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康复讲座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473718 上传时间:2019-04-28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6.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颈椎康复讲座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颈椎康复讲座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颈椎康复讲座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颈椎康复讲座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颈椎康复讲座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颈椎康复讲座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颈椎康复讲座课件(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颈椎病康复 (Cervical Spondylosis Rehabilitation),2,主要内容,一、颈椎病概述 二、颈椎的解剖特点 三、病因病理 四、临床分型 五、康复治疗 六、健康教育与预防,3,这是怎么了?,颈脖子酸痛 夜晚睡觉时,头不知该怎样放才舒服 颈部转动僵硬不便 肩、臂、手指发麻 转动脖子时头晕、恶心、呕吐、胸闷甚至跌倒,颈椎病!,4,一、颈椎病的概述,1、定义: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由于颈椎盘退行性变以及由此继发的颈椎组织病理变化累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组织进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 颈椎受累的阶段以C5-6、C6-7最常见,

2、其次是C4-5,5,2、流行病学 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患病率3.8%-17.6%,男女之比无显著差异,高发年龄30-50岁,随着人们工作方式的改变,如使用电脑、空调,人们屈颈和遭受风寒潮湿侵袭的机会不断增加,造成患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的趋势,患病年龄最小16岁。,6,二、颈椎的解剖特点,颈椎位于人体脊柱的上端,由7块颈椎骨借助软组织、韧带、关节连接而成,是脊椎中体积最小、活动量最大、最灵活的椎节。颈椎椎体较小,横断面呈椭圆形,椎弓根较短。椎间孔近似呈三角形。前后径和上下径较小,是颈神经根容易受挤压的原因之一。,7,颈椎的形态特征,寰枢形状最难忘。,26棘突都分叉,,37椎缘呈钩

3、状。,颈六横突结节大,,颈七棘突特别长。,颈椎横突都有孔,,8,1、颈椎的关节,(1)寰枢关节 第1、2颈椎之间没有椎间盘,第二颈椎即枢椎的齿状突向上伸入寰椎,并与寰椎前弓后的关节面共同形成寰枢关节。这个关节是转动头部最主要的装置,就像我们推磨的“磨心”一样。,9,第37椎体上面两侧缘向上突起称为钩突,与相邻椎体下面侧方的斜坡形成钩椎关节(Luschka关节),此关节构成椎间孔的前壁,其外侧与椎动脉毗邻,故椎间盘突出伴钩椎关节骨赘时可挤压神经根或椎动脉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2)钩椎关节,(3)关节突关节,10,3、颈椎骨间的连结,相邻颈椎椎体之间借关节、椎间盘、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密相连结。

4、椎间盘:位于相邻椎体之间,纤维环前部厚,后部薄,使颈椎具有前凸曲度。 韧带:前后纵韧带分别位于椎体的前后方,棘突之间有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 黄韧带是连接椎弓板之间的韧带,协助围成椎管,限制脊柱过度前屈。,11,4、颈部脊髓及神经根,由椎骨的椎体和椎弓围成一孔叫椎间孔,上部容有椎间静脉,下部有神经根通过。 8对颈神经根经椎间孔穿出椎管。 各脊柱骨的椎孔相连成椎管,椎管的矢状径上段大于中下段。是评价椎管狭窄的重要指标。椎管的内容物主要有脊髓及其被摸、硬膜囊、硬膜外腔及其结缔组织。,12,5、椎动脉与颈部交感神经,椎动脉自第6颈横突孔穿出,跨经上位6个颈椎横突孔上行,位于颈椎钩椎关节的外方。头部旋转

5、时椎动脉可扭曲变形而影响血流速度。 颈部有2个交感神经干,位于颈椎前外方,每侧有3-4个神经节。其节前纤维与C5-T1相伴离开脊髓。其节后纤维随颈神经分布至咽喉、上肢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分布于头颈部和上胸部的汗腺、瞳孔括约肌、眼睑平滑肌、内耳和心脏等,13,颈椎生理曲度的存在,能增加颈椎的弹性,减轻和缓冲重力的震荡,防止对脊髓和大脑的损伤。由于长期坐姿、睡姿不良和椎间盘髓核脱水退变时,颈椎的前凸可逐渐消失,甚至可变直或呈反张弯曲,即向后凸,成为颈椎病X线上较为重要的诊断依据之一。,6、生理曲度,14,7、颈部肌肉,15,椎间盘由纤维环、髓核和透明软骨组成,8、椎间盘,16,三、病

6、因病理,病 因,内因 颈部先天性骨关节结构畸形, 椎管狭窄,肥胖,糖尿病,外因 颈部急慢性损伤、风寒侵 袭、环境潮湿,姿势不良等,继发因素 颈椎骨关节的退行性变、 椎间盘突出、关节囊松弛、 韧带肥厚和骨化等,17,颈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原因,是颈椎长期劳损以后,颈椎退行性变而引起颈椎椎间盘也发生退变。在颈椎间盘退变的过程中,颈椎纤维环变脆,当我们不小心扭伤颈椎(或者没有感知扭伤),变脆的颈椎纤维环就会出现破裂,而椎间盘包裹的髓核就会溢出而压迫神经,这就是颈椎间盘突出。 当颈部肌肉出现劳损的时候,最容易引起颈肩部疼痛。,三、病 理,18,关节退变:椎间盘、钩椎关节及关节突关节的退变是一种随年龄增长而

7、进行的长期病理过程,首先发生在活动度最大的C5-6椎间盘,颈椎日常或过度劳累是椎间关节产生损伤,加速退变过程。骨质增生、关节突关节退变性关节病随之发生。 骨质增生:椎体后缘增生及椎间盘突出可压迫硬脊膜、脊髓前动脉、脊髓及神经根、根动脉、椎动脉及伴行的交感神经。节段性不稳定等容易因劳损使椎间关节产生创伤性关节炎,加重骨性压迫。 椎动脉受压:颈椎过伸位不稳定使椎管矢状径及椎间孔变狭窄,也可能加重压迫程度。节段性不稳时由于头部位置突然变动引起椎间错动,可刺激交感神经或椎动脉。,三、病 理,19,四、临床分型,(一)软组织型颈椎病 (二)神经根型颈椎病 (三)脊髓型颈椎病 (四)椎动脉型颈椎病 (五)

8、交感型颈椎病 (六)混合型颈椎病,20,(一)软组织型颈椎病,年轻人较多,为颈椎病早期。该型是在颈部肌肉、韧带、关节囊、急慢性损伤、椎间盘退化变性、椎体移位、小关节错位的基础上,机体受风寒侵袭、感冒、疲劳、睡眠姿势不当或睡枕不适宜,使颈椎过伸或过屈,颈部某些肌肉、韧带、关节囊、神经受到牵张压迫所致。 多在夜间或晨起时发病,有自然缓解和反复发作的倾向。 30-40岁女性多见,21,1、症状 主要表现为颈项强直、疼痛、整个肩背疼痛发僵,约半数患者颈部活动受限或强迫体位,少数患者出现反射性肩臂及手的疼痛、麻胀,颈部活动时可闻关节响声。咳嗽或打喷嚏时症状不加重。,(一)软组织型颈椎病,22,2、临床检

9、查 颈部活动度受限 椎旁肌、T1-7椎旁肌或斜方肌、胸锁乳突肌有压痛,冈上肌、冈下肌也可压痛。 X检查:一般为正常,部分患者可有曲度变直。,(一)软组织型颈椎病,23,由于椎间盘突出、关节突移位、骨质增生或骨赘形成等原因在椎管内或椎间孔处刺激和压迫神经根所致。 发病率高,占各型的60-70%,是临床中最常见的一种。 好发于C5-6、C6-7间隙 起病缓慢,多为单侧发病(部分双侧) 多见于30-50岁者,无明显外伤史。,(二)神经根型颈椎病 (cervical spondylosis radiculopathy),24,1、症状 颈部和肩部发硬为早期症状。部分患者伴有肩部及肩胛骨内侧缘疼痛。 上

10、肢放散性疼痛或麻木(沿神经支配区放散为特征性表现),患侧上肢感觉沉重、握力减退、持物坠落。 疼痛和麻木可呈发作性,也可呈持续性。 有时症状的出现与缓解和颈部的位置和姿势相关。 颈部活动、咳嗽、打喷嚏、用力深呼吸症状加重。 晚期可出现肌肉萎缩。,(二)神经根型颈椎病 (cervical spondylosis radiculopathy),25,2、体征 颈部僵直、活动受限。 患侧颈部肌肉紧张,棘突、棘突旁、肩胛骨内侧缘及受累神经支配的肌肉压痛。 椎间孔挤压试验(压头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二)神经根型颈椎病 (cervical spondylosis radiculopathy

11、),26,X片 椎体不稳 颈椎生理弧度消失 椎间孔狭窄 钩椎关节增生 CT/MRI 椎间盘变性、突出等,(二)神经根型颈椎病,27,(三)脊髓型颈椎病 (cervical spondylosis myelopathy),由于脊髓受压迫或刺激而出现的感觉、运动、反射障碍等 双下肢的肌力减弱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可造成单瘫、截瘫或四肢瘫,致残率高 起病缓慢,40-60岁多见,多数无外伤史 该型少见,28,29,1、症状 运动障碍 下肢无力,双腿发紧,抬步沉重感、行走不稳,甚至足下垂,步态笨拙 感觉障碍(脊髓丘脑束受损) 出现一侧或双侧肢体麻木、疼痛,双手无力,不灵活,系扣持筷等精细动作难以完成。下胸、

12、腹及双下肢皮带样捆绑感,同时下肢可有烧灼痛、冰凉感。 共济失调 站立不稳,步态蹒跚,踩棉花感。 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 排尿无力,尿失禁或尿储留,大便秘结,性功能减退等,(三)脊髓型颈椎病 (cervical spondylosis myelopathy),30,2、体征 颈部多无症状 上肢或躯干部出现阶段性分布的浅感觉障碍区,深感觉正常。 肌力下降,双手握力下降,四肢肌张力增高,可有折刀感。 反射障碍,早期活跃,后期减弱和消失 病理反射阳性:Hoffman(+),髌踝阵挛及 Babinski (+),屈颈试验(+),(三)脊髓型颈椎病 (cervical spondylosis myelopat

13、hy),31,32,X片 椎管狭窄、椎体压缩、骨质增生等 CT/MRI 脊髓受压等,(三)脊髓型颈椎病 (cervical spondylosis myelopathy),33,34,(四)椎动脉型颈椎病 (cervical spondylosis vertebroarterial impairment),该型是由于各种机械性、动力性或血管性因素致使椎动脉遭受刺激或压迫,以致血管狭窄、折曲而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为主要症候群的一类疾病。 动力性因素:椎体不稳等; 机械性因素: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 血管性因素:动脉硬化等。,35,(四)椎动脉型颈椎病 (cervical spondylosi

14、s vertebroarterial impairment),正常人头向一侧屈曲或扭动时,同侧椎动脉受压,血流减少,对侧椎动脉代偿,从而保证椎-基底动脉血流影响不大。 当颈椎出现节段性不稳定、椎间隙狭窄可造成椎动脉扭曲受到挤压。 椎体边缘及钩椎关节增生可以直接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使椎动脉痉挛,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6,(四)椎动脉型颈椎病 (cervical spondylosis vertebroarterial impairment),1、症状 发作性眩晕,复视伴有眼震。有时伴有恶心、呕吐、耳鸣或听力下降。这些症状与颈椎位置改变有关。 下肢突然无力猝倒,但意识清楚,多在

15、头颈处在某一位置时发生 偏头痛:常因颈部突然旋转而诱发,以颞部为重,多呈跳痛或刺痛,一般为单侧 偶有肢体麻木、感觉障碍。有的患者可出现一过性瘫痪,发作性昏迷 自主神经症状(Horner征:瞳孔、眼球、眼睑) 颈椎病一般症状:颈痛、后枕痛、颈部活动受限等。,37,2、体征 一般颈椎病体征 旋颈诱发试验() 颈提拔试验、压颈试验() X片、MRI 椎管狭窄(斜位片)、椎体不稳、椎间盘病变等; TCD DSA,(四)椎动脉型颈椎病 (cervical spondylosis vertebroarterial impairment),38,(五)交感型颈椎病,该型是由于椎间盘退变或外力作用导致颈椎出现

16、节段性不稳定,从而对颈部的交感神经节以及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造成刺激,产生交感神经功能紊乱。 该型症状较多,多数表现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少数为交感神经抑制症状, 由于椎动脉表面富含交感神经纤维,当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时常常累及椎动脉,导致椎动脉的舒缩,功能障碍,因此,交感性颈椎病在出现全身多个系统症状的同时,常伴有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的症状。,39,交感神经系统是人体最复杂的神经系统之一,当出现颈椎病并且有颈部交感神经压迫的时候,就有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头晕目眩、肠胃不适、异常出汗、鼻子不适、咽喉不舒服、耳鸣耳聋、怕冷、心慌气短等等症状,40,(五)交感型颈椎病,1、症状 头部症状:头晕或眩晕、头痛或偏头痛、头沉、枕部痛、睡眠不良,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易集中等。 眼部症状:眼胀、干涩、视物不清、视野内冒金星等。 耳部症状:耳鸣、听力下降、鼻塞、咽部异物感、口感、声带疲劳。 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消化不良。 心血管症状:心悸、胸闷、心率变化、心律失常、血压变化 神经症状:面部或某一肢体多汗、无汗、畏寒或发热,有时感觉疼痛、麻木但不按神经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