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与骨连结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472027 上传时间:2019-04-28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5.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与骨连结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骨与骨连结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骨与骨连结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骨与骨连结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骨与骨连结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骨与骨连结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与骨连结课件(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正常人体结构,目录,第一节 概述 一、骨的分类和构造 二、骨连结的概念和分类 第二节 躯干骨及其连结 一、脊柱 二、胸廓 第三节 颅骨及其连结 一、颅骨 二、颅骨的连结 三、颅的整体观 四、新生儿颅的特征,第四节 上肢骨及其连结 一、上肢骨 二、上肢骨的连结 第五节 下肢骨及其连结 一、下肢骨 二、下肢骨的连结,学习目标,第一节 概述,2短骨,一、骨的分类和构造,(一)骨的分类,多分布于四肢,呈长管状,分1体2端。,1长骨,呈立方形,多成群分布,如腕骨和跗骨。,呈薄板状,主要构成颅腔、胸腔和盆腔的壁,起保护作用。,3扁骨,4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二)骨的构造,骨质 骨膜 骨髓,(

2、见第二章第四节),人体骨骼,第一节 概述,(二)关节的辅助结构,2关节盘:位于两关节面之间,增加稳固性和灵活性。,3关节唇:加深关节窝、加大接触面、增强关节稳固性。,(一)关节的基本结构,二、骨连结的概念和分类,1关节面:凸者称关节头,凹者称关节窝。,2关节囊:外层为纤维膜,内层为滑膜。,3关节腔:关节软骨与滑膜围成的密闭腔隙, 含少量滑液,腔内呈负压。,1韧带:有囊内韧带和囊外韧带,加强关节的稳固性。,(三)关节的运动,1屈和伸,2收和展,4环转,3旋转,滑膜关节的构造,关节的运动形式,一、脊柱,棘突,(一)椎骨,椎弓:在后,呈弓形骨板,由椎弓根和椎弓板构成。,椎间孔: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

3、围成。,椎体:在前,呈短圆柱状。,椎孔:由椎体和椎弓围成,全部椎孔连成椎管,容纳脊髓等。,1椎骨的一般形态,横突,上关节突,下关节突,第二节 躯干骨及其连结,胸椎和颈椎,一、脊柱,(5)尾骨,(一)椎骨,(2)胸椎:共12块,在椎体侧面和横突有肋凹; 棘突较长,斜向后下,呈叠瓦状排列。,(4)骶骨:呈三角形,底向上,尖向下, 可分前、后面和两侧部。,(1)颈椎:共7块,横突上有横突孔, 第26颈椎的棘突末端分叉。,(3)腰椎:有5块,椎体粗壮, 棘突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2各部椎骨的特征,第二节 躯干骨及其连结,骶骨与尾骨,脊柱的整体观,一、脊柱,(1)棘上韧带:连结各椎骨棘突尖的纵行韧带。

4、,(二)椎骨的连结,(2)前纵韧带:附着于各椎体及椎间盘前面的纵行韧带。,2椎弓间的连结,(1)椎间盘:相邻两椎体间的纤维软骨盘, 中央部称髓核,周围部为纤维环。,(3)后纵韧带:为紧密附着于各椎体及椎间盘后面的纵行韧带。,1椎体间的连结,(2)棘间韧带:为连结于相邻各棘突之间的短韧带。,(3)黄韧带:连结于相邻两椎弓板间,参与围成椎管后壁。,第二节 躯干骨及其连结,椎骨间的连结,一、脊柱,骶曲:凸向后方,(三)脊柱的整体观及其运动,胸曲:凸向后方,2脊柱的运动,颈曲:凸向前方,腰曲:凸向前方,1脊柱的侧面观,可作屈、伸、侧屈、旋转和环转运动,第二节 躯干骨及其连结,二、胸 廓,肋弓:第810

5、对肋前端借肋软骨依次连于上位肋软骨的下缘形成。,(一)肋,假肋:第812对肋。,真肋:第17对肋,前端借肋软骨连于胸骨。,浮肋:第1112对肋,前端游离。,肋沟:体内面下缘处。 肋角:体后部急转处。,肋骨:为弓形的扁骨,分体和前、后端。,第二节 躯干骨及其连结,二、胸 廓,(二)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骨柄上缘中份凹陷。,胸骨角:柄和体连结处,向前微凸, 其侧方连结第2肋。,位置:位于胸前壁正中。,分部:胸骨柄 胸骨体 剑突,第二节 躯干骨及其连结,基础与临床,在脊柱负重的情况下,猛烈屈转身体或因椎间盘过度劳损、用力不当或猝然弯腰时均可能引起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导致髓核脱出(突出),其脱出方向多为后

6、外侧。这是因为纤维环的后部较薄,而后方正中有后纵韧带保护的结果。脱出的髓核挤压椎间孔处的脊神经,可造成疼痛、运动障碍等,称为椎间盘脱出(突出)症。此症多见于腰椎和颈椎。,椎间盘脱出(突出)症,第58肋由于曲度较大,缺乏保护和活动度,因此易发生骨折。骨折通常是由于直接受外力打击或间接挤压所致。骨折断端若向内移位,可刺破肋间血管、胸膜和肺,引起血胸、气胸和肺不张。骨折断端也可能损伤肝、脾,导致大出血。,肋骨骨折及损伤,(三)胸廓的整体观及运动,1胸廓的整体观,胸骨下角:两侧肋弓之间的夹角。,胸廓下口:由第12胸椎、第12对肋、第11对肋前端、 肋弓和剑突围成。,上窄下宽,前后扁平,有上、下两口。,

7、胸廓上口:由第1胸椎、第1对肋及胸骨柄上缘围成。,2胸廓的运动,吸气时,在肌作用下,肋上提,使胸腔容积增大; 呼气则相反,使胸腔容积减小。,第二节 躯干骨及其连结,第三节 颅骨及其连结,一、颅骨,(一)脑颅骨,下颌骨:呈马蹄铁形,分中部的下颌体和两侧的下颌支。,(二)面颅骨,下颌孔:在下颌支内侧面中央, 有下牙槽血管和神经通过。,下颌角:下颌底与下颌支后缘相交处。,不成对:下颌骨、犁骨和舌骨,成 对:鼻骨、泪骨、颧骨、上颌骨、腭骨和下鼻甲,不成对:额骨、筛骨、蝶骨、枕骨,成 对:顶骨、颞骨,颅的前面与侧面观,第三节 颅骨及其连结,二、颅骨的连结,颞下颌关节,运动:该关节属于联合关节, 下颌骨可

8、作上提、下降及前、后和侧方运动。,构成:颞骨的下颌窝及关节结节与下颌骨的下颌头。,特点:关节囊松弛,外侧有外侧韧带加强, 腔内有关节盘,将关节腔分隔成上、下2部。,颅顶各骨之间:主要借缝相连。,颅底各骨之间:以软骨连结。,下颌骨与颞下颌关节,第三节 颅骨及其连结,三、颅的整体观,冠状缝:位于额骨与顶骨之间的缝。 矢状缝:顶骨之间的缝称矢状缝。 人字缝:顶骨与枕骨之间的缝。,翼点:颞窝内侧壁上,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4骨汇合处 呈“H”形,称翼点。此处骨质最为薄弱,若此区骨折, 易损伤经过其内面的脑膜中动脉前支。,(二)颅的侧面观,颅的侧面中部有外耳门, 外耳门向前有一骨梁称颧弓, 外耳门后方向

9、下的突起称乳突, 颧弓上方的凹陷称颞窝,下方的称颞下窝。,(一)颅的顶面观,第三节 颅骨及其连结,三、颅的整体观,1眶,2骨性鼻腔,(三)颅的前面观,眶 尖:有视神经管通颅中窝, 眶 底:上缘中、内1/3交界处有眶上切迹, 下缘中点下方有眶下孔, 上 壁:前外侧部有泪腺窝; 下 壁:中部有眶下沟,向前经眶下管通眶下孔; 内侧壁:前下部有泪囊窝,向下经鼻泪管通鼻腔;,前方开口于梨状孔,后方开口于鼻后孔。,3鼻旁窦(见第九章),包括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各1对。,外侧壁:与上壁交界处的后份有眶上裂, 与下壁交界处的后份有眶下裂。,颅的冠状切面,第三节 颅骨及其连结,三、颅的整体观,(四)颅底内面

10、观,3颅后窝 枕骨大孔、舌下神经管内口、枕内隆凸、横窦沟、 乙状窦沟、颈静脉孔。,2颅中窝 正中为垂体窝, 窝的前外侧有视神经管, 两侧由前向后依次有眶上裂、圆孔、卵圆孔和棘孔。,1颅前窝 正中有向上的鸡冠, 两侧筛板上有许多筛孔。,(五)颅底外面观,枕骨大孔两侧有枕髁;枕髁根部有舌下神经管外口,前外侧有颈静脉孔,此孔前方有颈动脉管外口。在乳突前内侧有一细长的茎突,二者间有茎乳孔。,颅底内、外面观,第三节 颅骨及其连结,四、新生儿颅的特征,新生儿面颅较小,脑颅相对较大。 新生儿面颅占全颅的1/8,而成人为1/4。,颅囟:,前囟:最大,呈菱形,于生后1岁半左右闭合;,颅顶各骨尚未完全发育,骨缝间

11、充满纤维结缔组织膜,在多骨交汇处间隙的膜较大,称颅囟。,后囟:呈三角形,于生后不久即闭合。,新生儿颅,基础与临床,硬膜外血肿是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好发于小脑幕上、大脑半球凸面,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30%,其中大部分属于急性血肿,次为亚急性,慢性较少。硬膜外血肿的形成与颅骨损伤有密切关系,90%的硬脑膜外血肿与颅骨线形骨折有关。其中较常见的是翼点处骨折出血。因此处骨质薄弱,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外伤或骨折容易损伤该血管,引起颅内血肿,压迫脑组织,重者形成脑疝可致死亡。,硬膜外血肿,第四节 上肢骨及其连结,一、上肢骨,2肩胛骨 为三角形扁骨,贴于胸廓后外上份。,1锁骨 位于颈、胸部

12、交界,呈横“”形, 内侧端粗大称胸骨端,与胸骨柄连结; 外侧端扁平称肩峰端,与肩峰相关节。,前面:有大而浅的肩胛下窝; 后面:上部横嵴称肩胛冈,向外侧延伸的扁平突起称肩峰, 上、下方的凹陷分别称冈上窝和冈下窝。 上缘:短而薄,肩胛切迹外侧向前伸出指状突起,称喙突; 内侧缘:对向脊柱,又称脊柱缘; 外侧缘:邻近腋窝,又称腋缘。 上角:位于内上方,平对第2肋; 下角:平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可作为计数肋的标志; 外侧角:膨大,有一微凹的关节面称关节盂。,(一)上肢带骨,上肢骨,第四节 上肢骨及其连结,一、上肢骨,上端:肱骨头呈半球形,朝向内上后方。 上端向外侧的突起称大结节,向前的突起称小结节。

13、二者之间的纵沟称结节间沟。 上端与体交界处稍细称外科颈。 肱骨体:中部外侧面有粗糙隆起的三角肌粗隆, 后下方有从内上斜向外下的桡神经沟,内有桡神经经过。 下端:外侧部为半球形的肱骨小头, 内侧部有肱骨滑车。 后面的深窝称鹰嘴窝,两侧有内上髁和外上髁。 内上髁后下方的浅沟称尺神经沟,内有尺神经通过。,1肱骨 位于臂部,为长骨。,(二)自由上肢骨,第四节 上肢骨及其连结,一、上肢骨,(二)自由上肢骨,位于前臂外侧。,上 端:桡骨头,上面有关节凹, 周围有环状关节面。 桡骨体:内侧缘有薄锐的骨间缘。 下 端:外侧向下有桡骨茎突, 内侧面有尺切迹,下面有腕关节面。,3尺骨 位于前臂内侧。,2桡骨,上

14、端:有滑车切迹、冠突和鹰嘴。 尺骨体:外侧缘也称骨间缘。 下 端:有尺骨头,其内侧向下有尺骨茎突。,4手骨 包括腕骨、掌骨和指骨,第四节 上肢骨及其连结,二、上肢骨的连结,(一)上肢带骨的连结,胸锁关节 肩锁关节,(二)自由上肢骨的连结,构成:肱骨头与关节盂,2肘关节,1肩关节,特点:肱骨头大,关节盂浅而小,边缘附有盂唇。,构成:肱骨下端与尺骨、桡骨上端,3桡腕关节,上肢骨连结,第五节 下肢骨及其连结,一、下肢骨,(一)下肢带骨,髋骨:外面中央有髋臼 下部有闭孔,髂嵴、髂前上棘、髂前下棘、髂后上棘、 髂后下棘、髂结节、髂窝、弓状线。,2坐骨,1髂骨,坐骨结节、坐骨棘、坐骨大切迹、坐骨小切迹。,

15、3耻骨,耻骨联合面、耻骨梳、耻骨结节。,髋骨与骨盆,第五节 下肢骨及其连结,一、下肢骨,(二)自由下肢骨,股骨头、股骨颈、大转子、小转子、粗线、 臀肌粗隆、内侧髁、外侧髁、内上髁、外上髁。,2髌骨,1股骨,全身最大的籽骨,位于膝关节前方、股四头肌腱内。,3胫骨,内侧髁、外侧髁、髁间隆起、胫骨粗隆、骨间缘、内踝。,4腓骨,腓骨头、腓骨颈、外踝。,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5足骨,下肢骨,第五节 下肢骨及其连结,二、下肢骨的连结,(一)下肢带骨的连结,2骶骨与坐骨的韧带连结,1骶髂关节,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坐骨大孔、坐骨小孔,3耻骨联合,4骨盆,构成:骶骨、尾骨和两侧的髋骨,界线:由骶骨岬、两侧弓

16、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和 耻骨联合上缘连成,耻骨下角,第五节 下肢骨及其连结,二、下肢骨的连结,(二)自由下肢骨的连结,2膝关节,1髋关节,构成:股骨头与髋臼,辅助结构:髌韧带、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胫侧副韧带、 腓侧副韧带、内侧半月板、外侧半月板,3距小腿关节,构成:胫、腓骨下端的关节面和距骨滑车,构成: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下肢骨连结,基础与临床,肱骨干中段骨折,肱骨干在三角肌止点以下骨折时,近折端由于三角肌、喙肱肌和冈上肌等的牵拉,使之向前外方移位;远折端则因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牵引向上错位,故呈外凸畸形。由于桡神经紧贴肱骨干的桡神经沟而行,因此,肱骨干中段骨折时容易合并桡神经损伤;晚期有时可因骨痂包裹压迫桡神经而引起麻痹。,骨髓穿刺术即骨穿,是采取骨髓的一种常用诊断技术,其检查内容包括细胞学、原虫和细菌学等几个方面,适用于各种血液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随访。穿刺部位选择:髂前上棘,常取髂前上棘后上方12cm处作为穿刺点,此处骨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