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总复习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8850036 上传时间:2017-09-3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总复习(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总复习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1.1 希望你喜爱物理1、物理学就是研究 、 、 、 、 、等各种物理现象的 和 的一门科学。2、 和 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通向正确认识的重要途径。3、爱因斯坦: 牛顿: 伽利略: A.万有引力 B.摆的等时性 C.相对论1.2-1.3 测量长度和时间(应用)1、在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符号是:_. 此外还规定了一些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等。1km= m, 1m= dm,1dm= cm,1cm=_mm,1cm=_m,1m = _ nm。时

2、间的基本单位是:_,符号是:_. 此外还规定了一些其他单位:时(h),分(min)等.1h= min,1min= s,1h= s.3、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8cm= m (2)4.2nm= cm (3)6.7dm= km (4)0.18km = m(5)1.7dm= cm= mm nm m (6)20min= h (7)0.5h= min= s如下图所示,用最小刻度不同的刻度尺测量物体 A 的长度.4、 (1)图(a)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 A 长度为_厘米.(2)图(b)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 A 长度为_厘米.(3)如下图所示是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是_mm.5、如下图是用厚刻

3、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6、如下图所示,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一个圆柱体直径,其中测量方法最佳的是( )7、某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直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作出如下的记录:(1)18.74 厘米 (2)1.87X10 毫米 (3)0.187 米 (4)1.874X10 毫米2 2正确的记录是: ( )- 2 -A (1)和(3) B (1)和(4) C (2)和(4) D都符合要求8、一位同学测量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是 5.37 cm,那么他用的测量工具是()A能准确到 1mm 的刻度尺 B能准确到 0.1mm 的游标卡尺C能准确到 0.01mm 的螺旋测微器 D不能判定用

4、的是什么测量仪器9、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忘了写单位,请你选用恰当的单位填在横线上(1)一位同学的身高 175 (2)一本物理书长 2.67 10、一张纸的厚度约 0.07mm,合_m.非典型肺炎的冠状病毒平均直径 100nm,合 m.某校一节课 45min=_ h =_s.1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_叫做测量误差。误差只能想办法减小,而不能绝对避免。即无论使用何种测量工具,采用什么测量方法,误差总是_的。但是,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均可使误差_。通常采用多次测量取_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某学生测得100 页书的厚度为 0.42cm,则每张纸的厚度是 。12、用一把学生的三角尺,

5、测得一个物体的高度,共得五组数据如下:(1)4.57cm; (2)4.56cm; (3)4.44cm; (4)4.58cm; (5)4.59cm.其中有问题的数据是哪个? 。该物体高度比较正确的值应为多大? 。13、下表是国家标准鞋码与脚长对照表,表中“光脚长度”的单位是( )Am Bcm Cnm Dmm14、用右上(左)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_mm ,所测铅笔的长度为5.25_( 填单位) 。15.上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金属片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A 1 cm、5.50 cm B 1 cm、8.30 cm C 1 mm、8.30 cm

6、D 1 mm、2.80 cm1.4 尝试科学探究1、科学探究过程正确顺序为: F.提出问题 G.猜想与假设 B.制定计划与设计试验 A.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 C.分析与论证 E.评估 D.交流2、 控制变量法:一个物理量跟几个因素有关时,要探究它们的的关系时:先弄清这个物理量到底与那几个因素有关,然后一个一个因素分开探究。探究其中一个因素进行多次实验时,每次实验要注意:A、探究因素要 不同 。 B、其它因素要 相同 。例: 在 学 习 吉 它 演 奏 的 过 程 中 , 小 华 发 现 琴 弦 发 出 声 音 的 音 调 高 低 是 受 各 种 因 素 影 响 的 , 他 决 定 对此 进 行

7、探 究 。 经 过 同 学 们 的 讨 论 , 猜 想 : 琴 弦 发 出 声 音 的 音 调 高 低 , 可 能 与 琴 弦 的 材 料 、 长 短 、 粗细 三 个 因 素 有 关 。 为 了 验 证 猜 , 他 们 找 来 以 下 几 种 规 格 的 琴 弦 , 借 来 了 一 个 能 够 测 量 振 动 频 率 的 仪器 进 行 实 验 。为验证音调跟长度的关系,应选用编号为 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若测出编号为 1、2、3 的三根琴弦振动的频率越来越小,你可得结论:鞋的尺码 36 37 38 39 40光脚长度 230 235 240 245 2505 6 7 8 cm - 3 -。如用

8、三根琴弦验证音调跟材料的关系,则第 5 组的数据应是 cm、 mm2。随着实验的进行,同学们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课本上所涉及的探究实验中,有些实验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似,例如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1、产生条件: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人讲话靠 的振动。振动停止,发声 ;停止击鼓后,还能听到鼓声,这是因为 。2、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 。声音能在一切 中以 的形式传播。 不能传声的利用与防止:(分析真空罩中闹钟实验)理想化实验:声音在真空中传播实验,运用理想化处理推理出结论。3、传播速度:声音在不同

9、的介质中传播速度 (填“相同”或“不同” ) 。一般情况下,v 金属 v 液体 v 气体 (填“” 、 “”或“=” ) 。声音在 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 空气 =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效果不同,固体传声效果 ,速度 。(古代战争中,士兵用耳朵贴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敌人的马蹄声,为什么?)4、人听到声音的过程:发声体 ,经 传播,引起 振动,经过 及其他组织传给 ,信号再传给大脑产生听觉。5、骨传声:声音通过 头骨 、 颌骨 传到听觉神经。骨传声与空气传声不同,骨传声 (填“通过”或“不通过” )鼓膜振动。平时,自己听到自已讲话的声音主要是通过 传声,别人听到自己讲话的声音是通过 传声。

10、6、声音的反射、吸收与回声:回声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t: 当t 0.1s 时,能区分回声与原声,即能听到回声。例:平时要听到回声,人与反射物应至少相距 m。当tu 放大镜焦距: 。会聚程度:凸透镜表面越凸,对光的会聚作用越 ,即光线偏折越厉害,焦距越 。如何估测焦距:例:给你一个凸透镜,请你通过实验估测其焦距的大小,写出实验方法。如何得到平行光:把点光源放在 透镜的 上。 (电珠)作图方法(画图分析):一边平行主光轴,另一边会聚于焦点。生活中的凸透镜: 。2、凹透镜:中间 ,边缘 。作用:对光有 作用。 (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要偏向较厚的两边)作图方法(画图分析):一边平行主光轴,另一边向两边发

11、散,且反向延长线交于虚焦点。(通过光心的光线沿直线传播)生活中的凹透镜: 。3、练习: 如下图是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光路,图 1 中 这条光线可能正确;图 2 中 这条光线可能正确;在图 3 中填上适当的透镜。冰透镜、水透镜取火,矿水瓶引起森林火灾,这都说明了 。一般手电筒上都有一个俗称灯窝的东西,灯窝相当于一个 镜,灯丝刚在它的 上,光就会被反射出来,近似平行光。有一种微型电筒的电珠和一般电筒的电珠不同,它尖端玻璃很厚,呈半圆型恰好是一个 镜,出射的光也近似平行光。完成下图 1、2 的光路。如上图 3,冬冬由光的色散现象受到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冬冬想: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

12、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是否不同呢?请写出你的推断:_ _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你推断的理由是:_ _3.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成像规律(作光路图分析)图 1 图 2 图 3 图 1 图 2 图 3 红紫- 10 -2、成像特点:一焦分 (是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二焦分 (2是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物远像 ,像变 。 (物越远离凸透镜像越靠近凸透镜,像变小)物近像 ,像变 。 (物越靠近凸透镜像越远离凸透镜,像变大)3、成像作图(实像用 线画,虚像用 线画。 )例:请在下图中画出 A、B、C、D 各物体所成像 A、的大致长短及位置。4、凹透镜成像:只能成 、 的 像。 (凸透镜不能)考点练习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原因有可能是 。A、蜡烛在焦点以内 B、烛焰在焦点上 C、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D、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一物体放在距凸透镜 30处,光屏上可得到放大的像,则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50 B、30 C、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