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九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理)试卷(附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426192 上传时间:2019-04-2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37.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合肥九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理)试卷(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安徽省合肥九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理)试卷(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安徽省合肥九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理)试卷(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安徽省合肥九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理)试卷(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安徽省合肥九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理)试卷(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合肥九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理)试卷(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合肥九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理)试卷(附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合肥九中合肥九中 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理考文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理考文 历史试卷历史试卷 时间:60 分钟 分值: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 1、 以下对当今世界格局的概括,最为准确的是( ) A多极化格局已经确立 B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C多极化趋势下的“一超多强” D多极化格局和两极格局并存 2、 改革开放后,中国加快了融入世界步伐,这突出表现有( )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正式建交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 B C D 3、下列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叙述,确切的是( ) 1949 年 9

2、月在北平召开 讨论了国名、国旗、国歌等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选举产生了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A B C D 4、1957 年 9 月,为执行最高法院判决要求南方一些州的学校取消种族隔离政策,美国联邦政府出兵阿 肯色州,护送黑人学生上学。该事件说明( ) 联邦政府可以取消地方的自治权 联邦政府有权强制各州实施联邦法律 联邦政府可以任意干涉各州事务 联邦政府地位高于各州 A B C D 5、 大卫是英国下议院议员,关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他津津乐道。你认为他的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 A “1689 年权利法案颁布,标志着我国君主立宪制基本确立” B “我国君主立宪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责任内阁制”

3、 C “它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D “它是总统制与联邦制相结合,体现三权分立原则的较为完美的政治体制” 6、 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以 271 票对 262 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维多 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在对华作战问题上英国议会存在分歧 B决议通过反映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的基本意志 - 2 - C表明英国决定以炮舰打开中国市场 D说明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7、 17811783 年间,美国邦联政府财政采用各州分摊的做法,要求各州上缴总计 1000 万美元,部分州以 各种理由推脱,结果邦联政府只收

4、到不足 200 万美元。这表明( ) A邦联政府可向各州征税 B全国性政府有名无实 C邦联政府未获各州认可 D各州有明显分离倾向 8、下图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中农民阶级要求( )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 取消一切私有财产 “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A B C D 9、下列对不结盟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由南斯拉夫等国发起 B它的兴起对当时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C由英国等国发起 D它反映了新兴独立国家积极谋求维护国家主权的愿望 10、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红色政权进行战略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B日本侵华,危机加深 C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D打通通

5、往苏联的道路 11、如下图所示,这样的“安全”局面最早被打破于( )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鸦片战争 12、据记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 强迫中国接受。 ”中国被迫接受他们的“条件”后发生的变化有( ) - 3 - 外国商船在长江口岸自由航行 列强获得在内地游历传教的权利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A B C D. 13、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共同涉及的内容是( ) A协定关税 B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支付列强巨额赔款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6、14、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 。其主 要依据应是( ) A北洋海军的参战 B战争由朝鲜引发 C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近代化国家 D 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 15、俄国十月革命与二月革命相比较,其主要的不同点是( ) A布尔什维克党起了领导作用 B工人阶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C革命性质不同 D以暴力革命为主要形式 16、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 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这主要反映了( ) A内阁地位逐渐提高 B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 C. 废丞相后政治腐

7、败 D 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17、近代中国国民党曾经发表宣言指出:“目前中国之唯一需要在建设统一政府。统一政府成立,则外足以 抵抗帝国主义之恫吓压迫,内足以断绝军阀之祸国殃民” ,该宣言发表的历史阶段应该是( ) A 中华民国建立之初 B 国民大革命时期 C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 抗日战争胜利后 18、下图揭示了德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特征是( ) A发展历程曲折 B具有浓厚的封建主义、军国主义色彩 C是在反对封建主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的 D德国的民主制度深受专制主义者和军国主义分子干扰 19、 “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朝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 - 4

8、 - 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构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 ”这套“制度”包括( ) 分封制度皇帝制度郡县制度三公九卿制度 A B C D. 20、下面的漫画作品中,能够显示的关于秦朝的历史信息是( ) 实现国家统一确立君主专制体制 确立封建土地制度建立三公九卿体制 A B C D 21、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在一次会战中,国民革命第十八集团军某部取得了全 面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这次会战是( ) A 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枣宜会战 22、公元前 6 世纪末,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用 10 个地域部落代替了 4 个血缘部落。公元前 3 世纪晚期,嬴 政在统一全国的

9、基础上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 A打击了贵族政治 B推动了社会转型 C有利于中央集权 D建立了官僚政治 23、朱德在一首诗中写道:“辛亥革命已十年,清朝余孽继当权。列强勾结诸军阀,掠夺人民更不堪。 ”这 首诗从本质上说明了( ) A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B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C不推翻列强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中国动乱的根源 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24、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回归祖国后的香港( ) 是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民族自治区 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继续保持自由港和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地位 开始了

10、与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A B C - 5 - D 2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道:“(某种制度)用意是在政府与社会间打通一条路,好让社会在 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掌握政治、预闻政治和运用政治,这才是中国政治制度根本问题之所在。 ”下列制度 符合钱穆所讲范畴的是( ) A三公九卿制 B行省制 C科举制 D内阁制 26、唐代张九龄有条用人原则就是“不历州县不拟台省(中央) ” ,这为唐朝官僚制度注入了活力。其选官原 则本质上说明( ) A科举制存在缺陷 B重视以考试选拔官员 C不再以门第选官 D重视中央官员的选拔 27、宁波天一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1984 年,离乡多年的世界船

11、王包玉刚回到宁波访问,在 天一阁看到了馆藏的包氏家谱 ,意外发现自己是包拯的第 29 代嫡孙。这段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 ) A禅让制 B 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8、1954 年 6 月,周恩来总理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此次访问( ) A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B倡议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C提出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办法 D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29、 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 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 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

12、整。 ”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 察举制 D世袭制 30、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曾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 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 ”下列说法可以体现“第三次征服”的是 ( ) A在罗马征服扩张的过程中罗马法所起的作用最大 B 民法大全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 C罗马法使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使平民的利益得到保护 D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两题,共 40 分) 1、 情境材料 - 6 - (1)图左中的磨刀者是谁?该图片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13、?(4 分) (2)图左反映了抗战胜利后怎样的政治形势?(9 分) (3)图右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2 分)其结果如何?(5 分) 2、 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是我们探究历史的珍贵资料。 阅读下列照片,回答相关问题。 请回答: (1)图与列强哪次侵华战争有关, 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 (4 分) (2)图的发言是在哪次会议上?指出图中所说的与会各国的“异”指的是什么?简要说明此次会议对当 时中国外交所起的作用。 (8 分) (3)图乔开怀大笑的原因是什么?图所反映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4 分) (4)以上照片所反映的主题是什么?有何感想? (4 分) 1、 【答

14、案】 C2、 【答案】 B3、 【答案】 C4、 【答案】 D5、 【答案】 D6、 【答案】 D7、 【答案】 B8、 【答案】 D9、 【答案】 C10、 【答案】 A11、 【答案】 D 12、 【答案】 B 13、 【答案】 C 14、 【答案】 A 15、 【答案】 - 7 - C 16、 【答案】 A 17、 【答案】 B 18、 【答案】 B 19、 【答案】 C 20、 【答案】 D 21、 【答案】 B 22、 【答案】 A 23、 【答案】 D 24、 【答案】 B 25、 【答案】 C 26、 【答案】 A 27、 【答案】 B 28、 【答案】 B 29、 【答案】 B

15、 30、 【答案】 D 31、 【答案】 (1)蒋介石。 (2 分) 实质问题: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玩弄“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 (2 分) (2) 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但由于内战未准备就绪,就抛出了“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邀请中 国共产党赴重庆谈判。 中国共产党为了揭穿国民党的阴谋,表达出和平的诚意,参与谈判。 抗战胜利初期以政治斗争为主,中国面临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抉择。 (9 分) (3) 重庆谈判。 (2 分) 签订了双十协定 ,达成了和平建国方案、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5 分) 32、 【答案】 (1)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 分) (2)会议:亚非国际会议。异: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 (4 分) 作用: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联系,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4 分) - 8 - (3)原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2 分) 特点: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 分) (4)主题:近现代中国的外交历程。感想:落后就要挨打,若国无外交。 (4 分) 合肥九中 2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