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415266 上传时间:2019-04-2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46.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河北省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河北省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河北省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河北省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18-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级部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级部 4 月月考月月考 历史试题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卷(选择题)和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 1.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班级用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第第 卷卷 (共共 48 分分) 1 左传昭公中写道:“昔武王克殷,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并建母弟,以藩屏周。 ”材料反映出西周 实行分封制的主要政治意图是 A灭亡殷商B巩固统治 C镇压叛乱D恩及兄弟 2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

2、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官制改 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A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B强化君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核 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缓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3 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 ” 新唐 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掌辨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 。 金史记载:“己卯,制纠弹之 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 ”上述材料说明 A弹劾是中国古代监察的一项重要权力 B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 C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 D中国古代监察

3、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 4明代大学士叶向高曾说:“臣备员(指叶向高谦称自己在内阁凑数)六年,百凡皆奉圣断,毫不敢欺负,其 六部事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 ”材料反映了当时 A君主大权独揽B内阁受到六部非议 C丞相权力极大D宦官参政妨碍阁权 5某条约缔结后,晚清重臣张之洞哀叹:“北无旅顺,南无台湾,中华海面,全为所扼,此后虽有水师,何 从施展?”该条约是 A 南京条约B 辛丑条约 2 C 马关条约D 北京条约 6一名日本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1840 年 B、1860 年 C、1895 年 D、1901 年 7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

4、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 鸦相国寺。 ”它颂扬的是 A、曾国藩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张之洞 8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受到各国支持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无法与美国抗衡 B、列强需要协调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C、列强在华利益趋于一致 D、该政策不影响各自在华的主要利益 9义和团揭帖中有以下诗句:“沿河一带建楼房,扯旗放炮逞刚强;有朝西北真主来,一炬火光化无常。 ” 这反映出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盲目排外性,对清政府缺乏警惕 B利用迷信,具有浓厚的封建落后性 C缺乏正确斗争目标和正确理论指导 D组织过于松散,没有统一的领导 10下列有关辛丑条约有别于以往的

5、不平等条约最突出的、最能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 序确立的是 A签约国之多超过以往任何一个不平等条约 B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C京津军事要地为外国派兵驻守,清政府被解除武装 D清政府必须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11孙中山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 ”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B、以“党内合作”方式同共产党合作 C、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D、建立黄埔军校培养新式军事干部 12 三字经自宋代问世以来,随时代发展而增改,以下为节录部分: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 鄙。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段。革命兴,废帝制。立宪

6、法,建民国其中“革命兴” 、 “立宪法” 分别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天朝田亩制度 B维新变法运动、 钦定宪法大纲 C义和团运动、 中华民国宪法 D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3下面是新中国历届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示意图。此图表明新中国 3 A政协制度的形成经历了长期的过程 B爱国统一战线力量逐步发展壮大 C联合一切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D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已经较为完善 14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 志着我国人民从 1949 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新的国家领

7、导人的选举 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 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15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万隆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 ”其依据是因为周恩来主张 A和平共处不称霸B求同存异谋发展 C加强团结不结盟D区域互利求合作 16周恩来总理在谈及某一外交活动时评价道:“这一突破,使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愿意跟我们往来了。 ”这 一外交活动是 A1955 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B参加 1954 年日内瓦会议 C1972 年中美联合公报签署 D1972 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17它是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一次重要外交实践,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始创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

8、核心的新型国家 关系,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它”是指 A亚太经合组织B上海合作组织 C华沙条约组织D东南亚国家联盟 18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了“男人就是城邦”之句。根据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 以下解释最确切的是 A妇女地位低下,隶属于家庭,无权参政 B公民皆为男性,他们是城邦生存与发展的决定力量 C男人参军,保家卫国,确保城邦的安全 D全体男性共同分享城邦权力,承担社会义务 1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 的寡头政治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 ” “愈益民主化”开

9、始于 4 A希波战争B梭伦改革 C克利斯提尼改革D伯里克利改革 20有学者在论及十二铜表法时指出:“即使是最严峻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 ”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 A是人类历史上最严峻的法律 B具有成文法的进步意义 C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D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 21 “光荣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摆脱了专制统治的国家。英国这样做的时候采用了不流血的方法。 此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一步一步地进行了制度改革。可见英国政治体制创新的显著特点是 A内容的继承与创新B方式的和平与渐进 C君权的保留与限制D地位的首创与示范 22据统计,从 1789 年到 197

10、0 年,美国总统对国会立法共行使否决权 2255 次,被国会(复议时以三分之二 多数)推翻的有 75 次。这表明此时期美国 A总统立法能力远远高于国会 B国会分裂导致制衡力量丧失 C分权制衡原则遭到严重破坏 D国会对总统的制约力较弱 23 “二战”初期,处于巅峰状态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的制度” , “不管我们喜欢与 否,未来的世界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杜鲁门上述言论充分反映了 A、美国要求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居霸主地位 B、 “二战”使美国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军事大国 C、随着实力增强美国的对外扩张野心日益膨胀 D、美国想按照实力确立自己在世界上的新地位 24 “几十年前

11、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 20 世纪 50 年代后,东欧和西欧 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 ”上述 材料意在说明 A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B冷战时期已经出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C美苏两极格局已为多极格局所取代 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第第 卷卷 (共共 52 分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 5 天子耳目之任等等。 方乾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 材料二 换而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

12、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 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 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1)秦朝在中央设置的“监察官”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4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在权力运行机制方面有什么特点?(4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党人是如何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尝试“将权力关进牢笼”的? (6

13、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洪仁玕之所以抛却在香港作为教会中人的平静生活,冒死投效与清军血战正酣的太平军的行列,除 了身为洪秀全族弟和心系攘夷大业的因素外,更为其拳拳报国之心所驱使,即试图在太平天国实施他的近代 化方案,使中国也走上富强之路。 夏春涛洪仁玕的思想特征及其历史地位 材料二 1906 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留学生会议上的演说里有一个著名的比喻:“中国推翻专制以后应该走什 么道路?开明专制化呢,还是民主政治?这就好比现在铁路造好了要用火车头,到底是用人家发明的老火车 头呢,还是用人家发明的新火车头?当然是新火车头。新火车头发明要好几年,而我们拿来就可以用。既然 要流血就干

14、脆流一次血,不要再流第二次了。 ”这就是孙中山的观点,当时的政治精英基本上也是这种观念。 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材料三 十月革命刚一爆发,许多报刊立即指出了它的“社会革命”的性质。认为其发动者“以工场劳动者 为基础” “以激烈手段实行”1919 年初,社会上许多人对俄国革命仍然存在许多误解到 1920 年,中 国进步知识分子对俄国革命的看法已基本改观,许多人已经在某种程度上相信十月革命的道路是可行的了。 摘编自杨奎松社会主义从改良到革命 (1)材料一中的“近代化方案”集中体现在洪仁玕的哪部著作里?根据材料一,概括洪仁玕提出这一方案的目 的。(6 分) 6 (2)指出材料二中“用人

15、家发明的新火车头”的含义。列举孙中山为此做出的努力。(6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中国人对俄国革命态度发生改变的关键因素。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 关史实,简要说明“十月革命的道路是可行的” 。(6 分) 27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大体形成了两大阵营对的格局。对美国来说,国民党统治的中国属于美国 的势力范围,但如果共产党得到政权,中国就会成为苏联的势力范围。因此,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重申确认 国民党政府为合法政府,宣称“应尽一切努力防止承认共产党政权为中国的唯一政府”,同时还在中国的周边 组织起一条反对承认新中国的联合阵线。在对新中国的经济政策上,对华实行全面禁运、经济封锁政策。 摘编自王伟战后初期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 材料二 1972 年 2 月 21 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一起,共同打 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成为 20 世纪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最深远事件之一。 周正平、刘东凯冀朝铸:见证中美关系史上关键时刻 材料三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领导人开始接受国际贸易中“国际分工”的理念,认识到在国际市场上开发自 身“比较优势”的重要性。东亚“四小龙”的出口导向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