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高考科目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有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415958 上传时间:2019-04-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高考科目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年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高考科目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年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高考科目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8年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高考科目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8年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高考科目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高考科目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高考科目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有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高考科目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有“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dn)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一诗,久为人所传颂。但“日啖荔枝三百颗”,究竟能有几人呢?B.曼妙的文身在美女的背部,加强了她的妖娆和盅惑;病变的皮肤布满令人生厌的疱(po)疹,颓败的肉体紧紧踩住灵魂的脚后跟。C.可是拿着蘸(zhn)水的木炭、磨刀石挨着转动的成品,跟它摩擦,还得靠打磨工人的两只手。起瓜楞(lng)的花瓶就不能套在转轮上打磨,因为表面有高有低,洼下去的地方磨不着。D.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

2、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xn)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3题。甲“现在网上的知识分享平台鱼龙混杂,”一位网友说:“它们在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的同时,也在分享着有失真实的故事。”乙显然分享知识的网络业态正遭遇几近相同的困境:无孔不入的广告植入,让这些平台越来越像路边的电线杆;日益沉重的营利压力让收费发布成为不可言说的潜规则;内容生产的随意化,让知识分享和使用链条上的很多人大失所望。在众筹与共享并驾齐驱的时代浪潮中,平台的开放性与知识的真实性不应背道而行。知识的田野没有边界,生长其中的作物却需要甄别。丙每个人

3、都应遵守规则和承担责任,用客观、理性的观念培育知识的植株,做一个独具慧眼、恪尽职守的劳作者。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鱼龙混杂B.几近C.营利D.甄别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B.乙C.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中国着眼于推进全球化进程,提出了“一带一路”、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推动区域互联互通等,体现了与世界各国共迎挑战、共谋发展的决心。B.近年来,我国在国际量子信息研究领域取得了众多令世界瞩目的成就,日前更是成功发射了“墨子号”成为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C.类似于几年前手机、楼盘的“饥饿营销”,当前被

4、许多网红餐饮店采用的排队营销术,虽然让商家赚得盆盈钵满,但餐饮业的市场秩序被严重扰乱了。D.阿尔法智能围棋创始人近期表示,将与人类最强选手柯洁合作开发一个教学软件,来展示阿尔法狗如何正确落子的思维全过程,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提升棋艺。5.下面是某网络主播的一则口头气象播报,用语随性、亲切。请用规范、平实的语言,将其改写为市电视台的气象播报稿。要求:不改变原文意思,语言表达准确、简明、得体,不超过60字。(3分)在线的亲们,上午你们还在叫热,要脱掉棉衣,这会儿你可得赶紧把衣服穿回来了。因为上午的那股暖流已经走了,下午冷空气就要来接班了,而且当班时间还不短呢。小伙子们,下午你们可以耍酷了,如果你们朝着

5、西北方向走,那6-7级的大风一定会把你们的衣服和头发吹得与众不同,劲炫酷帅!姑娘们,明天上午大家可以把美丽的花伞、雨衣拿出来争奇斗艳,因为雨会时不时地来和大家亲密接触。6.以“我”“夕阳”“河水”“远山”四个意象为必要元素,描写一个场景,表达一种情感。要求:(1)有心理描写;(2)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方法;(3)有意境;(4)不少于120字。(6分)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10分)篆刻之美 孙莉莉篆刻艺术在狭小的天地中,依靠笔画的技巧,表现出刚柔相济的笔情刀趣,生动优美的造型图形,古朴隽永的金石气韵,给人以情感意蕴的震动和审美艺术的享受。篆刻的起源,笼罩着某

6、些神秘的气氛,除货赂用玺节说、殷墟铜玺起源说等,最有趣味的应该是龙凤授玺说。从甲骨文的卜辞和陶器上的印纹、刻文来探讨其背后的真相,从中能感受到篆刻印章的社会历史地位及文化艺术气息。唯其如此,我们才能让一个长期悬而不决的问题得到破解。篆刻艺术的成熟期为何来得那么早,正是在皇权至上这种社会效用及信物凭证这种实际价值的双重作用下,促成了篆刻艺术在春秋战国及秦汉之际就十分辉煌绚丽的早熟局面。篆刻从发展开始,就是以“文字”的形式存在的,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特殊的“符号”,经过若干时代的成长,成熟为以文字为主要内容存在的艺术形式,也就是成熟的篆刻艺术。尽管篆刻从唐至宋元曾一度中落,但从明至清,像文彭、何震

7、、黄士陵、吴昌硕等一批有艺术觉悟和创造精神的篆刻家则追踪秦汉,在先民博大的印学宝库中吸纳了丰富的养料,再度汇融于书学画理,从而使篆刻艺术再度振兴,开创了绮丽多姿的流派印。篆刻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活动,其形式与内涵、价值与效应是积淀在整个文化系统内,活跃在整个社会化过程中的,因而对篆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综合影响,为篆刻艺术的更新和突破提供能量和契机。如春秋战国玺印的瑰丽奇妙,千姿百态,正是“百家争鸣”时代精神在印面上的折射。又如汉相官印的浑朴持重、沉雄老健,将军印的刚劲豪壮、气势酣畅,体现了雍容大度的相官之风和豪放英武的将军之气。从这个意义上讲,篆刻是一种综合艺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美学系统。篆刻不是

8、技术操作,工匠制作,而是艺术创作,才情的显现。(选自论中国传统浮雕与篆刻艺术的关系)7.文中画线的“长期悬而不决的问题”应该是篆刻研究中的()(3分)A.篆刻艺术的历史地位B.篆刻艺术的文化品位C.篆刻艺术的成熟期D.篆刻艺术的起源8.根据文章信息,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根据上下文意思,“货赂用玺节”应该是古代准许通商的凭证。上有印 章且具备实际信用价值。B.篆刻艺术,在春秋战国时期,因为社会需要的推动而早熟;在明清时期,因为众多篆刻家的努力而繁荣。C.明清后期,篆刻家的艺术吸纳明显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吸收书学画理;二是开创了绮丽多姿的流派印。D.篆刻成为综合艺术、文化现象和美

9、学传统,是因为它能唤起欣赏者与之相应的情绪体验及情感共鸣。9.根据文意概括篆刻之美的具体内容。(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3题。(20分)秋天风中的母亲 苏北仲秋天气好,又难得有一块整时间,于是准备回老家陪父母住几天。感觉中父母并没老去,其实他们已年迈。这次母亲住院了,在电话中对我们说:“你们直接到中医院,接我回去,我想回家洗一洗。”母亲总是用这种命令的口气同我们说话,让我们心中有小小的不快。可是母命不能违。咋办呢?自己的母亲嘛!父亲低着头,默默地走在前面。来到医院,母亲弯着腰,拄着一根棍子,以夸张的姿态挪到我们身边,像一位威严的首长,指挥我们收拾东西。我们哪有说“不”的分,一切

10、按照母亲的要求去做就是了。父亲不声不响,他只拎着自己的塑料茶杯,在前先走了。母亲并不说什么,弯下腰,一只手拎起两包东西,拿起棍子要走,我搀着母亲的另一只手,妻子跟在后面,要接婆婆的东西,婆婆一甩手,并不买账。回到家里,母亲就瘸着一条腿,拖过来拖过去打水,捅开炉子,烧水,再打水她要在院子中洗头。不一会儿,一大钢精锅的水就烧开了。母亲搬了个凳子,在门口坐下。之后就用棍子指挥,指来指去,叫我端水。我用一只大盆盛温水,端到院子中心,开始为母亲洗头。在秋风中,母亲的头发几乎掉光。在头顶心,白发夹裹着部分黑发纠缠在一起,可仔细用水冲洗后,那些黑发则稀疏得历历可数。一个人,就这样老去。母亲也不能例外。记得小

11、时候,母亲有时会对我们说:那时候,她还小,庄上人见到她,总会说:“胡家这二丫头!这一头头发!发根都是红的!”可是这样的头发已让岁月从母亲头上捋去。我也不能清楚,岁月是如何将一个人变成了这样。记得母亲五十多岁的时候,她上街买菜,别人好心地叫她老太太,她却恼火。“她家一家子才是老太太呢!”母亲回到家里,摔下菜篮,还愤愤不平地说。可是之后不知道是哪一天,母亲再也不与人争辩了。别人不管怎么叫,她已无意去反驳,或者说,她已完全认可了。我用毛巾将母亲的头发捋上去,母亲低着头,尽量贴近水盆。温水一遍又一遍流过母亲的头皮。母亲一声不吭,她支撑着,将头尽量低一些,好更接近水盆。我还从没给母亲洗过头。作为儿子,这

12、也是第一次。我这么深切地看清了母亲的头发。成人之后,也从来没和母亲这么亲近过。洗完头,母亲坐在门口太阳底下,用梳子轻轻地将头发梳开,她要让秋风和秋阳将稀疏的头发晾干。她穿着一件红外套,在那里慢条斯理地梳着,我忽发奇想,便回屋里取出相机。跑到院子中心就对着母亲“咔嚓咔嚓”几下。我的本意是抓拍神态更自然的形象。可抓拍是需要机遇的,遇巧了才能在几十张里碰上一张满意的。可是没有想到,母亲对这种无准备的照相不感兴趣。她躲来躲去,用毛巾和梳子遮住脸,在那瞬间的变化中,母亲的形态上像个刘姥姥,而神态上却像个少女恍惚中有了过去岁月的影子。我们忍不住大笑,母亲自己也笑。母亲一辈子勤劳,工作在一种艰苦的环境里。在

13、那个物质贫乏的岁月里,母亲除了工作,必须对一个家庭负责。我曾听一位作家说过,他的母亲是记者,在家里十分强势。因为他的爸爸实在是太无生活能力,一个家庭最终是会有一个人站出来负责的。当一个女人在生活中承担起主要责任,她要对全家几口或十几口人的柴米油盐负责,她便再没有闲情去温柔和撒娇了。母亲的一辈子中,大概也就是这个角色。可是现在母亲是彻底地老了,她虽然也会命令我们,可是一切最终是听我们的。即如明天,我们要带她去看一位老中医。即使没有效果,也要带母亲去。聊胜于无,对母亲也是一个安慰。10.第 段中,为什么说母亲“形态上像个刘姥姥”,“神态上却像个少女”?(4分)11.赏析第段。(5分)12.文中关于

14、父亲的内容能否删去?试简要分析。(5分)13.作者写本文的用意是什么?对本文你有哪些感悟?(6分)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18题。(20分)书叶机 清龚自珍鄞人叶机者,可谓异材者也。嘉庆六年,举行辛酉科乡试,机以廪贡生治试具,凡竹篮、泥炉、油纸之属悉备。忽得巡抚檄曰,贡生某毋与试。机大诧。初,蔡牵、朱两盗为海巨痈,所至劫掠户口以百数,岁必再三至。海滨诸将怵息,俟其去,或扬帆施枪炮空中送之。寇反追,衄不以闻。故为患且十年。巡抚者,仪征阮公也。素闻机名,知沿海人信官不如信机,又知海寇畏乡勇胜畏官兵,又知乡勇非机不能将。八月,寇舶定海,将犯鄞。机得檄,号于众曰:

15、“我一贫贡生,吮墨,执三寸管,将试于有司,售则试京师,不售则归耳。今中丞过听,檄我将乡里与海寇战,毋乃咍乎?虽然,不可已。愿诸君助我!”众曰:“盍请银于文官?”“不可!”“盍假炮于武官?”“不可!”“事亟矣,何以助君?”叶君则揎臂大呼,且誓曰:“用官库中一枚钱,借官营中一秤火药而成功者,非男子也!”飞书募健足至行省,假所知豪士万金,假县中豪士万金。遂浓墨署一纸曰:“少年失乡曲欢致冻饿者,有拳力绝人者,渔于海者,父、子、兄、弟有曾戕于寇者,与无此数端而愿从我者,皆画诺!”夜半,赍纸者返,城中村中,画诺者几三千人。天明,簿旗帜若干,火器若干,船若干,粮若干。机曰:“乌用众,以九舟出,余听命。”是日也,潮大至,神风发于海上。一枪之发抵巨炮,一橹之势抵艅艎。杀贼四百余人。九月,又败之于岸。十月,又逐之于海中。明年正月,又逐之于岛。浙半壁平。出军时,樯中有红心蓝边旗,机之旗也。自署曰“代山”,其村名也。朱 舰中或争轧诅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