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三轮冲刺大题提分大题精做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有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427321 上传时间:2019-04-2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历史三轮冲刺大题提分大题精做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有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高考历史三轮冲刺大题提分大题精做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有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高考历史三轮冲刺大题提分大题精做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有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高考历史三轮冲刺大题提分大题精做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有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高考历史三轮冲刺大题提分大题精做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有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高考历史三轮冲刺大题提分大题精做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有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历史三轮冲刺大题提分大题精做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有答案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 (2019 云南中学调研)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发展的根本问题。阅读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挟其大量余资,与新式机械,在通商口岸渲染了些资本主义的色彩。 迨欧战爆发,列强无暇东顾,因此中国幼稚的民族工业,乘机抬头,使中国渲染了很浓的资本主义化的 色彩。于是农村中的劳动力,初则剩余的劳动者都涌到城市里去了,继则农村中的青年劳动力,即是生 产的中坚份子羡慕着都市的繁荣,投身工业的比较能够多得些工资,也都向都市中乱涌,向资本家出卖其劳 动

2、力,终则以农村衰落,而建筑于农村上的工业,日形没落,因此,从农村涌到都市的劳动者,都成了 可怜的失业之群。所以农村劳动力胡乱的拥进都市,一方面,使农村中失却生产的中坚份子青年劳动力, 而另一方面产生了大批的失业之群,这当然是人口变动的变态。 金轮海中国农村经济研究 材料三有学者在研究“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这一主题时,得出以下结论:中华文明转型路径的 独创性,首先表现在广大中国农民成为现代化强大的内在动力,而其前提则是他们必须成为这一转型的主要 得益者。 摘自姜义华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农村人口迁移对经济方面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建国以来农民在我国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得与失。 【解析解析】 (1)第一小问,据材料一表格中前三栏信息从粮食亩产量、人均粮食占有量和耕地面积的变化不难概 括出答案,从表格中南北方经济趋于平衡的特点说明南方经济发展,从表格最后一栏数字比重下降特点可以 2 直接归结出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生产技术改进等方面分析作答。 (2)影响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去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村劳动力进城可以推动城市经济的 发展;由“使农村中失却生产的中坚份子青年劳动力,而另一方面产生了大批的失业之群,这当然是

4、人 口变动的变态”等信息可以归结出对农业和工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3)从政治和经济视角进行评述,政治方面从工农联盟和基层民主选举的角度归结答案;经济方面联 系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史实从建国后农村四次生产关系调整(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 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角度去整合“得与失”的答案。 【答案答案】 (1)趋势:粮食亩产提高;人均粮食增加;耕地面积增加;南方经济发展;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重下 降。 原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生产技术进步;经济重心南移。 (2)消极影响:使农业劳动力减少,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也不利于工业的发展。 积极影响:客观上推动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有

5、助于城市化进程。 (3)得:政治上,宪法规定国家性质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现在农村实行基层民主化选举。 经济上,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三大改造,农村走上合作化道路;改革开放后,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改革使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失:大跃进时期,以工业化为中心,忽视农业生产和农民个体利益;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影响农民生产积 极性,导致农业生产增长缓慢。 1 (2019 湖南长郡中学模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就中国来讲,汉唐宋元这几个领先世界的朝代都是国际贸易逆差,通货纯流出。只是到了明代和 清前中期,出现了历史性的反转:中国在国际上变得“只卖不买” ,至少是“多卖少买”

6、。我们卖出自己的产 品,而且往往卖得很廉价,价格很有“竞争力” ,却不买或很少买外国货,只愿收银子。于是出现巨额的顺 差,外边的白银大量涌进中国,最初是日本银,后来更是海量的拉美银,形成了所谓的“白银时代” 。与汉 唐宋元那时“富国(相对于交往对象而言)的逆差”形成对照,所谓明清时期的“白银时代”其实是“穷国 的顺差” 。 3 摘编自秦晖古商路上的逆差贸易 材料二 1978 年,中国货物贸易的进出口总额为 2064 亿美元,其中出口贸易额为 97.5 亿美元,进口 额为 108.9 亿美元,占世界同期货物贸易的比重不足 1%,排名世界第 32.位。2013 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 额为 4.16

7、 万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 2.21 万亿美元,进口额为 1.95 万亿美元,贸易顺差为 2597.5 亿美元。 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位,成为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第二大吸收外资国、第三大对外投资 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占世界经济的份额明显上升。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大项目不断增加,技术含 量日益提高,以高铁、通信网络、应用软件等高科技产品的开发为主的高科技企业在全球布局。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贸易顺差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贸易顺差的新特点及其成因。 【解析解析】 (1)原因:根据

8、“往往卖得很廉价”得出中国产品价格低廉;根据“却不买或很少买外国货”得出产 品的稀缺性;根据所学,明清时期,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民众消费能力较低;根据“外边的白银大量 涌进中国,最初是日本银,后来更是海量的拉美银” ,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 (2)特点:根据“贸易顺差为 25975 亿美元”得出贸易顺差不断扩大;根据“其中出口贸易额为 97.5 亿美元,进口额为 108.9 亿美元” “其中出口额为 2.21 万亿美元,进口额为 1.95 万亿美元”得出进口、出 口双管齐下;根据“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大项目不断增加,技术含量日益提高”得出出口项目与方式多元化, 贸易产品技术含

9、量不断提升;根据“以高铁、通信网络、应用软件等高科技产品的开发为主的高科技企业在 全球布局”得出积极主动拓展海外市场。 成因:结合所学,可从实行改革开放、推行外向型发展战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 易组织、产品不断升级换代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等角度分析回答。 【答案答案】 (1)中国产品价格低廉;产品的稀缺性;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民众消费能力较低;新航路开辟与早 期殖民扩张。 (2)特点:贸易顺差不断扩大;进口、出口双管齐下;出口项目与方式多元化;贸易产品技术含量不 断提升;积极主动拓展海外市场。 4 成因:实行改革开放;推行外向型发展战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了完整

10、的工业体系;加 入世界贸易组织;产品不断升级换代;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2 (2018 山东名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乾隆十八年(1753 年) ,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以地课和盐铁等专卖收入为主,并不计较海关征收的 “区区税银” ,仅把开海贸易作为天朝“怀柔远人”的一种恩赐,所以关课正额定得比较低。1757 年,乾隆 帝将西洋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仅限定于广州一口,由粤海关负责广州的对外贸易和征收进出口关税。 道光二十三年(1843 年) ,英方在香港公布了中英五口商通章程:海关税则 ,规定中英双方议定税 率时,以粤海关原有的正额税率为参照基础,但实际上正额税率极低,粤海关在征税过程中

11、,除了正额税收, 尚有行用、规礼、羡耗等杂项征额,且征收比例较高。新税则把此类征项一律摒弃,因此,新税则所议定的 进出口税率比原来的正额税率有所提高,但比原实征税率则大幅度下降。 摘编自蔡晓龙对近代第一个海关税则的一点新认识 材料二 1950 年 1 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关于关税政策和海关工作的决定 ,明确规定“海关税则, 必须保护国家生产,必须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的竞争,必须以保护国家工业化为主” 。1951 年 5 月, 政务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 ,其算术平均关税水平为 52.9。 摘编自张忆良中国进出口关税政策的演变及其评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

12、在乾隆年间与道光年间关税政策的差异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晚清关税政策相比,新中国初期关税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关税的发展。从清政府关税的变化、新中国初期的关税的特点及其意义等方面来 分析。 (1)从材料“关课正额定得比较低” “将西洋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仅限定于广州一口,由粤海关负责广州 的对外贸易和征收进出口关税” “杂项征额,且征收比例较高”中可以概括出清政府在乾隆年间的关税特点; 从材料“中英双方议定税率” “杂项征额,且征收比例较高。新税则把此类征项一律摒弃”并结合所学知识 可以分析出清政府在道光年间关税的特点。根据材料“把

13、开海贸易作为天朝“怀柔远人”的一种恩赐”并结 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来分析出乾隆年间关税的原因;从材料“中英五口商通章程:海 5 关税则 ”并结合鸦片战争的相关内容分析出道光年间关税的原因。 (2)从材料“以保护国家工业化为主” “平均关税水平为 52.9”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新中国 初期关税政策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关税自主、政权的巩固、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等方面来分析出第二 小问的答案。 【答案答案】 (1)差异: 乾隆年间:限定广州一口通商,自主定税;正额税率低,杂项征收比例高。 道光年间:被迫五口通商,协定税率(参照原正额税率议定进出口税率) ,废除杂项征额。 原因: 乾隆年间: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与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与天朝上国(重利轻义)观念,吏治腐 败。 道光年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观念。 (2)特点:关税自主,关税税率高(保护民族产业) ,服务于国家工业化。 意义:奠定了新中国关税税则的基础,有利于巩固新生政权,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工业化 的建设提供了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