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病理学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430569 上传时间:2019-04-27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4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病理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动物病理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动物病理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动物病理学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动物病理学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物病理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病理学(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生理状态下,血液循环可运送氧和营养物质,以供给全 身各组织的需要,同时把组织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 物运走,它是机体正常新陈代谢的重要保证。机体通过神 经体液调节,而使心血管各部分的活动联结成为统一的整 体,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血液循环的正常运行,对保证机体能动地适应 不断变化着的外界环境和体内正常状态是十分必 要的。如果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必将引起器官组 织的代谢紊乱.功能失调。甚至形态结构改变。 血液循环的机能能适应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发 生相应的改变,但其适应性有一定的限度。当外 界环境的要求超出血循系统的适应能力时,就会 导致血循障碍。,第四章 局部血液循

2、环障碍,全身性是由于心脏血管系统的疾病或 血液本身状态的改变所造成的波及全身 血循障碍 各器官的血循障碍 局部性是指机体的个别器官或局部组 织发生循环障碍的现象。 本章主要论述局部血循障碍。 血液循环得以正常进行的条件: 1. 血循中枢功能正常 IF异常,则 全身性血循障碍。 2. 心血管系统结构功能正常 IF:血管壁通透性/ 完整性 破坏出血.水肿. A.性充血 血液速度和血量改变 V.性充血(郁血) 3. 血液的正常状态 IF 局部贫血 血液性状异常:血栓形成。 栓塞.梗死 血循障碍的表现形式。,第四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一节 局部充血,充血定义: 机体局部组织/器官的血管内血 液含量多

3、于正常, 称为局部充血(local hyperemia).它是局部小动脉毛细血管或 小静脉扩张.充盈血液的结果.据发生机理 不同。局部充血分为 动脉性充血(arterial hyperemia) 静脉性充血(venous hyperemia),第四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一节 局部充血,一.动脉性充血(arterial hyperemia) 由于小动脉及毛细血管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 和器官中的血液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动脉性充血 简称充血.充血可分为生理性充血和病理性充血 生理性充血如当器官组织的机能活动加 强时;如采食后的胃肠充血;运动时肌肉的充血; 冬季出外脸发红,这时局部血量增加是为了局部 组

4、织器官代谢活动的需要。 病理性充血-是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发生的。 例如:炎症局部充血等。,第四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一节 局部充血,一. 动脉性充血 (一).原因及发生机理 原因: 机械的摩擦、温热、酸碱和微生物.寄生虫 及其毒素等刺激物作用于局部组织或器官达到一定强度 时,均可引起充血。 发生机理: 机体内小血管的舒缩是受植物性N支配 的.生理情况下,交感缩血管N处于兴奋状态而使小血管平 滑肌保持一定的紧张度小血管处于一定的紧张状态。 当上述病因作用于机体的感受器,反射性地使缩血管神 经发生抑制神经冲动发放小血管平滑肌紧张度 交感神经兴奋性充血。血管扩张除神经反射机理外, 还可能在某些病理

5、性产物的直接作用下发生扩张。如:炎 症初期炎区内产生的组织胺。5羟色胺等血管活性物质 可直接损害炎区的小动脉管,使血管平滑肌的紧张度 血管扩张.可见,充血的机制关键在于病因通过各种方式 使小血管壁的平滑肌紧张状态发生改变来实现的。,第四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一节 局部充血,一、动脉性充血 (一).原因及发生机理 机械摩擦.温.热.酸. 病原微生物.寄生虫 机体 神经反射作用 炎性产物 交感神经兴奋性 组织胺 刺激 5羟色胺 炎区小血管 缩血管冲动 刺激 炎区感觉神经末梢 小血管平滑肌紧张度 小血管平滑肌舒张 血管扩张 充血,第四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一节 局部充血,一. 动脉性充血 (一)

6、.病理变化 动脉充血时,小动脉扩张,开放的毛 细血管增多,局部动脉血增加,血流速度加快,因而表现为 局部组织鲜红,温度上升,体积增大(肿大),新陈代谢旺盛 腺体/粘膜的分泌增多。(红.肿.热) 镜下: 毛细管扩张,内充多量红细胞(正常时只有 1-2个),开放毛细管的数量增多。 (一).结局 动脉性充血常是暂时的,病因消 除后即可恢复。充血能使局部血循旺盛,氧及营养物 质增多,并促进物质代谢,使功能增强。因而临床上常利 用热敷、透热疗法等,促使局部充血,以活疗某些疾病. 有时充血也可造成不良影响.如颅内充血时会引起头晕 头痛,甚至造成血管破裂形成脑溢血而使机体死亡。炎性 充血意义后叙。,第四章

7、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一节 局部充血,二.静脉性充血(venous hyperemia) 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小静脉和毛细血管中血 液淤积,使局部组织或器管中静脉血含量增多, 即为静脉性充血,简称“淤血”congestion (一)原因 V.管受压:血管外肿物.绷带过紧. 局部淤血 肠扭转时相应的局部系膜及肠管 V.管腔阻塞:静脉管炎.静脉内血栓时 心功能不全 左心机能不全肺郁血 全身性淤血 心力衰竭 右心心力衰竭肝郁血 肺循环障碍,第四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一节 局部充血,二.静脉性充血 (二) 发生机理及病理变化 由于静脉血回流受阻,血流减慢/停滞,血中氧 下降,还原血红蛋白增多5%以上

8、,故郁血部位呈 暗红色或紫红色,在可视粘膜或皮肤则呈紫蓝色 此症状称为紫绀/发绀(cyanosis) 血流慢血中热量大量释放,氧代谢 局部温度 产热 V.血量血管内液体外渗淤血性水肿 V.压 +缺氧 血管壁损伤淤血性出血,第四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一节 局部充血,二.静脉性充血 (二) 发生机理及病理变化 细胞代谢实质细胞脂变.萎缩 缺氧 长期郁血时 甚至坏死 郁血性坏死 营养不良 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组织变硬 网状纤维胶原化 淤血性硬化 实质器官郁血的共同病变/基本变化:体积增大,紫红 黑红.边缘变纯,被膜紧张,切面外翻,有血样液体流出. 镜下:小V.及毛细血管扩张,充盈红细胞,小血管周围

9、的间隙及结缔组织内积聚水肿液(镜下间隙增大,组织疏 松),慢性郁血时还可见主质细胞变性坏死,纤维增生等. 管状器官如肺可见粉红色泡沫状液体。,第四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一节 局部充血,二. 静脉性充血 (三).常见脏器郁血表现 1.肝郁血:原因:当右心心力衰竭时,首先引起肝脏郁血。WHY? 肝静脉与后腔静脉直接相连,肝静脉缺乏静脉瓣装置. 肝郁血时 眼观:肝体积增大,重量上升,呈暗紫红色,被膜紧张, 边缘纯圆,切面外翻、流出大量暗红色血液。镜检:见肝小叶中央部 位的窦状隙及中央静脉扩张,其中充满红细胞。 郁血时间较长,即慢性肝郁血时,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的肝细胞索 (即带区域)对损伤的抵搞力最

10、差,氧及营养缺乏最严重,因此此区 肝细胞易于发生萎缩/坏死消失,故此区为大量红细胞所充盈,切面外 观此处呈暗红色。而带供血优先、营养较带好,此区肝细胞仅 发生脂肪变性,而眼观切面该处呈黄色。 因此,肉眼观察这种肝脏时,肝组织切面的色彩不一,即小叶中心 部呈暗红色,周边部呈黄色,形成红黄相间的斑纹,很象中药槟榔的断 面。故又称这种慢性肝郁血的肝脏为“槟榔肝”。 槟榔肝进一步发展可转为淤血性肝硬变(带肝细胞增生,正 常肝细胞消失,网状纤维胶原化),第四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一节 局部充血,二. 静脉性充血 (三).常见脏器郁血表现 2. 肺淤血 原因 :左心功能或全心衰竭, 腹腔内压。 病变 眼

11、观:体积;紫红色;被膜光滑紧张;重量(沉 浮实验呈半浮半沉状),质地稍坚韧.切面见大量暗红色凝 固不全的血液(缺氧凝血酶活性),支气管内出灰红或 淡红色泡沫性液体(这是鉴别肺郁血的一个重要标志)。 镜观:肺泡壁毛佃血管扩张,充满大量红细胞,肺泡腔 内积聚有水肿液(红染均质无定型结构)。郁血进一步发 展,毛细血管通透性红细胞漏出(出血)至肺胞腔内, 此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即肺中尘细胞)吞噬后,血红蛋白转 化成棕黄色的含铁血黄素,此种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吞噬细 胞能随痰咯出。因这种细胞常出现于心力衰竭患者 的痰中,故称为 “心力衰竭细胞” (heart failure cell),第四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

12、碍 第一节 局部充血,二. 静脉性充血 (四) 结局 取决于引起郁血的原因.程度.持续的久暂,以及侧支血 循环建立的情况等。 If V.受阻能及时解除,淤血时间短,则淤血现象可逐渐 消失恢复正常。但If病因除不去,组织持续淤血组织 缺氧氧化不全的酸性产物积聚血管壁通透性 淤血性水肿/出血。If实质器官长期郁血主质细胞变性. 萎缩.坏死,同时伴以纤维组织增生淤血性硬变。 槟榔肝进一步发展可转为淤血性肝硬变(带肝细胞增 生正常肝细胞消失,网状纤维胶原化) 肺长期淤血时间质结缔组织增生肺组织变硬,且 间质中有含铁血黄素沉积而呈棕褐色. 称此肺为 “褐色硬化(brown induration)。,第四

13、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二节 局部缺血,一.定义由于动脉管腔高度狭窄/完全闭塞所造成 的局部组织的血淤供应不足/完全断绝。 分为部分缺血及完全缺血二种情况。 二. 原因 1.压迫性缺血由于血管壁受外力压迫动脉管腔变狭窄/闭塞,例如:肿瘤、异物、积液和结扎等。 2.动脉闭塞性由于中小动脉管壁增厚(慢性小动脉类小动脉硬化)或血管内腔被异物(血栓形成,各种栓子)所阻塞血管内腔狭窄或闭塞所致(这类因素除机械性作用外还有血管的反射性痉挛) 3.动脉痉挛性由于某些因素,例如:肾上腺分泌过多,严重创伤.寒冷刺激.碱中毒等缩血管神经兴奋小A 管平滑肌强力收缩管腔持续性狭窄局部血流减少。 4.侧枝性见于瘤胃穿刺

14、放血过速及休克等情况因血液急剧流入腹腔脏器其他器官.组织缺血。,第四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二节 局部缺血 图 动脉阻塞后下部贫血和形成侧枝循环,第四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二节 局部缺血,三.病变 局部缺血的组织因缺血,故而暴露出组织所 固有的色彩.如粘膜皮肤缺血时,外观苍白;肺呈灰白色; 肝呈褐色.缺血的组织温度,体积变小,被膜有皱纹形成, 对缺氧敏感的组织细胞常发生萎缩、变性或坏死。 四.局部缺血对机体的影响 局部缺血的后果取决于缺血的程度.持续时间.器官组 织对缺血敏感程度及有无侧枝循环代偿等因素。 IF 血流完全断绝,则该血管所属的局部组织将发生坏 死,此称为梗死(后叙) 从对缺氧的

15、敏感性来看:脑组织最敏感;心肌与骨肌相 比较,心肌对缺氧敏感,骨肌的耐受能力较强。例如: 心肌在缺血20分钟后,胞浆内MI即开始崩解,Z带消失,30 分钟后即发生坏死。而骨骼肌在缺氧8小时后仍然能存活 而结缔组织缺氧时却出现增生。,第四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三节 血栓形成(Thrombosis),一.概述 在正常有机体内,既存在着凝血因子,也存在着抗凝血 因子,二者维持动态平衡,才能使血液经常保持液态.一旦 这种平衡失调,凝血因子超过抗凝血因子,就会出现血小 板凝集和血液凝固的倾向血栓形成/血管内凝血现象。 1凝血与抗凝血: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体内的血液都是呈正 常的液态。这是保证机体进行正常代谢的必要条件之一。 正常血液中含有一系列凝血因子:。它们以无活 性的酶原形式存在。血液中还有血小板。而且正常机体内也存在 凝血酶原的激活和血小板的破坏,但其量很小,小到不超过生理范围。 又因体内存在着强大的抗凝血机制,因而使凝血过程不超过生理范围。 第二,由于心血管系统结构上的完整性(不使胶原纤维暴露)和 内皮的光滑性,使血小板不能附着。 第三,由于血液有一定的流速。在正常生理状况下,血液在血管 内是不可能凝固的。,第四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三节 血栓形成(Thrombo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