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三讲 物态变化课件11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88427952 上传时间:2019-04-27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3.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三讲 物态变化课件11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三讲 物态变化课件11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三讲 物态变化课件11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三讲 物态变化课件11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三讲 物态变化课件11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三讲 物态变化课件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三讲 物态变化课件11(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温度及其测量,1温度与温度计,冷热程度,冰水混合物,沸水,1,三十七摄氏度,热胀冷缩,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全部浸入,容器壁和容器底,被测液体,稳定,相平,2常用温度计与体温计的区别,缩口,20100,3542,0.1,【提示】(1)温度只能说“是多少”或“达到多少”,不 能说“有”或“没有”。 (2)温度计读数时先找零刻度线,若液柱面在零刻度线以 下,应从零刻度线往下读,反之往上读。 (3)使用温度计时不能使被测物体的温度超过温度计内液 体的沸点,或低于液体的凝固点。 (4)通常不要求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熔化和凝固,2晶体和非晶体,有,没有,吸热,放热,【提示】(1)图象中若有一段线段与

2、“时间轴”平行,则该物体是晶体,否则是非晶体。 (2)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汽化和液化,1汽化和液化,加压,液,气,吸,气,液,放,降温,温度计,秒表,防止热量的散失,下,上,大,小,升高,小,大,低,水蒸气,不变,不变,沸点,吸热,高,【提示】“白雾”“白气”,都是小水滴,它们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2蒸发和沸腾,吸,任何温度,一定温度,表面,内部,表面,缓慢,剧烈,温度,表面积,空气流速,气压,不变,汽化,升华和凝华,放,固,气,吸,气,固,【提示】物态变化与吸、放热的关系图:,热胀冷缩,细,升高,撒盐降低了雪的熔点,蒸发,越快,保持不变,液化,放,凝华,放,升华吸热,温度及其测量,

3、【例1】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_和认清它的分度值。小明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分别进行了三次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操作是_。图乙所示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_,水的温度是_。,【点拨】解答本题关键是分析刻度线在零上还是零下。,【答案】量程 C 2 88,【方法归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温度计的原理以及使用方法的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需掌握: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使用温度计之前一定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物态变化辨别及其过程中的吸、放热,【例2】(2016孝感)下列“

4、物态变化”与其吸热、放热的关系正确的 是( ) A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要吸热 B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要吸热 C寒冷冬天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要吸热 D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要放热,【点拨】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为固态形成的冰晶,是凝华现象;冰化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白气”是口中呼出的气流中的水蒸气遇冷从气态变成液态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干冰极易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熔化、汽化、升华要吸热,凝固、液化、凝华要放热。,【答案】B,【方法归纳】判断物态变化的方法:,自然现象与物态变化,【例3】(2016北京)

5、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 ),【点拨】冰化成水,固态变为液态;雾、露珠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雪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答案】A,【方法归纳】明确水的三种状态:水蒸气为气态,小水滴为液态,小冰晶为固态。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物态变化:,易错易混,1易将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弄混淆,不能正确地描述其温度变化图象。 2误认为窗玻璃上的水珠或冰一定在玻璃的外表面。 3对生活中一些物态变化形成的原因,如“白气”的成因易混。,【例4】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气”。下列有关形成“白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释放“白气”,这是干

6、冰在常温下升华形成的 B打开软木塞的热水瓶口会出现“白气”,这是瓶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清晨能看到河面上有一团团的“白气”,这是河面上的水蒸发形成的 D夏天,打开冰箱时常会出现“白气”,这是冰箱内的空气液化形成的,【点拨】“白气”是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一种现象,是水蒸气由于温度降低发生液化而形成的。,【答案】B,实验一 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 命题点 1石棉网的作用是_; 2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 3水浴加热:试管中的固体完全浸入液体中,但不要碰到烧杯 _,其优点是使被加热物体受热_,减缓状态变化 过程,便于观察; 4晶体和非晶体的判断; 5可以判断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6分析晶体、非

7、晶体熔化特点; 7绘制熔化图象,分析物体各阶段的状态。,使物体受热均匀,壁和烧杯底,均匀,(1)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固 体粉末受热_(选填“均匀”或“不均匀”)。 (2)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 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_。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 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_。,【例1】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该物质是 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中的_ 图。,【点拨】(1)将装有固

8、体粉末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加热,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数据;(2)用温度计测量固体粉末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到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3)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要弄清分度值;(4)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答案】(1)均匀 (2)试管壁 46 (3)48 晶体 (4)a,(5)组装图甲中实验装置时,器材的组装顺序是_(选填“自 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6)第5 min时该物质处于_状态。 (7)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该物质熔化的特点是_。,自下而上,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保

9、持不变,实验二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命题点 1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 2气泡现象:液体沸腾前由下到上气泡_,液体沸腾时 由下到上气泡_; 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4水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_,停止加热,沸腾_; 5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_;气压越低, 沸点越_; 6为了减少加热时间可以_或_,也可以_,减少热量散失。,越来越小,越来越大,不变,停止,高,低,减少用水量,用热水,给烧杯加纸板盖子,(1)图甲中A、B、C三种读取温度计示数 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_;图乙中,温 度计的示数为_。 (2)图丙是老师根据两组同学每隔2分钟记 录一次温度的数据,描绘出

10、对应的温度时 间图象。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_ ,说明此时当地大气压_(选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水温达到沸点后继续加热,水的 温度_(选填“升高”或“不变”)。 (3)由图丙可知,两组同学的图象存在差异,请说出一条可能的原因 _。,【例2】(2016泉州)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点拨】(1)读数前首先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2)根据图象及水沸腾时的特点判断出水的沸点;根据沸点与气压的关系进行解答。 (3)同样的装置,初温相同,水温上升的快慢不同,原因可能是水的质量不同。,【答案】(1)B 96 (2)99

11、小于 不变 (3)水的质量不同,【方法归纳】此题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考查了相关 的测量仪器及对数据的分析,掌握水沸腾的特点是解决此题的 关键,同时还应注意沸点与气压的关系。,(4)选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_原理制成的。本次实验不能使用_(选填“水银”“煤油”或“酒精”)温度计。(水银的沸点为357,煤油的沸点为150,酒精的沸点为78) (5)在下图中,_(选填“甲”或“乙”)是水沸腾时的情景。,甲,热胀冷缩,酒精,(6)水在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7)为了缩短加热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液化,用热水,给烧杯加纸板盖子,(8)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