说简史,1-2 西方经济学发展简史,主要

13、代表人物:托马斯孟(英)、柯尔贝尔(法),基本观点: 把金银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式,认为对外贸易是获得货币财富的真正源泉; 增加社会财富的方法就是扩大出口,限制进口;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即利用国家的力量限制进口,增加在出口,实行贸易保护主义。,2)古典经济学(17世纪中19世纪70年代) 经济学形成时期,主要代表人物: 法国重农学派F.魁奈 ,1758年经济表; 1776年英国亚当.斯密国富论; 1817年英国D.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基本观点:以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 把经济学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使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体系的科学; 以研究国民财富如何增长为

14、中心内容,认为增加国民财富主要来自于社会分工和增加资本积累这两个生产途径,并全面系统研究了经济增长、价值、价格、收入分配等一系列经济问题; 从人是利己的“经济人”这一基本假设出发,论述了有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经济,可以把个人利己行为引向增加国民财富和社会福利的行为; 提出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结论。,3)新古典经济学(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 微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主要代表人物: 杰文斯英、瓦尔拉斯法、马歇尔、美、J罗宾逊英、张伯伦美等 ,从新的角度来论述自由放任的思想,创立了边际效用论,引发了经济学上的“边际革命”。,基本观点: 不象古典经济学只重视对生产的研究,而转向消费和需

15、求,明确把资源配置作为经济学研究的中心,论述了价格如何使社会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力图证明以价格为中心的市场机制的完善性。 以边际分析为基础,把消费需求分析与生产供给分析、竞争垄断市场、分配理论结合在一起,建立起了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和内容体系。,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剑桥学派) 20世纪初马歇尔创建了剑桥学派; 马歇尔的门生A.C.庇古、D.H.罗伯逊(18901963)等长期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论著:经济学原理(1890年第一版),对微观经济学作出巨大贡献,提出“完全竞争与充分就业”;引入了“边际分析”和“均衡分析”。 马歇尔综合了边际三杰的成果,提出系

16、统的微观经济理论,广泛流行于西方。 运用数学方法,从供求角度分析市场价格,以解决资源配置、资源报酬等问题,主张市场自发调节。,马歇尔微观经济学的多次补充,1930年代以后希克斯、瓦尔拉斯、帕累托等提出的一般均衡理论、序数效用论、福利经济学等。 之后关于市场失灵与微观政策调节的研究可以说是对微观经济学的总结。,博弈论以及与企业产权分析相联系的制度经济学是微观经济研究的最新发展。,20世纪初垄断的形成,使原来以完全竞争为条件的微观理论受到挑战。 在1933年,英国的罗宾逊、美国的张伯伦提出了不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理论。,4)当代经济学(20世纪30年代) 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主要代表人物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18831946) 1930年代大危机使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受到挑战。 1936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