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祥云县祥城镇第一初级中学2017_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岳麓版(附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470455 上传时间:2019-04-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祥云县祥城镇第一初级中学2017_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岳麓版(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云南省祥云县祥城镇第一初级中学2017_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岳麓版(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云南省祥云县祥城镇第一初级中学2017_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岳麓版(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云南省祥云县祥城镇第一初级中学2017_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岳麓版(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云南省祥云县祥城镇第一初级中学2017_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岳麓版(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云南省祥云县祥城镇第一初级中学2017_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岳麓版(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祥云县祥城镇第一初级中学2017_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岳麓版(附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省祥云县祥城镇第一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卡上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1.1952年的一天,农民张大爷看着自己刚分到的土地,激动得喜泪涟涟。请问,这一情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选项直接有关( ) A进行了土地改革 B粉碎了“四人帮”C实行了改革开放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标志着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分离走向团结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西藏和平解放 3.1949年10月1日,让我们中国人民感到

2、扬眉吐气的历史事件是( )。 A庆祝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庆祝北平和平解放 D庆祝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4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决议( ) A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B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C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D抗美援朝5.下列诗句,描写抗美援朝战争的是() A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B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6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各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

3、能造。”改变这个现象是在( )完成后。 A一五计划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新中国成立7.在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A 农业 B 轻工业 C 交通运输业 D 重工业8.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成功遏制敌人攻势的著名战役( ) A、平津战役 B、战役 C、渡江战役 D、仁川战役9.三大改造不包括( )A国家对农业的改造 B国家对军事工业的改造C国家对手工业的改造 D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10.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是( ) A.三大改造 B.整风运动 C.“一五”计划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1.1960年,党中央提出的调整国民经济的方

4、针是( )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B调整、补充、发展、提高 C调整、充实、发展、提高 D调整、巩固、充实、发展12.在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中,各条战线涌现出无数的英雄人物。其中被称为铁人的是( )A.王进喜 B.焦裕禄 C.雷峰 D.邓稼先13.1968年,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假错案是指( )A. 所谓的“二月逆流” B.刘少奇被污蔑为“叛徒、内奸、工贼”C.对彭德怀的批判 D.对邓小平的批判14.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 )A遵义会议 B.中共八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15.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首先从何开始 ( )A农村 B城市 C金融 D政府机构

5、16.有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C.体现了多劳多得的原则 D.农民的产品全部上交17. 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改革的重点是( )A私营企业的改革 B外资企业的改革 C中外合资企业的改革 D国有企业的改革18率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司令员是( ) A、朱德 B、林彪 C、彭德怀 D、刘伯承19. 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20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是1971年召开的第几届联合国大会( )A. 25届 B. 26届 C. 27届 D. 28届

6、21某位同学利用下面的三幅历史图片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内容应围绕( )A. 人民公社化 B. 农业合作化 C. 土地改革 D. “大跃进”运动22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重要创举是( )A. 自愿互利 B. 农业合作社C. 赎买政策 D. 公私合营23“洋布、洋钉、洋马、洋油”这些带洋字的东西已经深深留在那个年代,那么我国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结束了“洋油”历史的标志是 ( )A、大庆油田的建成B、胜利油田的建成C、主要工业品产量增长D、新型电子工业从无到有24.“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 A.周恩来、邓小平扭转了经济的下滑趋势 B.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C.毛泽东批评以江青为首的“四

7、人帮” D.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25第一个在国际上承认新中国并率先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是( ) A、苏联 B、印度 C、瑞士 D、印度尼西亚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有4小题,共50分)26、(10分) (1)右边这幅图展示的历史事件是什么?(2分) (2) 图中讲话的领导人是谁?(2分)(3)此事件发生标志着什么?(3分)(4)此事件的发生有多方面的意义,请你说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意义。(3分)27. (12分)阅读材料回答: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和组织路线,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揭

8、开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史新篇章。(1)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何时何地召开的?(4分)(2) 这次会议作出了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上来的决 策。(2分)(3) 这次会议提出的总方针是什么 ?(2分)(4) 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分)28(16分)阅读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材料二:“文革”时安徽凤阳一段花鼓词唱道:“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请回答:(1) 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的总政策是什么?(4分)(2) 材

9、料一反映的事件有何重要意义?(4分)(3)材料二反应了凤阳农村的什么情况?( 3分 )(4)后来凤阳乃至全国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 )(5)变化的原因是实行了怎样的改革政策?(2分)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2014年11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会议通过决议,确定12月4日是我国的国家宪法日。宪法日的设立,传递了党和国家依宪治国、依法治国的决心和理念(1)新中国成立之初,发挥了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什么? (3分)(2)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于哪一年? (3分)由哪一会议表决通过? (3分) (3)根据这部宪法,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什么? (3

10、分)祥城镇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测试 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5.ADBDD 6-10 ADBBD 11-15 AABCA 16-20 DDCBB 21-25CCADA二、非选择题(50分)26、(8分):(1):开国大典(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分)(2)毛泽东 (2分)(3)新中国的诞生(3分)(4)意义:(答出其中一点就给分) (3分)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伟大事件。B,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100多年来中华民族遭受侵略和奴役的屈辱历史,国家赢得了独

11、立,人民开始当家作主。C.新中国的成立,也是20世纪世界的重大事件。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7、(12分)(1) 1978年底;(2分)在北京。(2分)(2)经济建设(2 分)(3)改革开放(2分) (4)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4分) 28.(16分)(1)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总政策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4分)(2)土地改革运动的意义: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4分) (3)反映了凤阳农村的情况是:粮食产量低,生活贫穷。(3分) (4)变化:粮食丰收,人们的生活改善。(3分) (5)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29、(12分)(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3分)(2)1954年 (3分)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分)(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分)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