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明德学校2017届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题(附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416494 上传时间:2019-04-2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04.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明德学校2017届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明德学校2017届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明德学校2017届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明德学校2017届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题(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明德学校2017届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题(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明德学校2017届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明德学校2017届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题(附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中考模拟测试卷语文试卷中考模拟测试卷语文试卷 (试卷满分:(试卷满分: 120120 分分 考试时间:考试时间: 150150 分钟)分钟) 一、积累运用(一、积累运用(2020 分)分) 1根据拼音完成词语或给加点字注音。 (4 分) 轻飞 mn 舞 殷殷 红 n 然失色 翘翘 首 2默写或根据要求填空。 (8 分)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 几处早莺争暖树,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八则) 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过零丁洋 ) ,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了却君王天下事,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法不阿贵,

2、。 (韩非子 ) ,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诫子书 ) 3下面这则新闻有两处病句,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 (4 分) 2016 年 11 月 11 日省老年人体育节宿迁分会场闭幕式暨全国老年人健步走大联动启动仪式在市人民广 场举行。全市 12 支老年体育健身队表演了一台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文体节目,再现了老年人的精神风采。 据了解,省老年人体育节分会场活动在我市已经连续举办朵届,是我市老年人体育的活动品牌,今年的主 题是“自觉参与健身,共享健康快乐” 。 修改意见一:第 句, 。 修改意见二:第 句, 。 4综合性学习。 (4 4 分)分) 中国大运河已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作

3、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运河已成为中国的一张新 名片。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10 月 26 日,由新华社主办、国家文物局支持的“重访大运河”活动在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启动。 未来一个月,新华社全媒体采访团将从通州出发,沿大运河南下,途经大运河沿岸 8 个省份、20 多个城市, 通过全媒体形式全景展现 2500 岁中国大运河的魅力。 【材料二】对于现存的大运河城市段,应该原生态地去保护,特别要注意沿河原生态景观的保护和留存,在 这个基础上去加以必要的整顿和治理,千万不要为了发展旅游去搞假古董。保护运河沿岸的民风习俗,也许 比保护一幢建筑、一件文物更有价值。文物是死的,人和环境才是构成

4、文化的基础,不顾一切地改造动迁, 必然是对运河文化的破坏。 根据材料一,拟一条一句话的新闻。 (2 分) 根据材料二,说说保护运河文化这个世界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注意哪些?(2 分 二、阅读理解(二、阅读理解(4040 分)分) (一)阅读古诗,完成(一)阅读古诗,完成 5-65-6 题。题。 (4 4 分)分) 溪溪 居居 柳宗元 2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溪居:指在冉溪居住的生活。诗人贬谪永州司马后,曾于此筑室而居,后改冉溪为“愚溪”, 在今湖南省永州市东南。簪(zn)组:古代官吏的饰物。簪,冠上的装饰。组,

5、系印的绶带。此以簪组指 做官。榜(bng 棒):船桨。这里用如动词,划船。 5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绘“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的画面。(2 分) 6诗中说“幸此南夷谪”,结合全诗说说你事如何理解这个“幸”?(2 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 7 71010 题。题。 (1010 分)分) (甲)(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 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 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

6、祎、允之任也。 (选自出师表 ) (乙)(乙)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嬉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 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他日, 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郗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 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 ”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郗正语邪?”禅惊 视曰:“诚如遵命。 ”左右皆笑。 (选自三国志 )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 分) 攘除奸凶 _ _ 深入不毛 _ _ 不如是 左右皆笑 _ _ 8翻译下面的句子。

7、(2 分)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余将告于莅事者 苟全性命于乱世 B.跪而拾之以归 先帝不以臣卑鄙 C.郗正闻之 唐人尚未盛为之 D.启窗而观 宜泣而答曰 10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是后人感叹诸葛亮的语句,请根据甲、乙文选段分析“英雄泪” 饱含哪些感情?(2 分) (三)阅读(三)阅读艾在端午艾在端午 ,回,回答答 11-1311-13 题。题。 (6 6 分)分) 艾在端午艾在端午 诗经采葛曰:“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

8、三秋兮!彼采艾兮, 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其中的“萧”与“艾”都是现在的艾。艾是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常成群生于路旁、 3 墙脚或草坪中,叶面绿色,叶背呈灰绿色,生有绒毛。 艾,是端午节的主角,端午节的别名“艾节” ,就是以艾命名的。端午,又称端阳,其时正是寒暑气 交互转换之时,蚊虫苍蝇滋生,细菌病毒繁殖,人易生病。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一并皆由鬼邪 作祟所致,所以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 ,端午为“恶日” 。自古至今,艾在端午中受到人们的挚 爱,人们用它招百福、辟邪祟、祛毒害。 古代的一些经史书籍常有端午节“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烟、洗艾浴”等民间习俗 的记载。每

9、年端午节之际,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以防蚊虫, “避邪却鬼” 。 据专家考证,艾用于治病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我国现在的第一部方书,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 中就记载有艾的疗效与用法,以后在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在我国盛产优质艾的湖北蕲州,至今还流传着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孟子也说过:“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可见艾的药用价值。 艾在端午,客观上也起到了卫生保健的作用。有人把端午节作为古代“卫生节” ,也是不无道理的。 11.文章以诗经采葛开头,有什么作用?(2 分) 12.“艾”成为端午节主角的原因是什么?(2 分) 13.选文第段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0、,作用是什么?(2 分) (四)阅读(四)阅读好文章是好文章是“憋憋”出来的出来的 ,回答,回答 14141616 题(题(9 9 分)分) 好文章是好文章是“憋憋”出来的出来的 好文章都是“憋”出来的可以说是世界上一切好文章创作的共同规律,概莫能外。所谓“憋”字, 据笔者管见,至少有熬、悟、磨三层意思。 先说“熬” ,任何文章创作,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要达到一定的度,才能出精品佳作,历史上“熬”出 好作品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也就是“二十年媳妇熬成婆”的道理。真正好的文章,还是要靠时间去慢慢“熬” ,靠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去努力。相反,那些在文章创作上偷工减料,投机取巧,走捷径,都只能出次品、 赝

11、品、废品,出世快湮没也快。 “憋”字还有“悟”的意思。文章创作中的“熬” ,不是无意义的重复劳动,消耗时光;也不是一味地 死熬、傻熬、硬熬;而是“熬”中有“悟” 。通常是在经过长时间的苦思冥想后,突然开悟、醒悟、恍然大悟, 创作灵感如同春潮滚动,汹涌澎湃,好的作品,传世佳作,往往就会在这时候问世。苏轼因“乌台案”屡被 贬谪,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几经磨难。世态炎凉让他满腔郁闷,生活困顿让他倍受煎熬,这一切都让他 “憋”得受不了。这时,他来到赤壁古战场凭今吊古,看大江东去, “遥想公瑾当年” ,喜怒哀乐顿时忘怀, 浩然之气充沛于胸,不由豁然开朗,参透人生真谛。于是, 念奴娇 赤壁怀古喷薄而出,前后

12、赤壁赋 惊艳问世,他一生最好的作品就在流放地湖北黄州“憋”出来了。 “憋”字也有“磨”的意思。此处的“磨” ,绝非磨磨蹭蹭之意,而是反复打磨、细心修改。古人说: “书读百遍,精义自见。 ”同样道理,好的文章,也需要花时间反复修改,耐心打磨,方可大放异彩。左思写 三都赋 , “磨”了十年,修改无数,殚精竭虑,苦心孤诣,结果是“文成,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 之纸贵” 。曹雪芹写红楼梦 , “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也是在“磨” , “磨”的结果, 红楼梦成了中国文 学史上至今无人逾越的高峰。 “憋” ,又好似酿酒厂的原料发酵,拳击手赛前的积蓄力量,军队战前的厉兵秣马, “憋”到火候了, “憋”

13、到时间了, “憋”足气势了,后边的事情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 4 15.请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写文章“熬” “悟” “磨”的具体含义(每处 12 字以内) 。 (3 分) 16.请分析第段的论证的论证思路。 (4 分) (五)阅读(五)阅读母亲的菊花母亲的菊花 ,回答,回答 17172121 题。题。 (1111 分)分) 母亲的菊花母亲的菊花 自从去年冬天父亲去世后,母亲便再没有拍过照片。我知道母亲是怕睹物伤情,因为以前的照片都是 他们两人的合影。 这一年开春,长期憋闷的竹鞭爆开了,几十只尖钻捅破泥层,玩命似地往上蹿,老远就能让你感受到 那股咬牙切齿的狠劲

14、。母亲看着那节节飙升的绿势,眉目间有些开朗了。我说:“妈,拍张照片吧。”母亲 叹口气,刚有些活泛的脸色又黯淡下去,“等等吧。”我没有再说话。 仲夏时节 ,门前的景象壮观起来,整个麦地忽拉一下就变了颜色,千丝万缕的金线在天地间交织。母 亲眯缝着眼,瞅着那一地金黄,脸上的表情生动起来。我说:“妈,来张照片怎么样?”“再等等吧。”她 的目光投向远方,我想,她大概又想起父亲来。 风泼过来像一碗冷水的时候,已经是秋天了。田地里仰躺着一大片割倒的庄稼,一眼望去顿时空旷了 许多。一种繁华落尽的感觉侵袭过来,我以为母亲的心情是不能好了。不想回屋后,发现母亲眉宇间竟隐约 着几分喜气。“再等几天,给我拍张照吧。”

15、我先是觉得惊喜,因为母亲终于能让她的心灵从阴影里迈出步 来,摊在阳光下晾晒。同时我也有几分疑惑,母亲究竟在等什么呢?一天,母亲对我说:“那菊花该开了吧, 什么时候开了,你就给我照张相。” 我顿时明白母亲等待的是什么了。父亲生性爱花,常说养花可以怡情冶志,多年来一直汲汲此道,倒 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清芬和愉悦。园前屋后,常见黄桃白李迎风摇曳,天井阳台,更有杜鹃、山茶步步生姿, 窗台上的一盆文竹,檐角垂下的几线薜荔,无不透出盎然的生机和喜悦。但在这么多的花品中,父亲最喜爱 的,还是后园篱下的几丛菊花。他一生淡泊名利,专心做学问,还有一手好书画,画菊是他的擅长,疏疏几 笔,白纸黑墨,却透出凛凛的秋意和风骨。他常说菊花飘逸清高,最具品格。我幼时承欢膝下,耳濡目染, 对这花中君子,向来有种偏爱。母亲与父亲相处日久,受到的影响想必会更深吧。于是从这一天开始,我与 母亲一起展开了等待。 树叶是最先落下的,一片片在风中悬舞;然后是牵牛花,再也发不出那每个清晨都要吹响的生命的号 角;后来连不时迸绽美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