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常见内科病及传染病的防治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431620 上传时间:2019-04-27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常见内科病及传染病的防治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大学生常见内科病及传染病的防治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大学生常见内科病及传染病的防治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大学生常见内科病及传染病的防治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大学生常见内科病及传染病的防治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常见内科病及传染病的防治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常见内科病及传染病的防治解析(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概述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常见病因为病毒,少数由细菌引起。患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有一定的传染性,而且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应积极防治。 病因学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有7080由病毒引起。主要有流感病毒(甲、乙、丙)、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其感染的主要表现为鼻炎、咽喉炎或扁桃腺炎。 当有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 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

2、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 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发病,尤其是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 病如鼻旁窦炎、扁桃体炎者,更易罹病。 流行病学 本病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节多发,可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被污染的用具传播,多数为散发性,但常在气候突变时流行。由于病毒的类型较多,人体对各种病毒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较弱且短暂,并无交叉免疫,同时在健康人群中有病毒携带者,故一个人一年内可有多次发病。,临床表现 根据病因不同,临床表现可有不同的类型: 一、普通感冒 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成人多数为鼻病毒引起,次为副流感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

3、等。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d后变稠。可伴咽痛,有时由于耳咽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少量咳嗽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检查可见鼻腔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一般经57d痊愈。 二、病毒性咽炎、喉炎 根据病毒对上、下呼吸道感染的解剖部位不同引起的炎症,反应,临床可表现为咽炎、喉炎和支气管炎。 急性病毒性咽炎 多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和灼热感,疼痛不持久,也不突出。当有咽下疼

4、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咳嗽少见。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感染时可有发热和乏力。体检咽部明显充血和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且触痛。腺病毒咽炎可伴有眼结合膜炎。 急性病毒性喉炎 多由鼻病毒、流感病毒甲型、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声嘶、讲话困难、咳嗽时疼痛,常有发热、咽炎或咳嗽,体检可见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可闻及喘息声。 三、疱疹性咽峡炎 常由柯萨奇病毒A引起,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病程约一周。检查可见咽充血,软腭、腭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有,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多于夏季发作,多见儿童,偶见于成人。 四、咽结膜热 主要由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有发热,咽

5、痛 、畏光、流泪,咽及结合膜明显充血。病程46d,常发生于夏 季,游泳中传播。儿童多见。 五、细菌性咽扁桃体炎 多由溶血性链球菌引,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起病急,明显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检查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点状渗出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肺部无异常体征。 并发症 常见的并发症可有鼻窦炎、中耳炎、眼结合膜炎、颈淋巴结炎及咽后(或侧)壁脓肿。向下发展可引起支气管炎及肺炎。,少数并有细菌感染时对体弱儿、老人尚可引起全身及其他部位的 并发症如败血症、脑膜炎、以及肾炎。儿童链球菌感染常常并发 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变态反应性疾病。

6、辅助检查 一、血象 病毒性感染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细菌感染有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象。 二、病毒和病毒抗原的测定 视需要可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血清学诊 断法和病毒分离和鉴定,以判断病毒的类型,区别病毒和细菌 感染。细菌培养判断细菌类型和药敏试验。 诊断 根据病史、流行情况、鼻咽部发炎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周 围血象和胸部X线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进行细菌培养和病毒分,离,或病毒血清学检查、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 血凝抑制试验等,可确定病因诊断。 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一、过敏性鼻炎 临床上很象“伤风”,所不同者起病急骤、鼻腔发

7、痒、频繁喷 嚏、流清水样鼻涕,发作与环境或气温突变有关,有时对异常气 味亦可发作,经过数分钟至12h痊愈。检查:鼻粘膜苍白、水 肿,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粒细胞增多。 二、流行性感冒 常有明显的流行。起病急,全身症状较重,高热、全身酸痛 、眼结膜炎症状明显,但鼻咽部症状较轻。取患者鼻洗液中粘膜 上皮细胞的涂片标本,用荧光标记的流感病毒免疫血清染色,置 荧光显微镜下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或病 毒分离或血清学诊断 可供鉴别。甲型H1N1流感为病毒变异导致,临床与一般流感无,法分别,重症高危人群包括孕妇、肥胖者(BMI3039)、年龄 5岁以下儿童、65岁以上老人、有基础疾病者。病原学检查有 病毒核酸

8、检测、病毒分离、血清抗体检查。 三、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 如麻疹、脊髓灰质炎、脑炎等在患病初常有上呼吸道症状, 在这些病的流行季节或流行区应密切观察,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 检查,以资区别。 治疗 对呼吸道病毒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或中医治疗为 常用措施。 一、对症治疗 病情较重或发热者或年老体弱者应卧床休息,忌烟,多饮水, 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如有发热、头痛,可选用解热止痛片如复方 阿司匹林、去痛片等口服。咽痛可用消炎喉片含服,局部雾化治 疗。鼻塞、流鼻涕可用1麻黄素滴鼻。,二 、病原学治疗 如有细菌感染,可选用适合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红霉素、 螺旋霉素、氧氟沙星。单纯的病毒感染一般可不用抗

9、生素。 化学药物治疗病毒感染,尚不成熟。吗啉胍(ABOB)和病 毒唑对流感病毒和呼吸道病毒有一定疗效。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噢司他韦、扎那米韦敏感。阿糖腺苷对腺病毒感染有一定效果。利福平能选择性抑制病毒RNA聚合酶,对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有一定的疗效。近年发现一种人工合成的、强有力的干扰素诱导剂聚肌胞(简称poly l:C)可使人体产生干扰素,能抑制病毒的繁殖。 三、中医治疗 采用中成药或辨证施治的原则对上呼吸道感染有其独到之处。,预防 增强机体自身抗病能力是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好的办法。如坚持有规律的合适的身体锻炼、坚持冷水浴,盐水漱口,提高机体预防疾病能力及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10、做好防寒工作,避免发病诱因。生活有规律,避免过劳,特别是晚上工作过度。注意呼吸道病人的隔离,防止交叉感染等。,概述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病毒或细菌感染,物理、化学性刺激或过敏反应等对气管-支气管粘膜所造成的急性炎症。 病因学 1、受凉和过度疲劳可削弱上呼吸道的生理性防御机能,使感染有发展的机会,所以发病多见于寒冷季节,健康成年人多半由腺病毒或流感病毒引起,病毒感染抑制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和纤毛细胞的活力,使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等细菌有入侵的机会。,2、 鼻窦炎或扁桃体感染的分泌物吸入后也可引起本病。物理与化学性刺激如过冷空气、粉尘、某些刺激性气体等,均易引起本病。 3、 对细菌、蛋白质过

11、敏也可发病。 4、 寄生虫如钩虫、蛔虫等幼虫在肺脏移行时,也可以引起支气管炎。 临床表现 起病往往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鼻塞、喷嚏、咽痛、声嘶等。全身症状轻微,仅有轻度畏寒、发热、头痛及全身酸痛等。咳嗽开始不重,呈刺激性,痰少。12天后咳嗽加剧,痰由粘液转为粘液脓性。较重的病例往往在晨起、睡觉体位改变,吸入冷空气或体力活动后,有阵发性咳嗽。有时甚至终日咳嗽。剧咳时可伴恶心呕吐或胸腹肌痛。当伴发支气管痉挛,可有哮鸣和气急。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一般呈自限性,发热和全身不适可在35天消退,咳嗽有时延至数周方愈。,粘液分泌物在较大支气管时,可有粗的干性罗音,咳嗽后消失。水样分泌物积留在小支气管时,则

12、在肺部听到湿性罗音。 X线胸片无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深。病毒感染者血淋巴细胞可增加,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 病史、临床症状体征、结合外周学象和胸部X线检查结果可以作出临床诊断,痰液涂片和培养有助于病因诊断。 多种疾病如肺结核、肺癌、支原体肺炎、肺脓肿、麻疹、百日咳、急性扁桃体炎等应与急性支气管炎鉴别。 流行性感冒在症状上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颇相似,但全身症状较显著,发热、头痛和周身酸痛较为明显;白细胞数量减少。根据流行病史、补体结合试验和病毒分离可确诊。,治疗 1、一般治疗 休息、保温、避免吸入粉尘和刺激性气体。 2、对症治疗 镇咳、祛痰、解痉和抗过敏

13、3、抗菌药物治疗 预后和预防 多数预后良好,极少数可并发肺炎或发展为慢性支气管炎。 预防以避免感冒、吸入有害气体、增强体质为主。,概述 终末气道、肺泡腔及肺间质在内的肺实质炎症,称之。 WHO资料显示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2位死亡原因。 病因分类: 细菌性 占80% ()菌院外感染多见,肺 炎双球菌 ()杆菌院内感染多见。 厌氧菌肺脓肿、支扩时并发。 病毒性 不易诊断。 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在院外感染中也常见。 真菌性 多为二重感染。 其它 如衣原体、寄生虫感染。 其它非感染性肺炎。,临床表现 (一)症状 1、前驱症状 2、发热 3、胸痛 4、咳嗽、咳痰 5、气促紫绀 6、其他:胃肠道症状,重症

14、:肠胀气 (二)体征: 1、急性病容 2、肺部体征 3、皮肤粘膜出血点 4、紫绀 5、颈强 6、严重感染:休克、DIC、ARDS、 神经精神症状,并发症 1、感染性休克 2、心肌炎 3、胸膜炎、脓胸、肺脓肿 实验室检查 1、WBC,中性粒细胞80%,核左移,中毒颗粒 2、痰涂片:革兰染色、荚膜染色 3、痰培养 4、聚合酶联反应(PCR)检测、荧光标记抗体检测 X线检查 诊断的主要手段 诊断、鉴别诊断 症状体征X线,1、干酪性肺炎 2、其他病原体肺炎:葡萄球菌、克雷白杆菌;病毒、支原体肺炎 3、急性肺脓肿 4、肺癌并阻塞性肺炎 5、其他:急腹症、膈下脓肿、肝脓肿、胆囊炎、胰腺炎、阑尾 炎、肺梗死

15、、渗出性胸膜炎 治 疗 (一)抗生素 首选:青霉素 次选:红霉素、林可、头孢菌 素、氟喹诺酮类 疗程:57天,或热退后3天 (二)支持疗法 (三)对症治疗 (四)并发症处理 预 后 、预 防,流行病学 1、最古老的传染病之一 2、耐药菌的出现及扩展、HIV、控制规划的不完善导 致全球结核病疫情明显上升。 3、化学药物是治疗结核最有效方法。 4、肺结核病因明确,防有措施,治有办法。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结核菌 (二)感染途径 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泌尿生殖系统。 (三)人体的反应性 1、免疫与变态反应 2、初感染与再感染,治疗 (一)化疗 1、化疗原则 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全程。 2、化疗方法 a、标准化疗与短程化疗 b、间歇用药,两阶段用药 3、抗结核药物 一线药物,二线药物 a. 异烟肼(H) b. 利福平( R) c. 链霉素 ( S ) d. 吡嗪酰胺 ( E ) e. 乙胺丁醇 ( P ),概 述 流行最广 18.8 隐蔽最深 无特异性症状 危害最烈 并发症,合并症 高血压的 “三高” 患病率高:1991年患病率为11.42%,患病人数9000万,1998年患病率为18.8%, 大约有1.6亿患者。 致残率高:脑卒中患者70%有高血压,抗高血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