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剂的临床合理使用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500564 上传时间:2019-04-29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射剂的临床合理使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注射剂的临床合理使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注射剂的临床合理使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注射剂的临床合理使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注射剂的临床合理使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注射剂的临床合理使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射剂的临床合理使用课件(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静脉注射给药,临床抢救和治疗的重要而常用的手段 有给药快、疗效快的优势,但危险也较大 生死抉择:静脉注射的正确与错误,正确的注射治疗,挽救病人的生命,造成给药差错(ME),甚至危及生命,反 之,静脉注射的ME,配制后药液稳定性 输液器材的选择 浓度、速度 外观,今 日 内 容:,稀释用溶媒的选择 输液速度的选择 注射剂附加剂的相关问题 输液器材对药物的吸附 其他,特别说明,没有证据说明药物单独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不如混合用药,因此,建议单独用药; 所有资料的数据都与生产企业相关,临床使用时不一定重现; 除了有特殊要求的抗菌药物外(如红霉素、两性霉素B、万古霉素等),推荐使用100ml的稀释液稀

2、释抗菌药物; 使用前请阅读说明书,那才是“标准答案”!,Handbook On Injectable Drugs,一、稀释用溶媒的选择,稀释用溶媒的选择,常用溶媒的pH值 常用抗菌药物溶媒的选择和稳定性 中药注射液溶媒的选择 其他,常用溶媒的PH值,中国药典.二部S.2005,常用抗菌药物溶媒的选择和稳定性,常用抗菌药物溶媒的选择和稳定性,常用抗菌药物溶媒的选择和稳定性,常用抗菌药物溶媒的选择和稳定性,中药注射液溶媒的选择,中药注射液与输液配伍后,可能出现pH、澄明度的变化或不溶性微粒超标等问题; 静脉输液中微粒过多,会造成局部血管堵塞,供血不足,产生静脉炎和水肿、肉芽肿、过敏反应、热原样反应

3、等,潜在危害较大; 中药注射液溶媒的选择也是用药安全的关键环节。,Case 1:清开灵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的pH质控要求是6.87.5; 其在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中微粒数差异显著,在后者中比在前者中微粒数明显少。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21期,2009年4月20日) 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清开灵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滴速50滴/分;3分钟后患者出现胸闷、恶心、呼吸困难,随即意识丧失 5%葡萄糖250ml+清开灵注射液10ml静脉滴注,30分钟(约80ml)后患儿出现畏寒、寒颤、面色苍白、四肢痉挛、神志清,Case 2:葛根素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质控pH3.6 与5

4、%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的混合液pH变化较小 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pH值下降2左右。,Case 3:复方丹参注射液,主要成分为水溶性邻苯二羟基类化合物和脂溶性丹参酮; 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某些有效成分、微量杂质的溶解度变小,或发生氧化、聚合形成新的微粒析出结晶; 主张使用预配的(100ml)单剂量复方丹参注射液制剂,避免与其他射液配伍,否则易引起混合液不溶性微粒增加。,Case 4:参麦注射液,主要成分为人参皂苷、沿阶草皂苷; 苷类在酸性溶液中稳定; 推荐使用5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但实验表明:生理盐水对该注射液的pH、微粒、 最大吸收波长影响不大。,中药注射液溶媒的选择和稳定性,中药

5、注射液溶媒的选择和稳定性,其他,胸腺肽1(ih),绒促性素(im),组织胺丙种球蛋白(ih)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注射可减轻病人疼痛程度,比注射用水更适于临床应用; 青霉素、链霉素、氨苄西林、精破抗(TAT)皮试液,不宜用注射用水配制,因其出现假阳性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为溶媒的皮试液;(如何降低皮试假阳性?) 硝普钠只能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先用2ml的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再用5001000ml的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其他,硫辛酸必须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其他稀释液都可能与二硫键起反应。 硫酸抗敌素以2ml注射用水溶解后,用5001000ml葡萄糖溶液稀释。 利福霉素只能用5%

6、葡萄糖注射液稀释。 吉西他滨推荐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 泮托拉唑钠应该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二、输液速度的选择,输液速度的选择,分类 临床应用时应注意滴速的药物,分类,一般速度: 5ml/min 快速: 15ml/min 慢速: 1ml/min 随时调速,一般速度,补充每日正常生理消耗量的液体以及为了输入某些药物(如抗菌药物、激素 、维生素、止血药、治疗肝脏疾病的药物等)时,一般每分钟5ml左右,相当于60-80滴/min。,快速,严重脱水病人,如心肺功能良好,一般10ml/min左右的速度进行补救,全日总输入量宜在6-8h内完成,以便输液完毕后病人得以休息。 血容量不足的的休克

7、病人,抢救开始12h内输液速度15ml/min以上。,慢速,颅脑、心肺疾患者及老年人输液均宜以慢速滴入。缓慢输液的速度一般要求24ml/min以下,有些甚至需要在1ml/min以下。,需随时调速,据治疗要求不同,输液须按实际需要随时调节滴速。如脱水病人补液时应先快后慢。输液血管活性药的速度应以既能保持血压的一定水平(80100/6080mmHg)又不致使血压过分升高为宜。 -去甲肾上腺素滴速可维持在4-20g/min -间羟胺滴速维持在30-800g/min等。,临床应用时注意滴速的药物,肠外营养药物 血药浓度超过安全范围可引起毒性反应的药物 易刺激血管引起静脉炎的药物 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

8、衡药物 其他,肠外营养药物,氨基酸类药物,0.1g/kg/hr 若滴速过快,高渗作用可造成人体细胞内脱水,使细胞间液减少,增加细胞外液容量,从而血容量急剧增加,破坏红细胞,增加循环系统负担,造成头晕、呕吐、低血压、心动过速或过缓等现象。对老年、心肺功能差的病人尤应注意。特别是一些肾病患者,更应控制滴速。,肠外营养药物,脂肪,0.15g/kg/hr 脂肪乳的不良反应多与滴速过快有关。急性反应症状有:发热、发冷、恶心、心悸、呼吸困难、休克等,长时间大量输注可引起循环超负荷综合征。脂肪乳的滴注速度及剂量应根据患者廓清脂肪的能力来调整,以免输注速度过快,引起脂肪代谢紊乱,特别是肝、肾功能不全、严重的高

9、脂血症患者。,血药浓度超过安全范围可 引起毒性反应的药物,氨茶碱、林可霉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苯巴比妥、利多卡因、普鲁卡因等,这些药物治疗安全范围窄,药动学的个体差异大,引起的毒性反应对个体有很大伤害,甚至引起死亡,是治疗药物监测的主要对象。 -万古霉素滴注过快可引起“红人综合征”。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持续高浓度引起的耳毒性反应可致永久性耳聋。,易刺激血管引起静脉炎的药物,此类药物有红霉素、磷霉素、万古霉素、两性霉素B等。 例:0.9g红霉素加入500ml液体,患者自行加快速度,1h内滴入后出现上肢肿胀,随后逐渐出现手指活动受限及桡侧肌肉萎缩。 适宜滴速在40滴/min左右,以免刺激周围神经

10、。,调节电解质平衡的药物,氯化钾,使用时应注意患者血钾水平和输液的钾含量。输入血浆中的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需要一定时间,如果输入过快,则钾离子来不及向细胞内转移,过量后出现疲乏、肌张力降低、反射消失、周围循环衰竭、心率减慢甚至心脏停搏。控制0.75g/hr。 钠盐也不能过快,以免引起各种神经毒性反应,如嗜睡、神经错乱和幻觉、惊厥、蛛网膜炎、昏迷及致死性脑病等。 镁、钙等其他血清电解质的浓度超出正常值也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治疗酸中毒的乳酸钠应根据病人的二氧化碳结合力计算用量,速度控制在50滴/min内。,其他,多巴胺、间羟胺、异丙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输注时,应密切观察病人血压、心率、脉搏、四肢

11、温度及尿量等。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滴速,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 内酰胺类抗生素中很多品种,有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小等优点,为了提高疗效,以充分发挥其繁殖期杀菌剂的优势,可高浓度快速输入,同时还可减少药物的降解。 甘露醇在用于降低颅内压时,需快速滴入使血浆形成高渗状态,输入速度可达250300滴/min(但为让患者有一适应过程,避免即刻过度刺激血管,在输液开始的5 min内仍应保持一般输液速度)。,三、注射剂附加剂的相关问题,注射剂附加剂的相关问题,注射剂附加剂对药物配伍的影响 注射剂附加剂的不良反应,注射剂附加剂对药物配伍的影响,亚硫酸盐 酸/碱性附加剂 碳酸盐 葡萄糖酸钙 EDTA-2Na 聚山

12、梨酯类 聚氧乙烯蓖麻油聚合物( CrEL),含亚硫酸盐附加剂的注射液,在注射液中作为氧化剂广泛使用,如维生素C,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多巴酚丁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苯肾上腺素、普鲁卡因胺、毒扁豆碱、丙泊酚、葡醛内酯、氨基酸输液、ATP注射液等。,Case : 葡醛内酯与维生素K3:两药配伍后,维生素K3注射液无明显的止血功能。,原因: 葡醛内酯注射液内含的亚硫酸钠附加剂可对抗维生素K3的止血作用,微量的亚硫酸根可强烈延长凝血激酶部分的活化时间,阻碍尿激酶溶解纤维蛋白的活性,从而抑制血液的凝血过程。,含亚硫酸盐附加剂的注射液,含酸/碱性附加剂的注射液,氨茶碱与维生素K3:氨茶碱含碱性附加剂乙二

13、胺,可使维生素K3 分解析出黄色洁晶沉淀; 氨茶碱与维生素C:二者配伍易析出茶碱使溶液浑浊,又促进维生素C氧化分解,内酯环水解后,聚合呈色,混合液颜色加深; 氨茶碱与多巴胺:前者的乙二胺使后者氧化变色; 氨茶碱与尼可刹米:前者的乙二胺使后者水解为烟酸和二乙胺,溶液浑浊。,含酸/碱性附加剂的注射液,呋塞米与甲磺酸酚妥拉明:二者混合,呋塞米的附加剂氢氧化钠与甲磺酸作用而出现浑浊。 乳酸环丙沙星与氨苄西林钠:前者含酸性附加剂,溶液PH3.55.0;与后者(碱性药物)混合,出现白色沉淀悬浮于溶液中。 乳酸环丙沙星与三磷酸腺苷二钠:前者含酸性附加剂,溶液PH3.55.0;与后者混合,30分钟后出现针状结

14、晶。,含碳酸盐附加剂的注射液,头孢菌素类系酸性广谱抗生素,需碱性附加剂中和以提供适当的溶解度和生理上的耐受性。 例: 注射用头孢拉啶添加碳酸钠,与乳酸盐林格氏液等含钙的注射液配伍时,可生成碳酸钙沉淀而使溶液浑浊。,含葡萄糖酸钙附加剂的注射液,例:辅酶A 100U,地塞米松5mg,5%葡萄糖液500ml稀释后静滴。结果:产生白色沉淀。 原因分析:辅酶A中的赋形剂葡萄糖酸钙与地塞米松中的磷酸盐发生反应,产生磷酸钙沉淀。 建议:将两种药物分别以250ml 5%葡萄糖液稀释,静滴。,含EDTA-2Na附加剂的注射液,例: 维生素C注射液与细胞色素C:维生素C注射液含金属络合剂EDTA-2Na,细胞色素

15、C是含铁卟啉的色蛋白质;二者混合,EDTA-2Na与铁络合,而铁又催化维生素C的分解,结果两者的作用都减弱。,关于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洛赛克),注射用奥美拉唑钠(供静脉滴注)含EDTA-2Na,不能用于静脉注射,注意与维生素C的相容性。 供静脉滴注的注射用奥美拉唑钠为避免与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时发生氧化变质而加入了EDTA(1.5mg支)和适量的NaOH;而供静脉推注用的制剂因稀释剂用量小,推注时间短而不必加入EDTA,但配有含助溶剂聚乙二醇400和pH调节剂枸橼酸的专用溶剂。 当使用供滴注用制剂进行推注时,由于稀释剂用量少(一般为5l0 m1),配制后pH过高(pH10),容易造成局部刺

16、激性;而当使用供推注用制剂稀释后用于滴注时,由于配制后pH偏低(先用专用溶剂溶解后再稀释,pH8),且制剂中不含有稳定剂EDTA,在配制和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变色和产生沉淀等变质现象。此外,生理盐水和葡萄糖注射液偏酸性,其用量也是影响注射用奥美拉唑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含聚山梨酯附加剂的注射液,聚山梨酯是复合维生素注射液、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依托咪酯、抗肿瘤药依托泊苷、多西他赛等的溶剂,其可能与其他注射剂发生反应。 例:维生素K1与多巴胺:前者中的polysorbate 80 所含的聚氧乙烯基可与多巴胺(结构中含有两个邻酚羟基)形成氢键结合,使多巴胺疗效降低。,含聚氧乙烯蓖麻油聚合物的注射液,聚氧乙烯蓖麻油聚合物(CrEL)通过形成胶团将难溶药物,如紫杉醇,包裹在高疏水区增加药物的溶解性,当配伍其他亲脂性药物,如:多柔比星、表柔比星、依托泊苷等,二者竞争性结合胶团的结合位点,使后者血中游离浓度降低,清除率降低,毒性增加。因此临床使用时,应将这些药物先于紫杉醇给药,以降低毒性。,注射剂附加剂的不良反应:,聚山梨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