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新进展详解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464132 上传时间:2019-04-28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新进展详解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新进展详解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新进展详解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新进展详解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新进展详解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新进展详解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新进展详解课件(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新进展,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胡 云,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 (18岁以上人口),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共测定18岁以上人群血糖52416人,糖尿病诊断参照1999年国际糖尿病联盟标准,李立明, 等.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5, 26: 478-484.,我国大城市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已达6.37%,2007年6月2008年5月中国20岁以上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达到9.7%!,患病率(%),Wenying Yang, NEJM 2010;362:1090-101,中国住院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高,患病率(),糖尿病学分会慢

2、性并发症调查组. 19912000年全国住院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病变回顾性分析.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2; 24: 447-51.,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 HbA1c 达标率,中国糖尿病健康管理调查 2004 华北、华南、华东、华西和东北5 个地区49 家市级中心医院 参与分析的患者 2248 例,中国糖尿病健康管理调查 2006 中国18个城市60家医院登记治疗超过12个月的糖尿病患者 参与分析的患者 2702 例,Pan CY. Cur Med Res Opin. 2009; 25: 39-45,潘长玉等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420-424,2004,达标率(%),25.9%

3、,29.5%,44.6%,0,10%,20%,30%,40%,50%,6.5%,6.5 - 7.5%,7.5%,达标率(%),26.8%,28.3%,0,10%,20%,30%,40%,50%,6.5%, 7.0%,8%,41.1%,平均HbA1c:7.6%,平均HbA1c:7.7%,UKPDS:糖尿病相关并发症与HbA1c,HbA1c每降低1%,危险降低 (P.0001),1%,糖尿病 相关死亡,心肌梗死,微血管 并发症,截肢或因为外周 动脉疾病死亡,相对危险,N=3642,UKPDS=United Kingdom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Data adjus

4、ted for age, sex, and ethnic group, expressed for white men aged 5054 years at diagnosis and with mean duration of diabetes of 10 years. Stratton IM et al. UKPDS 35. BMJ 2000;321:405412.,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缺陷,胰高血糖素 (a细胞),肝脏中葡萄糖产生,肌肉、脂肪摄取葡萄糖,胰岛素抵抗,高血糖,肝脏,胰 腺,脂肪,肌肉,肝脏,胰岛素 (细胞),各类药物降糖疗效,Nathan D, Buse J, Davids

5、on M, Ferranini E, Holman R, Sherwin R, and Zinman B. 最新 ADA/EASD 2 型糖尿病管理共识 Online in Diabetes Care 2008; 31(12) and Diabetologia October 2008,双胍类:二甲双胍,优点 减少肝脏葡萄糖产生 罕见低血糖 安全性高 体重增加少 对血脂有益 减少大血管并发症(UKPDS),缺点 乳酸酸中毒 胃肠道反应达到50% 不耐受达到4% 禁忌症: 肾功能损害 心衰需要药物治疗 缺氧状态,肾功能不全,二甲双胍以原形 由肾脏排泄,二甲双胍 在体内聚集,乳酸性酸中毒,肾功能不

6、全患者禁用二甲双胍,二甲双胍,胰岛素增敏剂 通过激活存在于肝脏、肌肉、脂肪组织中的PPAR受体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改善细胞功能 单药或联合其他药物治疗,低血糖风险小 对高密度脂蛋白及游离脂肪酸有益,噻唑烷二酮增敏剂类,PPAR激动剂,基因转录,PPAR,RXR,蛋白合成,噻唑烷二酮类(TZD)的作用机制,增加对胰岛素的反应 增加葡萄糖摄取 降低脂肪酸释放,属于核受体转录因子家族 与RXR合成二聚体,调节基因转录以调控脂代谢;与脂肪细胞分化及线粒体产生有关,与糖尿病,肥胖,高血压及炎症有关,噻唑烷二酮类:生物效应, 加速脂肪细胞分化 增加游离脂肪酸的摄取及储存;提高皮下脂肪的蓄积vs.内脏脂肪

7、 降低甘油三酯水平从而减轻胰岛素抵抗,导致葡萄糖摄取增加(GLUT1和GLUT4易位) TNF-a表达减少 不增加或轻微增加胰岛素分泌,胰岛素增敏剂,TZD的不良反应水钠潴留,水钠潴留,水肿和体重增加 加重心衰风险,与胰岛素联合应用可能加重水钠潴留!,血管扩张,机制不明,直接血管活性效应,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激活肾小管的醛固酮敏感 性钠运转通道,胰岛素促泌剂发展历程,第一代SU,第二代SU,第三代SU,20世纪50年代开始用于临床,20世纪60年代开始用于临床,20世纪90年代初期用于临床,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用于临床,非SU胰岛素 促泌剂,胰岛素促泌剂: 磺脲类、格列奈类、苯丙氨酸衍

8、生物,增加基础/餐后胰岛素水平 依靠细胞功能 减少糖化血红蛋白1%-2% 用量 磺脲类:12次/天 格列奈类、苯丙氨酸衍生物:3次/天 体重增加、过敏、低血糖,磺脲类药物,禁忌症 已知对该药物有低血糖反应 DKA(酮症酸中毒) 1型糖尿病 推荐的剂量范围 格列美脲:1-4mg QD 格列吡嗪控释片:5-20mg QD 格列苯脲:1.25-10mg QD 或分次给药 调整剂量 如有需要每周一次(取决于作用机制),不同长效制剂(一天一次)的剂型特点,基质剂型 惰性基质 亲脂基质 亲水基质,表壳剂型 不溶解表层 可渗透表层,动力渗透系统 由动力泵控制的释放系统,药物恒定释放,药物可调节释放,药物延迟

9、释放,普通长 效制剂,半衰期长; 有活性 代谢产物,有效血药浓度 维持时间延长,持续释放剂型(缓释或控释制剂),促分泌剂与SUR1/ Kir6.2的作用,瑞格列奈,格列本脲 格列美脲,D860 格列齐特 那格列奈 格列吡脲 米格列奈,B,T,磺脲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共性,通过胞吐 分泌胰岛素,去极化,KATP 通道关闭,通道打开,Ashcroft, Gribble, Diabetologia (1999) 42: 903-919,葡萄糖,瑞格列奈,适应症 单一疗法 联合其他口服药治疗 用法用量 药片规格:0.5、1、2mg 餐前服用:0.5-4mg,每日2、3次 起始剂量 未使用过口服药:每餐前0

10、.5mg 使用过口服药物:每餐前30分钟1-2mg 1-2周可见最大药效,那格列奈,D-苯丙氨酸衍生物 刺激细胞分泌胰岛素 迅速 持续时间短 依赖葡萄糖水平 餐时服用 控制餐后高血糖及改善血糖控制 减少低血糖风险,-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作用机理,a糖苷酶抑制剂,延迟CHO消化、吸收 餐时碳水化合物 降低糖化血红蛋白0.5%-1.0% 餐前至Tid 胃肠胀气 肝酶升高(少见) DKA(酮症酸中毒)、肠炎、结肠溃疡,口服降糖药无法避免的继发失效,年度损失(%yr),通过体内平衡评估(HOMA-B) 基于一项为期6个月、重复测量模型变换后的数据平均值 Kahn SE et al.N Engl j Me

11、d.2006;355;2427-2443,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挑战,肝脏葡萄糖生成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岛素抵抗,受损的肠促胰岛素效应,1.GLP-1分泌减少 2.受损的GIP反应,胃排空率增加,胰岛素和胰淀素分泌减少,“Gut-derived factors that increase glucose-stimulated insulin secretion” In cre tin Intestine Secretion Insulin,Creutzfeldt. Diabetologia. 1985;28:565.,新的治疗方法Incretin,肠促胰岛激素,肠促胰岛激素效应,Nauc

12、k et al. Diabetologia 1986;29:4652,IR-胰岛素(mU/l),80,60,40,20,10,5,60,120,180,0,*,*,*,*,*,*,时间(分),肠促胰岛激素 作用,胰岛素效应,血浆葡萄糖(mmol/l),10,5,60,120,180,10,时间(分),5,0,15,血浆葡萄糖,口服糖负荷(50 g/400 ml),静脉葡萄糖输注,虽然血浆葡萄糖浓度相同,但口服葡萄糖后的胰岛素分泌大于静脉葡萄糖输注,90,0,180,270,血浆葡萄糖(mg/dl),*,*p 0.05。8例健康志愿者,肠促胰岛激素: GLP-1和GIP,由远端消化道L细胞分泌

13、(回肠和结肠) 以葡萄糖依赖的模式促进胰岛素释放 以葡萄糖依赖的模式抑制胰高糖素分泌,从而抑制肝糖输出 抑制胃的排空 在动物模型及离体人类胰岛中增强细胞增殖和存活,由近端消化道K细胞分泌(十二指肠) 以葡萄糖依赖的模式促进胰岛素释放 在胰岛细胞系中增强细胞增殖和存活,GLP-1,GIP,GLP-1=胰高糖素样肽 1; GIP=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 Adapted from Drucker DJ Diabetes Care 2003;26:29292940; Ahrn B Curr Diab Rep 2003;3:365372; Drucker DJ Gastroenterology 200

14、2;122: 531544; Farilla L et al Endocrinology 2003;144:51495158; Trmper A et al Mol Endocrinol 2001;15:15591570; Trmper A et al J Endocrinol 2002;174:233246.,GLP-1( DPP-4 抑制剂 )的作用机制,活性肠促胰岛激素 GLP-1和GIP释放,餐前及 餐后葡萄糖水平,摄食,胰高血糖素 (GLP-1), 肝糖生成,胃肠道,DPP-4 酶,失活的 GLP-1,X,DPP-4 inhibitor,肠促胰岛激素GLP-1和GIP由肠道全天性释放

15、,其水平在餐后升高,胰岛素 (GLP-1& GIP), 葡萄糖依赖性的, 葡萄糖依赖性的,胰腺,失活的 GIP,GLP-1=glucagon-like peptide-1; GIP=glucose-dependent insulinotropic polypeptide.,DPP-4 inhibitor可升高活性肠促胰岛激素水平,从而增加和延长其活性作用,Beta cells Alpha cells, 外周组织对 葡萄的摄取,GLP-1: 葡萄糖依赖性调节糖尿病患者 胰岛素和胰高糖素水平的作用,葡萄糖,胰高糖素,当血糖接近正常水平,GLP-1对胰高糖素的分泌抑制作用即减弱,当血糖接近正常水平,GLP-1对胰岛素的分泌刺激作用即减弱,*P0.05 2型糖尿病患者(N=10),mmol/L,15.0,12.5,10.0,7.5,5.0,250,200,150,100,50,mg/dL,pmol/L,250,200,150,100,50,40,30,20,10,0,mU/L,注射,时间,pmol/L,20,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