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师道,育师德,树师表,铸师魂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427048 上传时间:2019-04-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师道,育师德,树师表,铸师魂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明师道,育师德,树师表,铸师魂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明师道,育师德,树师表,铸师魂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明师道,育师德,树师表,铸师魂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明师道,育师德,树师表,铸师魂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师道,育师德,树师表,铸师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师道,育师德,树师表,铸师魂(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明师道,育师德,树师表,铸师魂【内容摘要】开展师德师风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真正使全体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思想得到升华,面貌得到改观,工作得到有力推动,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关 键 词】师德建设;教师;教育 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要“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要加强师德建设”。要达到高质量的教育,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可见,强化人民教师的师德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我们开展师德师风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真正使全体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思想得到升华,面貌得到改观,工作得到有力推动,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2013年区教体局审时度势,制定了宏伟的“六大工程”其中之一就是“师德”工

2、程,并把“倾情、用心、超越、奉献”确立为陈仓教育精神,在全区范围内掀起了轰轰烈烈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我校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师德师风整体上有了大的提高。大多数教师能够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热爱教育事业,践行教育规范;能够自觉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维护教师形象,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立足讲台,无私奉献;能够积极探索并遵循教育规律,严谨治学,精心施教;能够摆正个人与集体和他人的关系,顾全大局,维护学校利益,关心集体,尊重同志,团结协作。这些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是主流,是值得充分肯定的。然而,在看到主流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仍有少数教师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育观等方

3、面还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语言粗俗、口无遮拦;抽烟乱扔;酒后失态;工作时间上网聊天、玩游戏;工作马马虎虎、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依法执教意识淡漠,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颇为必要,尤为重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人民需要好的教育,百姓呼唤好的老师。一个好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师德高尚的人。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党和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如果说教育是棵树,那么师德就是它的根,根牢才能树茂。师德崇高,则引导学生甚至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师德沦丧败坏,必遭人民切齿痛恨,必将败坏社会风气。近几年我们教师队伍中发生的一起起败坏师德的

4、恶劣事件,更是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学高为师,身正是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我们只有将师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向国家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才能不愧为人民教师这一光荣称号。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教育的重大意义,不断丰富和深化对师德精神内涵的认识,进一步培养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高尚师德,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国家法律法规的庄严要求。“依法执教”,应当作为一名教师应有的师德底线。在这里,我希望我们的全体教师要严格执行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律法规。这些法规是我们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基本要求,也是

5、每位教师行为最起码的准则,是红线,是雷池,决不能逾越半步。恪守“依法执教”的师德底线。才能使我们不犯错误,使自己的工作更优秀。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提升学校形象的内在需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提升学校形象的内在需要,师德教风的好坏关系到学校的形象和声誉,关系到教育的形象和声誉。从某种意义上说,师德师风建设如何,直接关系到办学的成败。因此、我们全体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提高师德修养。以优良的师德师风向学生、家长和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4、加强学习,注重修养,提高教师素质。(1)注重法律学习。希望每位教师认真学习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

6、育法律法规。恪守“依法执教”的师德底线,做人民满意教师。(2)注重师德修养。一是要大力弘扬富有爱心的“园丁”精神。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王兴辉是 我校一个单亲家庭学生,母亲有多年生病,经常穿的脏脏兮兮,脸脏手脏,同学嫌他脏不与他坐、不与他玩,得知这个情况,王焕老师把他带到自己家给他洗澡、洗衣服。这以后他又有了伙伴,开心了,学习也进步了。二是要大力弘扬民主平等的精神。平等的对待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不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论家庭经济条件

7、好坏,家长社会地位高低,以及学生成绩优劣都要一视同仁的对待。还要平等的对待学生家长,热情接待,要耐心、虚心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对个别家长的误解、偏见、甚至指责等,要保持冷静的头脑,耐心地进行沟通,消除误解,达成共识。总之,我们要保持良好的职业形象,不做有损教师形象的事。三是要大力弘扬甘于奉献的“烛光”精神。胡锦涛总书记在优秀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广大教师要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奉献是教师的职业特征,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奉献,选择了清贫。近些年,我们的待遇有了一定幅度的提升。但和有些行业比较,和经济

8、待遇较好的地区比较,我们还有差距,这是现实。发扬甘于奉献的精神,是职业赋与我们的要求,也是客观现实的需要。我相信,随着政府对教育的重视,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壮大,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师将会迎来美好的春天。四是要大力弘扬勇于进取的精神。 那些庸庸禄禄,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撞钟和尚,最终将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有句话说得好“事业犹如逆水舟,不进则退”。这句话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在充满竞争的时代,原地踏步走,也是后退。我们的学校要发展,就必须增强发展的主动性;我们的工作要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牢固树立勇于进取的意识。比如我们学校的魏能礼老师,虽然已经59岁,临近退休,但任然钻

9、研学习电子白板的使用,成为我校第一个熟练掌握电子白板应用的老师,在自己教学使用的同事,培训了学校其他老师,使白板教学得以在学校推开。五是要大力弘扬开拓创新的精神。要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做一个新教师。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作为教师,面对每一个学生、面对每一个课堂、面对每一个细小的教学环节,都要有一种开拓创新精神,不断刷新自我的认知水平、实践经验和理论修养,不断形成自己科学的教育风格;不断在教育科研上出成果,在教育教学工作上出

10、成绩。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的创新精神,立足实际,开阔视野,工作出新招,教学有特色。我们开展师德师风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真正使全体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思想得到升华,面貌得到改观,工作得到有力推动,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要在教师中提倡给工作一个忠心,给社会一个关心,给学生一个爱心,给家长一个放心,给同事一个诚心。其中心思想就是培养教师的服务意识,做到“知学生事、帮学生困、解学生忧、暖学生心”,牢固树立“为社会服务、为家长服务、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增强事业心、责任感 。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不是简

11、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2015年8月25日报告小结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要“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要加强师德建设”。要达到高质量的教育,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可见,强化人民教师的师德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我们开展师德师风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真正使全体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思想得到升华,面貌得到改观,工作得到有力推动,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民需要好的教育,百姓呼唤好的老师。一个好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师德高尚的人。报告就师德师风问题

12、讲了以下几点: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党和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国家法律法规的庄严要求。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提升学校形象的内在需要。4、加强学习,注重修养,提高教师素质。我们开展师德师风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真正使全体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思想得到升华,面貌得到改观,工作得到有力推动,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要在教师中提倡给工作一个忠心,给社会一个关心,给学生一个爱心,给家长一个放心,给同事一个诚心。其中心思想就是培养教师的服务意识,做到“知学生事、帮学生困、解学生忧、暖学生心”,牢固树立“为社会服务、为家长服务、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增强事业心、责任感 。这次后希望全校教师,能“明师道,育师德,树师表,扬师风、铸师魂”,以一流的工作作风和一流的工作成绩,为实现我校又好又快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2015年8月25日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