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三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1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88507614 上传时间:2019-04-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三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三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三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三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三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三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三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教材必修1第4章第3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属于细胞的功能之一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本节课主要介绍两大块内容,一是小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膜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要求学生理解这三种方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主要从膜两侧的浓度差、是否需要载体、是否消耗能量、实例等方面来进行对比,其中主动运输是前后章节内容其中一个综合知识点的基点之一,很好的体现了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功能特点。二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包括胞吞和胞吐,这部分内容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特点,可见本节所属的章节内容对学生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

2、具备了细胞膜的结构、水跨膜的实例的基础,掌握了蛋白质多样性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同时,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需要结合教师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2)观察示意图,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的异同点; (3)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2.能力目标 (1)能够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归纳总结进行学习; (2)通过绘制图像,对学生进行正确解读坐标数据图表技能的培养; (3)通过小组讨论,激

3、发学生思考积极性,体验合作与交流的技能。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1)由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反映了细胞膜的功能,树立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与交流,培养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物质进出细胞膜的三种方式; (2)图表数据的解读. 2.教学难点 (1)主动运输; (2)图表数据的解读。 五、解决重难点的方法 1.以动态图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让学生列表比较总结各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异同,来突破重点知识。 2.利用材料分析、教学多媒体、形象的比喻,以及对比、类比的方法来突破教学难点。 六.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与学法

4、指导 本节课采用“探究引导”教学模式并与自主归纳法相结合,使学生综合运用到课程标准所提到的以下几项技能:“观察、分类、比较、概括、描述、鉴别差异、分析、确定相互关系、解读图表”,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通过列举实例,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克服对微观结构认识的困难,结合生物个体水平的知识、物理学和数学知识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突破学习难点。 2.媒体应用 用实物投影、实物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多媒体教学等手段。 七、教学实施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实物展示百合花(花香味较浓的,如果不浓的话课前喷一些香水在花上)并提出问题: 1.为什么前排的同学能闻到香

5、味,后排同学闻不到? 2.如果用塑料袋把罩住,还能不能闻到? 3.把塑料袋假设成细胞膜,会出现什么情况?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样的物质能够进出细胞膜?导入这节课题目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学生回答与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新的问题。 设立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 (二)跨膜运输的方式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说出物质运输的类型,大概知道今天缩小额内容的框架。 学生自学,了解物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 提炼归纳教材知识的能力。 (1) 自 由 扩 散 1.请同学们说出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有几种? 2.请同学在黑板上讲解以一种一些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可利用的道具有墨汁,

6、水,玫瑰花,香水。 3.多媒体动画演示自由扩散过程,引导学生注意物质运输的方向与细胞膜内外该物质的浓度关系。 4.提供物质运输速率和浓度差数据图让学生绘制二者关系曲线图,引导学生由图像归纳自由扩散过程只受浓度差影响。 1.学生分析认识到自由扩散; 2.明确其方向:高浓度到低浓度,根据提供的数据绘制曲线图,由图像进行归纳结论; 3.相对分子质量相对较少或脂溶性较强的物质,如氧气、乙醇、甘油等通过此方式通过细胞。 激发学生思考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图表数据技能的训练。 (2) 协 助 扩 散 1.提出问题:离子和一些较大的分子如葡萄糖等,不能自由地通过细胞膜,他们如何进入细胞膜? 2.引导学生进一步联

7、想镶嵌在膜上的一些特殊的蛋白质,能够协助葡萄糖等一些物质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并介绍载体蛋白; 3.请同学利用粉笔在黑板上试讲解协助扩散的过程,其他同学可补充说明; 4.多媒体动画演示协助扩散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物质运输的方向与细胞膜内外该物质的浓度关系,并与自由扩散放在一起比较,寻找二者的异同点,通过比较异同点,引导学生绘出协助扩散时物质运输速度与浓度差的关系图。 1.思考问题与讨论,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载体蛋白的存在含义; 2.学生分析认识到协助扩散; 3.明确方向:高浓度到低浓度; 4.归纳得出二者的区别在于载体蛋白; 5.绘制图像。 通过动画和形象的比方,使学生能够较易理解所学知识。 (3

8、) 主 动 运 输 1.展示材料丽藻细胞液与池水的多种离子浓度比,导入本节课的第二大部分内容“主动运输”; 2.提供资料: (1)用人工膜进行实验时,在一般情况下,即使膜两侧具备浓度差,钾离子不能通过人工的磷脂双分子层。如果在这脂质双层膜上,加上少量的缬氨霉素(一种蛋白类抗生素),则钾离子便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不能。 (2)若向细胞膜上注射氰化物(抑制能量ATP的形成),细胞对钾离子的吸收减缓或停止(让学生讨论后发言表达各自的想法); (3)引导学生进行材料分析,分析后并用形象的比喻(逆水行舟)使学生理解主动运输; 3.动画演示主动运输的过程,引导学生从浓度梯度、载体和能量三方面归纳特点。 4

9、.请学生用粉笔试着画并讲解主动运输的过程,其他同学在学案上完成; 5.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回答主动运输的意义并与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功能相联系; 6.设置探究问题:从载体和能量两个方面对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进行分析,绘制出主动运输物质运输速度与能量的关系图。 1.学生通过材料分析了解主动运输,并通过书本阅读来初识主动运输; 2.分组讨论; 3.总结归纳:主动运输的三个特点逆浓度梯度、载体、能量; 4.绘制图像。 通过材料分析,使学生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分析资料的能力。 (4) 小 节 知 识 总 结 教师提供三种运输方式比较项目,请同学们完成表格的填写(层次好的班级可让学生独立完成,基础班学生可以同桌合

10、作完成): 完成三种运输方式的比较表,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判断方法。 通过列表对比掌握本节重点,深化知识。 过渡 载体蛋白虽然能够帮助许多离子和小的分子通过细胞膜,但是,对于像蛋白质这样的大分子的运输却无能为力。那么人体的白细胞能吞噬入侵的细菌、细胞碎片及衰老的红细胞,这又是怎么进行的呢? (三)胞吐胞吞 1.多媒体动画演示分泌蛋白合成与运输的外排作用和吞噬细胞对细菌、异物的吞噬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物质进出的方向、特点,引出胞吐、胞吞。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过程与细胞膜的什么特点有关? 1.学生分析认识到大分子运输的方式:胞吐、胞吞; 2.思考、回答问题。 强化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 (四)联系生活 学生阅读书本材料,请同学简单描述囊性纤维病的机理,阐述病毒感染中药物难以杀灭病毒的原因。 引导分析 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五)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绘制出概念图,并引导学生从浓度差,载体,能量三个方向对物质运输方式进行辨析。 绘制概念图 通过绘制概念图使知识系统化,建立新的知识体系。 (六)当堂练习 完成书本和学案上的三个选择题。 完成习题,请同学讲题。 强化巩固。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