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d在抗菌药物中的运用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464283 上传时间:2019-04-28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kpd在抗菌药物中的运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pkpd在抗菌药物中的运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pkpd在抗菌药物中的运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pkpd在抗菌药物中的运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pkpd在抗菌药物中的运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kpd在抗菌药物中的运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kpd在抗菌药物中的运用课件(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K/PD在抗菌药物中的运用,临床药学科 段晓红,背景, 全球耐药菌增多 后抗生素时代的到来 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 减少和预防耐药菌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优化抗菌药物治疗策略 以PK/PD理论指导抗菌药物的使用,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合理选用药物,抗菌药物的选择 感染部位:肺部、颅内、腹腔、泌尿、胆道等 覆盖病原体的抗感染药物 抗菌谱/组织穿透/耐药性/安全性/费用 优化PK/PD 考虑生理和病理生理状态 高龄/儿童/孕妇/哺乳 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肝肾功能联合不全 其他因素 杀菌和抑菌/单药和联合/静脉和口服/疗程,PK/PD相关的参数,PK(pharmacokinetic)药物代谢动力学/ P

2、D(pharmacodynamic )药效学 Cmax:峰浓度 Tmax:达峰时间 AUC:浓度-时间曲线(曲线下面积) Vd:表观分布容积(药物达动态平衡后,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与药物的脂溶 性及蛋白结合率密切相关) T1/2:消除半衰期 CL:清除率:单位时间内多少容积血浆中的药物被清除干净,PK/PD相关的参数, MBC:最低杀菌浓度 MPC:防耐药突变浓度 MSW:耐药突变选择窗 MIC90:90%抑菌范围 MIC50:半数抑菌范围 TMIC:血药浓度MIC的持续时间 T%MIC:血药浓度MIC占2次给药间隔时间的百分比 PAE:抗生素后效应 PAE在设计合理给药方案时具有重要参

3、考价值: a、适当延长给药间隔时间;b、改持续静脉给药为大剂量冲击疗法 。(但不同药物之间又有区别),药代动力学(PK) Cmax(血药峰浓度) Cmin(血药谷浓度) AUC24h(药时曲线下面积) T1/2(半衰期 ) Vd(表观分布容积) CL(清除率),药效学(PD) MIC(最低抑菌浓度) MBC(最低杀菌浓度) MPC(防耐药突变浓度) PAE(抗生素后效应),PK/PD Cmax/MIC AUC24h/MIC %TMIC,PK/PD相关的参数,基于MIC/MPC的PK/PD研究,基于MIC的抗菌药物PK/PD的研究,以敏感菌为目标,着眼于治愈病人。 基于MPC的抗菌药物PK/PD

4、的研究,以耐药突变菌为目标,着眼于阻止耐药。,抗菌药物的PK/PD分类,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血药浓度4-5个MIC时,增加浓度不增加杀菌效果。,一般来说TMIC大于给药间隔的4060%时,临床疗效较好。但不同的药物各有不同。,总药量不变,增加给药次数。,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增加给药次数比增加给药剂量临床疗效更好,所有给药方式中给予3g q6h ivd,TMIC的时间最长,其次是3g q8h ivd。,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特治星),背景:针对470株铜绿假单胞菌,比较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各种给药方式的效果。 目的:计算达到50%TMIC *的可能性,研究最佳给药方式。,Aryun Kim et

5、al.PHARMACOTHERAPY .Volume 27, Number 11, 2007,碳青霉烯类(长PAE),美平0.5g, q6h与1g, q8h给药时的临床效果比较,MIC: 4mg/L 0.5g, q6h 1g, q8h %TMIC 43.91% 45.77%,两种给药方法的%TMIC 同等,说明用低剂量多次给药,可得到同等的最适宜的作用时间。 5000例回顾性地比较研究表明:对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在内的各种感染, 0.5g, q6h在整个治疗期 美平的总给药量较少(13g vs 18g;p0.05) 有效率与1g, q8h相同,Kotapati, et al. Am J Healt

6、h Syst Pharm, 2004;61(12): 1264-70.,碳青霉烯类(长PAE),理论上可以延长给药时间,但很多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增加给药次数或延长滴注时间可以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因此现在很多指南在重症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时推荐美罗培南滴注持续时间3小时,亚胺培南2小时,或者泵入给药。,美平500mg点滴30分钟或3小时时的血药浓度,Dandekar PK,et al. Pharmacotherapy, 2003; 23(8): 988-91.,碳青霉烯类(长PAE),美平1g每隔8小时用0.5、1、2或3小时点滴给药时的40%TMIC达到概率 %(TA%),对铜绿假单胞菌美平1

7、g,点滴0.5或3小时给药时的TA%分别为82.5%和93.4%,这中间10%的差异意味着实际中临床有效率的差异。,3小时点滴给药有显著性优势,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胶囊、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具有PAE) 此类药物从分类上基本属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药物在组织和细胞内浓度常较同期血药浓度高,传统的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如红霉素),疗效评价参数为TMIC,TMIC为4050时可以获得理想的疗效,需要每日分次给药。 新大环内酯类药物(如阿奇霉素),能够迅速地广泛分布到组织中,血清浓度较低,组织半衰期较长(72h),并且有较长的PAE,PK/PD参数为AUC/MIC,可每日给药一次。阿奇霉素给药

8、3天后,停药7天,组织中仍能保持有效血药浓度。,给药方案的优化,增加给药次数 延长滴注时间/采用持续静脉滴注 考虑药物的半衰期,如头孢曲松(半衰期长),每1224 h给药1次就能够持续维持有效的血浆药物浓度 多数半衰期仅1h左右的-内酰胺类,对重症患者或耐药菌感染,Q12h/Q8h的给药方式不能获得40-50%的TMIC,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对致病菌的杀菌作用取决于峰浓度,与时间关系不大。,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甲硝唑类、两性霉素B、酮内酯类、达托霉素,杀菌作用取决于峰浓度,而与作用时间关系不密切。 血药峰浓度越高,清除致病菌的作用越强。 多数药物具有较长的PAE。,喹诺酮类,Cmax/MI

9、C和AUC/MIC为预测其疗效的重要参数 当Cmax/MIC8或者AUC/MIC100时,该类药物细菌学疗效较好 多数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有较长的PAE和较高的组织浓度 多数给药方案为日剂量分1-2次给药 此类药物在在一定范围的血药浓度时,容易出现选择性耐药突变株 环丙沙星半衰期短,每日一次给药不良反应多,一日多次给药,喹诺酮类,MPC 是防止细菌产生耐药突变的抗菌药物浓度 实验表明MPC通常高于MIC 4-8倍 应用MPC值,能预测在达到清除感染目的同时,兼顾防止耐药的产生,Hansen GT et al.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03;47:440-441

10、.,喹诺酮类,肺炎链球菌游离药物AUC24/MIC比值,氨基糖苷类,主要PK/PD参数为CmaxMIC,在日剂量不变的情况下,单次给药较一日多次给药能够得到更高的Cmax ,从而使CmaxMIC比值增大,提高临床疗效。 一日一次给药可以减少耳毒性,因摄取氨基苷类抗菌药物的过程为饱和过程。此类药物的PAE也具有浓度依赖性。 低浓度易诱导适应性耐药 高浓度不易选择耐药 高剂量少次数给药可避免耐药,氨基糖苷类,时间依赖并具有明显PAE,万古霉素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有较长的PAE和半衰期,以AUC/MIC为参数预测万古霉素的抗菌疗效更合适。 万古霉素治疗指南推荐初始给药剂量:1520mg/kg,1次/812h,包括肥胖患者。后续给药剂量应根据实际血药浓度进行调整。 合并使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病人药代动力学参数(可能)改变、肾功能不稳定的患者(肾功能恶化/明显改善)和接受长期治疗 (35d)的患者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所有接受万古霉素长期治疗的患者至少有1次稳态 谷浓度(第4次剂量前的浓度)。,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