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一切求合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426906 上传时间:2019-04-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曾仕强-一切求合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曾仕强-一切求合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曾仕强-一切求合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曾仕强-一切求合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曾仕强-一切求合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曾仕强-一切求合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本文由1015401272r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曾仕强-一切求合理 第一节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西方人从西方看地球,东方人从东方看地球, 竟然产生两种不同的看法。影响所及,形成东西方管理行为的差异。西方人观 察宇宙万物,发现所有生物,都发端於一个基本细胞;基本细胞分裂写二,二 分裂为四,四分裂为八,这样发展下去,终於形成植物、动物与人类。 中国人考察宇宙万物,发觉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 卦。如此生生不息,和西方科学所发现的事实,可以说完全一样。 但 是,进一步推究一怎麽能生二时,彼此就有了不同的看法。 西

2、方人认 为一个基本细胞分裂为二的原因,是由于二构成一(马绍伯先生指出: 二构成一,就二看,是两种现象)。二构成一,当然很容易分裂为二。 我 国先哲也肯定太极是阴、阳所构成的单元,不过二构成一之外,尚有 一内函二的用意(马先生说:一内函二,就一看,则两种现象皆发於同一 本体,老子所谓同出而异名,正是如此)。 西方重视二构成一, 总是以个体的对立看事物:公司有劳、资的对立;同仁有优劣的对立;企业生 存竞争,亦有其冲突的对立。 中国古人体认对立固然存在,却也相辅相 成。如果由一内涵二的取向,不难发现对立存在於统一,所以中庸 说:万物同时生长而彼此不相妨害,道理一齐实行而彼此不相违背。(万物 并育而不

3、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有公司才有劳、资的存在,彼此应该互 信互谅;同仁间有优才显得有劣,有劣也才显得有优,大家应该互助;有同业 的竞争,才能力求精进,必须合理合法以谋公平合作。 二构成一在管 理上产生西方人一切依据是非来判断的科学化行为。对就是对,错即是 错,相当简单明了。 西方管理,喜欢问:Which is right? A or B?而他们 的答案,往往都很肯定,不是A is right,便是B is right。若是A is right那麽 A 就成为共同遵守的标准;如果B is right,B 也就顺理成章地成 为标准。他们把判断是非的结果,明订为公是公非,称为标准化(用科学的 方法

4、,研究订定事物的标准,并力求其切实施行)。为求组织成员,共同遵行既 定的标准,自非明言一切说清楚不可。同时要求符合同一标准起见,于是 明订为制,大家一体遵行制度,叫做制度化。 制度是企业组织所有成 员一切分工合作的基本规范,是管理的出发点。任何成员,其行为合乎制度的 即为对的行为,否则便是错的行为。前者为组织所欢迎,後者则为组 织所不容。 A 和 B 之间,有一条直线,表示 A 大於 B 则 A 对;B 大於 A 即 B 对。是非有所争执的时候,采取多数决的民主方式,居於 A 和 B 的彼此 制衡,来决定孰是孰非。争执获得协议之後,立即修订原有的制度,成为 今後未再度冲突之前的标准。 西方的二

5、构成一观点,形成他们的制 衡思想麦展为经由谈判,分出大、小或是、非,以便共同遵行的制衡 行为。 这种行为,其理论基础乃是个人主义。谈判指满足各 自的需要而进行的交易,是非在确立个人的权利与义务,而制衡则 在维护并增强个人的权益。 一内涵二在管理上也产生中国人圆满重 於是非的人性化行为。我们常说:二这样做对是对,可惜不够圆满。可见 把事情做对未必就是把事情做好,中国人要求把事情做好,而非仅止 於把事情做对。 中国人当然也问:甲对或是乙对?只是答案很少 是甲对。或乙对。却多半是甲对,乙也不见得错。或乙错,甲 又对到那里去?除非实在是十分明显而简单的事情,否则我们总觉得是非 难明! 中国人重视是非,

6、却更了解粗理很好讲,任何人开口便可以说一 大堆道理;细理不好讲,仔细推敲起来,每一个人所说钓道理都存在著若干疑 难;微理很难讲,再深究下去 J 到了十分精微的地方,似乎永远说不清楚;玄 理犹可讲,没有办法当中,往往会祀道理说得玄而又玄;妙理不可言,真正的 道理多半妙不可言,同时觉察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沟通的障碍, 因而非常谨慎,不敢擅下判断。所以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 相信 资深的主管,都有这种经验:某件事情出了差错,关系者一共只有甲、乙、丙 三人,但是甲说得理直气壮,乙、丙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常常指责中国人爱 说理由,个个都是找藉口专家,弄得主管左右为难,不知谁对谁错,实在与 公说公有理

7、,婆说婆有理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因为道理人人会讲,是非却 很难明断! 我国的太极图象,并非凭空玄想而来。太极代表圆满,根 本上是一主体。在此同一主体内,产生是非两种相异的现象。此亦 一是非,彼亦一是非,成为中国人的一太极思想,发展为听一句话,要 先问清楚究竟是谁说的,以便决定是否遵行的太极行为。 这种行为, 其理论基础即为交互主义。中国人既不完全奉行个人主义,也不完全奉 行集体主义;中国人既有个人主义思想,又有集体主义思想。常 听到中国人说输人不输阵,团结起来才有力量,但是语犹在耳,他麦 现情势不对,率先溜之大吉。然而却有人说到做到,临阵绝不脱逃,至死不渝 的。中国人的原则,完全居於看你对我如何

8、,我就如何待你的交互 性,通俗的说,叫做彼此、彼此。 我们放眼看去,宇宙万物无一不是 圆弧形的。凡直线形的,都是人为的,而人为为伪,形式化的东西, 中国人比较不喜欢,其道理在此。 太极思想,彼此之间不是一条直线,却 是阴阳对称,淳涵浑朴的圆弧曲线,形成管理上不明确的分寸。中国 人必须害自把握自己应守的分寸,无过与不及,的确相当困难,儒要历练与智 慧,因此有些人十分厌恶,甚至到了怨恨的地步。日本人学习中国文化,便是 由於智慧的限制,无法变化自如,所以学到後来,既没有曲线,也没有直线, 只剩下一个圆形的外壳。日本人自称大和民族,说起来就是过份求圆 满,形成太顺的事大主义。 太顺的部属,绝对服从的结

9、 果,固然有利于力量集中。但是,万一决策有重大的错误,而此一决策者又 大而有力,则大家盲口服从,势必害己害国。历史上日本军国主义盛行, 自杀飞机愚行,大屠杀蛮行,不就是最好的证明? 日本人为了寻求大 和,往往弄得没有是非。他们一心一意追求利益,成为世人轻视的经济动 物。日本第一中蕴含著重大的危机,因为他们缺乏适当的制衡,活像一 辆煞车不灵的汽车,走顺路时很愉快,危急时真不敢想像。 大和思想 发展为日本人一不怕死、二不怕苦、一切为团体荣誉而努力的大和行 为。其理论基础即是集体主义。 太极行为的根源,是人性。凡 人皆有喜怒哀乐之情,未发时谓之中,发而中节便是和。中国人所讲求的 和,是用的一种境界,

10、而其体则为中。体不离用,用不离 体,其间的不同,只在已发与未发。未发的体,没有不善的;已发的 用,便有善有不善。中庸特别指出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就是说明我 们所追求的和,乃是已发的善的情,而摒弃了不善的情。 成中英先生 以孔子一以贯之的纵贯和横贯两种关系来解释持中致和的道理。他 说:和是横的一贯,中是纵的一贯。文化本身应该有中与和的道理, 这是中国哲学最基本的智慧。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比较简单,凡事只要想 到自己的权益,不要让自己的权利睡著了,每一个人都为自己而争,最後 总能达到制衡的结果。个人独立,个人自由所产生的个人行为,因利害关 系相结合,A friend in need is a fr

11、iend indeed,成为美国人坚强的信念。 日本人也相当单纯,凡事只须顾及对方,比比究竟谁比较大?你大我听你 的,我大你听我的。这种上级生精神,成为他们的行为准则。 中国人 就很复杂,不但想到我,还要顾及你,更不能忘掉他。我们上 下、左右、前後都必须同时详思熟虑,面面俱到,才不会不知不觉中树敌,招 来无穷的後患。在横的方面,要和,对任何人的感情,都应该发而皆中 节,保持恰到好处的人际关系。在纵的方面,要中,对於人事的处置,应 该有自己的原则,时时刻刻都不离这一根本。中国人不能不坚持原则,否则人 家会批评他没有定准、缺乏制度甚至胡作乱为。 坚持原则又 不能到处得罪人,弄得鸡飞狗跳,妨害安宁。

12、持中致和即是既要坚持原则 又能和谐相处,所以和就是广结善缘,用广结善缘来坚持原则, 既会做人又能做事,叫做致中和,乃是真正的圆满。不能致中和,结果必 然和稀泥。今天大家由於痛恨和稀泥而怪罪致中和,有似一朝被蛇咬, 三年怕草绳,未免因噎废食吧! 太极行为是人性化管理的表现,目标放 在致中和。现代有些人不明了太极行为本身十分正确,只是长久以来过与不 及,产生不少弊病的真相,铁曰直断其为偏差行为,再加上不断采取西方或 日本标准来测试,愈看愈觉得落伍而毫无价值。我们不妨改称为中和行 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与无谓的争议。第二节中和行为的第一特性是 不执著。 中国人满脑子那可不一定,增加了管理的困难,诸

13、如:1、 不容易听信人家的话;2、不重视团体规约;3、不完全遵照上级命令行事;4、 不认真接受工作规范;5、不相信企划;6、不能真正科学化;7、不容易完全标 高阶层主管,对同样一件 准化;8、不能够大家一致,总认为我应该特别。 事情,可以表示关切,也可能十分震怒,完全视情况而变异。 中 阶层弄不清楚高阶层究竟会关切还是震怒,当然有责任尽量往下推卸,以便关 切时跟著关切,震怒时随著震怒,安全第一。 基层人员经常压宝,有 时压对有时压错,久而久之,乾脆不压,凡事能推即推,能拖即拖,否则也咬 文嚼字以察颜观色,多方斟酌而模棱两可,我们能责怪他吗? 不执著 在管理上有许多好处,例如:1、头脑灵光。善於

14、随机应变,对于变动的环境具 有良好的适应力。2、自动调整。在工作进行中,能随时适切调整,以求达成目 标。3、弹性应用。具有极大弹性,承受企业内外环境銮迁所带来的多种压力。 4、把握情势。有利的情势来临时,能及时加以把握,不受原订计划的限制。 5、不畏艰难。水来士掩,兵来将挡,天大的困难,中国人只要有心去做,都有 办法解决。 人和机器的比较利益,仅在人有较大的弹性。我们现 在极力设法增大机械的应变力,仍然和人有一大段距离,所以机械永远无法完 全代替人。 中国人的不执著,正是弹性大的表现美国人看日本人变 来变去,没定准;日本人看中国人简直飞来飞去;没定处。中国人不执著的特 性,堪称世界之冠,说得难

15、骋点,中国人最喜欢变鬼变怪;好听一些一,中 国人擅长应变创新。变鬼变怪其实就是应变创新,这是中国话的奇 妙,因为中国话一如中国人那般;不确定啊!台湾地区近几十年来的经济发 展,是不是和我们不执著的行为特性密切相关呢?请深思後再下断言。 致中和的第二特性,是不受管。 中国一开口就是谁要你管?却很少听 到请你赶快来管我这一类的话。 我做了这麽多年,难道还要你 管?你想管我?先把你自己管好再说! 任何主管,要管他的部属, 他的部属一肚子不高兴,心里盘算著:好,你想管我,那麽我就想办法气 你;禾把你气死,你就老要管我!给果主管多半真的被气死了,因为中国 人多的是气人专家。 人不能管,谈什麽管理呢?不用担心,中国人有的是 办法。我们的管理态度是:先看能不能管?能管就管,不能管的人,要 理,你理他,他才会理你。如果再理不好,那就应该安他,你尽力安他, 他自愿卖力,这是中国人最高明的安人。 我们常问道:人都安顿好了 吗?答案如果是安好了!非常放心,一定没有问题。西方人说 OK,中国人一句安啦!比他们更为灵光。 不受管增加管理 上许多麻烦,诸如:1、不喜欢承受压力,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