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推荐-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429027 上传时间:2019-04-27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262.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推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推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推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推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推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推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推荐-ppt】(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第一节 精气学说 第二节 阴阳学说 第三节 五行学说 第四节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第一节 精气学说,古代哲学精与气的基本概念 # (一)精的基本概念:精,又称精气,古哲学中,一 般泛指气,是一种充塞宇宙之中的无形而运行 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 在某些情况下专指气中的精粹部分,是构成人 类的本原 。 (二)气的基本概念:古哲学中,指存在于宇宙之中 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 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 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其存在形式 无形处于弥散而运动状态; 有形处于凝聚而稳定的状态; 二、精气的运动变化: 气的

2、运动气机; 其运动形式:升、降、出、入、聚、散。 气化:是指伴随着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各种 变化的过程。,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 精气的运动变化: 气与形之间的转化 形与形之间的转化 气与气之间的转化 有形之体自身的不断更新变化 气化过程分为“化”与“变”两种不同的类型。 化指气的缓和的运动所促成的某些改变 变指气的剧烈的运动所促成的显著变化,气化的形式,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1、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2、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 感应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动、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四、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人类与宇宙中的他物不同,不仅有生命,还有 精神活动

3、,故由“精气”,即气中的精粹部分所化生。,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对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 1、对中医学精学说建立的影响 中医学的精又称精气,是指藏于脏腑中的液 态精华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 基本物质。包括 父母遗传的生命物质先天之精 后天获得的水谷之精后天之精,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对中医学气理论形成的影响 中医学的气是指人体内生命力很强、不断运动 切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既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激发和调控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感受和传 递各种生命信息的载体。 阴气主凉润、宁静、抑制、肃降; 阳气主温煦、推动、兴奋、升发。 二、对中医整体观念构建的

4、影响,第二节 阴阳学说阴阳鱼太极图,它是以黑白阴阳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鱼,古哲学术语,意为派生万物本原,它形象的表达了阴阳轮转,相反相成是万物生成变化根源的哲理。它展现了一种互相转化,相对统一的形式美,说明: 1、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两部分 构成; 2、构成事物的阴阳两部分,都不是纯阴或纯阳,它们都含着小于自己的反面,通常称大阴含小阳和大阳含小阴。,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 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 括。它既可以标示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对立的两种 事物或现象,又可以标示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 的两个方面。 阴阳概念源于西周,发展于舂秋战国时期。,一、阴阳的

5、概念:#,二、事物的阴阳属性,1、事物阴阳属性的划分 # (1)以人和自然的事物及现象作为划分的对象; (2)以日光的向与背为参照,以事物和现象双 方不同的功能属性、运动趋势、位置、发 展状态为依据,以水火之特性作为阴阳属 性划分的标准。 (3)用取象比类(比较)的方法来划分事物 的阴阳属性。,2、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1)绝对性:指事物的阴阳属性有严格的划分,不 能随意改变,其阴阳属性一经确定即 不可反称(事物的总体属性未变,或 比较的对象或层次未变) 。 (2)相对性:指具体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固定的,而 是可变的(事物的总体属性发生了改 变,或比较的层次或对象变了) 。,二、事物

6、的阴阳属性,交感互藏 交感: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 应交合,亦即相互发生作用。 互藏: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 阴 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 阳 中有阳,阳中有阴。 学 对立 阴阳双方互相制约 、互相斗争的 说 结果“阴平阳 秘”。(相互的动态 的 平衡) 基 依存 阴阳双方各以对方为存在的前提 本 阴消阳长 是事物发生发展的动力 内 阳消阴长 是事物发展的量变过程 容 由阴转阳 形(促)成事物的转化 由阳转阴 (变化)是事物发展的 质变过程,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 1、阴阳对立制约 2、阴阳的互根互用 3、阴阳交感与互藏 4、阴阳消长 5、阴阳转化 6、阴阳自和与平衡,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7、# 1、阴阳对立制约: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 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 (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关系失调,动态平衡遭到 了破坏疾病产生。) 2、阴阳的互根互用: (1)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 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 本的关系; (2)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 进和助长的关系。,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 3、阴阳交感与互藏: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 应而交合,亦即相互发生作用。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赖 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 阴阳交感是在阴阳二气运动的过程中进行的,没有阴阳 二气的运动,也就不会发生阴阳交感。 互藏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

8、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 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阴阳互藏是阴阳双方交感合和的动力根源; 阴阳互藏又是构筑阴阳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关系的 基础和纽带; 阴阳互藏还是阴阳消长与转化的内在根据;,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 4、阴阳消长: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不 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和 消减的变化之中。形式有二。 一方增长另一方消减 一方消减另一方增长 一方增长另一方亦增长 一方消减另一方亦消减,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 5、阴阳转化:指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的条 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既属阴的事 物可以转化为属阳的事物,属阳的事物可以 转化为属阴的事物。 机理与形式:极、重、

9、甚是事物的阴阳总体 属性发生转化的内在因素和必备条件。 渐变 突变,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 6、阴阳自和与平衡: 自和是指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其 协调平衡状态的能力和趋势。(生理自我协 调、病理自我恢复平衡) 平衡是指阴阳双方在相互斗争、相互排斥、 相互作用中处于大体均势的状态即阴阳协调和相 对稳定状态。,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2、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3、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阴阳失调”。 (1)阴阳的偏胜“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 “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 (2)阴阳的偏衰“阳虚则寒” “阴虚则热”,阳偏盛

10、 阴偏盛 正 常 实证 阳偏衰 阴偏衰 正 常 虚证 代表阳 代表阴,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阴阳互损 当阳虚至一定的程度时,因阳虚不能生阴继而出现阴虚的现象,称为“阳损及阴”。 当阴虚至一定的程度时,因阴虚不能生阳继而出现阳虚的现象,称为“阴损及阳”。 4、用于疾病的诊断:“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 阴阳”。 望、闻、问、切四诊,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脉症分阴阳 望 闻 问 切 色泽晦暗 语声低微无 蜷卧静默 尺 去者 阴 力,少言而沉 身寒喜暖 迟者 沉 静,呼吸微弱 涩细小 色泽鲜明 语声高亢宏 躁动不安 寸 至者 阳 亮,多言而躁 身热恶热 数者 浮 动,呼吸有力 大洪滑 声

11、高气粗,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5、用于疾病的治疗:“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 以平 为期。” (1)指导养生 (2)确定治疗原则 A、阴阳偏胜的治疗原则:有余、“实则泻之” 阴偏胜 “阴胜则寒”实寒证“寒者热之” 阳偏胜 “阳胜则热”实热证“热者寒之” 用性质寒凉的药物抑制其亢奋之阳, 以清泻其热。 用性质温热的药物消解其偏胜之阴,以温散其阴 寒。,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确定治疗原则 B、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不足“虚则补之” 阴偏衰 “阴虚则热” 虚热证“阴虚则热” 阳偏衰 “阳虚则寒” 虚寒虚“阳虚则寒” 滋阴制阳(一般不能用寒凉药直折其热)用“壮水之 主、以制阳光”的治法,内经称

12、之为“阳病治阴”。 扶阳抑阴(不宜用辛温发散以散阴寒)用“益火之源、 以消阴翳”的治法, 内经称之为“阴病治阳”。,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确定治疗原则 B、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不足“虚则补之”利用 阴阳的互根互用原理 阴虚: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阳虚: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3)归纳药物的性能,味五味,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分析归纳药物的性能 寒凉属阴(凉次于寒)能清泻阳热之邪,减轻 性四气 消除机体的热象。 温热属阳(温次于热)能祛除阴寒之邪。减轻 和消除机体的寒象。 辛甘淡属阳辛甘发散为阳,淡味渗泄为阳。 酸苦咸属阴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 药物在

13、体内发挥的作用趋向(见下一片),药物,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分析归纳药物的性能 药物在体内发挥的作用趋向 升浮上升发散阳:一般而讲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 吐、开窍等作用的药物,大多药力上行向外,或升 或浮、或两者兼见,故为阳桂枝汤、麻黄汤、补 中益气汤。 沉降 内收、泻下、重镇阴:具有泻下、清热、利尿、 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滞、降逆收敛止呕等 作用的药物,大多药力下行向内,或沉或降、或两 者兼见,故为阴,天麻勾藤饮等。,第三节 五行学说,五行的概念:# 一、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二、五行的特性: 木曰曲直: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火曰炎上:温热、上升、光

14、明; 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 金曰从革:沉降、肃杀、收敛; 水曰润下:滋润、下行、寒凉、闭藏。,五行的概念:# 三、事物或现象的五行归类: 1、归类的标准:以五行特性为依据; 2、归类的对象:以人和自然的事物或现象为 对象进行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 3、归类的方法:主要是“取象比类”和“推演络 绎”。,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 (一)五行相生与相克: 五行相生: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 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五行相生的次序是: 木 火 土 金 水 “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例: 木 土 由于木生火,故“生我”者为木,木为火之“母”;由于火生土,故“我生”者为土,土为火之“子”。,生,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 (一)五行相生与相克: 2、五行相克,是指木、土、水、火、金之间存在着有 序的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五行相克的次序是: 木 土 水 火 金 木 土 水 “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我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