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培训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434420 上传时间:2019-04-27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毒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消毒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消毒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消毒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消毒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毒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毒培训课件(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卫 生 管 理,王凤兰 2018年10月26日,第2节 消 毒,学习单元 常见传染病消毒 学习目标 了解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一般预防措施 能够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进行相应的消毒工作,知识要求,传染病消毒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灭停留在不同的传播媒介上的病原体,以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进行传染病消毒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防止病原体播散,杜绝传染病流行;二是防止患者被其他病原体再次感染,发生交叉感染;三是保护与婴幼儿密切接触的同伴、教师、保育员及医护人员免于感染。,一、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1、空气传播 病原体主要通过飞沫、空气、尘埃传播,如流感,流行性腮腺炎

2、,结核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食物传播 健康的人食用了被病原体污染的水或食物后得病,如痢疾、甲型肝炎、霍乱、伤寒等病。,3、接触传播 接触病人或病人用过的东西而染上疾病,如沙眼、红眼病、疥疮、手足口病,水痘。 4、虫媒传播 病原体通过吸血昆虫传播,如乙型脑炎、疟疾、鼠疫等。,相关链接 传染病的分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2种。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

3、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25种。,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12种。甲、乙、丙三类合计39种。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爆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二、常见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1、控制传染源 (1)婴幼儿及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全面体检,由传染病接触史或在传染病恢复期暂时不能入园。 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和检疫期限见下表,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和检疫期,(2

4、)在晨检工作中发现疑似传染病的情况应及时告知家长,劝其回家休息观察或者去医院诊断,对患传染病的婴幼儿及工作人员应立即隔离。 (3)对患传染病的婴幼儿所在班级及与传染病人接触者,进行检疫观察。 (4)患病婴幼儿的家长应及时上报情况。,2、切断传播途径 做好学前教育机构的日常清洁和消毒工作,有效控制有害病毒的传播及有害微生物的繁衍,减少疾病的传播途径。严格晨、午检和全日观察,发现传染性疾病,及时隔离和就医。同时,注意培养婴幼儿自我检查和互相检查的意识,教育其发现症状及时向家长和教师反映。,(1)切断呼吸道传播途径 教室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进行室内紫外线消毒 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婴幼儿不要到

5、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2)切断消化道、密切接触和虫媒的传播途径 培养婴幼儿饭前便后打肥皂、用流动水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婴幼儿不吃腐败、生冷和不卫生的食物。 彻底做好地面、餐桌、水杯和毛巾等物品的消毒。 消灭蚊、蝇、老鼠等传染病媒介。 3、保护易感人群 (1)科学合理的安排婴幼儿的一日生活作息时间加强婴幼儿的户外锻炼,增强体质。,(2)注重婴幼儿的伙食卫生,合理安排膳食,促进身体健康。 (3)积极向家长宣传预防传染病的有关知识,与家庭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婴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4)对传染病有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并登记其详细情况,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三、常见传染病的一般消毒方

6、法,1、开窗通风 婴幼儿的居室除每天坚持按照学前教育机构的要求定时开窗通风外,在传染病多发阶段,保育员应加强通风次数和通风时间,每天累计通风时间不少于3小时。 2、空气消毒 在进行常规紫外线灯消毒的基础上,适当延长消毒时间,增加消毒次数,由每周一次的半小时增加到每日一次1小时,呼吸道传染病发生时室内空气的消毒方法见下表。,呼吸道传染病发生时室内空气的消毒方法,3、消毒液消毒 传染病发生后,可采用1:200的84消毒液喷洒地面消毒或者用消毒拖把拖地,知道地面湿透为止,消毒后应关闭门窗半小时。婴幼儿进入室内前20分钟进行开窗通风。婴幼儿经常接触的门把手、水龙头、桌椅等设施设备用1:200的84消毒

7、液进行擦拭或喷洒消毒,塑料玩具用1:200的84消毒液浸泡半小时。,4、高温蒸煮消毒 将婴幼儿所用餐具、杯具、毛巾、餐巾等完全浸泡后进行高温蒸煮消毒15分钟。 5、日晒消毒 将婴幼儿床上用品、所接触的毛绒玩具、图书等不能用消毒液浸泡和高温蒸煮消毒的物品,放在太阳底下暴晒消毒24小时。,四、常见传染病的具体消毒措施,1、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具体消毒措施 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等婴幼儿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发生时并不可怕,关键是做好相应隔离和消毒措施,避免发生疫情大面积的传播。具体措施如下 (1)隔离措施 发现患呼吸道传染病的婴幼儿后,第一时间对婴幼儿进行隔离,随后保育员应及时联系家长,送患儿去医院就诊

8、。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的场所要及时挂上标识牌,尽量避免与其他人群接触,检疫集体不参加与其他集体密切接触的集体活动。,(2)开窗通风 检疫场所要做好开窗通风,空气消毒措施,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3060分钟。 (3)地面消毒 彻底清洁地面后,用1:100的84消毒液拖地进行地面消毒。 (4)设施及生活用品的消毒 将桌、椅、玩具厨、门把手等婴幼儿经常接触的设施、生活用品等进行擦拭清洁后,再用1:200的84消毒液进行擦拭。,(5)玩具消毒 可以浸泡的塑料玩具用1:200的84消毒液进行半小时的浸泡消毒;耐热的玩具在开水中煮沸消毒15分钟;怕湿怕烫的玩具在烈日下暴晒46小时;高档的电子、电动玩具中经常被婴幼

9、儿抚摸的部分可用75%的酒精擦拭。,(6)床上用品消毒 床单、枕巾、被罩、枕套等耐热、耐湿的纺织品可煮沸消毒20分钟,床垫、枕芯、棉被可放在阳光下暴晒46小时。 病毒性腮腺炎发生后,可建议密切接触者口服板蓝根冲剂,进行预防。,2、常见消化道传染病和接触性传染病的具体消毒措施 消化道传染病和接触性传染病发生以后,应立即隔离患病婴幼儿,对其所在班级采取封闭检疫,挂标识牌。同时,应召开家长会,取得家长的配合,尽量让婴幼儿在家检疫。病毒性肝炎检疫42天,细菌性痢疾检疫710天。除进行传染病的一般消毒措施外,还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消毒工作,(1)呕吐物和排泄物的消毒 保育员对婴幼儿的呕吐物或大小便用相

10、当于粪便量15的干漂白粉进行充分搅拌消毒,放置两小时,倒掉并对用具进行消毒液浸泡;对厕所用1:100的84消毒液进行喷洒消毒。 (2)食具及用品消毒 保育员对婴幼儿的食具、水杯、毛巾、衣物进行煮沸15分钟或消毒液浸泡消毒,被褥日晒6小时进行日晒消毒。被检疫班级的餐具要独立进行消毒。,(3)密切接触者应马上洗手 凡是与患儿进行密切接触的婴幼儿和工作人员应马上打肥皂并用流动水洗手。 消化道传染病的具体消毒方法见下表,消化道传染病的具体消毒方法,五、常见传染病消毒注意事项,1、传染病流行期间,避免让家长进教室,减少传染机会。 2、患儿在家隔离期间,保育员应及时与家长进行电话联系,询问婴幼儿恢复情况。

11、 3、保育员在接触患儿后,应及时打肥皂洗手,进行彻底消毒后再接触其他健康婴幼儿。 4、保育员应重视自身衣物的消毒。,总结今天的内容: 1、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空气、食物、虫媒等。 2、常见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 3、常见传染病的一般消毒方法有开窗通风、空气消毒、消毒液消毒、高温蒸煮消毒、日晒消毒等。 4、常见传染病的具体消毒方法分呼吸道和消化道的消毒方法。 5、常见传染病消毒的注意事项。,石河子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考核标准,石河子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考核标准,思考题,1、制定学前教育机构清洁卫生制度的依据和原则是什么? 2、根据本园实际,制定一份适合本园执行的卫生清洁制度。 3、常见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有哪些? 4、常见传染病的一般消毒方法有哪些? 5、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具体消毒措施有哪些? 6、常见消化道传染病的具体消毒措施有哪些?,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