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保健学课件(第十三章运动损伤的急救)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433424 上传时间:2019-04-27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9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保健学课件(第十三章运动损伤的急救)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体育保健学课件(第十三章运动损伤的急救)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体育保健学课件(第十三章运动损伤的急救)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体育保健学课件(第十三章运动损伤的急救)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体育保健学课件(第十三章运动损伤的急救)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保健学课件(第十三章运动损伤的急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保健学课件(第十三章运动损伤的急救)(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三章,运动损伤的急救,体育系理论教研室,李彩洁,急救的概述 出血的急救 急救包扎的方法 骨折的急救 关节脱位的急救 心肺复苏 搬运伤员的方法 抗休克,主要内容,概念: 急救是指对意外或突然发生的伤病事故,进行紧急的临时性的处理。 目的: 保护伤病员的生命安全、避免再度损伤、防止伤口感染、减轻痛苦、预防并发症,为下一步处理做好准备。,第一节 急救的概述,一、急救的组织工作,设置急救点: 在固定场地训练或比赛时,应就近设急救点;训练路线不固定的(马拉松),可设流动急救点,把急救箱放在随行的机动车上;医务工作者和保健员共同负责急救点的工作。 准备急救物质: 冷敷品、大的压迫棉垫、黏胶和缝合包、绷

2、带、三角巾、止血带及常用的急救药物;对于易发生损伤的比赛项目预先查看比赛路线;在易受伤的地点设置急救站、配备急救车辆,并确定后方医院。,急救的概述,二、现场的具体急救工作原则,(一)初步诊断 收集病史: 受伤的经过、时间、原因、动作、部位、范围、伤病员的自我感觉等。 就地检查:全身状况观察和局部检查 有无呼吸道阻塞、呼吸困难判断有无休克(呼吸急促、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出汗) 有无创口,外出血及内出血有无颅脑损伤(神志不清、瞳孔改变、耳鼻道出血)有无胸腹部损伤有无骨及关节损伤(肢体肿胀、疼痛、畸形及功能丧失) (二)初步急救处理 按不同情况进行初步急救,急救的概述,一、出血的分类: 1、

3、按有无创口与外界相通 内出血:血液从损伤血管内流出后注入皮 下组织、肌肉、体腔、胃肠及呼吸器官。 外出血:血液从皮肤创口处向体外流出 2、外出血按受伤血管 动脉出血:颜色鲜红,出血速度快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流速缓慢 毛细血管出血:呈点状渗出并融合成片,常能自行凝固。,第二节 出血的急救,二、止血的方法 (一)冷敷法:用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冰袋、冰水) (二)抬高伤肢法:四肢小静脉或毛细血管出血的止血,常在绷带加压包扎后使用。 (三)加压包扎法:创口先用无菌纱布覆盖压迫伤口,再用三角巾或绷带用力包扎。适用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出血的止血。 (四)加垫屈肢止血法:在无骨折和关节损伤前提下,将棉垫

4、或绷带卷放在肘或膝关节窝上,屈曲小腿或前臂,在用绷带做“8”字形缠好。,第二节 出血的急救,(五)直接指压止血法 用食指指腹在垫上清洁手帕或纸巾等的情况下直接压迫出血动脉的近心端。 (六)间接指压止血法 (七)止血带止血法 橡皮止血带:特制胶皮管 气性止血带:血压计袖带 布制止血带:三角巾折成带状或其他布,第二节 出血的急救,一、绷带包扎法 类型 (一)环形包扎法 (二)螺旋形包扎法 (三)转折型包扎法 (四)“8”字形包扎法 适用部位 二、三角巾包扎法 (一)手部包扎法 (二)头部包扎法 (三)足部包扎法 (四)大悬臂带 (五)小悬臂带,第三节 急救包扎的方法,(一)环形包扎法,急救包扎的方

5、法,把绷带头斜放,用手压住,将绷带卷绕肢体包扎一圈后,再将带头的一个小角反折过来,然后继续绕圈包扎,后一圈压前一圈,约包扎34圈即可。,(二)螺旋形包扎法,急救包扎的方法,以环形包扎法开始,然后将绷带向上斜形缠绕,后一圈压住前一圈的1213.,(三)转折形包扎法,急救包扎的方法,(三)“8”字形包扎法,急救包扎的方法,从关节开始,先作环形包扎法,后将绷带斜形缠绕,一圈绕关节上方,一圈绕关节下方,两圈在关节凹面交叉,反复进行,逐渐远离关节,每圈压住前一圈的12或13.,(一)手部包扎法,急救包扎的方法,三角巾平铺,手指对向顶角,将手平放在三角巾顶角向上反折,再将三角巾两地角向手腕背部交叉围绕一圈

6、,在腕背侧打结,(二)头部包扎法,急救包扎的方法,三角巾底边置于前额,顶角在后,将底边从前额绕至头后,压住顶角并打结。若底边较长,可在枕后交叉后再绕至前额打结。最后,把头角拉紧并向上翻转固定。,(三)足部包扎法,急救包扎的方法,(四)大悬臂带,急救包扎的方法,用于除锁骨和肱骨骨折以外的上肢损伤,将大三角巾顶角放在伤肢后,一底角放在健侧肩上,肘关节屈曲90放在三角巾中央,下底角上折,包住前臂并在颈后与上方底角打结。最后把肘后的顶角折在前面,用别针固定。,(五)小悬臂带,急救包扎的方法,用于锁骨和肱骨骨折,将大三角巾叠成四横指宽的宽带,中央放在伤侧前臂的下13处,两端在颈后打结。,概念 骨折是指骨

7、与骨小梁的连续性发生断裂。 骨折急救的目的: 用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抢救生命,保护患肢,使伤者能安全迅速地送至医院。,第四节 骨折的急救,直接暴力 骨折发生于暴力直接作用的部位(如跌倒时膝盖直接撞击地面引起髌骨骨折) 传达暴力 骨折发生在暴力作用点以外的部位(跌倒手掌撑地,由跌倒时的冲力所引起的地面反作用力沿上肢向上传导,可引起桡骨远端,尺骨及肱骨骨折) 牵拉暴力 由于不协调的、急剧猛烈的肌肉收缩或韧带突然紧张而引起附着部的撕脱性骨折(股四头肌猛烈收缩引起髌骨或胫骨粗隆的撕脱骨折) 积累性暴力 多次或长期积累性暴力作用引起骨折亦称疲劳性骨折(反复跑跳或长途行军引起腓骨的疲劳性骨折),一、骨折的原因

8、,骨折的急救,按骨折周围软组织的病理情况 1、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黏膜完整,断端与外界不相通。 2、开放性骨折:骨折锐端穿破皮肤,直接与外界相通。 按骨折断裂的程度 1、不完全骨折:骨的连续性未完全破坏 2、完全骨折:整个骨的连续性包括骨外膜完全破裂,二、骨折的分类,骨折的急救,按手法复位外固定后骨折的稳定性 1、稳定骨折:骨折面横断面经反复固定后,不易再移位。 2、不稳定骨折:斜面骨折、粉碎性骨折等经反复固定后,易再移位。 按骨折线的形态 (裂缝、骨膜下、青枝、撕裂、横、斜、螺旋、粉碎性、嵌入),二、骨折的分类,骨折的急救,疼痛:骨折当时疼痛较轻,随后即加重,活动受伤肢体则更疼,持续剧痛

9、可引发休克。 肿胀和皮下淤血:骨及周围软组织的血管破裂,发生局部出血和肿胀。 功能障碍:肢体不能站立、行走或活动 畸形:伤肢缩短、成角或可旋转 异常活动或骨摩擦音:轻微移动肢体时,断段互相摩擦出现摩擦音。 压痛和震痛:骨折处有敏锐的压痛或轻轻叩击远离骨折部位,骨折处出现疼痛。 X线拍片:骨折裂痕、断裂或粉碎,三、骨折的症状与体征,骨折的急救,防治休克: 早期就地实施制动固定术,并在骨折部位部位注射12的普鲁卡因止痛。针刺人中、十宣,或50葡萄糖静脉注射、吸氧、平卧保暖是升压和预防休克发展和治疗的简要措施。 就地固定: 先牵引再上夹板便于转运。未经固定不得随意移动。 先止血再包扎伤口: 先清洗伤

10、口,再用消毒巾包扎,612小时内送达医院,并注射破伤风血清。暴露在伤口外的骨折断端,敷上清洁纱布,包扎固定后急送医院。,四、骨折的急救原则,骨折的急救,夹板的长短、宽窄适宜,使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都固定 夹板用绷带或软布包垫,两端用棉花或软布添妥。 肢体明显畸形影响固定时可将伤肢沿纵轴稍加牵引后再固定。 绷带或布条应缚在骨折处的上下端,固定牢靠,松紧适中,并露出指(趾)端。若发现苍白、发麻、发凉、疼痛或变紫,立即松懈重新固定。 上肢固定后,用悬臂挂于胸前;下肢骨折固定后,把患腿与健腿捆缚在一起。,五、骨折急救的注意事项,骨折的急救,常见骨折的固定法,六、骨折急救固定法,骨折的急救,概念: 凡相连

11、(邻)两骨之间失去正常的连接关系。 关节复位的原则: 1、使脱位的关节端按原来脱位的途径退回原处; 2、实施复位的时间越早越好; 3、严禁动作粗野和反复复位; 4、关节活动恢复正常、骨性标志复原、X线显示复位完整意味着复位成功; 5、复位后将关节固定在稳定的位置上,并加强功能锻炼 6、无法复位时立即送医院处理。 体育运动中常见的关节脱位:,第五节 关节脱位的急救,一、肩关节前脱位,(一)损伤机制: 上臂外展位突然过度背伸或过度外旋;上臂外展位时,手或肘部着地。 (二)症状与诊断: 1、跌倒时手或肘部着地的受伤史; 2、肩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 3、肩关节周围明显压痛; 4、上臂固定于外展2530

12、 5、关节脱位不久有明显肿胀 6、方肩畸形 7、Dugas症阳性,即患侧手不能触到健侧的肩部,肘关节内侧不能靠于胸前壁。 8、触诊发现肩峰下有凹陷,锁骨下或喙突下可摸到肱骨头 9、X线检查可进一步了解关节局部变化(脱位方向、程度及是否合并骨折),关节脱位的急救,(三)急救固定方法 取三角巾两条,分别折成宽带,一条悬挂前臂,另一条绕过伤肢上臂,在健侧腋下打结。 (四)整复方法 1、Kocher法 2、牵引整复法 整复后用绷带将前臂固定于胸壁,直至关节囊或周围软组织愈合后,再开始活动。一般固定时间为三周。,一、肩关节前脱位,关节脱位的急救,科氏法(Kochers法),此法在肌肉松弛下进行容易成功,

13、切勿用力过猛,防止肱骨颈受到过大的扭转力而发生骨折。 手法步骤: 一手握腕部,屈肘到90度,使肱二头肌松弛,另一手握肘部,持续牵引,轻度外展,逐渐将上臂外旋,然后内收使肘部沿胸壁近中线,再内旋上臂,此时即可复位。并可听到响声。,肩关节前脱位,牵引整复法,患者仰卧,术者位于患侧,双手握住患肢腕部,足跟置于患侧腋窝,两手用稳定持续的力量牵引,牵引中足跟向外推挤肱骨头,同时旋转,内收上臂即可复位。复位时可听到响声,肩关节前脱位,二、肘关节后脱位,(一)损伤机制 外力使肘关节过伸或外展致使肘关节内侧副韧带断裂引起。 (二)症状与体征 肘关节保持在半屈曲位,屈伸限制,上肢缩短,肘前三角部膨出,肘前后径加

14、大,局部肿胀。 (三)急救固定方法 铁丝夹板弯成合适的角度,置于肘后,用绷带缠紧,在用小悬臂带挂起前臂。若无铁丝夹板,则用大悬臂带包扎固定。 (四)整复方法 牵引屈肘法,牵引屈肘法,助手双手握患肢上臂,术者一手握患肢腕部,对抗牵引,另一手拇指扣住肱骨下端,向后上方推按,余四指置肘后鹰嘴突部向前下方端托即复位。,肘关节后脱位,概念: 以人工呼吸代替病员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挤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第六节 心肺复苏,常温情况下,心脏停搏3秒的病人就感到头晕;10秒即出现晕厥;3040秒后瞳孔散大;60秒后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46分钟大脑发生不可逆转的损伤。因此,对于心脏停搏、

15、呼吸骤停的病人应当在4分钟内进行抢救。,一、人工呼吸 1、仰额举头 2、人工呼吸 二、胸外心脏按压 1、胸外心脏按压定位 2、胸外心脏挤压 3、按压定位错误显示,第六节 心肺复苏,对于呼吸心跳均停止的病人,应同时人工呼吸和心外按压应同时进行。 按压与吹气的比例: 单人操作:15:2 双人操作:5:1,一、徒手搬运 1、扶行法:救护者站在身旁,将其一侧上肢绕过救护者颈部,用手抓住伤病者的手,另一只手绕到伤病者背后,搀扶行走。适合那些没有骨折,伤势不重,能自己行走、神志清醒的伤病员。 2、抱持法:救护者蹲在伤病者的一侧,面向伤员,一只手放在伤病者的大腿下,另一只手绕到伤病者的背后,然后轻轻抱起伤病

16、者。适于年幼或体轻、无骨折且伤势不重的伤员。如有脊柱或大腿骨折禁用此法。,第七节 搬运伤员的方法,3、托椅式搬运法:两名救护者面对面各自用右手握住自已的左手腕。再用左手握住对方右手腕,然后,蹲下让伤病者将两上肢分别放到两名救护者的颈后,再坐到相互握紧的手上。两名救护者同时站起,行走时同时迈出外侧的腿,保持步调一致。 适用于神志清醒足部损伤而行走困难的伤员,第七节 搬运伤员的方法,4、卧式三人搬运法 三名救护者同站于伤员的一侧。第一个人以外侧的肘关节支持伤员的头颈部,另一肘置于伤员的肩胛下部;第二人用双手自腰至臀托抱伤员;第三人托抱伤员的大腿下部及小腿上部。三人行走要协调一致。,第七节 搬运伤员的方法,二、器械和车辆搬运法 1、担架搬运法: 担架用棉被或毛毯垫好,将病人放入,并盖好保暖。如有脊椎骨折,可采用门板、床板。 2、车辆搬运: 当伤员伤势严重,运送路程较远,最好用救护车。,第七节 搬运伤员的方法,一、概念: 是人体遭受体内外各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