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精)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429869 上传时间:2019-04-27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精)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传染病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精)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传染病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精)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传染病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精)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传染病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精)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精)(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染病医院感染的 预防与控制,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科 高晓东,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衣原体、立克氏体、螺旋体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我国目前的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3类,共39种。 由于传染病的传染性、流行性、反复性、突发性等特点,以及近年来疾病谱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不断有旧病重燃及新病出现。传染病一旦在医院内传播(SARS),后果不堪设想。 核心问题是医源性感染(医院感染),一、传染病概述,医院感染概念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

2、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二、医院感染概述,医院感染的人群界定 医院感染的地点界定 医院感染的时间界定,二、医院感染概述,三、医院感染情况,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

3、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 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三、医院感染情况,四、传染病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一)医院环境及建筑设计布局 流程合理、分区明确、通风良好、设施到位。 二)传染病知识培训 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控制重点环节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五、控制传染源,隔离治疗是预防传染病扩散

4、最有效的方法。 传染病患者住院隔离期间要严格探视制度,应原则上不设陪护;病情需要探视者,应按要求做好防护。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应戴口罩。特殊患者应限制其一切活动在室内,不得离开病房。,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后,再侵入新的易感者前,在外界环境中停留和转移的过程。常见的传播方式有: 1、接触传播 2、飞沫传播 3、空气传播 4、虫媒传播 5、媒介传播,六、切断传播途径,标准预防和隔离措施是防止传染病在医院传播的有效方式。 标准预防 是针对原有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所用的一种预防,将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包括汗液)均视为具有传染性,在接触上述物质、粘膜与非完整的皮肤时

5、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包括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传播;既要防止患者将疾病传染给医务人员,又要防止医务人员将疾病传给患者,强调双向防护。,六、切断传播途径,七、标准预防,标准预防主要措施: 一 手卫生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或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它是最简单 、有效、方便、经济的措施。,七、标准预防,2、戴手套 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

6、、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亦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 注意:1、在处置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 换手套; 2、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3、正确使用口罩、防护镜和面罩。 戴口罩及护目镜也可以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的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 4、适时穿隔离衣或防护服。 穿隔离衣为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和大量的传染性材料污染时才使用。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七、标准预防,5、污染的医疗仪器设备或物品的处理: (1)可复用的医疗用

7、品和医疗设备,在用于下一病人时根据需要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2)处理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仪器设备时,要防止工作人员皮肤和黏膜暴露,工作服的污染,以致将病原微生物传播给病人和污染环境。 (3)需重复使用的利器,应放在防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处理和防止刺伤。 (4)一次性使用的利器,如针头等放置在防刺、防渗漏的容器内进行无害化处理。 (5)医疗废物的管理,七、标准预防,6、物体表面、环境、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 (1) 对医院普通病房的环境、物体表面包括床栏、床边、床头桌、椅、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定期清洁,遇污染时随时消毒。 (2) 在处理和运输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

8、被服、衣物时,要防止医务人员皮肤暴露、污染工作服和环境。 (3) 可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清洗、消毒后再使用,对隔离病人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餐饮具。 (4) 复用的衣服置于专用袋中,运输至指定地点进行清洗、消毒,并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泄露。,七、标准预防,隔离原则 标准预防相应传播途径隔离: 1)隔离室应有隔离标示,并限制人员出入。 2)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3)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 4)建筑布局符合相应的规定。,八、基于传播方式的隔离预防,接触传播的隔离预防 接触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

9、等患者,在标准预预防的基础上采用接触传播隔离预防。 一)患者的隔离预防 1、患者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 2、无条件时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 3、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4、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它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八、基于传播方式的隔离预防,二)防护隔离 1、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手套; 2、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戴双层手套。 3、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使用后的一次性隔离衣,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4、

10、隔离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八、基于传播方式的隔离预防,空气传播的隔离预防 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结核、流行性脑膜炎、腮腺炎、水痘、麻疹、肺鼠疫、肺出血热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一)患者的隔离预防 1、患者单间安置,通风良好。 2、无条件时,相同病原微生物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不同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应分开安置,可疑传染患者安置在单人隔离间。,八、基于传播方式的隔离预防,八、基于传播方式的隔离预防,3、无条件收治时,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疗机构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 4、当患者病情容许时,戴医用外科口罩;并限制其活动范围。

11、 5、严格空气消毒。,八、基于传播方式的隔离预防,二)防护隔离 1、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 2、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戴手套。 3、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八、基于传播方式的隔离预防,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 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 接触确诊或可疑感染了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用飞沫传播隔离预防。 一)患者的隔离

12、预防 1、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安置在单人隔离病房。,2、无条件时,相同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一室。不同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应分开安置,可疑传染患者安置在单人隔离间。 3、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4、减少转运;当需要转运时,医务人员注意防护。 5、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 6、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相隔距离在1米以上,加强通风,空气不需特殊处理。探视者戴外科口罩。 7、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消毒。,八、基于传播方式的隔离预防,二)防护隔离 1、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 2、与患者近距离(1米以内)接触,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戴防护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戴手套。,八、基于传播方式的隔离预防,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医院内传播应尤其关注以下几类重点人群 1、免疫力低下的病人 保护性隔离预防接种。 2、密切接触者 单独或集中隔离。 3、医院内工作人员 公卫科、传染科、医务科、院感科等部门加强培训、监督,检查,指导。,九、保护易感人群,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