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沁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426794 上传时间:2019-04-27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528.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沁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西省沁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西省沁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西省沁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西省沁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沁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沁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沁县中学沁县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语文高一语文 答题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36分)分) (一)(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9 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13 3 题。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 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 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

2、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 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了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 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 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 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 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 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

3、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 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 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 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 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 可以使人们对于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

4、, 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 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大 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 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 元的例证。 (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 B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

5、。 C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带来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 D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 2 B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 C文章论述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为中外交往推动明代社会转型的观点提供了例证。 D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青花瓷崛起的原因,并论证了崛起带来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不是下西洋使青花瓷作为商品大量生产和外销,青花瓷可能就

6、不会崛起。 B青花瓷在明代引领了世界时尚,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应注重社会的多元和开放。 C青花瓷外销掀起世界性的中国风,可见青花瓷对明代的世界影响起了重要作用。 D时尚兴盛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 (二)(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515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4 46 6 题。题。 心与手 美欧亨利 在丹佛车站,一帮旅客拥进开往东部方向的 BM 公司的快车车厢。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衣着华 丽的年轻女子,她身边摆满了有经验的旅行者才会携带的豪华物品。在新上车的旅客中走来了两个 人

7、。一位年轻英俊,神态举止显得果敢而又坦率;另一位则脸色阴沉,行动拖沓。他们被手铐铐在 一起。 两个人穿过车厢过道,一张背向的位子是唯一空着的,而且正对着那位迷人的女人。他们就在 这张空位子上坐了下来。年轻的女子看到他们,脸上即刻浮现出妩媚的笑容,圆润的双颊也有些发 红。接着只见她伸出那戴着灰色手套的手与来客握手。她开口说话的声音听上去甜美而又舒缓,让 人感到她是一位爱好交谈的人。 她说道:“噢,埃斯顿先生,怎么,他乡异地,连老朋友也不认识了?”年轻英俊的那位听到她 的声音,强烈地一怔,显得局促不安起来,然后他用左手握住了她的手。 “费尔吉德小姐,”他笑着说,“我请求您原谅我不能用另一只手来握手

8、,因为它现在正派用 场呢。” 他微微地提起右手,只见一副闪亮的“手镯”正把他的右手腕和同伴的左手腕扣在一起。年轻 姑娘眼中的兴奋神情渐渐地变成一种惶惑的恐惧。脸颊上的红色也消退了。她不解地张开双唇,力 图缓解难过的心情。埃斯顿微微一笑,好像是这位小姐的样子使他发笑一样。他刚要开口解释,他 的同伴抢先说话了。这位脸色阴沉的人一直用他那锐利机敏的眼睛偷偷地察看着姑娘的表情。 “请允许我说话,小姐。我看得出您和这位警长一定很熟悉,如果您让他在判罪的时候替我说 几句好话,那我的处境一定会好多了。他正送我去内森维茨监狱,我将因伪造罪在那儿被判处 7 年 徒刑。” “噢,”姑娘舒了口气,脸色恢复了自然,“

9、那么这就是你现在做的差事,当个警长。” 3 “亲爱的费尔吉德小姐,”埃斯顿平静地说道,“我不得不找个差事来做。钱总是生翅而飞的。 你也清楚在华盛顿是要有钱才能和别人一样地生活。我发现西部是赚钱的好去处,所以” 姑娘的眼光再次被吸引到了那副亮闪闪的手铐上,她睁大了眼睛。 “请别在意,小姐,”另外那位来客又说道,“为了不让犯人逃跑,所有的警长都把自己和犯 人铐在一起,埃斯顿先生是懂得这一点的。” “要过多久我们才能在华盛顿见面?”姑娘问。 “我想不会是马上,”埃斯顿回答,“我想恐怕我是不会有轻松自在的日子过了。” “我喜爱西部,”姑娘不在意地说着,眼光温柔地闪动。看着车窗外,她坦率自然,毫不掩饰

10、地告诉他说:“妈妈和我在西部度过了整个夏天,因为父亲生病,她一星期前回去了。我在西部过 得很愉快。金钱可代表不了一切,但人们常在这点上出差错,并执迷不悟地” “我说警长先生,”脸色阴沉的那位粗声地说道,“这太不公平了,我需要喝点酒,我一天没 抽烟了。你们谈够了吗?现在带我去抽烟室好吗?我真想过过瘾。”这两位系在一起的旅行者站起身 来,埃斯顿脸上依旧挂着迟钝的微笑。 “我可不能拒绝一个抽烟的请求,”他轻声说,“这是一位不走运的朋友。再见,费尔吉德小 姐,工作需要,你能理解。”他伸手来握别。 两位来客小心翼翼地穿过车厢过道进入吸烟室。 另外两个坐在一旁的旅客几乎听到了他们的全部谈话,其中一个说道:

11、“那个警长真是条好汉, 很多西部人都这样棒。” “如此年轻的小伙子就担任一个这么大的职务,是吗?”另一个问道。 “年轻!”第一个人大叫道,“为什么噢!你真的看准了吗?我是说你见过把犯人铐在自 己右手上的警官吗?”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年轻女子在本故事中是一个起重要作用的人物,她与埃斯顿见面时埃斯顿只能用左手握 住她的手而形成的尴尬局面,是表现真正警长是谁的关键情节。 B.欧亨利的小说一般具有讽刺的味道,这篇小说实际上是在嘲笑这个罪犯装得像真警察 一样,讽刺了装腔作势的人。 4 C.欧亨利的这篇小说技巧性很强,埋下伏笔,作好铺垫,勾勒矛盾,充满戏

12、剧性。 D. 小说在两个旅客的对话中结束,显示了欧亨利的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让读者感到出乎 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5、这篇小说结尾暗示了什么?前文对这一结尾作了哪些铺垫?(6 分) 6、小说以“心与手”为题,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三)(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212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7 79 9 题。题。 今年春节期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收视与口碑双双领跑。这档现象及节目的背后,经历 了哪些千锤万凿? 中国诗词大会比什么?怎么比?谁来比?从 2014 年 7 月开始

13、筹划节目的激情满满,到 2014 年 12 月走访多个国学班看到很多孩子喜欢诗词的信心倍增,再到 2015 年春天样片拍摄失败, 总导演颜芳和她的团队经历了一个“左手和右手打架”的持续过程。规则复杂、气氛高冷、题目太 难,都成为阻碍节目推进的因素。 “窗外雨潺潺,一点一滴全都打在了心上。”这是 2015 年 6 月颜芳发布的一条微信朋友圈内容, 因为中国诗词大会第 10 版方案又被推翻了。 “不是看到希望才坚持,是因为坚持了才有希望。”就在颜芳被困惑萦绕的时候,对叶嘉莹、 周笃文等大家的走访令她茅塞顿开。“他们不约而同地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诗词来源于生活,诗词 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颜芳感觉到

14、,诗词就是古人的情感日记,节目应该紧紧围绕诗词本体做 文章,带领全民重温那些学过的古诗词,创建感情和文化的共鸣,她感觉“这回更靠谱了”。熟悉 的陌生题,“击败体”的内循环竞赛机制,百人选手团“比什么?怎么比?谁来比?”这个 “铁三角”有了答案,其他一切迎刃而解。 “古诗词在人们的心中是有种子的,每个人都有一颗诗心。”颜芳分析了中国诗词大会大 获好评的原因:王立群、郦波、康震、蒙曼 4 位点评嘉宾用当下的语汇深入诠释诗词的文化内涵与 外延,“技术手段+艺术表达”的舞台设定追求极致的视觉效果,简单而有悬念的赛制让观众可以瞬 间切入、随时跟随,严格的审看机制为节目高质量播出保驾护航,这些共同成就了这

15、档高雅但不高 冷、通俗而不庸俗的节目。 中国诗词大会的全媒体策略也可圈可点。除了在央视网播出,观众在节目播出期间通过扫 描二维码可以同步互动答题。此外,节目组还在微博话题、YY 语音互动、微信平台等方面开辟宣传 渠道,进行多屏互动全媒体整合营销。 “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坚守定位,创新研发,做最好的自己。”展望未来,颜芳仍如当初般坚定。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 年 4 月 5 日) 材料二:材料二: 作为中国诗词大会评委之一的康震教授说:“诗词大会的走红并不意外,当人们在物质上 的享受已经比较丰富时,会希望用高雅的文化艺术来提升精神生活,诗词就是很好的选择。这是一 个新的诗歌时代的到来,年轻人

16、喜欢诗词,愿意用诗词描绘生活,这和唐代人热衷创作诗词,有异 曲同工之妙。” 康震教授还介绍,诗词在古代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一件文学作品,一项科举考试的内容,还 是一个很重要的时尚。“在唐代,一个人诗写得好,会被认为有文化有层次。这种时尚是文化的潮 流,包含着一个人的审美趣味。”流传千年的中国传统诗词在网络时代圈粉无数,是因为诗词在当 代可以并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 5 “其实每个时代的人都在怀疑,我们是否身处一个诗意的社会?但这种疑问的潜在意识是,我 们渴望诗意这就是一个走向诗意的过程。我们提出问题的时候,就是我们觉醒的时候,意味着 全社会有了共识和行动。现在大家都在看诗词大会,观众们都在背唐诗,这难道不正是诗意社会的 开始吗?” (中国青年报2017 年 2 月 14 日) 材料三:材料三: 今年上,在回答“如何让青少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全国政协常委冯骥才表示, 赞成把传统文化编入教材,让年轻学子多读读古诗词,获得一些知识与感悟,其实更重要的还是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