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创新型人才培养-ppt文档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507741 上传时间:2019-04-29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6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创新型人才培养-ppt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创新型人才培养-ppt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创新型人才培养-ppt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创新型人才培养-ppt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创新型人才培养-ppt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创新型人才培养-ppt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创新型人才培养-ppt文档(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医药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特别是随着健康观念变化和医学模式转变,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独特优势。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中国医改,要让老百姓真正得实惠,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努力建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 作政府工作报告,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

2、建立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3,(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 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中国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4,(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重点抓好涉及面广、影响全民健康水平的公共卫 生项目的实施 (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调整公立医院布局和结构,完善管理体制 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推行电子医疗档案和常见病临床路径,5,充分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服

3、务中的作用。加强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中医院建设,组织开展中医药防治疑难疾病的联合攻关。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采取扶持中医药发展政策,促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6,疾病谱变化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健康观念、医学模式的转变 传统医学受到重视,1. 医学领域出现的巨大转变,一、中医药发展的机遇,7,二十一世纪的医学不应该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应当维护健康为主要研究方向。 健康不仅在于没有疾病,而且在于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性各方面的正常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8,中医学与现代医学比较,中医药防治复杂性疾病的优势,9,复方丹参方类制剂治疗

4、冠心病: 没有 硝酸酯类的头痛、颜面潮红、心 悸等副作用及耐药现象。 改善 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善心脏功能、 诱导内源性保护机制 提高 心肌缺血预适应能力。 改善 患者体质状态,瘀血证侯。,10,大中药发展理念,发展大中药产业的理念,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促进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建设现代中药工业和商业体系。,22个省建设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11个省已经通过验收,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11,建设了 22个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 第一批:1个,1998年,四川 第二批:2001年8个,吉林、云南、贵州、江苏、湖北等 第三批:200

5、5年13个,天津、浙江、江西、陕西、广西等 国家财政投入近 11亿元,带动地方投入达 25亿元,12,2008年销售额过 10亿元中药企业 27家,吉林敖东 修正药业,天津天士力 中新药业,步长药业 山西亚宝,云南白药,东阿阿胶,科伦实业 四川禾邦 城都地奥 城都康弘 城都奥邦,重庆太极集团,广州中一制药、三九药业、康美药业,浙江康恩贝,江苏康缘,江西仁和 江中制药,劲牌药业 湖北九州通,河南羚锐,河北神威 河北科迪 河北以岭,13,现代化中药企业,14,15,大中药产业发展目标万亿元产业规模,中药工业 2000 亿 中药农业 590亿 中药商业 800亿 中药保健品 800亿 中药食品 15

6、00亿 中药化妆品 330亿 中药农药兽药 50亿 中药加工仪器设备 200亿 2008年总计 6270 亿元,2009年达到7000亿元,以每年增长8%计算,预计2015年将达到 1万亿元,16,优化工业农业产业结构 推动农民就地就业,增收脱贫致富 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增加城镇就业岗位 保障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举一事,惠百业,造福百姓,培育新型大中药产业具有重大的综合效益,二、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任务,18,1、中医药科技发展的原则,创新与传承相结合 临床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 中医研究与中药研究相结合 现代方法与传统方法相结合,19,2、加强中医临床基地建设(“十一”五期间),

7、16 家省级中医院 10亿元 100 家地市级中医院 20亿元 千家县级中医院 50亿元,20,以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等机构为支撑,积极开展中医药预防疾病研究和对亚健康的干预研究,挖掘整理创新中医药养生防病的理论和技术 构建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具有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3. 构建具有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21,4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任务,以中医药学术发展为重点,在实践中进一步加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诠释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医药理论。,基础研究,22,(1)中医药理论体系研究 以中医药理论的系统研究为出发点,在整理分析以

8、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成果和多学科方法,深入阐明其独特有效的系统思维模式及其知识体系,阐明其基本理论的概念内涵、生理观、病理观和治疗观的现代生物学基础及其逻辑关系,人与自然和谐的医疗养生保健理论等,揭示中医药学认识自然、人体、生命、疾病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规律。,23,(2)临床基础理论研究 以满足临床辨证论治需求为出发点,系统分析以往临床研究成果,重点开展病因病机与治法理论、脏腑经络理论、证候与辨证论治、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和疑难疾病的研究以及相关临床疗效评价的基础研究,经穴特异性及针灸治疗机理、养生保健与疾病预防方法等研究;并针对目前死亡率较高的重大疾病和难以解决的慢性复杂性疾病

9、的基础理论问题开展示范研究。,24,(3)中药基础理论研究 重点开展中药药性理论、四气五味、归经理论、方剂配伍理论、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等研究,对中药道地药材、中药药性理论和方剂配伍理论进行科学表征,探索方剂多组分的药物代谢与相互作用关系,研究中药复方组成成分的量效、时效、谱效和毒效关系等。,25,(4)医学发展模式研究 在整合中医药学和现代医学优势及各自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医学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根据未来医学发展模式,探索建立以系统-动态的观点和分析-综合的方法,对个体生命的健康、亚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演变、转归过程进行认知和干预,并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和标准规范指导

10、临床实践,以维护人类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医学科学,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医药学打下基础。,26,2005年973中医基础理论专项项目 络病学说与针灸理论的基础研究 方剂配伍规律研究 “中医基础理论整理与创新研究 2006年973中医基础理论专项项目 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继承与创新研究 中药药性理论继承与创新研究 基于临床的经穴特异性基础研究 中医辨证论治疗效评价方法基础理论研究,27,2007年973中医基础理论专项项目 基于临床的针麻镇痛的基础研究 中药性味功效相关理论基础研究 基于中医特色疗法的理论基础研究 2008年973中医基础理论专项项目 肺与大肠相表里脏腑相关理论的应用基础研究 确有疗

11、效的有毒中药科学应用关键问题的基础研究 若干中药成方的现代临床与实验研究 灸法作用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规律研究,28,2009年973中医基础理论专项项目 基于肾藏精的藏象理论基础研究 以量-效关系为主的经典名方相关基础研究 经脉体表特异性联系的生物学机制及针刺手法量效关系的研究,29,临床研究,“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医药领域优先发展项目 中医治疗常见病研究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 针灸诊疗方案和评价研究 中医治未病及亚健康中医干预研究 中医药诊疗与评价技术研究 中医药国际化示范研究,30,重点研究领域,中医药对重大疑难疾病诊疗方案研究 中医对常见病辨证规律研究 中医药预防疾

12、病研究和对亚健康的干预研究 适宜技术挖掘与推广研究,31,“十一五”期间优先研究领域,中药研究,平台和基地建设 共性关键技术研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质量标准研究,重点研究领域,32,中医药基础研究发展战略 第379次香山科学会议,33,会议提出了中医药基础研究12个研究方向:,基于临床疗效,基于临床问题,坚持中医药的原创性,开展病证方、方病证、证病方等相关系统研究; 建立国际上认可的适合中医药自身特点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从术语证候规范化、疾病证候分类、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推进中医药的标准化、国际化,坚持在国际上的站位; 选择确有临床疗效的慢性疾病中的优势病种,或组建多学科交叉的国际化大

13、团队对中医基础理论及针灸、中药、方剂的作用机理进行深入研究 选用先进方法推进本草基因组、组分中药、中药方剂体内代谢的研究 中药药效分类理论、中药配伍禁忌系统的研究; 中药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的系统研究;,34,濒危和珍稀中药品种的保护和替代研究; 把“经脉”和“脉络”的研究分开,选择远端取穴治疗脏腑疾病,进行穴位与非穴位的比较研究,并对国际上的负面观点做出回应; 穴位效应与穴位配伍规律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建立中医药研究信息库,对成果转化情况进行常态、动态统计分析,以促进成果对中医药理论丰富和发展;指导临床,提高疗效;进一步凝练新的科学问题; 建立中药化学成分库、组分库、活性库、方剂库,同时建立

14、符合国际标准的临床样本资源库; 积极推进中医药三级学科的进一步分化。,35,要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胡锦涛,2010年两院全体院士大会报告,三、创新型人才培养,36,要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评价人才,加强全球范围拔尖人才引进工作,大力培养造就具有世界科研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 胡锦涛,2010年两院全体院士大会报告,37,要深刻理解全

15、国人才工作会议和人才规划提出的战略思想,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明确建设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把握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把用好用活人才作为人才工作的当务之急,努力形成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 中组部部长李源潮,38,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 是科技新突破、发展新途径的引领者和开拓者 是国家发展的宝贵战略资源,抓紧并持之以恒地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 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是实现国家发展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第一 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必要性,39

16、,第二 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素质和品格,具有高尚的人生理想 具有追求真理的志向和勇气 具有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 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广阔的国际视野、敏锐的专业洞察力,能够准确把握科技发展和创新的方向,善于对解决重大科技问题提出关键性对策,40,具有强烈的团结协作精神,善于组织多学科的专家、调动多方面的知识,领导创新团队在重大科技攻关和科技前沿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具有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坚忍不拔,不怕艰难困苦,不畏挫折失败,勇于在科技创新的实践中经历磨练,不断攀登科学技术高峰,41,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完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在国家各类各级人才及团队培养计划中,应包括中医药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和优秀青年名中医;基层中医药业务骨干和实用型人才,中医药管理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并制定相应的倾斜政策,以吸引多学科人才进行中医药研究,营造有利于中医药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四 中医药创新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