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物和中毒的概念毒物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434066 上传时间:2019-04-27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毒物和中毒的概念毒物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毒物和中毒的概念毒物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毒物和中毒的概念毒物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毒物和中毒的概念毒物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毒物和中毒的概念毒物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毒物和中毒的概念毒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毒物和中毒的概念毒物(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中毒 第一节 概 述 一、毒物和中毒的概念 毒物(poison)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给予时,可与生物体相互作用,引起生物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的化学物质。 毒物和非毒物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界限,而只能以引起中毒的剂量大小相对地加以区别。 中毒(poisoning)是生物体受到毒物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因中毒致死者称为中毒死。 中毒作用包括局部作用和全身作用。,二、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中毒 中毒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可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介于急性和慢性中毒之间的,称为亚急性中毒。自杀、他杀及意外灾害事故中毒大多数是急性中毒,且多发生死亡,有的发展为迁延性中毒。

2、三、毒物的毒性及其分级 毒性(toxicity)是用来表达一种毒物造成机体损害的能力,因此根据毒物对人体和动物致死量的大小,可将毒物的毒性分为5级。 四、毒物的分类 (一)按毒物的毒理作用 1、腐蚀毒:对所接触机体局部有强烈腐蚀作用的毒物, 如强酸、强碱、酚类。 2、实质毒:吸收后引起实质脏器病理损害的毒物, 如砷、汞、铅等重金属,无机磷和某些毒蕈。,3、酶系毒:抑制特异酶系的毒物, 如有机磷、氰化物等。 4、血液毒:引起血液变化的毒物, 如一氧化碳、亚硝酸盐以及某些蛇毒。 5、神经毒: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毒物, 如醇类、麻醉药及催眠药。 (二)按毒物的化学性质分类 1、挥发性毒物:采用

3、蒸馏法或微量扩散法分离的毒物, 如氰化物、醇类、有机磷。 2、非挥发性毒物: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分离的毒物,分为酸性、碱性和两性毒物三类。如生物碱、吗啡等。 3、金属毒物:采用破坏有机物的方法分离的毒物, 如砷、汞、钡、铬、锌等。,4、阴离子毒物:采用透析法或离子交换法分离的毒物, 如强酸、强碱等。 5、其他毒物:包括须根据其化学性质采用特殊方法分离的毒物,如箭毒碱、一氧化碳、硫化氢等。 (三)按毒物的来源、用途和毒作用分类 1、腐蚀性毒物 2、毁坏性毒物:能引起生物体器质性损害的毒物,如重金属盐类。 3、障碍功能的毒物:障碍脑脊髓或呼吸功能的毒物。包括致幻剂、兴奋剂、氰化物、一氧化碳等。 4、

4、农药 5、杀鼠剂 6、有毒动物,7、有毒植物 8、细菌及霉菌性毒素 五、毒物的毒作用 毒物对机体所产生的损害总称为毒作用。原发性毒作用可以是物理、化学或生理作用,其中生理作用是最重要的。 (一)物理作用 1、毒物的溶解性能 2、乏氧气体 3、吸附作用 4、放射性物质的辐射作用 (二)化学作用 1、直接作用 2、络合作用,(三)生理作用 1、酶作用:大多数毒物的毒作用是通过对生物体内酶的抑制而引起,也可由毒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引起。 2、非酶作用:有些毒物或其活性代谢产物与生物体大分子共价结合而损害DNA、RNA或改变蛋白质性质。 (四)毒物的致敏、致癌、诱变、致畸作用 1、致敏作用 2、致癌作用

5、 3、致畸作用:在母体妊娠的一定阶段,服用某种物质,其后代可产生畸形。 4、诱变作用,(五)毒物的中毒量和致死量 凡能使机体发生中毒症状的毒物最小剂量,称为中毒量。凡能使机体中毒致死的毒物最小剂量,称为致死量。 在实验动物的群体中,能引起全数动物死亡的剂量,称为全数致死量(绝对致死量LD100);能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称为半数致死量(LD50)。 六、毒物的转运、转化及其法医学意义 (一)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及其法医学意义 毒物进入的途径不同,吸收的速度也不同,其顺序大致为:心脏或血管内注射呼吸道吸入腹腔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直肠灌注。有些毒物被直接注入脑脊液,毒作用发生极快,某些毒物如苦

6、杏仁甙静脉注射无毒,而口服却有毒;反之如蛇毒等经口服无毒,而注射则有剧毒。,法医学上遇到的中毒,大多数是口服,经胃肠道吸收,胃内充盈程度及食物性状对毒物吸收有影响。空腹时吸收快,饱食后吸收慢。蛋白质能与重金属盐类结合而沉淀。油腻性食物一般减慢毒物的吸收,但某些易溶于脂类的毒物则促进其吸收。 另外,毒物还可经皮肤(特别是有损伤的皮肤)、阴道粘膜、膀胱粘膜进入体内。 (二)毒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其法医学意义,(三)影响毒物毒作用的因素 1、毒物的剂量 2、毒物的物理性质 3、毒物的协同作用与拮抗作用 4、机体的状态 体重;年龄;性别;健康状态; 习惯性和成瘾性;过敏性;体内蓄积。 七、中毒

7、案件的性质 (一)自杀中毒 (二)他杀中毒 (三)意外中毒 (四)滥用药物 (五)公害,第三节 中毒的法医学鉴定 一、疑为中毒案件时法医学检查的必要性 二、中毒的案情调查 向中毒者的亲属、本单位职工、当地群众以及参加中毒抢救工作的医务人员了解下列情况: 1、一般情况 2、中毒发生的经过 3、中毒者既往的健康情况 4、如系集体中毒,要注意中毒的发生率,立即着手可疑食物的追踪调查,鉴别是细菌性还是化学性中毒。 5、在农村,应重点了解当地常用的农药品种,有无新农药。,6、如疑为医源性药物中毒,应了解有无错用药物或用药过量,有无误信民间流传单方、偏方服用有毒的中草药情况。 7、如为急性职业中毒,特别是

8、多人同时发生,且有较高死亡率,其危害影响较大。应会同有关部门查明中毒原因,澄清事故的性质及责任。 8、了解中毒者的家庭和社会关系,在中毒死亡事件发生前后死者亲属有无反常表现,以及有无其他因果关系。 三、中毒案例的现场勘查 注意事项如下: 1、如中毒者急需抢救时,应立即在现场或将中毒者迅速送往医院急救治疗。,2、如中毒者已经死亡,注意观察尸体的位置和姿态;对尸体的衣着和尸体外表进行初步检查。 3、在现场注意采集剩余食物、饮料、药片、药粉等,有无盛装过毒物的物品。 4、注意现场有无中毒者的呕吐物或排泄物,在现场的分布位置,分别记载收集。 5、现场有无遗书、信件、日记等,可从中了解中毒者近期思想动态

9、的资料,分析其有无自杀动机或被毒害致死的因果关系。 6、在急性集体中毒事件,对有怀疑的剩余食物,应立即停止进食,同时迅速分别采样进行毒物化验。 7、疑为有毒气体通过呼吸道吸入中毒,立即进行现场勘查,注意检查有毒气体的来源,现场的通风情况。采集现场气体进行毒物分析并测定含量。 8、有时须在现场周围寻找毒物来源。,四、中毒症状分析 五、中毒尸体的法医学检查 (一)尸体衣着检查 (二)尸体外表检查 (三)中毒尸体解剖前的准备工作 (四)中毒尸体的病理变化 六、毒物化验检材的采取、保存和送检 七、疑为中毒案例的尸体挖掘 八、法医毒物分析 九、对法医毒物分析结果的评价 如毒物分析结果阳性或强阳性,特别是

10、含量测定已达到致死量或致死血浓度,一般肯定为中毒死。如毒物化验结果为弱阳性时应考虑以下几种可能:,1、毒物是否作为药用进入机体? 2、毒物有无可能在死后进入尸体? 3、尸体组织的腐败产物可混淆毒物化验结果。 4、毒物分析操作是否正确?仪器、试剂是否纯净?盛装检材的容器有无污染? 5、某些金属元素,如砷、汞、铅等,在正常人体组织中也含有微量。 如毒物化验结果为阴性,则需考虑下述几种可能: 1、收集检材是否及时?所取检材种类是否合适齐全? 2、毒物因尸体腐败而分解消失。 3、毒物因加入防腐剂而被破坏。 4、某些毒物目前尚无适当的毒物检验方法。 5、毒物化验的技术操作是否正确?选用的化验方法是否灵敏

11、?,一氧化碳中毒 CO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凡是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都产生CO。 1、原因:多数是意外,少数为自杀、他杀。 1)日常生活使用煤炉,或燃气热水器。 2)矿井采掘爆破时,可产生CO 3) 炼焦、炼铁、炼钢过程中,因熔炉关闭不严。 2、毒理作用:HbO2+CO=HbCO+O2 CO和Hb的结合力为O2的200300倍,而HbCO的解离速度比氧合血红蛋白慢3600倍。 3、表现: 1)闪电型:短时间吸入高浓度的CO,可在短时间内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2)急性型:常有头部沉重,前额发紧,继而发生严重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四肢无力及共济失调。 3)慢性型 4、尸检所见 血液呈樱红色,各脏

12、器也为樱红色,肌肉的樱红色更明显,尤其是胸大肌。 如果迁延数日死亡,病变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肌最为严重。脑血管扩张充血、水肿,可出现多发性细小出血点及局灶性出血,常在双侧苍白球形成对称性软化灶。左心室乳头肌顶端易发生坏死。,5、检材采取 最好采用心血或各脏器的血液,肌肉尤其是胸大肌是较好的检材。 盛血的容器以装满血液为度,不要留有空气。 有机磷农药中毒 有机磷纯品为无色、黄色液体或白色结晶。除敌百虫、敌敌畏等少数品种不具有太难闻的气味外,大多具有大蒜味。一般有机磷都难溶于水,但在多种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大。有些如磷胺、甲胺磷可与水混溶。 1、中毒原因 意外中毒多为误服、误用或食入被农药污染的食物饮料

13、。,2、毒理作用 有机磷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阴道和直肠等粘膜吸收。一般吸收后肝脏最多,肾、脾、心次之。 中毒机理主要是抑制胆碱酯酶。 3、中毒症状 1)毒蕈碱样作用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流涎、流泪、出汗、呼吸困难、紫绀、瞳孔缩小。 2)烟碱样作用症状:肌肉的纤维性颤动,常从眼睑、颜面、舌肌开始,逐渐发展到全身痉挛,最后转为肌无力。 3)CN作用症状:早期兴奋,晚期抑制。 还可以有胃的腐蚀等症状。 4、尸检所见 1)尸表:尸斑显著,呈暗紫红色。尸僵早,瞳孔缩小。口周有白色泡沫。,2)消化系统:切开胃后可闻到有机磷的味道,有时可见黄色油状农药原液。胃及十二指肠粘膜充血,并有点状出血。 3)呼吸系统:气管及支气管内有多量白色泡沫状液体。 5、检材采取 胃及胃内容物和血液是口服中毒的最好检材。 经皮肤中毒或疑为注射投毒,可取局部皮肤、皮下及肌肉组织。 6、法医学鉴定,思考题,1、中毒的概念 2、毒物的概念 3、半数致死量 4、毒物的分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