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4.3胎盘早剥的临床诊断与处理规范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507634 上传时间:2019-04-29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4.3胎盘早剥的临床诊断与处理规范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16.4.3胎盘早剥的临床诊断与处理规范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16.4.3胎盘早剥的临床诊断与处理规范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16.4.3胎盘早剥的临床诊断与处理规范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16.4.3胎盘早剥的临床诊断与处理规范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4.3胎盘早剥的临床诊断与处理规范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4.3胎盘早剥的临床诊断与处理规范课件(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胎盘早剥的临床诊断与处理规范(第1版),-,胎盘早剥是病情危急的妊娠晚期出血原因之一,病情严重时可危及母儿生命。因此,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胎盘早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国内外对胎盘早剥的诊治措施存在一些差别,我国对胎盘早剥的诊断与处理缺乏完善的循证医学证据,与国际上的诊疗方案有一定差异。为此,根据国外胎盘早剥的诊疗指南,以及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结合国内临床工作的实际,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定了“胎盘早剥的临床诊断与处理规范(第1版)”,旨在规范和指导妇产科医师对胎盘早剥的诊疗作出合理的临床决策,在针对具体患者时,临床医,师可在参考本规范的基础上,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出针对

2、不同患者合理的个体化诊治方案。随着相关研究结果和循证医学证据的完善,本规范将不断进行更新与完善。,一、胎盘早剥的定义与分级,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宫壁剥离,称为胎盘早剥。胎盘早剥的病理为胎盘后出血,进而出现临床症状,随着剥离面增大,病情逐级加重,危及胎儿及孕妇生命。在临床上推荐使用胎盘早剥分级标准作为对病情的判断与评估。见表1。,二、诊断,1高危因素:胎盘早剥的高危因素包括产妇有血管病变、机械因素、子宫静脉压升高、高龄多产、外伤及接受辅助生育技术助孕等。 2早期表现:常常是胎心率首先发生变化,宫缩后子宫弛缓欠佳。触诊时子宫张力增大,宫底增高,严重时子宫呈板状,压痛明显,胎位触及

3、不清;胎心率改变或消失,胎盘早剥级患者病情凶险,可迅速发生休克、凝血功能障碍甚至多器官功能损害。,3临床表现:胎盘早剥的典型症状是阴道出血、腹痛、子宫收缩和子宫压痛。出血特征为陈旧性不凝血。绝大多数发生在孕34周以后。往往是胎盘早剥的严重程度与阴道出血量不相符。后壁胎盘的隐性剥离多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子宫压痛可不明显。部分胎盘早剥伴有宫缩,但宫缩频率高、幅度低,间歇期也不能完全放松。,三、辅助检查,1超声检查:超声检查不是诊断胎盘早剥的敏感手段,准确率在25%左右。超声检查无异常发现也不能排除胎盘早剥,但可用于前置胎盘的鉴别诊断及保守治疗的病情监测。 2胎心监护:胎心监护用于判断胎儿的宫内状况,

4、胎盘早剥时可出现胎心监护的基线变异消失、变异减速、晚期减速、正弦波形及胎心率缓慢等。,3实验室检查:主要监测产妇的贫血程度、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及电解质等。进行凝血功能检测和纤溶系统确诊试验,以便及时发现DIC。,四、治疗,胎盘早剥的治疗应根据孕周、早剥的严重程度、有无并发症、宫口开大情况、胎儿宫内状况等决定。,1纠正休克:监测产妇生命体征,积极输血、补液维持血液循环系统的稳定,有DIC表现者要尽早纠正凝血功能障碍。使血红蛋白维持在100g/L,血细胞比容30%,尿量30ml/h。,2监测胎儿宫内情况:持续监测胎心以判断胎儿的宫内情况。对于有外伤史的产妇,疑有胎盘早剥时,应至少行4h的胎心监护,

5、以早期发现胎盘早剥。,3终止妊娠: (1)阴道分娩:如胎儿已死亡,在评价产妇生命体征前提下首选阴道分娩。严重的胎盘早剥常致胎儿死亡,且合并凝血功能异常,抢救产妇是治疗的重点。应尽快实施人工破膜减压及促进产程进展,减少出血。缩宫素的使用要慎重,以防子宫破裂。如伴有其他异常,如胎横位等可行剖宫产术。应强调根据不同情况,个体化处,理。胎儿存活者,以显性出血为主,宫口已开大,经产妇一般情况较好,估计短时间内能结束分娩者,人工破膜后可经阴道分娩。分娩过程中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宫底高度、宫缩与出血情况,建议全程行胎心电子监护,了解胎儿宫内状况,并备足血制品。,(2)剖宫产术分娩:孕32周以上,胎儿存活,胎

6、盘早剥级以上,建议尽快、果断进行剖宫产术,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阴道分娩过程中,如出现胎儿窘迫征象或破膜后产程无进展者,应尽快行剖宫产术。近足月的轻度胎盘早剥者,病情可能随时加重,应考虑终止妊娠并建议剖宫产术分娩为宜。,4保守治疗:对于孕3234周0I级胎盘早剥者,可予以保守治疗。孕34周以前者需给予皮质类固醇激素促胎肺成熟。孕2832周,以及28孕周的极早产产妇,如为显性阴道出血、子宫松弛,产妇及胎儿状态稳定时,行促胎肺成熟的同时考虑保守治疗。分娩时机应权衡产妇及胎儿的风险后再决定。保守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行超声检查,监测胎盘早剥情况。一旦,出现明显阴道出血、子宫张力高、凝血功能障碍及胎儿窘迫时

7、,应立即终止妊娠。,5产后出血的处理:由于凝血功能障碍及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早剥患者常发生产后出血。应给予促宫缩药物,针对性补充血制品。另可采用压迫止血、动脉结扎、动脉栓塞、子宫切除等手段控制出血。,6严重并发症的处理:强调多学科联合治疗,在DIC处理方面应重点补充血容量及凝血因子,应在改善休克状态的同时及时终止妊娠,以阻止凝血物质继续进入血管内而发生消耗性凝血。对肾功能不全的处理,在改善休克后仍少尿者(尿量17ml/h)则给予利尿剂(呋塞米、甘露醇等)处理。注意监测肾功能,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必要时行血液透析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常简写做DIC,是某些疾病发展过程中一种

8、病理生理状态,多发生于感染、败血症、外科手术后、较大创伤后、恶性肿瘤、病理产科(胎盘早期剥离、羊水栓塞、胎死宫内等)的患者中。出现DIC现象时表明患者出现危险,可能会发生多部位出血、休克、出现内脏、皮肤和肢体的栓塞,应及时诊断并进行处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与基础疾病有关。DIC时 蛋白溶解过程(凝血或纤溶)处于优势,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临床表现的特征。以凝血为主者可只表现为血栓栓塞性DIC;以纤溶为主者可发展为急性消耗性出血。也可在上述之间呈现一种广谱的,涉及不同类型的DIC临床表现。,1.出血 多部位出血常预示急性DIC。以皮肤紫癜、瘀斑及穿刺部位或注射部位渗血多见。在手术中

9、或术后伤口部位不断渗血及血液不凝固。 2.血栓栓塞 由于小动脉、毛细血管或小静脉内血栓引起各种器官微血栓形成,导致器官灌注不足、缺血或坏死。表现皮肤末端出血性死斑;手指或足趾坏疽。,3.休克 DIC的基础疾病和DIC疾病本身都可诱发休克。 4.各脏器功能受损 重要器官肾脏受损率25%67%,表现为血尿、少尿、甚至无尿;中枢神经,功能障碍表现意识改变、抽搐或昏迷;呼吸功能受影响表现肺出血、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消化系统表现消化道出血等;肝功能障碍22%57%,表现黄疸、肝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检查 1.常用的快速简易的实验室筛选检查包括: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

10、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D-二聚体等 同时有下列3项以上实验异常 2.DIC特殊的检查适用于筛选检查后仍不能确诊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 DIC诊断的一般标准: 1.存在易致DIC的基础疾病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诊断标准,是否存在基础疾病极为重要。若没有明确诱发DIC的基础疾病诊断应慎重。如感染、恶性肿瘤、大型手术或创伤、病理产科等。,2.有下列2项以上的临床表现 (1)严重或多发性出血倾向。 (2)不能用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障碍或休克。 (3)广泛性皮肤黏膜栓塞、灶性缺血性坏死、脱落及溃疡形成,或不明原因的肺、肾、脑等器官功能衰竭。 (4)抗凝治疗有效。,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治疗 由于DIC的

11、诱发因素以及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各不相同,治疗决策应是个体化。 1.基础疾病治疗 加强基础疾病治疗是消减DIC促发因素,增加患者存活的首要措施。 2.血液制品的应用 应用血液制品实际是一种替代性治疗。包括浓缩血小板悬液、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新鲜全血、凝血酶原复合物等等。,3.肝素应用 肝素治疗可使某些慢性DIC患者受益。也用于急性DIC患者,应用时需审慎。 4.纤溶抑制剂 应用时需慎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预后 DIC的最终结果早已被知晓。由血栓形成和斑块的去纤维蛋白作用,引起外周血坏疽和出血的“黑色死亡”对人类的危害已历时千年之久,病死率高达31%80%。由于DIC病因是各种不同的基础疾病,所以对基础疾病及对总的临床表现的了解和认识,则更为重要。,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