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实验中学2017_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470485 上传时间:2019-04-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实验中学2017_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实验中学2017_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实验中学2017_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实验中学2017_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实验中学2017_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实验中学2017_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实验中学2017_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一、书写(4分)请你在答题时做到卷面整洁、书定规范、字迹清楚。本题根据整张试卷书写情况评分。二、积累与运用(31分)1、根据拼音写出词语(4分) 我们从语文课本中认识了许多杰出人物:(j gng jn cu) 、死而后已的“两弹”元勋邓稼先;(qi r b sh) 、潜心钻研古籍的学者闻一多。也认识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平凡人:让“我”“似乎遇到了一个(p l) ,全体都震悚起来”的长妈妈;让杨绛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ku zu) ”的老王。2、 古诗文名句默写(9分) ,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马上相逢无纸笔

2、, 。(岑参逢入京使) 杨花榆荚无才思, 。 (韩愈晚春)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点明思乡主题的两句是 , 。木兰诗中体现木兰军旅生活艰辛的句子是 , 。请从积累的古诗中写出连续两句描写春天的诗句 , 。3、请找出下面对加点词的词性分析正确的一项( )(3分) 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厨房里又传出一声扁担沉重的叫声,我和母亲都惊了惊,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静。 A介词 副词 拟声词 连词 B连词 拟声词 副词 介词 C拟声词 副词 连词 介词 D副词 拟声词 介词 连词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资治通鉴是南宋司马

3、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B.“四书五经”中的“五经”指易诗书礼春秋 C.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 D.鲁迅的代表作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小说集呐喊和彷徨 。5、名著阅读题(6分)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此段文字出自名著 你觉得这个题目有哪些含义?(分) 当鹦鹉螺号到达南极时,打算浮上水面换气,谁知他们的去路被冻住了,无法换气,虽然鹦鹉螺号很先进,但还是无法自己制造氧气,没有氧气就

4、无法存活下来,他们用冲角撞冰,用十字镐凿冰,但是他们凿冰的同时,冰层也在不停的加厚,后来,他们( ),才逃出生天。此段文字出自中海底两万里,作者是法国的 (填作者),请在括号里补上他们最终得以逃生的办法( )。(填办法)(2分)6、综合性活动(6分)“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经常在讨论。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无论哪个民族。请写出关于爱国的名言一句或诗句一联(2分) 请结合七下语文书第一二单元课文中的人物及其事例,谈谈你对“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看法。(4分)

5、 三、现代文阅读(23分)(一)关于“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主题阅读(11分)【话题背景】 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以语文课为主,也可在其他学科课程、地方和校本课程中进行。其中,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普通高中可开设书法选修课。【调查数据】一项网络调查显示:714%的受访者表示一个人的字代表着一个人的形象气质;725%的受访者曾经有拿字帖练字的经历;42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字拿不出手;747%的受访者认为,即便在互联网时代,写一手好字仍很重要。(摘自中国青年报)【精选案例】 书法是戴敏的第一项特长。她回忆,小学放暑假,天天呆在家里练字,开始也觉得

6、苦,“但练着练着就练出感觉了,十分享受这过程”。戴敏练书法源于父亲一次不经意的鼓励,后来就渐渐爱上了书法,而老师也通常会在写得好的字上画圈,“每次看到自己字上的圈多了就会感到很开心”。 对于用依帆来说,少年时代的练字更多的是痛苦的任务,“老师布置的练字作业每次都拖到暑假的最后一个星期”。他认为,互联网时代,真正用笔写字的时候越来越少,“也就剩下在商场刷卡签名时会写写字了,我身边许多人都这么认为”。 (摘自中国教育新闻网)【各方声音】 网友冰水椰子:我是教语文的,又兼着书法课,常常觉得力不从心。好在一个学期上的书法课不多,期中和期末考试前就偷偷地改上语文课了。 网友吞可吞:很喜欢书法教室和教室走

7、廊陈列的名家作品。很羡慕写得一手好字的同学。但总是只有心动,没有行动。上了初中,作业多了,就更没有时闻练字了。 沈尹默(书法家):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 郭振有(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书写,表达一种感情,与电脑写不是一种状态。如果一切都机械化了,就没有审美,变得贫乏而没有了想象力。 沙如(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刘初中虽然学习压力加大了,但是练习书法能让我们静下心来,每天有半小时的时间练书法,之后学习效率会更高。 (摘自互联网)【新闻现场】 本报讯 今天,“传承兰亭绍兴市区中小学生兰亭雅集42人展”

8、在书法圣地兰亭右军祠启幕,这成为今年兰亭书法节的一个亮点。市内许多中小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前来参观展览。一位带队老师说,他们学校有很多书法爱好者,在征集作品和报名参观的时候,大家都很积极,他们是传承中国书法、传承中华文化的希望和未来。 (摘自绍兴晚报,有删改)7、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 )(2分) A教育部要求,小学3-6年级每周要安排1课时练习书法,普通高中要开设书法选修课。 B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书法教育进中小学课堂有较好的社会基础。 C有反对者认为,互联网时代,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也就没有必要学写毛笔字了。D 中国书法是世人公认的最高艺术,它具有审美价值,能丰富人的想象力。

9、8、根据以上几则材料,分条概述中小学生学习书法的意义。(3分) 9、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中小学书法教育目前存在的不利因素。(3分) 10、就激发学生书法学习兴趣的问题,结合以上材料,给学校提几点建议。(3分) (二)童年杂忆(12分)冰心一九八年的后半年,几乎全在医院中度过,静独时居多。这时,身体休息,思想反而繁忙,回忆的潮水,一层一层地卷来,又一层一层地退去,在退去的时候,平坦而光滑的沙滩上,就留下了许多海藻和贝壳和海潮的痕迹!这些痕迹里,最深刻而清晰的就是童年时代的往事。我觉得我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开朗的,健康的。该得的爱,我都得到了,该爱的人,我也都爱了。我的母亲、父亲都帮助我的思想、感情

10、往正常、健康里成长。读书感谢我的母亲,在我四、五岁的时候,在我百无聊赖的时候,把文字这把钥匙,勉强地塞在我手里。到了我七岁的时候,独游无伴的环境,迫着我带着这把钥匙,打开了书库的大门。门内是多么使我眼花缭乱的画面呵!我一跨进这个门槛,我就出不来了!我记得我首先得到手的,是三国演义和聊斋志异,这里我只谈聊斋志异。聊斋志异真是一本好书,每一段故事,多的几千字,少的只有几百字。其中的人物,是人、是鬼、是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每个“人”都从字上站起来了!看得我有时欢笑,有时流泪,母亲说我看书看得疯了。有一次因为我在澡房里偷看,把洗澡水都凉透了,她气得把书抢过去,撕去了一角,从此后我就反复看着这残缺不

11、完的故事,直到十几年后我自己买到一部新书时,才把故事的情节拼全了。此后是无论是什么书,我得到就翻开看。即或不是一本书,而是一张纸,哪怕是一张极小的纸,只要上面有字,我就都要看看。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我要求我的老师教给我做诗。他说做诗要先学对对子,我说我要试试看。他笑着给我写了“鸡唱晓”,我几乎不假思索地就对上个“鸟鸣春”,他大为喜悦诧异,以为我自己已经看过韩愈的送孟东野序。其实“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这四句话,我是在一张香烟画的后面看到的!再大一点,我又看了英国名作家狄更斯的大卫考伯菲尔,我很喜欢这本书!记得我反复地读这本书的时候,当可怜的大卫从虐待他的店主出走,投奔他的姨婆,旅途中饥寒交迫的时候,我一边流泪,一边掰我手里母亲给的小点心,一块一块地往嘴里塞,以证明并体会我自己是幸福的!母亲看见了,说,“这孩子真奇怪,有书看,有东西吃,你还哭!”事情过去几十年了,这一段奇怪的心理,我从来没有对人说过!父亲的“野”孩子当我连蹦带跳地从屋外跑进来的时候,母亲总是笑骂着说,“看你的脸都晒熟了!一个女孩子这么野,大了怎么办?”跟在我后面的父亲就会笑着回答,“你的孩子,大了还会野吗?”这时,母亲脸上的笑,是无可奈何的笑,而父亲脸上的笑,却是得意的笑。的确,我的“野”,是父亲一手“惯”出来的。我从小男装,连穿耳都没有穿过。回福州的那一年,伯母,叔母都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