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美的真谛 4 滕王阁序教师用书 鲁人版必修4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509209 上传时间:2019-04-2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美的真谛 4 滕王阁序教师用书 鲁人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美的真谛 4 滕王阁序教师用书 鲁人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美的真谛 4 滕王阁序教师用书 鲁人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美的真谛 4 滕王阁序教师用书 鲁人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美的真谛 4 滕王阁序教师用书 鲁人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美的真谛 4 滕王阁序教师用书 鲁人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美的真谛 4 滕王阁序教师用书 鲁人版必修4(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滕王阁序 预习夯实基础 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翼轸(zhn)襟三江(jn)瓯越(u)下榻(t) 台隍(hun) 棨戟(q)懿范(y) 襜帷()(wi) 腾蛟 (jio)胜饯 (jin) 潦水(lo) 骖(cn)(fi)崇阿() 鹤汀 (tn) 凫渚(f)( zh)萦回(yn) 绣闼 (t) 雕甍 (mn)闾阎(l) (yn ) 舸 舰() 孤鹜 (w)彭蠡 (l) 遄飞(chun ) 睢园(su )邺水(Y ) 睇眄 (d)(min) 南溟(mn)帝阍 (hn) 多舛 (chun) 虽赊 (sh)东隅(y) 宗悫 (qu) 簪笏(zn) (h)叨陪(to)捧袂 (mi) 盛筵

2、(yn)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云销雨霁(“销”,通“消”,指云气消散,雨过天晴)(2)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细微的预兆)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属(2)尽(3)胜(4)数(5)穷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流星一样)(2)徐孺下陈蕃之榻(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放下)(3)屈贾谊于长沙(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屈)(4)窜梁鸿于海曲(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流窜)(5)腾蛟起凤(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腾飞,使飞起)(6)穷岛屿之萦回(形容词作动词,穷尽,极尽)(7)襟三江而带五湖(名词的意动用法,襟:以为衣襟/带:以为衣带)(8)梓泽

3、丘墟(名词用作动词,成为荒丘废墟)(9)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名词用作动词,遥望)(10)层峦耸翠,上出重霄(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11)飞阁流丹,下临无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12)烟光凝而暮山紫(形容词用作动词,变成紫色)(13)四美具,二难并(形容词用作名词,美:美好的事物/难:难得的宾主)(14)川泽纡其骇瞩(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吃惊)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千里逢迎,高朋满座古义:迎接。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2)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古义:看到事物细微的预兆。今义:看机会;看形势。(3)孟学士之词宗古义:掌著述的官。今义:学位中最

4、低的一级,大学本科毕业时授予。(4)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古义:狂放,不拘礼法。今义:肆无忌惮(含贬义)。(5)俨骖于上路古义:大路。今义:走上路程;动身。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判断句)译文:我地位卑微,只是一个书生。(2)奏流水以何惭?(宾语前置句)译文:我拿出自己的好作品也就没什么不好意思了。(3)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状语后置句)译文:驾上车在大路上前行,到高高的山陵去观赏美景。(4)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省略句)译文: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在彭蠡湖滨响彻。(5)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定语后置句)译文:有崇高声望的都督阎公远道而来。

5、常识速览大唐星河的流星王勃王勃(649或650676),初唐文学家,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博学多才,少有“神童”之称。十五岁举幽素科,授朝散郎。后做沛王府侍读,因戏作檄英王鸡文,触怒高宗,被斥逐出府,遂南游巴蜀,漂泊西南。返长安后,补虢州参军,后因事免官,其父亦受累贬交趾令。在赴交趾省亲的途中,渡海堕水,受惊而死。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初唐四杰”。其诗清新流畅,质朴自然,气象浑厚,音律谐畅,开初唐新风,尤以五言律诗为工;其文崇尚实用,对仗精工,在扭转齐梁余风上功劳很大。其诗今存80多首,赋、序、表、碑、颂等今存90多篇。唐高宗上元二年(675)秋,王勃前往交

6、趾县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某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他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7、,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1文学常识骈文骈文,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文的全盛时期。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由于骈文注重形式技巧,故内容的表达往往受到束缚,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唐代以后,骈文的形式日趋完善,出现了通篇四六句式的骈文,所以在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2文化常识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牛斗,为星宿名称。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

8、是我国本土天文学创作。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具体如下:东方青龙七宿:角、亢、氐(d)、房、心、尾、箕(j)北方玄武七宿:斗(du)、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lu)、胃、昴(mo)、毕、觜(z)、参(sh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n)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曾广泛应用于古代的天文、宗教、文学及星占、星命、风水、择吉等等术数中。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都督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首长的官名。最初是作为监督军队之官, 后汉光武帝建武初年,因为征伐四方,乃于出征时暂时设置督军御史以监督诸军,事成回师后则罢官。汉末三国时

9、形成的军事职称魏晋时发展成为中央或地方军事领导长官。探究精研文本 整体感知本文是一篇序,同时也是一篇优美的骈文。作者用富丽华美的辞藻,称道洪州,记述盛宴,描写滕王阁的壮丽,以及辽阔壮美的山川秋景,并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沉沦的复杂感情。表达了一种高尚的人生观,暗示了作者的追求。 文脉梳理【答案】绘山川美景抒人生感慨 文本深读自主探究一、阅读课文1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下列句子属于描述滕王阁雄伟地势的一组是()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ABC D【解析】是描述滕王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答案】A2对第一段

10、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解析,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段文字概写了滕王阁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最后一句是谦恭的话,表明自己年纪轻轻就有幸参加这次盛会。B历叙洪都雄伟的地势、珍异的物产、杰出的人才以及尊贵的宾客,紧扣题中“洪府”二字来写。C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雅望”“懿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紫电清霜”等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人杰地灵”一语。D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解析】C项,照应前文“俊采星驰”。【答案】C二、阅读课文23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3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能体现

11、滕王阁秋天美景的一组是()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A BC D【解析】此题宜用排除法,说明观览的地点,赞美居民的豪富。这两句写的不是“秋天”特有的景致。【答案】B4对第2、3自然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解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虽然没有脱离传统悲秋的习惯,但却将眼前的秋景注入了心中的豪迈,使景物描写平添了一份洒脱之气。B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的壮观,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

12、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山光水色的色彩变幻。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D本部分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作者写自己的喜悦心情毫不张扬,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给人天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解析】A项,作者是一反传统悲秋的习惯,将眼前的秋景注入了心中的豪迈,使景物描写平添了一份洒脱之气。【答案】A三、阅读课文45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5下列各选项中的两句话分别属于作者感叹宇宙无穷、个人渺小之悲和怀才不遇、功业无成之悲的一项

13、是()A.B.C.D.【解析】A项,是怀才不遇,宇宙无穷、个人渺小之悲。C项,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而要积极、乐观;反衬自己坚定意志。D项,写宴会兴致极高,慨时光易逝,功业难成,流露出嗟卑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心理。【答案】B6对本部分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解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部分由对登高的描写转而引出人生的感慨,从全文看属于文章过渡部分。B本部分以议论抒情为主。登阁四望所见绚丽秋景,自然引发豪情逸致,而放眼浩瀚宇宙,体悟天地之大,一时宇宙无尽与人生有限强烈对比,个人的渺小感,人生的短促感,无奈的宿命感,都让人悲从中来。C“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

14、之志”是全文最具有思想意义的警句,历来有志之士对自己的理想总是能尽量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追求,就算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中,也不消沉放弃。D本部分运用了大量典故,或事或语,均由王勃化用为自己的语言,而用典中所蕴含的却是作者不为当世所用的自怨自叹的复杂情感。但又由于王勃借用了“贪泉”“涸辙”之典,把自己强行振作、不甘颓废的信念表露无遗。【解析】本部分由对宴会的描写转而引出人生的感慨。【答案】A四、阅读课文第67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7下列各句属于写尽古今宴会曲终人散、无迹可寻的凄凉的一句是()A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B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C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D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解析】A项,是写空有报国之志的感慨;B项,是再次感叹怀才不遇、知己难逢;D项,作序的意图。【答案】C8对本部分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解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写终军、班超、宗悫的目的:作者先以终军自比,表示请缨;再以班超、宗悫自许,表示投笔从戎、乘风破浪的志向。 B本部分含蓄地叙述了作者弃官事父“路出名区”得以结识各位嘉宾的人生际遇。然后以四字短句,表示明日接受父亲的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