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课件—《烹饪营养卫生学》—第五章—食品污染(ppt-99页)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508751 上传时间:2019-04-29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课件—《烹饪营养卫生学》—第五章—食品污染(ppt-99页)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食品课件—《烹饪营养卫生学》—第五章—食品污染(ppt-99页)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食品课件—《烹饪营养卫生学》—第五章—食品污染(ppt-99页)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食品课件—《烹饪营养卫生学》—第五章—食品污染(ppt-99页)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食品课件—《烹饪营养卫生学》—第五章—食品污染(ppt-99页)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课件—《烹饪营养卫生学》—第五章—食品污染(ppt-99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课件—《烹饪营养卫生学》—第五章—食品污染(ppt-99页)(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食 品 污 染,第五章 食品污染,前言:食品卫生学概述 第一节 食品的生物性污染 第二节 食品的化学性污染,食品卫生学概述,天然食品本身一般不含有或很少含有有害因素,有毒有害物质则可造成对食品的污染。 人类的食物从种植到收获,从加工制作到贮运销售,各个环节都存在某些不利因素,使食品受到污染,从而降低食品卫生质量,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一 . 食品卫生学的基本概念,卫生与食品卫生 食品污染与生物浓集作用 污染物及分类,一、食品卫生学基本概念,卫生:指为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改善和创 造符合生理要求的生产环境、生活条件而采取的个人和社会的措施。 食品卫生:从食品的生产、制造到最后的消费

2、之间,无论在任何步骤,都能确信食品处于安全、完整及美好的状态。,一 . 食品卫生学基本概念,食品污染:有毒有害物质混入食品的过程。 食物链: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由简单到复杂的食物能量转移所构成的生物序列称为食物链。 生物浓集作用:环境中的污染物经过食物链,从低等生物向高等生物转移,每转移一种生物,污染物浓度明显升高的现象。,一、食品卫生学基本概念,污染物:进入环境并引起环境污染或环境破坏的物质均为污染物,这些污染物都可造成食物的污染。 生物性污染物:包括微生物与其毒素、寄生虫、媒 介昆虫等 化学性污染物:包括农药、有毒金属、食品加工中 的亚硝基类化合物、多环芳烃类化 合物、包装材料等 物理性污染

3、物:主要指放射性污染及有机杂质,二、食品污染与人体健康,食品质量降低 食源性危害 影响社会经济良性发展,危及 社会的安定,第一节 食品生物性污染,微生物概述 食品的细菌污染及危害 真菌污染及危害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食品卫生质量指标 其他生物性污染物,一、微生物概述,(一)微生物的概念、种类和特点 1.概念: 微生物并非是生物学分类上的名称,而是指自然界中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一般包括细菌、真菌、酵母菌、放线菌、病毒、支原体、螺旋体等。,(一)微生物的概念、种类和特点,2.分类: 微生物按其细胞结构可分为三类 非细胞型微生物: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非细胞型

4、微生物:此类微生物无完整的细胞结构,只能在活细胞内增殖。如病毒。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此类微生物仅有原始的细胞核,无核仁和核膜,缺乏细胞器。如细菌、支原体、螺旋体等。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较高,有完整的细胞核、细胞器。真菌属此类。,(一)微生物的概念、种类和特点,3.特点: (1)体形微小,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2)结构简单,有的具有细胞构造,有的没有细胞构造; (3)生长繁殖快,对物质具有非常强烈的转化作用; (4)容易引起变异,使微生物的种类特别繁多,而且新的种类还在不断地产生; (5)数量多,分布广。,(二)微生物生长繁殖,单细胞微生物繁殖方式: 简单的

5、二分裂 微生物生长曲线分为4个不同阶段: (1)缓慢生长期 (2)对数生长期 (3)稳定期 (4)衰亡期,生 长 曲 线 图,(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益: 大多有益、工农业生产 、医药工业生产以及食品工业等; 有害: 食品腐败变质 、病原体引起的食源性危害,二、食品的细菌污染及危害,(一)细菌形态、结构 1.形态: 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原核细胞型低等生物。根据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菌。通常以微米(m)作为测量单位。常见球菌的直径为0.5-1m,杆菌为(0.5-1)(1- 5)m.,球菌形态极其排列,(一)细菌形态、结构,2.结构: 细菌由基本结构构成,有的细菌在生长繁殖中具有特殊的结构。

6、基本结构指各种细菌细胞所共有的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和核质组成。 特殊结构某些细菌特殊的构造。包括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细菌细胞结构示意图,各种鞭毛类型,细菌的芽孢,(二)食品的细菌污染,在食品卫生学中,把食品上常见的细菌叫食品细菌。 食品细菌可分为致病菌、条件致病菌和非致病菌三大类。 食品中常见细菌(表),食品中常见的细菌:,返 回,(二)食品的细菌污染,食品细菌污染的来源: (1)原料污染 (2)产、贮、运、销过程中污染 (3)从业人员污染: (4)烹调加工过程污染,三、真菌污染及危害,(一)真菌、霉菌及霉菌毒素的概念 真菌:是指一大类不分根、茎叶和不含叶绿素为特征的,能进行有

7、性或无性繁殖的一类低等生物。 霉菌:凡是生长在食物或营养基上形成绒毛状、蜘蛛网状菌丝的真菌统称为。 霉菌毒素:指霉菌在其所污染的食品中产生的有毒的代谢产物,霉菌基本形态结构,真菌的无性繁殖,(二)霉菌发育和产毒条件,1、水分和湿度 粮食水分在1718%、环境相对湿度为8090%是霉菌繁殖与产毒的良好条件。 2、温度 20-28生长良好、霉菌对温度变化适应性很强。 3、食品基质 霉菌的营养来源主要是糖、少量的氮和无机盐,当环境湿度、温度适宜时极易在粮食及其制品上生长和产毒。,(三)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代谢产物,具有极强的毒性和致癌性。 黄曲霉毒素是在1960年英国发生的

8、霉变花生“火鸡X病”引起10多万只火鸡死亡事件中被发现的,是导致火鸡死亡的病因,并证实该物质是黄曲霉的代谢产物,命名为黄曲霉毒素(Aflatoxin ,AF)。,1、黄曲霉毒素化学结构与特性,(1)化学结构,1、黄曲霉毒素化学结构与特性,(2)特性 a. 耐高热 100、20小时也不能将其全部破坏,在280时发生裂解。 b. 难溶于水 易溶于氯仿和甲醇,而不溶于水。 c. 紫外线下产生荧光 在长波紫外光下产生荧光,作为分型和鉴别依据。,2、黄曲霉毒素对食品的污染,黄曲霉是分布最广的霉菌之一,分布遍及全世界,我国各省都有分布。黄曲霉毒素主要污染粮油及其制品。,2、黄曲霉毒素对食品的污染,2、黄曲

9、霉毒素对食品的污染,3、黄曲霉毒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1)急慢性毒性: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其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其中以黄曲霉毒素B1毒性最大。 (2)致癌性: 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化学致癌物之一。是人类肝癌发生的重要原因。,4、预防霉菌及毒素污染的措施,(1)防霉: 预防霉菌及其毒素对食品的污染,其根本措施是防霉。通过控制霉菌生长繁殖产毒的条件,以达到防霉目的。如控制水分、湿度等。 (2)去毒: 可采用挑选霉粒法、碾轧加工法、加水搓洗等方法去毒,植物油可用加碱去毒 (3)限制各种食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四)、食品中常见霉菌及毒素,四、食品的腐败变质及预防,(一)食品的

10、腐败变质 食品的腐败变质一般是指食品在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素作用下,发生的食品成分与感官性状的各种变化,降低或丧失食用价值过程。,(一)食品的腐败变质,1、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和条件 (1)微生物为主的因素 (2)食品本身的因素 (3)环境因素,1、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和条件,(1)微生物的作用是引起食品腐败变质 的主要原因 引起食品变质主要因素是微生物利用食品成分生长繁殖的结果。 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酵母菌和霉菌。,1、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和条件,(2)食品本身因素 食品在发生腐败变质过程中,其本身的组成和性质起着决定的作用 。 食品本身酶活性 食品的营养成分 食品中水分、pH、渗透

11、压 食品本身的状态和不稳定的化合物 富含营养成分的食品,适应微生物生长,极易发生腐败变质,这类食品被称为易腐食品。,1、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和条件,(3)外环境因素对食品腐败变质的影响 温度 湿度 氧气 紫外线 影响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多数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条件有关。食品一旦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在适合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下,就能促进食物的腐败变质。,(一)食品的腐败变质,2、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与鉴定指标 (1)食品腐败变质化学变化及产物 (2)细菌学指标及卫生意义 (3)化学指标,2、食品腐败变质 的化学过程与鉴定指标,(1)食品腐败变质化学变化及产物 肉、鱼、禽、蛋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被腐败

12、菌作用分解,产生酮酸、羧酸、胺类、粪臭素和吲哚,腐败的特征是恶臭。,2、食品腐败变质 的化学过程与鉴定指标,(1)食品腐败变质化学变化及产物 碳水化物为主的食品在细菌、酵母和霉菌产生的相应酶作用下发酵或酵解,生成各种碳水化物的低级分解产物醇、醛、酮、羧酸、CO2及水,食品腐败则以酸度升高、产气、醇类气味为特征。 食用油脂与食品中脂肪产生酸败。,2、食品腐败变质 的化学过程与鉴定指标,(2)化学指标 挥发性盐基氮是指食品水浸液中在碱性条件下能与水蒸汽一起蒸馏出的总氮量,用作鉴定鱼、肉的鲜度及腐败的指标。 TVBN15mg/100mg为一级鲜度; TVBN25mg或35mg /100mg为二级鲜度

13、。,2、食品腐败变质 的化学过程与鉴定指标,(3) 细菌学指标 菌落总数:是指在被检样品的单位重量(g)、容积(ml)或表面积(cm2)内,所含能在严格规定的条件下(如培养基及其H值、培养温度与时间、计数方法等)培养生长长繁殖形成的细菌菌落总数。 卫生学意义:反映食品一般清洁状态的指标;预测食品的耐保藏性的指标。,2、食品腐败变质 的化学过程与鉴定指标,(3)细菌学指标 大肠菌群:指来自于人和温血动物的肠道所排出的粪便中的多属细菌。如肠杆菌科的埃氏菌属、肠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等。 大肠菌群最近似数(MPN):以100g或100ml食品中大肠菌群的可能数表示。 卫生学意义:食品受粪便污染的指标;

14、食品受肠道致病菌污染的指标。,3、腐败变质食品 卫生学意义及处理原则,(1)腐败变质食品卫生的意义: 食品质量下降或恶化产生刺激性气味、异常颜色、酸臭味及组织溃烂; 食品营养成分的分解破坏大大降低营养价值; 微生物污染严重,致病菌及微生物毒素存在机会较大,引起食物中毒等食源性危害的可能性高。,烹饪营养卫生学习,3、腐败变质食品 卫生学意义及处理原则,(2)处理原则 在对变质食品处理时应遵从确保人体健康的原则,区分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轻度腐败的鱼肉通过高温煮沸加工 腐烂蔬菜水果可拣选分类处理 单纯感官性状变化的食品可加工复制 明显腐败变质的食品只能废弃,(二)防止食物腐败变质的措施,1、低温保藏

15、 2、高温保藏 3、脱水与干燥保藏 4、食品腌渍与烟熏保藏 5、提高氢离子浓度保藏法 6、食品辐照保藏 此外,还可采用超声波、防腐剂等方法保藏食品。,五、其它生物性污染物,(一)病毒对食品的污染 (二)寄生虫对食品的污染 (三)鼠类及媒介昆虫的污染,(一)病毒对食品的污染,1、概述: 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一类微生物,其个体比细菌还微小,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病毒结构简单,由单一核酸(DNA或RNA)与蛋白质组成。,(一)病毒对食品的污染,1、概述: 病毒无完整细胞结构,是专性寄生微生物,必须依赖宿主细胞提供条件,在活细胞内复制。 病毒多数呈球状或近似球状,少数为杆状、丝状,最大的如痘病毒类呈

16、砖状。,(一)病毒对食品的污染,2、病毒对食品的污染 病毒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可通过空气、衣物、接触等传播,更主要的是污染食物,引起消化道病毒性疾病的传播。 存在于食品中的病毒称为食品病毒。人类的传染病中约80%由病毒引起,相当部分是经过食物传播的。,(二)寄生虫污染,1、寄生虫概念 : 寄生虫寄生于其它生物并给对方造成损害的低等生物,称为寄生虫。 宿主被寄生虫寄生的生物称为宿主。,(二)寄生虫污染,2、人体寄生虫: 蠕虫类如绦虫、线虫及吸虫等 原虫如疟原虫、阿米巴原虫等 昆虫主要包括可造成食物污染的媒介昆虫,如苍蝇、蟑螂等。,(三)鼠类及媒介昆虫,1.老鼠 : 老鼠身上带有细菌、寄生虫和蜱、螨、蚤等病原体及媒介昆虫,在四处处活动中造成对食品的污染,并能传播很多种传染病。,(三)鼠类及媒介昆虫,2.苍蝇 苍蝇的食性很杂,人类的食物、腐败物、排泄物、垃圾等均是蝇的食物。 蝇多毛的带粘液的肢体经常携带大量病原体,是人类食源性传染病传播的最重要的媒介。,(三)鼠类及媒介昆虫,3、蟑螂 蟑螂又名蜚蠊,是广泛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